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355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ck901389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求助] [求助]刑法问题
甲与乙结怨,相约于KTV谈判,甲与乙各带述名小弟助阵,此时忽闻KTV门口有打斗声,甲 ..

访客只能看到部份内容,免费 加入会员 或由脸书 Google 可以看到全部内容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03-14 16:45 |
Dragon-Q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1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有犯意联络!?


最难的题目不是存在于难与不难之间.而是被忽略的东西!!!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03-16 21:04 |
shl651029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7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题意不清 无法做可能推测
未叙明丙是何人所伤
楼主仅述检察官认定丙杀人未遂共同正犯起诉
太多可以自行添油加醋的地方
打人的是甲的小弟?第三者?
丙是本案杀人案之被害人 . 本案谈判之当事人?本案谈判无关之路人?
1.若丙是无关之第三人?无端被害,加害人无加害犯意 误为目标打击之(客体错误)
  杀人未遂起诉-->大胆假设 有理由
2丙一样为无辜第三人,甲或小弟有出手未必故意 打成重伤,甲 杀人共同正犯起诉
-->有理
3丙为仇家,甲未动手 小弟动手,在事情早已开会谋议处理,共谋共同正犯
起诉甲为杀人未遂共同正犯-->有理由
4丙不认识甲 小弟,甲和小弟亦不认识,甲和小弟都没动手,丙重伤而死--->甲 杀人共同正
犯起诉 显无理由


[ 此文章被shl651029在2011-03-16 23:16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03-16 23:06 |
Dragon-Q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1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过失没有共同正犯~除非采整体注意义务!但义务之注意又有个案之判断!


最难的题目不是存在于难与不难之间.而是被忽略的东西!!!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03-17 10:50 |
ck901389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感谢各位板友的回应

我看判决书时最奇妙的一点就是

「丙被不知名人士殴打」

然后起诉书就写甲与不知名人士具有杀人行为之犯意联络

真的很奇怪...

要麻也是起诉聚众斗殴

杀人罪跟聚众斗殴的刑罚差超多的...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03-22 16:46 |
往真里修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0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
既然人都死了   为何是起诉杀人「未遂」
理由到底是??????????????????????

我的推测是
甲在群殴中 殴打丙以外其他人   因为丙死了 所以认定参与殴打的人通通有杀人故意
只是被甲等共犯殴打的人没有死  
也就是说甲是与「打死丙的不知名人士」以外之人形成共同正犯
至于丙的死究竟何人所为 因关键正犯没有找到 致丙于死的「行为分担」无法举证
(这部份应该是缺乏关键证据的缘故)
所以甲没有为丙的死负责

丙的死亡 只是用来证明甲与其他共犯都有杀人故意的证据事实而已
所谓的「犯意联络」 也是要让甲成立杀人故意的说法
(不这样讲 死亡结果就无法证明甲的故意)


献花 x0 回到顶端 [5 楼] From:台湾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 | Posted:2011-03-22 17:30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963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