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ADEON HD 6870 生命體延續再進化
下載 (100.61 KB)
昨天 10:31 PM
兩大晶片設計廠 – nVidia、AMD在過去一年內, 對於顯示卡晶片組大戰似乎沒有停止過.
前者, 推出了新一代的FERMI晶片組, 雖然話題性十足, 但是實際效能以及其能量轉換, 直到GTX460才讓許多玩家對於GF 10X系列滿意; 而後者, 在一年前推出了40nm的HD5000系列之後, 似乎因為TSMC產能不足, 讓整個供需一直處在不協調的狀態.
如今HD5000系列也即將走入歷史, 取而代之的是南方群島的HD 6000系列. 而另一個被取代的則是ATI RADEON, 隨著全新的HD 6000系列出來, AMD RADEON取代了ATI RADEON, 作為AMD在未來販售GPU的名字.
謝謝過去ATI RADEON為我們帶來的歡樂. 就如同VOODOO、3DFX一樣, 您會永遠留在我們這些玩家心中.
針對HD6850 / HD 6870, 台北時間將在22日中午12點之後解禁. 當然一堆測試數據也會在這個時間內公布出來.
雖然這之前, 在網路上可以找到不少開箱文, 可是秉持著自己測試過才了解產品的情況下. 就讓我們來了解取代HD 5800系列的HD 6850 / HD6870在架構上的優勢、差異、以及實際效能測試.
先來看看PPT檔的照片.
Northern Islands, 北方之島在接下來AMD產品中的定位. 從下面這個產品優勢圖表中, 應該可以發現到HD 5800即將走入兩個產品線 – Barts (不知名海島) Cayman(開曼群島).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n1.JPG)
Barts為上市的HD 6850 (Pro)/ HD6870(XT); Cayman應該是HD6900系列; 而最高階的Antilles(安德烈群島)實際為何, 應該要等到上市才知曉吧.
接下來AMD RADEON的Product Transition Plan. HD5700系列會繼續延續去產品生命週期, 高階的HD5800系列全數將由HD 6000系列取而代之.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n3.JPG)
AMD的PPT中也整理了一份過去幾年裏面, RADEON產品週期在利用價格跟表現做對比的資料表, 提供大家做一個參考. 看了圖表, 還真讓人懷念過去不太成熟的HD2000系列在進入HD3800系列之後, 整個RADEON的氣勢往上衝到HD 4800系列.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n2.JPG)
這過去的三年內, 顯示卡大戰真的很有趣, 而這場顯示晶片組之戰, 想必會持續延燒.
AMD RADEON HD 6800晶片組內部架構圖.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n6.JPG)
AMD RADEON HD6850官方數據. HD6850只需要單6PIN就能夠運作, 而電腦運算部分提供了1.5TFLOPS、預設時脈為775MHz、Stream Processors 960、記憶體提供了1G GDDR5、頻寬為256bit, 4.0Gbps、採用40nm製程, 在耗電部分為idle 19W/ Load 127W.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n5.JPG)
AMD RADEON HD6870官方數據. 需要雙6PIN電源運作, 電腦預算較HD6850高, 為2.0TFLOPS、預設時脈為900MHz、Stream Processors 1120、記憶體提供了1G GDDR5、頻寬為256bit, 4.0Gbps、採用40nm製程, 在耗電部分為idle 19W/ Load 151W.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n4.JPG)
HD5850以及HD6870的對照表.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n7.JPG)
可以發現, HD 6800這一次提供了兩組DP 1.2、兩組DVI以及一組HDMI 1.4a. Eyefinity技術在HD5000系列中似乎不少使用者都覺得蠻有趣的, 在HD 6800系列中, 這個技術再一次的被採用, 不過有些許的改變.
下列圖表中, 可以明確的看到透過MST HUB, DP1.2能夠單一端子同時輸出4台1920x1200或是兩台2560x1600, 組成EYEFINITY 6. 過去的HD5800系列單一個DP只能夠同時輸出3台LCD.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n8.JPG)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n9.JPG)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n10.JPG)
透過DP1.2似乎能夠驅動更多不同解析度、不同更新率的LCD.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n11.JPG)
採用支援了3D TV的HDMI 1.4a規範, 讓使用者在3D TV能夠享受更多的樂趣之外, 在3D STEREO部分也能夠感受更多.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n12.JPG)
介紹了那麼多…該是時間來看看HD 6800系列實體的樣子了. 這次跟各位分享的是HD6870公板卡. 全黑的外殼, 印上了RADEON 6870幾個字樣, 簡潔有力.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27.jpg)
但是實際上收到的卡片是…這個樣子.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01.jpg)
背面部分. 可以注意到的是, CROSSFIRE的金手指只提供了一組.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02.jpg)
輸出端, 兩組DP1.2、一組HDMI 1.4a以及兩組DVI.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03.jpg)
兩組PCI-E 6PIN, 但是依據官方數據, HD6870 LOAD只要151W, 實際如何就請往下繼續看下去.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04.jpg)
拆、拆、拆.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06.jpg)
先看看散熱器部分. 均熱板的設計? 中間突起以接觸GPU部分, 然後利用銅底到熱到鰭片, 利用抽風的方式, 將熱導到機殼外部.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07.jpg)
導出熱風的位置.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08.jpg)
風扇部分, 4PIN PWM設計.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11.jpg)
散熱器部分.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13.jpg)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14.jpg)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15.jpg)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16.jpg)
外罩. 各家一開始都是稍微更改一下圖案即推出市場, 若非公板部分, 可能要再等一個月左右.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17.jpg)
AMD RADEON 6870裸卡.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19.jpg)
HYNIX的GDDR5記憶體顆粒, 若是對於細部規格想更了解的話, 可能要自行的到官方網站去查詢了.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21.jpg)
Barts, 生產週期1030, 2010年第三十周, 約為7月份左右.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20.jpg)
供電部分採用4+1+1相, 4相提供給GPU、GPU I/O以及RAM各一相.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22.jpg)
雙6 PIN.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23.jpg)
一些控制晶片組, 有興趣的話, GOOGLE型號就有很多資料跑出來, 這裡就不多作敘述.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24.jpg)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25.jpg)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ATI-6870-26.jpg)
效能部分還在進行中, 來張GPU-Z看看吧.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GPU-Z.JPG)
一年一期, 在2009年底推出了HD5800系列之後, 似乎就讓AMD在顯示卡市場中佔據領先的地位, 但是碰到TSMC良率問題而導致產能無法正常供給. 2010年推出了HD6800系列, 但這一系列產品生命週期是否如同HD5800系列那樣的長, 就繼續觀望看看吧.
另外在HD6800系列中, 也特別強調了HD3D以及UVD技術. HD3D屬於AMD的稱法, 或許把名稱換成3D VISION就應該很清楚明瞭了. 目前遊戲部分, 大約有400款遊戲能夠從2D轉換成3D進行, 而原生的3D遊戲也即將在2011內上市, 這一塊3D市場, 似乎已經慢慢進入成熟階段, 或許這是AMD這個時間點投入市場的原因之一.
而UVD硬體加速技術在過去的HD2000系列開始就已經使用, HD5000系列演進到UVD 2.2, 到了HD 6800則是支援到UVD3.0硬體加速. UVD3.0最大的益處應該就是能夠直接針對MPEG2以及MVC的支援, 再靠著HDMI1.4a的輸出端, 能夠讓使用者在影音部分有更佳的享受.
![](http://pic.xfastest.com/pertonas/6870/n15.JPG)
兩大GPU設計廠的戰爭鐵定會繼續延燒.
至於是價格戰、規格戰、或者是口水戰…就繼續的戰吧. 現在不是一個T-BODY的年代, 每一個消費者應該擁有選擇權, 即使是只有兩家公司, 必須要有能力從兩家公司中去選擇一個比較適合自己的產品! 而非你給什麼, 我就使用什麼!!!
但…這類型的消費模式還有得等了…
針對AMD RADEON HD6800系列介紹到這邊結束了, 期待HD6900系列的上市, 也期待各家繼續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數據部分晚點再補上.
其實網路上也一堆數據可以參考了…XD
[轉貼]
http://www.xfastest.c...d-52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