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299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 上页  1   2  >>(共 2 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俊桐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鲜花 x161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大方等大集经》节录
复次,世尊!菩萨若有修集多闻,好语、乐语、微妙之语、软语、喜语,若为衣、食、卧具利养而演说法,若有信解能至心听而不为说,若有放逸致供养者便为说之,可为说者而不为说,不可说者反为说之,是名魔业。

复次,世尊!若有菩萨说法之时,秘藏深义,有诸天人得他心智,知已不悦,即作是念:‘我为如来真正法来,不为世间浅近语来,是人欲毁如来正法,不能增长。若人有毁佛正法者,我不乐见闻其所说。’即便舍去,是名魔业。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节录
世尊复告净威力士:‘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善能修集多闻庄严,求学多闻?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诸和上、阿阇梨所,恭敬、供养、尊重、赞叹、随教而行,除舍憍慢,速受教诲,于正法中生起药想,于和上、阿阇梨所生起佛想,于自身所起病人想,于说法者起明医想,为集佛法不爱身命,于诸财物衣钵之余起恼结想,虽具封禄不生爱着,为重法故一切悉舍,为证正法应舍一切世间珍宝,为得法故应舍一切名誉赞叹,为得法王舍诸王位,为舍一切诸结使故,应当勤修集法相应,为救一切诸众生故,应当勤修集法相应。

菩萨摩诃萨修集诸法者,一切善根自然而得。是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欲成菩提,欲竖立智柱,应修多闻。善男子!如帝释堂因柱得住,三十三天在中欢乐。如是善男子!由菩萨智柱,一切诸天、世人悉蒙受乐。善男子!若有菩萨发菩提心,菩提所摄,言欲作佛,于多闻中而不勤修,诸众生中最为无智。

是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勤精进修集多闻,诸众生中为多闻柱,是时诸天欢喜踊跃。是善丈夫,坚牢精进,修筑智慧,必能获得于佛十力;是善丈夫,当以意力断诸结网;是善丈夫,当演说法断于一切众生结使;是善丈夫,当往至彼菩提树下诸佛坐处;是善丈夫,当以自力降一切魔;是善丈夫,当转十二行相法*。

善男子!若有菩萨修多闻时,一切魔宫皆悉闇蔽,三千大千世界魔王,皆悉忧恼,作如是言:“是人今者胜过我等!”其余魔天各作是言:“是人降伏于我等主,我等一切悉属是人。”何以故?善男子!由是菩萨集多闻慧,能寂结使,以无结使魔不得便,已有多闻则能分别,既能分别则能修行,已能修行魔不得便,修多闻者远离邪见,得住正见,已能正住魔不得便,则能正修,已能正修,能分别义,离诸非义,便能正度义及非义。善男子!以是缘故应如是知。

善男子!菩萨修集是多闻时,除四种魔,所谓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善男子!如本菩萨集多闻时,欲法利法,善住于法,我今少说。

善男子!乃住过世阿僧祇劫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尔时有大仙人,名曰最胜,住山林中,具五神通,常行慈心,作如是念:“我今山中修行慈心无所利益,不但慈心能灭众生无量劫中所集烦恼,非此慈心能起正见。”复作是念:“因于何事能起正见,作是念言,有二因缘能起正见,谓从他闻,闻已正思,以是二法能生正见。是时便生求多闻心,当从何处得闻善说,为法因缘集法相应。”

尔时仙人至诸聚落、封邑、郡县、王城,处处推求多闻,了不能得说法之师。时魔天子来至其所,作如是言:‘我今有佛所说一偈。’是最胜仙闻佛偈名,即语之言:“为我演说!”时天报言:“汝今若能剥皮为纸,以血为墨,折骨为笔,书写此偈,乃当相与佛所说偈。”

善男子!时最胜仙作是念言:“今我此身无量生死,在在生处贼兵魁脍,百千劫中常以无事堕在彼手,利刀割截,分解支节,或为欲故,或财利故,杀缚、捶打、系闭、诃骂,受无量苦都无利益,唐受割截,我今当以此不坚身,易得妙法。欢喜踊跃,我得大利!”闻是法语,于此天所生师宗想,即以利刀自剥身皮,干以为纸;复剌出血,用以为墨;复折其骨,削以为笔;合掌向天而作是言:“天为我说佛所得偈,如先所敕,剥皮为纸,出血为墨,折骨为笔,我悉作已!”

善男子!时魔天子见最胜仙恭敬为法,见己愁悴即便隐去。善男子!时最胜仙,见天没已,作如是念:“我今为法生恭敬心,剥皮为纸,折骨为笔,我今如此恭敬求法,而是善根终不败亡。若我此言诚实不虚,起慈悲心为诸众生不惜身命,剥皮为纸,出血为墨,折骨为笔。若我至心诚实不虚,余方世界大慈大悲能说法者,当现我前!”

善男子!最胜大仙作是语时,一念之顷,东方去此佛土三十二佛刹,彼有国土名普无垢,是中有佛号净名王如来、应供、正遍觉,今者现在知最胜仙心念所作,亦欲教化是阎浮提诸众生故,譬如壮士屈伸臂顷,乘空而来,到是最胜仙人前住,及五百菩萨。是净名王如来放大光明,遍照彼林,天雨众花。时彼树林,枝叶、花果皆出法音。尔时,无量百千万亿诸天来集。是时彼仙,得净名王佛光触身已,苦痛悉除,还复如故,无有疮瘢。

尔时,彼仙头面敬礼佛世尊足,右达三匝,合掌顶上,白净名王佛而作是言:“世尊是我师,善逝是我师。世尊!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惟愿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己,不信众生行邪见者、坏正见者、行黑闇者,导示正故而为说法。”

善男子!尔时净名王佛,因最胜仙及诸天子、诸菩萨等,为其演说此集一切福德三昧法,彼天众中八千天子,本种善根,皆发无上正真道心。最胜大仙得大喜悦,生于大信,得无碍辩。

彼佛如来复为演说八金刚句。何等八?一切诸法性本净句,一切诸法离结使故;一切法无漏句,尽诸漏故;一切法离巢窟句,过巢窟故;一切法无门句,无有二故;一切法普遍句,示解脱门故;一切法无去句,无去处故;一切法无来句,断诸来故;一切法三世等句,去、来、现在无二相故。

彼净名王佛演说如是八金刚句,是中开解一切法义,复更演说余八法门,令菩萨摩诃萨疾成就智。何等八?谓一切法名字门,以名分别一切法故;一切法音声门,以言分别令欢喜故;一切法共要门,一切诸法决定相故;一切法言说门,虚妄自在故;一切法自相门,离他相故;一切法毕竟尽门,无所有故;一切法分别门,从分别有故;一切法平等门,等一味故。最胜!是名八法门疾成就智。

最胜!复有八字种子门,能成就于无尽辩才。何等八?一切法阿字种子门,示法无生故;一切法蛇字种子门,示第一义法故;一切法那字种子门,示字名色故;一切法遮字种子门,示现一切法调伏故;一切法婆字种子门,示一切法人平等故;一切法多字种子门,示如不坏故;一切法迦字种子门,灭苦业故;一切法摩字种子门,究竟成就断一切法故。是名八字种子门,能成就于无尽辩才。是故,最胜!是八字种子句门。八法句门、八金刚句门,正念修行,常离愦闹,恒善思惟,观察修集功德之利。

善男子!净名王如来说是法已,放大光明遍照世界,震动大地即没不现,与诸菩萨还至彼土,彼诸众生都不觉知佛来去时。善男子!尔时最胜大仙成就圣辩,诸天侍卫,诸天守护,为降魔故,至诸聚落、诸城、国邑,为诸众生,广敷演说此集一切福德三昧,满于千岁常演说法,令八万四千众生住声闻乘,八万四千众生住缘觉乘,八万四千众生住于大乘,八万四千众生作转轮王,八万四千众生作释提桓因,八万四千众生得作梵王,八万四千众生修行于慈,八万四千众生修行于悲,八万四千众生修行于喜,八万四千众生修行于舍,无量众生得土天上。是最胜大仙后乃命终,即往生彼净名王佛普无垢土,及八万四千天子亦生彼土。

善男子!于意云何,尔时最胜仙者,岂异人乎?汝勿有疑,即我身是!我本如是,欲法敬法,说诚实言,便能敬感彼净名王佛来至我所;是以当知,若有菩萨恭敬求法,则于其人佛不涅槃,法亦不灭。何以故?净威!若有菩萨专志成就求正法者,虽在异土,常面睹佛,得闻正法。

净威!若菩萨摩诃萨欲法敬法,令诸山岩、树木、林薮,出诸法藏陀罗尼门,及诸经卷自来在手。

净威!诸有菩萨敬法欲法,若有诸天曾见佛者,来至其所,从于佛所得闻诸法。具为演说。

净威!利法菩萨若其寿尽,诸佛世尊增益其寿,佛力持故欲住千岁,即便能住,二千、三千、四千、五千乃至一劫,若减一劫随意得住。

净威!若有菩萨敬法欲法,不老不病,得忆念力,进趣智慧得于辩才。若有菩萨敬法欲法,得见佛已,舍离诸见,趣入正见。

净威!若有菩萨敬法欲法,一切众生无能侵害。是故,净威!是大众生应当勤修多闻庄严,所获功德复过于是。

净威!若有菩萨住是三福庄严、福柱广、福增、福无尽、福不思议,无有能得是福边者。净威!可以一毛数大海渧,无有能尽是菩萨庄严福聚净戒,多闻慧聚,得其边者。

净威!能称三千大千世界草木、山林,及诸众生得其轻重,不能称量如是菩萨庄严福戒,多闻慧聚,得其边者,是名解说智庄严已。’

尔时净威力士白佛言:‘世尊!布施庄严、净戒庄严、多闻庄严,是三庄严何者为最?何者为胜?’

佛言:‘净威!三庄严中, 闻庄严最可称叹,最胜尊上、无上、无上上!善男子!如须弥边着一芥子,而是施福及净戒聚亦复如是,犹如芥子,多闻庄严如须弥山。

善男子!如一小鸟所住虚空,施、戒庄严亦复如是,多闻庄严如余虚空。善男子!布施庄严能作二事,何等二?能除贫穷,成大封禄。净戒庄严亦作二事,何等二?一离恶道,二至善处。

善男子!多闻庄严亦作二事,何等二?谓能除去一切诸见,能集一切智慧庄严。善男子!布施庄严是有漏报,净戒庄严亦有漏报。善男予:多闻庄严无漏、无报。是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勤精进修多闻慧。’

说是施福、净戒、多闻庄严法时,三千众生本种善根,便发无上正真道心,五千天子于诸法中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净威力士得无生法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0 楼]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31 |
俊桐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鲜花 x161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节录
尔时,世尊重以慈音告阿难曰:‘诸佛化迹,法皆如是,勿复忧悲!无上正法于我灭后,住世千年,饶益天、人、阿素洛等。从是已后,渐当隐没。

阿难当知!我涅槃后第一百午,吾圣教中圣法坚固,我诸弟子聪慧多闻,无畏辩才,能伏邪论,其大神力,放诸有情多所饶益。由是义故,天龙欢喜,勤加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亦复如是,善识福田,于佛、法、僧深生净信,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我涅槃后第二百年,吾圣教中寂静坚固。我诸弟子聪慧多闻,如天人师,具大威德,多所饶益。以是义故,天龙欢喜,常加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亦复如是,善识福田,于佛、法、僧深生净信,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大宝积经.富楼那会.多闻品》节录
佛告富楼那:‘菩萨有四法,则能修筑多闻,犹如大海不可竭尽,常能修筑多闻宝藏,能于诸法得决定义,于诸语言善了章句。何等四?菩萨求法,所谓十二部经—修多罗、祇夜、受记经、伽陀、忧陀那、尼陀那、如是诸经、本生经、方广经、未曾有经、阿波陀那、论议经。求已诵读,诵读已正忆念,正忆念已,如所说行。富楼那!菩萨有此初法,则能修筑多闻,犹如大海不可竭尽,常能修筑多闻宝藏,能于诸法得决定义,于诸语言善了章句。

复次,富楼那!菩萨于一切法中,无所依止,虽入禅定而无所依;无所依故,放诸法中得不住智;得不住智已,放诸法中得无碍知见。何以故?富楼那!无法可贪作障碍者,菩萨有此三法,则能修集多闻,犹如大海不可竭尽,能常修筑多闻宝藏,能于诸法得决定义,于诸语言善了章句。

复次,富楼那!菩萨以法因缘,念佛及念佛法。是人以法因缘,念佛念佛法时,不见有法可贪受者;是人不贪受故,于一切法心无所着;是人于一切法无所着故,于诸问难,随所问答而无有碍。菩萨有此三法,则能修筑多闻,犹如大海不可竭尽,能当修集多闻宝藏,能于诸法得决定义,于诸语言善了章句。

复次,富楼那!菩萨成就无所得慈,于行无碍,无所得慈者,不受诸事。何以故?富楼那!住此相者,或生贪欲,或生嗔恚,或生愚痴;住彼相者,亦或生贪欲,或生嗔恚,或生愚痴;住事相、物相,阴相、入相、界相、法相、非法相者,亦或生贪欲,或生嗔恚,或生愚痴。是故,富楼那!所有受相皆名邪见,菩萨悉灭一切诸相,修集慈心。众生败坏故,相亦败坏;相败坏故,事亦败坏;事败坏故,见亦败坏。菩萨尔时坏一切法,修集于慈,如是慈者名为无所得慈,如是无所得慈名为法慈,如是法慈名为佛慈。富楼那!何名佛慈?无作无坏,是名佛慈。复次,富楼那!如实通达一切诸法,是名佛慈。’

‘世尊!云何名为如实通达一切诸法?’

佛告富楼那:‘所通达者,不言是法,不言非法。何以故?富楼那!若言有法即是非法,若有无法,无有非法,则于其中无有戏论;若无戏论是名涅槃。汝具观之,极远极近?’

富楼那言:‘不远不近。何以故?世尊!如是义者,无方无处,无内无外。’佛言:‘如是,富楼那!于法作数。’

‘世尊!于何等法为之作数?’‘富楼那!如诸凡夫所着之法,如来不得、不修、不证、不通达,如是法者,为之作数。富楼那!是诸法数,不为分别法故。富楼那!今为汝说,如是第一寂灭法者,能摄佛道。富楼那!当来有人欣赴世利,若闻此经不乐听受,富楼那!我此菩提,汝等但以音声章句,少知之耳,其中义趣汝所不知,此义玄远不可言宣。唯有智者可以内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不能知义者,闻佛法忧苦,

若能知义者,如来为作师;

若人佛为师,是则求涅槃,

无有诤讼心,能正思量法。

此中无法生,亦无有法灭,

无生无有灭,是诸法实相。

若法无有生,即无有作起,

是非与一异,此法中皆无,

是名为涅槃,中无有灭者。

若言极远近,是二俱为空,

若能知空者,即名知涅槃,

若知涅槃者,是名我弟子。

‘富楼那!菩萨有此四法,则能修集多闻,犹如大海而不竭尽,能常修集多闻宝藏,能于诸法得决定义,于诸语言善了章句。’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常欲求多闻,诸佛所称叹,

能得定实义,是故如大海。

能于一字中,及与一句义,

于千万亿劫,说之而不尽。

故当求正法,求已正思量,

勿贪取法相,不贪佛所赞。

忆念诸如来,及念于正法,

不以贪竞心,而求于导师。

常于诸众生,修行慈愍心,

而不着众生,散灭一切法。

大名称菩萨,修习如是法,

疾得陀罗尼,多闻从是生。

犹如虚空性,无增无有减。

法性亦如是,无增无有减,

我以智慧力,无量劫说法,

所说无央数,犹亦不名说。

尽诸众生性,皆使得人身,

普共行出家,多闻如阿难,

陀罗尼菩萨,为是一切人,

千亿劫说法,智慧犹不尽。

佛智慧无等,同虚空无量,

虚空无生起,智慧亦如是。

如龙不取水,而能雨大水,

是水无住处,所雨无穷尽。

菩萨亦如是,得此陀罗尼,

诸法无住处,是缘说不尽。

故应求多闻,求已正思惟,

以法缘念佛,多闻从是生。

慈普覆众生,散灭众生相,

亦灭诸法相,多闻从是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1 楼]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32 |
俊桐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鲜花 x161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菩萨藏微妙法门,殷重听闻,乃至为他如法说已,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获得光明,能破一切无明黑闇及诸翳膜。舍利子!如是光明即为智慧。何以故?善、不善法皆能明了如实知故,是菩萨摩诃萨,修如是法获明慧已,乃至命难、众苦因缘,决定不造诸不善法。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为欲永灭不善法故,随所闻法极善通达;既通达已,是别说为牟尼寂静。如是,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正行之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如人入闇室,覆蔽绝光明,

虽有众色像,非明眼所见。

如是虽有人,内具诸明解,

不闻于正法,善恶何能晓?

多闻解了法,多闻不造恶,

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

善听增长闻,闻能增长慧,

慧能修净义 得义能招乐。

聪慧得义已,证现法涅槃,

净觉法相应,证得第一乐。

闻菩萨藏已,正法善安住,

为世大先明,行菩提妙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为欲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于能受持菩萨藏经正行人所,深起敬心善知识想,既生想已,又放大菩萨藏微妙法门,倍复寻求,令此法门转增明净。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为求菩萨藏故,发生信欲,策励正勤,捡摄其心,令定安住,是菩萨摩诃萨,于四正断方便修成,一切法中得无障碍。如是,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正行之相。’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所谓说法者,即为善知识,

恭敬听闻法,安住于正行。

欲解常无退,精进常高勇,

净慧常修治,于智常安住。

自然违诸法,不随于信行,

以智观于法,是为诸佛说。

智者分别句,趣义善加学,

于白黑品等,常修常远离。

心曾无厌倦,于法无退没。

身欲并轻安,速得心精进

由闻法增智,智增无退念,

智恒依念住,了知净秽法。

学于无上法,趣胜念慧力,

了众生欲解,自学于长夜。

学法已升进,极进智清净,

了众生欲解,如解便开示。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菩萨藏微妙法门,如是寻求通达觉慧,依是清净善法明门,菩萨常应如是修学。舍利子!若有菩萨摩诃萨于法修学,应作是念:“二因、二缘能发正见。”何等为二?所谓从他闻音,及以内自如理作意。彼复思惟;从他闻音,如理作意,为何等相?寻重思惟:若有乐定,修相应行诸菩萨等,未曾听闻大菩萨藏微妙法门,又不听闻圣法律教,但于三摩地中生知足想,当知是人以慢力故,起增上慢,我说是人,不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苦诸热恼等,既不脱诸热恼等苦,岂得脱彼五门生死?为之沈溺,流转不息,是诸众生实非解脱,而便自谓我已解脱,实未离苦,而使自谓出离众苦,是故如来依是人故,如实说法,若能从他随顺听闻,是则解脱诸老死等。’复作是言,我先闻薄伽梵说:

多闻解了法,多闻不造恶,

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

善听增长闻,闻能增长慧,

慧能修净义,得义能招乐。

聪慧得义已,证现法涅槃,

闻法净黠慧,证得第一乐。

是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如是思已,当放大菩萨藏微妙法门,及以圣法毗奈耶教,殷重听闻受持读诵,广为他人敷演开示。

复次,舍利子!若诸含识于菩萨藏,妙法门,虽复听闻而不如理方便作意,当知是人于彼圣道不能正行。是故,如来依是人故,说正法要,作如是言:“若欲解脱生老病死,当具内自如理思惟,诸菩萨等应如是学。”舍利子!云何名为如理方便?何等菩萨如理作意而能修学?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如理方便者,无有一法若合、若离,何以故?如理方便非方便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2 楼]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32 |
俊桐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鲜花 x161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节录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得大智慧。何谓为四?常尊重法,恭敬法师;随所闻法,以清净心广为人说,不求一切名闻利养;知从多闻生于智慧,勤求不懈,如救头然;闻经诵持,乐如说行,不随言记。迦叶!是为菩萨四法得大智慧。’

‘譬如有人,漂没大水,渴乏而死。如是,迦叶!有诸沙门多读诵经,而不能止贪、恚、痴渴,法水漂没,烦恼渴死,堕诸恶道。

譬如药师,持药囊行,而自身病不能疗治;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虽有多闻,不止烦恼,不能自利。

譬如有人服王贵药,不能将适为药所害;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得好法药不能修善,自害慧根。

迦叶!譬如摩尼宝珠,堕不净中,不可复着;如是多闻贪着利养,便不复能利益天人。

譬如死人,着金璎珞;多闻破戒比丘被服法衣,受他供养亦复如是。’

《大般涅槃经》节录
‘阿难!比丘具足八法,能具足持十二部经。何等为八?一者,信根坚固;二者,其心质直;三者,身无病苦;四者,常勤精进;五者,具足念心:六者:心无憍慢;七者,成就定慧;八者,具足从闻生智。文殊师利!毗婆尸佛侍者弟子名阿叔迦,亦复具足如是八法。……我今阿难亦复如是具足八法,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

《宝雨经》节录
‘菩萨成就十种法,能得多闻。何等为十?一者、如实了知,如是贪火炽然生灭;二者、如实了知,如是嗔火炽然增盛;三者、如实了知,如是痴火惛乱增长;四者、如实了知,有为之法悉皆无常;五者、如实了知,如是诸行一切皆苦;六者、如实了知,如是世间并皆是空;七者、如实了知,如是一切诸行无我;八者、如实了知,如是爱着,皆名戏论;九者、如实了知,一切诸法因缘所生;十者、如实了知,涅槃寂静。如是之义非但言说,要以闻、思、修所成慧,方于此义如实了知,如是知已,悲心坚固,为诸有情发起精进。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得多闻。’

《华严经》节录
佛子善谛听,所问如实义,非但积多闻,能入如来法。

譬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不能如说行,多闻亦如是。

譬人大惠施,种种诸肴膳,不食自饿死,多闻亦如是。

譬如有良益,具知诸方药,自疾不能救,多闻亦如是。

譬如贫穷人,日夜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多闻亦如是。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智慧助道具。何等为十?

所谓亲近多闻,真善知识,恭敬供养,尊重礼拜,种种随顺,不违其教,是为一;

一切正直,无虚矫故,永离憍慢,常行谦敬,身语意业,无有粗矿,柔和善顺,不伪不曲,是为二;

其身堪作佛法器故,念慧随觉,未曾散乱,惭愧柔和,心安不动,常忆六念,常行六敬,常随顺住六坚固法,是为三;

与十种智,为方便故,乐法乐义,以法为乐,常乐听闻,无有厌足,舍离世论及世言说,专心听受,出世间语,远离小乘,入大乘慧,是为四;

一心亿念,无散动故,六波罗蜜,心专荷负 四种梵住,行已成熟,随顺明法,悉善修行,聪敏智人,皆勤请问,远离恶趣,归向善道,心常爱乐,正念观察,调伏己情,守护他意,是为五;

坚固修行真实行故,常乐出离,不着三有,恒觉自心,曾无恶念,三觉已绝,三业皆善,决定了知心之自性,是为六;

能令自他心清净故,观察五蕴皆如幻事,界如毒蛇,处如空聚,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如影,如响如像,如空中画,如旋火轮,如虹霓色,如日月光,无相无形,非常非断,不来不去,亦无所住,如是观察,知一切法,无生无灭,是为七;

知一切法性空寂故,菩萨摩诃萨,闻一切法无我无众生,无寿者无补伽罗,无心无境,无贪嗔痴,无身无物,无主无待,无着无行,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悉归寂灭,闻已深信,不疑不谤,是为八;

以能成就圆满解故,菩萨摩诃萨,善调诸根,如理修行,恒住止观,心意寂静,一切动念,皆悉不生,无我无人,无作无行,无计我想,无计我业,无有疮疣,无有瘢痕,亦无于此所得之忍,身语意业,无来无去,无有精进,亦无勇猛,观一切众生、一切诸法,心皆平等而无所住,非此岸非彼岸,此彼性离,无所从来,无所至去,常以智慧,如是思惟,是为九;

到分别相彼岸处故,菩萨摩诃萨见缘起法故,见法清净,见法清净故,见国土清净,见国土清净故,见虚空清净,见虚空清净故,见法界清净,见法界清净故,见智慧清净,是为十——修行积集一切智故。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智慧助道具,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一切法,无障碍清净,微妙智慧聚。

尔时,文殊师利如象王回,观善财童子,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识,亲近善知识,问菩萨行,求菩萨道。善男子!是为菩萨第一之藏,具一切智,所谓求善知识,亲近恭敬而供养之。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3 楼]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33 |
俊桐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鲜花 x161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月灯三昧经》节录
菩萨多闻有十种利益:一者、知烦恼资助,二者、知清净助,三者、远离疑惑,四者、作正直见,五者、远离非道,六者、安住正路,七者、开甘露门,八者、近佛菩提,九者、与一切众生而作光明,十者、不畏恶道。

《入楞伽经》节录
‘大慧!执着名字言得义者,如彼痴人,不知舂吹,啖文字谷,不得义食,以是义故,当学于义莫着文字。大慧!所言义者名为涅槃,言名字者,分别相缚,生世间解。大慧!义者,从于多闻人得。大慧!言多闻者,谓义巧方便,非声巧方便。大慧!义方便者,离于一切外道邪说,亦不和杂,如是说者,自身不堕外道邪法,亦不令他堕外道法。大慧!是名多闻有义方便。大慧!欲得义者,应当亲近多闻智者,供养恭敬。着名字者,应当远离不应亲近。’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节录
出家菩萨,复有八种多闻清净,庄严自身。云何为八?一者、尊敬和上、阿合梨,多闻清净;二者、远离憍慢,生谦下心,多闻清净;三者、精进勇猛,多闻清净;四者、安住正念,多闻清净;五者、为求法者说甚深义,多闻清净;六者、不受自赞毁他,多闻清净;七者、常能观察一切善法,多闻清净;八者、听闻正法,如说修行,多闻清净。善男子!如是八种多闻清净,汝等菩萨皆应修习,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华手经》节录
‘复次,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为求法故,当学多闻、多闻方便。何谓多闻、多闻方便?舍利弗!其多闻者,从他所闻;多闻方便者,能自思量,专心正念。从他闻者,诸佛所说顺道之言,所谓修多罗、祇夜、闇伽罗那、伽陀、忧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渭多伽、阇多伽、广经、未曾有经、优波提舍,是则名曰从他所闻顺道之言。’

《父子合集经》节录
从畜生脱,得生人趣,彼应亲近善友良缘,得闻正法,舍离愚痴。由善友力多闻熏习,观诸法空,离诸缠缚,而于自身作非有想,于大众中心无所畏,自然证得平等法性,了一切法本无自性,速能获得一切种智。

《四分律》节录
复有三法名持律:持波罗提木叉戒;具足多闻;诵二部戒通利无碍。

复有三持:波罗提木叉戒;具足多闻;广诵毗尼通利无碍。

复有三持:波罗提木叉戒;具足多闻;住毗尼中不动。

复有三持:波罗提木叉戒具足;具足多闻;善巧方便,能灭诤事。

《摩诃僧祇律》节录
佛告优波离:‘欲灭诤事者,当先自筹量身力、福德力、辩才力、无畏力,知事缘起。比丘先自思量有如是等力,又此诤事起来未久,此人心调软,诤事易可灭,此比丘尔时应作灭诤。若自思量无上诸力,诤事起已久,其人刚强非可卒灭,当求大德比丘共灭此事;若无大德比丘者,当求多闻比丘;若无多闻者,当求阿练若比丘;若无阿练若比丘者,当求大势力优婆塞。’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4 楼]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33 |
俊桐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鲜花 x161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节录
若有智慧则无贪着,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苦不尔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闇大明灯也,一切痛苦之良药也,伐烦恼树者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虽无天眼而是明见人也,是为智慧。

《善恭敬经》节录
尔时,长老阿难从坐而起,整理衣服,右膝着地,以十指爪合掌向佛,身心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有多闻者有大功德,若复教他立多闻处,世尊!彼善男子得几所功德?’作是语已,默然而住。

尔时,世尊告长老阿难言:‘阿难!汝既问我以是义故,我当为汝譬喻解释,所以者何?智者于义譬喻得解。

阿难!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树木、百卉、药草,若小若大,乃至似于如横一指,从地生者,彼等树木,并着枝叶、花果、子实皆悉备兵。阿难!而彼所有树木之中,如横一指最小之具,所生花果多少之数如一恒沙,如向一指所生花叶、果实、枝等,如横二指所生草木,还有若干花果、子实,多少之数如二恒沙,如是次第,乃至从地更有出生,如横二指还有若干枝叶、花果,多少之数如三恒沙。阿难!于意云何,颇复有人能数彼树多少以不?’阿难言:‘不也,世尊!’

尔时,佛复告阿难言:‘彼之一指以上所有花果、子实,有人尚能数知多少,而彼善男子、善女人教他乃至一四句偈,为他显示不求果报,发慈哀心、怜愍之心,乃至教他令得阿罗汉果。复作是念:“以何方便,令多众生以此法施因缘力故,令得须陀洹果,乃至令得阿罗汉果,乃至令发菩提之心?”以慈愍故,教他乃至一四句偈,为他解释、分别显示。以此功德,欲比于前譬喻功德多少之数,于此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亿千分不及一,歌罗数分不及一,譬喻分不及一,优婆尼沙陀分不及一,彼等福德不可称量。阿难!彼之男女多得善根,乃至令他住多闻中,复能向他乃至宣说一四句偈。’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节录
‘菩萨有四法,菩提之心善根为首。何等四?成满相好,开门大施;修净佛土,行种种施;净于智慧,常伏憍慢;满足智慧,修集多闻。是名为四。’而说颂曰:

常开门大施,彼到相好岸,

善好种种施,斯当有净土,

常无有憍慢,恒求集佛智,

集闻无满足,斯有利智慧。

如是胜妙相,方便起道根,

是巧心所转,集先诸功德。

《大毗婆沙论》节录
如世尊说二因、二缘能生正见:一外闻他法音,二内如理作意。若外闻他法音多者,名随信行;若内如理作意多者,名随法行。

复次,如契经说,人有四法多有所作。一亲近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若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多者,名随信行;若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多者,名随法行。

《阿毗昙毗婆沙论》节录
慧有三种,谓闻、思、修。此三体性是何耶?答曰:从闻生者是闻慧,从恩生者是思慧,从修生者是修慧。复有说者,若受持、读诵、思惟、观察十二部经是闻慧,依此闻慧次生思慧,依此思慧次生修慧;如依金矿生金,依金生金刚,彼亦如是。评曰:不应作是说!如是说者,好受持、读诵、思惟、观察十二部经是生得慧,依生得慧生闻慧,依闻慧生思慧,依思慧生修慧;如依种生牙,依牙生茎、叶等,彼亦如是。

问曰:此三慧有何差别?答曰:闻慧一切时依名解义。所以者何?行者作是念:和上所说有何义?修多罗、毗尼、阿毗昙所说有何义?是名闻慧;思慧者或时依名解义,或时不依名解义;修慧者于一切时,不依名解义。犹如三人于池水中洗浴:一、不能浮,二、虽能不善,三、善能。不能浮者,于一切时,手攀池边所有草木,然后乃浴;能浮而不善者,于一切时,或攀池边草木,或时不攀而浴;善能浮者,于一切时,不攀草木,人中而浴。闻慧如第一人浴,思慧如第二人浴,修慧如第三人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5 楼]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34 |
俊桐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鲜花 x161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瑜伽师地论》节录
云何名为具足多闻?谓若有法宣说开示,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独一圆满清白梵行,于如是类众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寻思,见善通达,如是名为具足多闻。

《显扬圣教论.摄净义品》
听者,谓说法师说正法要;安处听者,令住恭敬无倒听闻。问:何故安处?答:谓或由一因,或乃至十。

二因者,所谓恭敬听闻正法,现证利益及安乐故。此中,或利益非安乐,或安乐非利益,乃至四句,如菩萨地法受中说。

三因者,谓善建立一切法故。善建立者,当知离过失故,具大义故,又为说者、听者速疾获得沙门果故。若不尔,诸说法者徒废己业,虚设言论;诸听法者空自疲劳,无所证获

三因者,正法能令舍恶趣故,得善趣故,速能引摄涅槃因故。如是三事,恭敬听闻方可证得。

四因者,一、恭敬听时,能善了达契经等法;二、如是正法,能令有情舍诸不善,摄受诸善,若善听者即能精勤,若舍若受;三、由舍受故,舍离恶因所招后苦;四、由此受舍善恶因故,速证寂灭。

五因者,谓薄伽梵所说正法,有由序,有出离,有依趣,有勇猛,有神变。如是五种,若广分别如《摄异门分》。复有五因听闻正法,谓我当闻所未闻,我当闻已研究,我当除断疑心,我当调伏诸见,我当于深义句以慧通达。佛薄伽梵说:‘此五因显闻、思、修三种妙慧究竟方便,初二种因显闻慧,中二种因显思慧,后一种因显修慧。’

六因者,一、为欲敬报大师恩德,谓佛世尊为我等故,行于无量难行苦行,求得此法,云何今者而不听闻?二、观自义利,谓佛正法有现义利;三、究竟远离一切热恼;四、善顺正理;五、易可了见;六、诸聪慧者,内证所知。

七因者,谓七正法,如经言:‘我当修习七种正法,谓知法知义,乃至知补特伽罗尊卑。’

八因者,一、佛法易得,乃至为旃荼罗等两开示故;二、易可修学,行住坐卧皆得习故;三、引发义利,谓能引世间、出世间果故;四、初善;五、中善:六、后善;七、感现乐果:八、引后乐果。

九因者,谓能脱九种逼迫事故,一、能出生死大牢狱故;二、永断贪等坚牢缚故;三、摧破七种大贫本故,及建立七种大财富故;四、超度善行听闻正法诸饥俭故,及建立彼诸丰足故;五、灭无明闇起慧明故;六、度四暴流登涅槃岸故;七、对治烦恼诸内病故;八、解脱一切贪爱网故;九、能度无始流转旷野稠林杂染行故,诸牢狱中,生死牢狱最为第一,是故初说。

十因者,一、恭敬听闻如来法已,得思择力,由此能受闻法义利,如法求财,不以非法,虽复受用,深见过患;二、善知出离,谓退失财宝无忧无戚,亦不嗟怨,乃至广说眷属离丧不深悲叹,若遭重病亦不愁恼;三、深见诸欲多有过患,及见出离最胜功德,舍家入道,离卧具等所有贪着,乃至证得诸妙静虑;四、恭敬无倒听闻正法,能顺证解广大甚深、相似甚深诸缘起法,又能引发广大善根出离欢喜,如薄伽梵说:‘我圣弟子专心属耳听闻正法,能断五法,能修七法,速疾圆满。’五、诸圣弟子恭敬听法,所有集起皆转成灭;六、解正法已,远离尘垢,放诸法中生正法眼;七、能善引摄证预流果最胜资粮,乃至证得阿罗汉果,及能引摄阿罗汉果最胜资粮;八、能善引摄独觉资粮;九、能善引摄无上正等菩提资粮;十、引发一切世、出世间静虑等持、等至、等定。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节录
譬如闇室中,虽有种种物,无灯闇所隐,有目不能见。

如是虽有智,不从他闻法,是人终不能,分别善恶义。

譬如有目者,因灯见众色,有智依多闻,能别善恶义。

多闻能知法,多闻离不善,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

佛经亦说:‘有二因、二缘发于正见:一、从他闻法,二、内正思惟。’又说:‘人有四法甚为希有:一、亲近善知识,二、从他闻法,三、内正思惟,四、如法修行。’

《大智度论》节录
有慧无多闻,是不知实相,

譬如大闇中,有目无所见。

多闻无智慧,亦不知实相,

譬如大明中,有灯而无目。

多闻利智慧,是所说应受,

无慧亦无明,是名人身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6 楼]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35 |
俊桐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鲜花 x161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大乘集菩萨学论》节录

《论》曰:‘菩萨闻几种行,入解毗奈耶?’

如《无尽意经》云:‘由闻八十种行而能入解。所谓欲行、深心行、深固心行、极相应行、无倨傲行、不放逸行、恭敬行、极尊重行、离名相行、善言行、承事行、闻利益行、作意行、不散乱行、无住行、宝想行、药想行、消除一切疾病行、念器行、达解行、意喜行、悟入行、听闻佛法无厌行、广舍行了知调伏行、亲近多闻行、喜乐容受所作行、身踊跃行、心悦乐行、闻不懈退行、闻义行、闻法行、闻威仪行、闻他说行、闻所未闻妙法行、闻神通行、不乐余乘行、闻诸波罗蜜多行、闻菩萨藏行、闻摄事行、闻方便善巧行、闻梵行行、闻正念正知行、闻已生善巧行、闻末生善巧行、观不净行、观慈行、观缘生行、观无常行、观苦行、观无我行、观寂灭行、观空无相无愿行、无作行、善作行、建立真实行、无减失行、单己行、守护自心行、精进不懈行、谛察诸法行、对治烦恼行、希求自分善法行、降伏他分烦恼行、依止七财行、断诸贫穷行、赞诸有智行、欣乐智者行、众圣平等行、非圣净信行、见谛行、远离诸蕴过失行、称量有为过失行、依义行、依法行、一切恶作行、利益自他行、于善修作不发余业行、趣向殊胜行、所得一切佛法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7 楼]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38 |
俊桐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鲜花 x161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翻译名义集》节录
《华严》云:‘我或为众生说闻慧法,或为众生说思慧法,或为众生说修慧法。’

故《楞严》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真谛云:‘散心名覆器,无闻慧故;忘心名漏器,虽得而失,无思慧故;倒心名秽器,非而谓是,无修慧故。’

《净名疏》云:‘闻若不听,无受润因;听而不思,无深旨趣;思而不修,终无证理。三慧若备,入道不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8 楼]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39 |
俊桐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鲜花 x161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法语小集
若比丘有信、有成,而不多闻,则梵行不具。

若比丘有信、有成、有多闻,则梵行具足。

—《长阿含经》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知时明物,所至无疑,所忆不忘,多闻广远,堪任奉上,所谓阿难比丘是!

—《增一阿含经》

若有菩萨发菩提心,菩提所摄,言欲作佛,

于多闻中而不勤修,诸众生中最为无智。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

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

应净修持身、语、意戒。何以故?

为欲引发闻、思、修故。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节录

云何圣财?

谓信、戒、闻、惭、愧、舍、慧,如是等法,是谓七圣财。

彼诸众生不讲此故,名极贫穷。

—《大宝积经》

云何彼求闻?云何得多闻?云何闻而说?大人云何去?

彼恭敬故听,习近多闻者;说不为财利,大人如是去。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

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行为第四。

—《心地观经》

所谓求善知识,亲近恭敬而供养之。

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

一心供养而无厌足。

—《华严经》

菩萨若在居家,受持五戒,常日一食,

依于塔庙,广学多闻,通达诸论,亦应亲近诸善知识,

善能教化是(念佛)三昧者。

—《华手经》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楞严经》

菩萨博读众经,悉入诸道,顺化众生。

—《佛说菩萨内戒经》

贪恚、愚痴、寡闻、破戒而行布施,非净施也。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

—《圆觉经》

有四法人多有所作:

一、亲近善友,二、从他闻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多闻即是助菩提法,于诸法中具无碍故。

—《悲华经》

在家菩萨成就四法,归依于法。何等四?

于法师人亲近依附,听闻法已善思念之,

如所闻法为人演说,以此说法功德回向无上正真之道。

—《大宝积经》

多闻不贡高,不诽谤诸法;闻法应受持,持已谛观察。

—《菩萨念佛三昧经》

复次菩萨有四种无尽财。云何为四:

谓多闻财,说法财,摄诸贫乏财,回向菩提财。

—《大乘四法经》

菩萨多闻有十种利益:

一者、知烦恼资助;二者、知清净助:三者、远离疑惑;四者、作正直见;五者、远离非道;六者、安住正路;七者、开甘露门;八者、近佛菩提;九者、与一切众生而作光明;十者、不畏恶道。

—《月灯三昧经》

方便是道场,教化众生故;四摄是道场,摄众生故;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

—《维摩经》

于净闻处,于现世业及当来果,

修德进业,乐听般若众妙法门,

专意勤心,究竟通达,如是名具足净闻。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菩萨有四法增长善根。何等为四?

一者、持戒,二者、多闻,三者、布施,四者、出家。是为四。

—《思益梵天所问经》

四依止,谓亲近善友,听闻正法,系念思惟,如理修行。

—《佛说法身经》

多闻者,解一阿含或言二阿含,是名多闻;

坚固者,所解阿含坚固不失,是名多闻坚固。

—《善见律毗婆沙》节录

多闻善根无厌足故,名为智慧戒;

从多闻得智慧故,名为求多闻戒。

—《十住毗婆沙论》

佛告多闻诸圣弟子:‘汝等今者应如是学,诸有过去、未来、现在眼所识色,此中都无常性、恒性,广说乃至无颠倒性,出世圣谛,皆是虚伪妄失之法’。

—《顺正理论》

于此大乘有十法行:一、书写,二、供养,三、施他,四、若他诵读专心谛听,五、自披读,六、受持,七、正为他开演文义,八、讽诵,九、思惟,十、修习。

—《辩中边论》

闻义无厌者,若不多闻则无教化众生方便智。

—《摄大乘论释论》

多闻增知识,知识增智慧,

由智见真谛,谛使人美善。

—《长老偈.长老尼偈》

即使十分衰老时,也要广学而博闻,

闻慧有益于来世,布施亦无如是益。

—《格言宝藏论》

不修学无以成,不折我无以学,不择师无以法,不习诵无以记。

—《缁门警训》

若凡、若圣广诵众经,持佛语,

诸经师等名多闻众,尊者庆喜之学徒也。

—《异部宗翰论述记》

此生幸得暇满船,自他须度生死海,

故于昼夜不空过,闻思修是佛子行。

—《佛子行三十七颂》

出言须涉于典章,谈说乃傍于稽古,

形仪挺特意气高,闲远行要假良朋,

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

时时闻于未闻。

—沩山灵佑

不调饮食,则病患此生;不阅三藏,则智眼必昧。

—蕅益智旭

有人尽管多听闻,却于正法极匮乏;

此乃未将诸佛典,转为教导之过错。

—经续

现证由修得,修复由思闻;

善友及多闻,实为慧所依。

—印顺法师《成佛之道》

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沈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六祖坛经.忏悔品》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9 楼]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40 |

<< 上页  1   2  >>(共 2 页)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8544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