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000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大圓滿心性光明論
陳兵 :
大圓滿,一譯大圓勝慧,梵語摩訶刪底(mahasanti),
藏譯竹箐(rdzogschen),為寧瑪派特有的密法,
在該派九乘判教中為內密三乘中最高的“阿底(無上、極)瑜伽”,高踞全體佛法、
所有密法的頂尖。該部法據稱源出本初佛原始法身普賢王如來,由之傳五方五佛,
人間初祖據說即是大乘《維摩經》中的主角維摩詰居士,

學界一般認為真正可信的人間初傳者為西元七至八世紀西印烏仗那國國王極喜金剛,經妙吉祥友、
吉祥獅子,由蓮花生、無垢友等傳行于西藏。大圓滿法經典極多,多系挖掘“伏藏”而發現,
然有證據說明其中大部分確是從梵文原本譯出,非藏人偽造,主經為《普成王續》。
從理論上集大圓滿法大成者,為有“遍知法王”之稱的隆欽饒絳巴(意譯無垢光,1306-1363)。

  大圓滿法具稱“自性大圓滿光明金剛藏無上乘”,以頓證心性光明(亦稱自然智、金剛身)
為宗,全體為一基於中觀見的真心現起論之心性論。所謂大圓滿,是對心性光明、自然智的描述,
亦即“ 大圓滿見”的概括。大圓滿,謂心性光明圓滿具足世間、出世間的一切,無欠無余,
直指為吾人當下靈寂之知。《宗教流派鏡史》釋云:“現前離垢之智,明空赤露,為大圓滿。
若釋其字義,謂盡此現有世界、生死涅槃一切法,悉於此靈明空寂之內,圓滿無缺,故名圓滿。
較此更無再勝之解脫生死方便,故名為大。”


  空明赤露,法尊譯為“空明覺了”,謂空寂明瞭的本來覺知之性,亦作“本明空性”,
謂本具明覺作用的空性。大圓滿著述中常用“昭然”、“朗然”、“寂然”、“普遍”
等描述此心性,此心性即是如來藏、法界、菩提心等。隆欽饒絳巴《實相寶藏論》云:
“獨自炯露,離諸戲論,本來清凈之法性本體,遍儘自性,
名自然智或光明智、勝義諦、本脫法身、明性菩提心等。”

“謂心性、自性光明離一切戲論,是為法界:

自性任運,故名摩尼寶;是生死涅槃一切法生處,故名為藏。”

心性的性質,被總結為無實(空無自性)、廣大(一作泰然,普遍一切)、

獨一、任運(自然)四要,也是修學大圓滿法、體證心性的四大要點,
被強調為“四大誓句”(四種最極秘密的戒條)。大圓滿法源原始法身普賢王如來
阿達爾瑪佛,一譯吉祥普賢佛),被看作心性光明的表徵,
此佛披發裸體,紋絲不挂,全身天青色,或懷抱佛母,
表心性光明自然、空明、赤裸炯露、悲空雙運。

  心性所圓滿具足者,一般說為佛的法、報、化三身:心體性空為法身,自性光明為報身,
大悲周遍為化身。心性常被比喻為透明的水晶球和能按人的意願出生一切的如意寶珠──摩尼寶。
《珍珠鬘續》描述心性說:“如是自心性,滿願如摩尼,足用如庫藏,遍照如明鏡,明凈如晶球,
現眾彩如錦,無收放如鵬,見力圓如獅,充滿如大海,自然解如空,一切依如地,勝出一切境。” 

  大圓滿分為心、界、要門三部,各部心性論又各有不同。心部經典藏譯凡21部,
以說心性空寂清凈為要,從體、相、用三方面觀察心,其宗要概括于三句:

“心體本凈,自性元成,大悲周遍。”


        意謂心性雖然空寂無相,而以靈明覺知為體,名為自然智,此智本自元成,
靈明不滅,能朗照一切,顯現一切,輪迴、涅槃一切顯現,皆是此自然智之妙用,
皆依自性光明本具的五光三妙色而顯現,自然智不是一切,能現一切,非空非有,本自空有圓融,
輪迴生死而不減,成佛解脫亦不增。眾生與佛,同具此性,迷此性則為眾生,悟此性則成佛。
《普成經》云:“過去諸如來,皆為得見此性而成佛,別無法可修,亦別無所得;
現在及未來諸如來,亦為得見此性而成佛,別無法可修,亦別無所得。”
這與禪宗“見性成佛”之旨最相符契。《宗教流派鏡史》總結心部要義說:心即智,謂隨見何境,
唯是自心,心性現起自然智慧,除此自然智外,再無余法。其導入此道之方便,多與大手印相同,
唯大手印是以心印境,心部者則是求契合能緣心明空本凈之實相,(換言之,是求見本性空)。
事義不同,有大差別。”

  界部之界,音譯“隴”,意為自在。此部法宗依的經典主要有《等虛空界續》、

《秘密寶續》等,重在說一切法皆是心性的妙用,皆不出普賢(佛果)境界,界、覺無別,
佛所證得的一切智慧、德相、凈土、方便等,皆本來具足於眾生心性中。
《空明經》云:“心自性本具:五身及五慧, 五部及五光,五氣及五智。”
《珍珠鬘續》中也有同樣的說法。五身,指佛的五種報身;五慧, 指佛的分別慧、
攝慧、遍慧、能動慧、解脫慧;五部,指佛部等五部密法;五光,指五大之五色光;
五氣,指持命氣等五種氣;五智,指妙觀察智等五種佛智;或加佛地自性大悲等五大悲。
界部特重光明,說普賢境界乃光明所自顯,光明有色相可睹,本自元成,非假造作,
當心離煩惱垢染時,本性光明中本具的佛身、凈土、曼荼羅等勝妙景象會自然顯現。

要門部一作口訣部、心要部、教授部,所宗依的經典主要有《心性離勤勇廣大虛空根本續》
等25部。與心部重在心性之本空本凈、界部重在心性之光明相比,要門部明空雙融,說輪迴、
涅槃一切法皆是本無生滅的心性光明自然智所自顯,以這種見地為要,不取不捨,不空不執,
于靈明智性中現證法性境界,如燃艾炙于穴位,中病灶要害,使之立愈。要門部又分阿底、界底、
仰底三層,以仰底為最高,稱“大圓滿心中心(心髓)”。其正行有徹卻、妥噶二門,
徹卻一譯澈切,意譯“立斷”,重修心性體空而證法身;妥噶意譯“頓超”,

重修光明以轉化肉身,或言徹卻修性,妥噶修命。
心部局於心,仍執意識度量;界部執有法性境,仍流於意識度量;

要門部則頓超意識度量,令心性自顯,最為圓滿。

  要門部心性論殊勝、特別之處,略有四點:

  第一,要門部真妄一如,即妄即真,說妄念即是法身、真心。蓮花生偈云:

“若識心念即法性,法界性中余無修,可知證解方便軌,唯以念為法身故。”

 
       隆欽饒絳巴《大圓滿心性自解脫道次第藏義導引》云:“認辨於此當下識剎那之上,
復次外內情器、世間及涅槃一切諸法,悉為自心升現之理,一如夜夢;此心體性空、
自性昭然、性相燦然而升現,如明鏡中所現映像,于其所現之一切辨識其不可得故,
即離有無等一切戲論邊見,此即是當下遷流之種種心無所顛倒之法性。
” 謂以現覺無別、輪迴涅槃無別之見,就當下一念頓體其空明不二的本性,為徹卻修習之要。
《大圓勝慧本覺心要修證次第》也說:“汝現前一念,即是本心。……

觀照此住心無有無、無方所,不分別色空,亦無是非之見;……非由縛而解放,
本來解放;非妄想光明,本來光明;非妄想狂慧,本來智慧;非口說之見與定,
乃無見無定無可說法性心,本無定法,亦無定處,無入定無出定。
如是之定,自性無分別;自心光明而無光明之相;心量普遍,亦非妄想馳散之普遍;本來自在,
本來清凈,如此真心,一切眾生無量劫來本來剎那未離,特眾生不自認知耳。”
  這與大手印的“俱生和合”可謂一致。

  第二,要門部不僅說六識皆是心性光明,而且說煩惱也是心性光明,本來解脫。

《云海論》云:“三毒五門六識諸境界,隨顯本來解脫住本元。”
與父母二續說煩惱即菩提系從轉煩惱為菩提的角度不同,
要門部說煩惱當體為空明無別的心性光明,本來解脫,不勞轉斷。

  第三,要門部說真心雖然本空、普遍,而現前在肉體中有其住處。《九部中能破經》云:
“真心住肉光寶宮中,本來清凈,非有非空,三身宮殿圓滿自在,悲光顯現。”肉光寶宮,
指肉團心,即心臟處中脈內。此肉團心光明,在妥噶中稱“肉團心光”,一譯“本心自在光”,
為法界本具六種光之一。真心雖住肉團心,而本無自性。

  第四,要門部心色一如,不僅說本心具五大五光三妙色,而且說真心之光明為有相的物理光。
在妥噶修持中,離執自證真心時,可由連接心、眼的“白柔脈”

外顯為佛果三身境界及如孔雀翎尾、珍珠鏈串等種種光明。
《六百四十萬偈自現經》云:“此光有四種:一、如孔雀翎眼形之圓空光;

二、定慧無二之法性光;三、自然智慧光;四、遠通水光。此四種光,一切有情皆具備之。

”遠通水光,指肉眼處所潛在的一種能見三身境界的光明。
妥噶法中以顯現如虹霓或如孔雀翎翠色之“明點空光”及如金剛練線等光為“現見法性顯現”。
《金珠經》云:“非妄之真心,于大樂門(頭頂)現。”指出光明顯現的處所。
妥噶法又說內心所顯光明與外界所現五方佛及界清凈光體性是一,當心本來具有的光明、
妙色及勝妙佛果境界全部顯現,亦離能現所現之執時,方是心性光明的全體,稱“法性窮盡顯現”。

  關於心性,大圓滿總結有三個雙運或無別:一覺空無別,謂心體雖空而覺性不滅,
覺性亦當體是空。二明空無別,謂心體雖空而昭然明朗,惺惺不昧,明即是空。三現空無別,
謂心體雖空而能顯現世間、出世間的一切境相,所現的一切本性空寂。
這三無別是一種本然如是的實相,又是一種本來具有的自然智。

  從本來圓滿、不假造作的見地出發,大圓滿證悟心性,以直體本來圓滿,放鬆、自然、寬坦、
無作為要點,不背塵合覺、離妄覓真,忌作意對治,不起心立意以意識分別去融通本來無別的覺空、

明空、現空,唯以大圓滿見直體心性本來圓滿,俾令心性本具的三身五智等清凈功德自然顯現。

《大圓滿心性自解脫道次第藏義導引》說:“于當下識之本身,不加整治造作,寬坦自然而置,
起任何念,均不作破立,於此之上,以凡常自理赤裸裸松緩而住,住于體性見解脫、自性知解脫、
性相自解脫,即為心之自性。”即重修有相光明、報身的界部、妥噶,也忌著相造作,
唯以寬鬆任運安住本元為光明自顯之要。大圓滿的心性論,在理論上與天臺宗的一念三千、
華嚴宗的事事無礙義可以說各有韆鞦,在實踐上確越超諸宗,可謂造佛學心性論的峰巔。

註釋:①《宗教流派鏡史》劉立千譯本頁34
   ②隆欽饒絳巴《實相寶藏論釋》
   ③《大圓滿心性自解脫道次第藏》

陳兵 :
陳兵,1945年生於甘肅武山。1968年畢業于蘭州大學中文系。
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學系。現任四川大學宗教學所研究員、博導,
兼河北禪學研究所副所長、成都市政協委員、四川省文史館館員。著有《佛教禪學與東方文明》、

《佛教氣功百問》、《道教氣功百問》、《道教之道》、《佛教格言》、《新編佛教詞典》、
《生與死》、《重讀釋迦牟尼》、《二十世紀中國佛教》(合著),參編《中國道教史》、
《道藏提要》、《道教手冊》、《諸子百家大詞典》等。在《哲學研究》、《世界宗教研究》、
《法音》、《內明》等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現從事佛教心理學的研究,
帶有佛教專業的博士、碩士生二十多人。 

 
相關論述
01.禅,密宗及大圆满
越塵集越塵集 二麻子 越塵居士專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54f06d0100jl7i.html




大圓滿觀偈:
無修無證無證者,無取無捨任運住
真實體性真實觀,所顯悉為本體性
法性自性互含攝,明體真常無生佛
瑜伽者於此認得,即是本來大覺王。

黃念祖上師開示:
根本智,也稱為「法身見」。知一切法本明,就是無生明體。知道一切法是本明,
就是你本來妙明的真心,就是本來無生的明體。
我們大圓滿法裏頭「真實體性真實觀,所顯悉為本體性」。

一切法所見就是本體性的法身見。「法性自性互含攝,明體真常無生佛」,都是本來明體,
這就是法身見。一切都是法身,明體真常無生佛,所以對待就沒有了。
所見一切皆法身,所顯悉為本體性,就是法身見,依這個修就成正覺。不用其他的對治,
不用轉捨轉得,不用八不等觀察門,直接了當,比前面又簡潔了。
八不觀察-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一、不異,這要懂很多很多道理才行。
現在直接了當,一切皆是法身,皆是本來明體,妙明真心。
就是所見一切皆法身,就不是轉捨轉得,把煩惱一點一點轉成菩提。煩惱也是法身,
菩提也是法身,一切都是法身,沒有兩樣。
所以頓、漸,就在「見」上決定。這就是法身見,
一切法都是俱生智慧,一切都是妙明真心,都是明體,都是法身。
法身是人人具有的,所以完全恢復我們的法身是最高的成就。
法爾如是,本來就是佛,不等你修才是。法爾、天然、自然,就是如此,一切法本來清淨。
所以大圓滿見就是一切本來清淨,《心經》說的「不垢不淨」,沒有垢淨之別,何以故?
它本來清淨,本來就離開生死涅盤,離開取捨等等垢染,也就沒有縛,沒有東西給它捆住;
既然沒有東西捆住,也就沒有什麼解脫;沒有解脫,也沒有什麼叫修。本來就是佛,
也沒有什麼現在才證的,所以是無修無證。 「任運而住」,任著自然就這麼而住。
「於自生自顯之上,即修即行即果」,這些話雖然少,可以說是文字般若,多少反應大圓滿見,
從這裏我們多少可以體會一些,這是直觀解脫法的殊勝之處。

這些都要從根上去提升它,還有人說:「我纏縛的很厲害,求求師父?」師父說「誰捆你了?」
縛就是捆,誰捆你了?捆你的人找不到,也就沒有什麼叫出縛。無縛嘛,本來沒有捆你的人。
既然沒有捆,沒有縛,也就沒有什麼叫解脫了。既然沒有縛,沒有解脫,也就沒有什麼叫做修了。
「無修無證」,這是大圓滿見,是最高的見解,到了寶塔尖了。
「於自生自顯之上,即修即行即果」,一切都是自生自顯的,在自生自顯之上而修,
不是在自己之外搞個什麼的。修就是行,行就是果,這是同時的。
因果同時這是《法華經》的道理,《妙法蓮華經》講多重蓮華,所以也叫《蓮華經》,
不是西方世界蓮花多,才叫《妙法蓮華經》。
花多果也多的,只有蓮花,多少蓮花瓣就有多少蓮子。

蓮花另外一個意思是「出污泥而不染」,我們在煩惱之中不爲煩惱所染。
更殊勝的意思是「花果同時」,花果同時出現,正是大圓滿的意思,「即修即行即果」,
花一開小蓮蓬就出來了。 像桃花、杏花不都是要等到花瓣掉了,才出果子。蓮花一開花,
果子就在了。不但不等花開,在花中就有含苞未放的小蓮幼在裏頭。因果是同時的,不是種了因,
以後再慢慢得果,因出現了,果就出現,「即修即行即果」,行就是果。
「大圓滿者,諸法起時,剎那圓滿。」這個圓滿是剎那間都圓滿,在大圓滿裏是這樣,
華嚴也是一樣。一真一切真,一位一切位,一地一切地,剎那都圓滿。一處真了,一切都真了;
你證到一個位,一切位都證到了。

不可思議,超情離見。一切都圓滿,沒有一樣不圓滿。一就是多,一就是一切,
念了一個咒就具足念一切咒的功德,禮了一尊佛,就是禮拜了一切佛。
剎那都圓滿,一切都圓滿,因果都同時。

所以淨土法門念佛時即是見佛時,見佛即是成佛時。不是某年某月,我才成功,
這就不是大圓滿見了,先要這麼信。你拜佛時就是成佛時。蓮師馬王法的觀想,有一段觀想禮拜,
觀想我給十方諸佛頂禮,這是超情離見,同時十方諸佛也給我頂禮,不是只有我這樣,
十方諸佛也這樣,這就平等了,所以才說「生佛兩泯即是佛,才相對待便成魔」。這是根本,
大家要好好去體會。

「中觀見」的特點是不落邊,所以才叫做「中」。
你要是一切皆空,就著空了,若認爲一切都是實有,就著有了。
空有「不二」,空即是有,有即是空,不落空也不落有,
不落空邊,也不落色邊,這就是「中」了。
 
我們的自心自性不在這八不裏頭。我們的心本來無生,無生所以無滅,無所從來也無所去,
不是一也不是異。怎麼不是一? 個個佛都有自己的佛土,也有自己的名號,
將來我們成佛也有自己的名號,也有自己的佛土,所以它不是一,
但是我們的法身跟一切佛沒有兩樣,所以不是異。

我們在妄心階段的時候,阿賴耶識就不斷不常,所以我們不說靈魂。
人死了,靈魂老是這樣,就是常見。人死如燈滅,就是斷見。我們阿賴耶識不落斷常,
「非斷非常,相似相續」,這八個字在阿賴耶識很要緊。

阿賴耶識是相似,這一生與前一生是相似的,這個時間跟下個時間也是相似的,
這個東西不是固定不變的,接續著,所以不斷不常。

「中觀見」不用轉捨轉得,不用捨掉什麼,這個見解已經很正確。「俱生知見」
就是法身,所見一切皆法身,直接了當,相當於禪宗。當然禪宗的證悟也能通達大圓滿見。

祖師諾那活佛也開示:大密宗的境界,即是金剛經的境界。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0-06-16 01:35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9-11-04 09:5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03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