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6241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Joy-Ghost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5 鲜花 x5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修行][分享] 《真传易经筋》介绍
《真传易经筋》介绍
              ——兼论修道从何下手(四川忠州张义尚原创,原载《气功》1995.6~9)

    修道因层次高低、功法深浅而有千差万别。道家的人元金丹,是命功的极致;佛家的明心见性,是性功之高标。笔者此前曾发表多篇略述道家金丹真传同类阴阳的真 相,乃从高处着眼而谈修持的内涵和理论的。但高级功法非一般人所能践履,则有志修身者是否就此知难而退呢?我以为做学问应当从高处着眼,同时也应从低 处着手!即所谓“低处修时高处到”,所以锻炼形气的功法也应重视。
……
    同一炼形之道,内容有高低精粗之分。低层次者,大都偏重在外形之动作变化,如《道藏》所载古传各种导引法,外家拳术及学校中一般体育运动锻炼皆是。其次较 高者,大都已注重形气结合,内外并炼,如内家功夫中之太极、形意、心意、八卦、大成等拳术,蜀中真传易筋经、五禽戏等亦属之。又如蜀东金家真传之开合功, 动作只有两个,以统摄阴阳、开合、吞吐、浮沉、进退、起落,既是养生益智之高功,又为武术技击之神功。尽管目前大气功师层出不穷,功法也五花八门,但论炼 形功夫,实无有精简高妙能过于开合功者。不过此功非经明师口传亲授而又勤学苦练者不能升堂入室。又有所谓自发动功者,乃神入杳冥、静极而动之产物。道家南 宫派有此方法,但古代祖师对此褒贬不一。笔者以为此法出于自然,用之得当也可补炼形之不足;若认为奇特,惟此独尊者则过矣。若以佛家密宗各派之金钢拳法相 证,则可以正确对待。
……
    我现在所要介绍的是蜀中真传易筋经。世传易筋经,一般都认为是佛家入门修身,为日后修习明心见性奠定基础之功夫,乃出自印度高僧、东土禅宗第一代达摩祖 师。不特武术界习之,即使文人也有练之以资健身者。但内容却非一致,或则繁杂而寡要,或则简略而失真,盖以师授虽一,悟解有别,目的不同,取舍自异;也犹 书法临摹,母贴虽一,所习成品绝无完全相肖,故不足为奇。蜀中真传易筋经,是我在1938~1940年间读书于北碚复旦大学(抗日西迁于北碚)时蜀东涪陵 人黄克刚老师所传授。由当时经济系主任卫挺生教授支持,我利用整整一个寒假,在卫教授的北碚天生桥的家中,和黄师俩人,把全部功法整理记录下来。黄师所传 为其家世传舆公山人之遗意,比传世《古本易筋经》(清末着名道家济一子傅金铨交由重庆善成堂木刻印行,后来上海千顷堂铅字重印)精简扼要得多,傅金铨有渊 博学识和相当证德,曾为《易筋经》题词:“舆公秘传易筋经,仙佛妙谛道难名;择人而授先圣德,世守勿替衣钵存。”
……
    真传易筋经功法,有外壮、内壮、动功、静功、炼形、炼气、炼意等不同。若就浅深层次而论,大抵初功多是外壮炼形之动功,次则是内壮外静内动之呼吸吐纳等练 法,最后方是锻炼意念,此中又有识神、元神、先天、后天,及先天之先天等层次,到了最后,则外形是静,但已是静中有动、动仍是静、动静无分、归于自然之大 道矣!
……
    自来道家对传授命功最为慎重,故多出以隐语,使人惝恍迷离,无从下手。北派强调性命双修,不外乎本身阴阳之调练,见效缓慢。佛家尽管不重气功,也无所谓命 功,然于小乘禅定、天台止观和密宗修身等法却讲得踏踏实实,次第井然。真传易筋经就黄师所授的内容中有吐浊纳新、九转呼吸、外壮内壮、存神洗髓和藏文字母 观想等而论,明显与藏密中九节风、宝瓶气、拙火定等有一定联系。
……
道家南宗重身外阴阳,陈泥丸翁云:“莫言 已是显现成,试问幻身何处得?”故不修幻身则已,若欲兼修此五蕴幻身,即此血肉之躯而入无余涅槃,证金刚不坏之虹霓身者,非善巧利用身外阴阳,尤其同类阴 阳不可。此所以藏密无上瑜伽重二、三灌顶之修法,而道家金丹真传中更有特别不共之绝秘功法!
……
    真传易筋经中内壮玄功歌:“黄庭中有真主人,玉关紧锁无漏遗;无自无他无分别,青娥经术御无敌。”明显透露了无上瑜伽双运道。不过其实际操作,书中未予发 挥,仍须师授。并且此等功夫乃是已达般若绝顶、转毒成智、火里栽莲的欲乐大定。若非自身通灵,能如鸠摩罗什能吞针出针者,切忌轻易妄为。否则狮子跳处驴亦 跃,未有不丧身失命者,慎之慎之!
    从上可知,本法出处很明确是道佛家相融后产物,与傅金铨大有攸关!

真传易筋经      ——黄克刚传授  张义尚整理
    一、外壮神勇歌释                    ④ 第四转凝气
    二、内壮玄功歌释                    ⑤ 第五转闭气
    三、九转呼吸法                      ⑥ 第六转导气
     1、预备功法                        ⑦ 第七转火气
        ① 除浊法                       ⑧ 第八转水气
        ② 安神法                       ⑨ 第九转伏气
     2、九转正功                    四、善后尾功
        ① 第一转服气                1、还虚功
        ② 第二转换气                2、解座法
        ③ 第三转调气               五、尾跋

    一、外壮神勇歌释
若练外壮,约有九步。歌曰:
  一曰立鼎除内伤
    鼎,是庄严安定的象征。故本功第一步的站式以之命名,此步站式有二:一是并足式,两足两膝并紧站立,提肛、收臀、塌腰、拔背、顶头、微收下颌、两手握拳, 一拳拳背压于尾闾之处,拳心向后;另一拳以拳背向前,以拳心按于脐轮之上。全身骨节对准,肌肉有收紧内敛之势,但精神却呈完全放松之态。口唇微合,舌顶上 颚,面带微笑,两足如入地九尺,安稳肃穆而立。此为一般青壮年的站式。若中年以上或有病之人,则应取平肩式站法,即两足宽与肩平,或略宽于肩,身形肌肉与 心态,均应同时放松,其他对两手头面等要求同,并足式不变。

    这一步功夫的主旨在除内伤,对于身内脏器的锻炼,是以上焦心肺为主。以肺在五脏最高处,故名华盖,总司体内外气息的辨摄交换与调整。天人一气相通,自能改 善增强整个呼吸系统对于全身之影响。肺心相连,心为血液循环之主宰。一气一血,同是上焦脏器之所主宰,也同是人体生命活动之主要标帜。气充血足,百疾不 侵,故为养生健身之关键性步骤。明白了上面道理,再依次地行九转呼吸法,详见后面第三节。至于第一步功夫的正常合格标准,当随学人具体情况而定。从时间上 讲,大概最少要120天(4个月左右),多一点时间更好,以基础所在,不可玩忽忽视之也。

      第二安炉探阴阳
    炼丹之法,鼎安于上,炉位于下。炉在人身正相应于下焦肝肾之部位。功法取干坤相对、坎离互藏、上下交泰之意,方能成其变化;尤其肾为先天之主,乃安身立命 之所、精气归根之地,故此步与第三步,均当着眼于斯。根据中医《内经》学说,阴阳即天地之道,乃“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天 地是大阴阳,人身是小阴阳,大小虽殊,一气全通,我们只要能以一定的呼吸,激发出全身各系统、各脏器之原始本能,自能三才一贯、阴平阳秘,完成太极之本 体。曰“探”者试探义,即包括许许多多践履印证微妙变化之过程在内。其具体作法,即基于平肩桩站法,两膝微屈而立,两手结太极印,即左手拇指尖掐左手中指 尖之午位,右手拇指插入左手大、中二指之内,掐于左手无名指根节之子位,其余四指包握于左手四指之外,此手印亦称“子午连环诀”,然后置脐腹之前二、 三分许;亦可以虎口相对,大指向后或向前,叉于两软腰之处,依之而运用九转呼吸之法。又当借助于降魔杵为道具(杵为倒人字形),以之抵于丹田以下之两胯内 侧精囊之处而行呼吸。

      三炼睾丸造精厂
    “睾丸”包括玉茎,二者皆属肾系,乃人身主要生殖器官。易筋经功法对它特别重视,这是因为它处任督交界之所,对大小周天之运转而言有引渡作用,对日后同类 阴阳之行持而言,更是阶梯法程。这本来是人体正常生理必须知道的知识,不过在封建社会旧礼教束缚时代,认为言这些器官不雅驯,故气功家多语焉不详,或避而 不谈。
    练习之法,先须吐浊纳清,努气至于睾丸,以双手由轻至重,自松至紧,由勉强至自然,周而复始,行攒、挣、搓、揉、拍等诀;又再努气至玉茎之顶,行咽、洗、养等诀。详须师授。

    女子行持,当以两乳及两乳当中之膻中穴代之,当从师授。

    附:洗药方
    即以食盐、地骨皮等量,或蛇床子、地骨皮、甘草等量,水煎至沸,乘热烫洗下阴,日行二、三次或一二次,习以为常,以使气血融和、皮肤舒畅。若于烫洗时加以吞吐呼吸之法,则是“泥水探珠”最上乘之方法。

    尚按:这一步功夫,与中国古代性知识有关,当参考中国古代房中诸书,若论修持,尤当参考藏密双身法,然此与中年以后之行者已无缘,因格于生理条件之限制,勉强行之,徒劳无功也。

      四镇心原不惊惶
    此心原即胃腑与绛宫之位,须用护心剑之道具行功。护心剑即二尺几寸之木棍,上端作圆形馒头状,其功法系用低马步式,以心窝抵于木馒头上而行呼吸,可以收镇心神之效。
    心窝绛宫即膻中,何以又有心原之名?盖膻中即是气海,胃腑即是中焦水谷之海,胃神经与脑之关系最为密切。凡胃有病,每致头晕,我国人每每心脑不分,以心代脑,故此心又指脑神经,心原即心之本源意。且膻中地位,正处于脐以上之躯干中心,故以心原名之。

      五锁玉关真精长
    武术界以腰背两肾中间之脊柱为玉关,中医称之为命门,故锁玉关有强固命门之意。命门强固,即能使真精不断增长,而真精真气与真神,又为人身上药之三品,故 其地位非常重要。易筋经外壮行功到第五步,即需用玉关锁之法器(如U形)抵在背后软腰之处以练呼吸,自能使真精源源发生。肾为先天之本,久病必及于肾,故 此五步功法兼有培补先天之意,不可不下扎实功夫坚持长期锻炼之!

      六透三田气自刚
    上中下三田充实,乃是气满任脉之验。通过上面五个步骤,身内脏腑之重要脏器,俱已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加深九转呼吸之修习,三天真气不断充盈,“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都是自然而然的征验。

      七贯任督河车路
    气满则任督自开,运行自有迳路,其气由丹田而下,穿尾闾,沿脊背,上泥丸,经上田、中田而返下田为一周,是为通小周天,也叫运河车。河车有气河车、精河 车、金水河车之不同。初功通关,一般都是气河车,也叫子午河车,只觉一股暖气周流而已。通关之法,九转中有导气,见后。若兼用动功,则蜀东金家功夫中开合 一法,最简最神,可以借用。

      八藏马阴龙虎降
    阴茎收缩不露,即所谓“马阴藏相”,乃康强无病之征。男子没有精液漏泄曰降白虎,女子月经断绝曰斩赤龙。这就是比喻身体已经复返青壮的一种征候。此步没有特殊作法,但是否达到这个境界,则是是否已可转入第九步之标准,不可马虎!

      九易筋骨成神勇
    功至八步,已是五脏真气充盈,须由内达外,使全身筋骨皮肉皆受到严格锻炼,由骨中生出神力来。骈指可贯牛腹,侧掌可断牛颈,是谓神勇。此步行功,有条件 者,当备童男童女,进行推揉拍打之法,又当备办木槌、木杵、石子袋等作为道具,初由脐腹下丹田周围始,以手推揉拍打,由内至外,从轻到重,周而复始,又从 胸肋等处从上向下推揉拍打,再从背部由上而下逐一推揉拍打。道具初用木槌、木杵以至石子袋等,由轻至重拍打之。总要从上至下,从内到外,不可倒打。最后再 练四肢,亦各分上下内外,依次拍打,直至指尖末梢。若无条件者,亦可以意导气锻炼,或改用太极拳、八卦拳、心意拳等内家拳法以代之,不过此需自力,较为多 劳耳。

      调摄补益不老方
    调是和合、整理、均平、混融义,人身内阴阳与外阴阳,人与宇宙间、同类间、有生物、无生物、有象、无象,在在均有阴阳互交互换往来不绝之机。摄即辨取,凡 有不足,当辨来为用;如有余,又当释放求平。曰调曰摄,皆是意到而已,自然而然,不劳作为,能调摄即自有补益之验。此外壮神勇法之练功模式,与中医《内 经》阴阳、脏象、气化、养生学说完全相符,能为人体生命之延续不断添油。身心自能健康,胜于常人,学者识之。

二、内壮玄功歌释
    此编为内脏精气神之锻炼法,可以不假体外之法器道具。

      内外动静在筑基
    此言入门初步,不论你是练内壮还是外壮,是练动功还是静功,其主要目的在于筑基。盖外壮内壮,途径虽然不同,功夫深浅有别,但第一步总要筑固基础,以后才能逐步前进。若基础功夫不巩固,犹如沙上建屋,必不能成。

      莫把玄关须臾离
    谚曰:“修炼不知玄关,如入暗室一般”。外壮功夫的玄关,一般俱指脐下丹田,把那个地方练充实了,再逐步外扩,遍及腰腹两肋胸背以至四肢。比较高深一点的 内壮功夫,则玄关有死有活。死的玄关,或在脐内,或在脐下,或在体内,或在体外,也并不是只有一个死点。不过在体内者,一般都在由顶门至会阴之一线,故 曰:“黄庭一路皆玄关”;其在体外者,或高或低,或远或近,各有所宜,并随传授而不同,不过总有一个所在,故曰:“死”。至于真正玄关,则是在神气相交、 虚极静笃之后,静极生动、五阴之下一阳来复,才是真正玄关。这个玄关,莫能形容,无可仿佛,功到则现,功寂则隐,故曰“活”。(按:丹经谓之“机开则有 窍,机息则杳冥。)凡练气功,尤其内壮功夫,首需弄清这玄关,把握不放,功夫才能进进不已。故曰“莫把玄关须臾离”。

      首除七情不治病,始终一生无虚疾
    真能做好筑基功夫的人,身体必定强健,精神必定壮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必定不能侵扰牵缠,而由五脏阴阳亏虚而来之虚损,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炼气功夫精益精,气归元海无喘息
    炼气功夫,呼吸九转,由初转服气到九转伏气,从浅入深,由粗及精,一旦达到极境,自然气归元海,无出无入,哪里还有鼻孔喘息的感觉呢?

      百节通透元阳旺,寒暑饥饱不相逼
    气足即血足,气血俱足,则元阳壮旺,全身百节通透,活力充沛,表现出与一般人不能相提并论的境界,可以赤身睡卧雪地而不感寒,曝晒烈日之下而不觉热,一食数餐不饱,百日不食不饥。

      黄庭中有真主人,玉关紧锁无漏遗;无自无他无分别,青娥经术御无敌。
    “黄庭”有种种解释,《道藏》中有《黄庭内景》、《黄庭外景》之经文,此间是指心室,专言心不动念,志为气帅之妙。“真主人”即是正念,正念在前,则邪念 不存。“玉关”即两肾间之命门,炼外壮功夫时,且有玉关锁之法器;炼内壮功夫,不一定用法器,只要正念常存,则自然玉关紧锁而无滑泄梦遗之失。当然,如能 外内同炼,则功验更是不凡,此亦须知。《青娥经》与《素女经》为同类,只是一为女修之术,一是男修之法。功夫真能达到玉关紧锁而又对森罗万象寂照一如,无 有差别念生,则人我相灭,动静不二,纵有擅长青娥经术之异性,亦可以从容驾驭而无虞,其所以能如是者,细体歌意,玉关之所以能锁,固是气脉作用,而黄庭中 之真主人坐锁不动,则更是气脉作用之核心。此节与佛法密宗三灌“转毒成智”之修法有相通处,但这里只是从本法的功验方面讲,并不是说非如是行持不可。
   
      功成九转须洗髓,三际顿断空色一;大道平直法自然,寒空万里连天碧
    此言洗髓之功,专在三际顿断、空色两融,则“寒空万里连天碧”而入法性矣。“三际顿断空色一”一句,即是洗髓功法。此言“功成九转须洗髓”,是言九转 呼吸俱已练成,即须接修此洗髓之功。实则九转伏气之中,已有三际不住之任运修习,此言顿断,是功夫更见得力。至空色两融,包括受、想、行、识,共五蕴,皆 能与空双融无碍,此是佛法大乘般若宗之观习,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应深究《金刚》、《般若心经》,尤其禅宗顿悟,密宗解脱道——心地法门,皆宜细参。众生 分别心炽燃,逐途成滞,惟菩萨识心泯尽,四智圆明,玄冥自然,与道合真,如寒空万里,不染纤尘,与碧空合一而无际矣。犹忆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中浣瞻礼南海普 陀道场,至法雨寺观音圆通宝殿,门外右手一联:“五蕴皆空,即众生而观自在”;左联上首二字先为布幕遮掩,亟欲知之,随有微风徐来,恰恰揭开布幕,露出全 联云:“六度齐备,惟菩萨亲见如来”。这是我亲身的经历,俗话说“心到神知”,历验不爽,此不过略示一例于千万耳!
                              
   
    三、九转呼吸法
    实践锻炼易筋经的外壮或内壮功夫,最中心秘密的口诀,唯是九转呼吸法。此法因为过去非常秘密,故在古本易筋经中,没有透露,黄师传功时,对一般人只说呼吸有九转,也没有发挥。我既得师秘传,今特将师授口诀,结合个人经验,扼要叙述如后。
    1、预备功法
    易筋经的呼吸锻炼,若练外壮神勇,一般系从立鼎安炉的站功姿势下手;若以内壮为主的,则以坐法为先,双趺最好,单趺或自然槃次之,天王坐法也可以。
    其次,除浊气。以鼻吸体外清新空气入内,直入下腹,吸气已,随口以默念“哼”字,以吐胸膈以上之浊气。次又如上吸气,默念“哈”字以吐中焦之浊气。三,又 吸气一口,默念“嗨”字以吐下焦之浊气。如是连作三遍,共吐九口浊气。此为早课必行之功。余时炼气,则以鼻吸口呼一至三遍已足,无需念字。
    再次,安神。口唇闭合,眉心舒展,面带微笑,舌尖轻抵上颚齿间,两目向前平视,凝光不动。俟凝定,渐渐内收,由两眼当中的鼻梁处(山根穴)入内,再向下行,直注于脐后腰前微下之丹田中,两耳也随之入内,倾听丹田所在之处。

    2、九转正功
    此为练气正行。练气,有刚气、柔气、中和气之别。刚气,呼吸有力,气入充满全身;柔气,多用自然体呼吸,气之出入,当以意念相主宰,只在丹田有感应;中和 气则介于刚柔之间。本法属中和气,而更偏重于柔。又有顺呼吸和逆呼吸的不同,顺呼吸是吸降腹膨,呼升腹缩的自然呼吸;逆呼吸则是吸升腹缩,呼降腹膨的反自 然呼吸。本法一般是顺呼吸,个别特殊体质,感到逆呼吸较舒适,也可用逆呼吸。若呼之与吸,俱全身肌肉向内收缩,逼气入骨的,则为内壮呼吸,但初学是不能随 便辨用的。
    以下分别介绍九转功夫

第一转    服气
    除浊定神已,即以两鼻孔徐徐细、匀、深、长吸气,直入脐后腰前而微下之丹田,同时舌尖微向上舐,整个腰腹下部即自然四向膨胀为度;吸后就呼,中间不可停 顿,仍要细、匀、深、长,直趋两鼻孔而出,舌尖同时微微下移,腰腹全部也就自然四面向中心收缩,以帮助压气外出。出入的气,细如一线,往来到底。出完即 吸,吸后即呼,如胶似漆,绵绵不缀。这样一往一来,不断地吸气呼气,舌尖随着不断地轻轻上下动摇,腰腹部也随着不断地四向外张内缩,并且口鼻不可见呼吸之 形,自己不得闻呼吸之声,外相要好似无呼无吸一般。如口中津液充满,即分小口微微仰头吞下,以意送到下丹田。初时鼻孔里还感觉有气出入,后来功夫深了,就 只觉腰腹外膨,气即摄入,腰腹内缩,气即挤出,鼻孔如同虚设一样了。

    此功夫专修,早上一次,上午二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共五次。若业余修习,早午晚各一次。初学每座三十分钟左右,以后渐加至一点以上,量力而行,总以不感疲劳勉强为原则。若计数修习,一呼一吸为一度,初学四十九度,渐加至一百余度,最多不超过三百六十度为准。


      第二转     换气
    练气功夫,很难一帆风顺,初学服气,往往不能完全如法,此须集中精力,克服困难。经过一段时间,自能走上合法的正轨。但已上正轨之后,又经若干时日,可能 又出现呼吸不匀,心气不能一致,甚至气喘如牛,心乱如麻。这是脏腑受炼而起急剧变化之故,名之为“换气”,是好现象,不要惊疑害怕。当将全身放松,心神放 自在,照样锻炼下去。所以换气的口诀,只有坚韧二字。

    换气,是炼气中的一个过程,大抵初学炼气之人,多数要经过这个阶段;还有炼不如法,身体或精神上有勉强不自然时,也能出现这个现象,说他是好,因已有明显 变化之故,但终究要超越它,故有放松、自然之诀。若是在先已练过气功,或者资质特别相应,也有可能不出现这一过程,总要任其自然,有了不惊疑,不有也不着 急,才能顺利前进,不入歧途。


      第三转   调气
    经过换气阶段,渐渐又可达到呼吸合法的境界,名为“调气”。调气的意义有二:一是有为功夫,就是使不调者仍归于调;二是功夫的阶段,则是指气已调顺的境 界。什么是调气的有为功夫呢?服气时的呼吸要求,是呼吸细匀深长,此调气的呼吸要求,则专在自然从容四字上留意。若能调到几许细即几许细,几许匀即几许 匀,几许深即几许深,几许长即几许长,做到自在悠闲、缓急中度,一点没有勉强为准则。呼吸已调的境界又怎样呢?气息往来自然、匀整而有力、舒适,即已是达 到了“调气”的境界。

    功到“调气”阶段,大脑宁静程度一天比一天加深,就有种种证验感觉发生,或身轻如毛,或体重如山,或四体动荡,或觅身不得,或有寒热骤生,或有见闻异境,其他尚多,难以尽举,此当不惊不喜,不见不闻,专心行持,他非所知,是为至要。


      第四转    凝气
    于空气清新所在,以两鼻从容细匀深长吸气,纳入丹田。于吸气的终了,即心气相合,凝住于丹田而不动,用以增益气神,填补需损,约经三、五秒钟,稍觉不耐, 即将气缓缓放出,同时存想清新之气并未随出。每次停住的时间,随功力进展,逐步增加,由数秒渐增至十秒、二十秒、三十秒,以至一分、二分、三分等,缓缓而 进,总以呼气时仍然从容自在为度。

    此凝气功夫,只限于凝住丹田,若于丹田以外有任何肉体或精神上的紧张不自然,都是错误。前此一至三转,忌饱腹行动,此功则正宜饱腹从事。于每座功完,最后 一口气呼出时,更应神入丹田,觉气亦安住丹田,并未随呼而出;并且一直存住下去。斯后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皆当常保此意态而勿失。切要勿忽。 天气情明之时,每早宜于朝阳初出之际,增加对日行动,最少四十九度,能增长胆力,亦是要着。

    按前此流传的内养功,即是本法的利用。不过内养功的停气法,以字句作限制,最多不超过九字(即入气出气各占一字,中间停气七字)。本法最初停气的时间,亦只一字、二字。后则可以尽量延长。
    又高级层次至此,当修体呼吸。体呼吸法亦有浅深层次,当根据学人之资禀量级而有多种变化,须量体裁衣,勉强不得。此赖明师之指点,非纸笔文字之所能为力矣。


      第五转   闭气
    此是大停气功夫,前此凝气,至不耐即出,此则须尽力多住,是为不同之处。抱朴子曰:“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 皆不欲令己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着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 即是此法。此须有前面四转为基础,若无基础,是不能修习的。若勉强为之,无益有损。
    按此转即是修刚气,不过是由渐而至,与下手直接修习者有别。此种修法,在佛法密宗及印度瑜伽教中特别强调,但对修习者的年龄限制很严,一般都要在三十五岁以前,并且还要体质强壮的才能胜任。


      第六转   导气
    导气是在闭气功夫已稳固之后的作法,功至此步,须练幻身。先存想身如水晶,透亮光明而空彻,心中有白亮号字上升出顶门,摄集宇宙间所有精英,化为白色金刚,再由顶门下入心中,自身即化为金刚,坚固至极,无物能坏。


    再入正修,此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密语通关。诀曰:“□字导气起丹田”,即用气之后,存想心气凝结于丹田,现一白色□字。□字导气至命门,□字下行而穿尾闾至命门,转成白色□ 字。□字导气在夹脊,□字沿脊上行至夹脊变成白色□字。片字导气至顶门,由□上行过玉枕,入泥丸,变成白色片字。□字导气至喉间,泥丸之片下行至喉,变成 白色□字,□字导气至心原。□字下行入心间,变成白色□字。 此□字又下行至丹田,化白色□字轮流一周。至此方让气出,又再闭气行之,周而复始,每座最少修一百零八转。(上文“□”均为藏文字母,由于原文字太小,且 书写走样,无法辨识。大体上是密乘常用的“嗡、啊、烘”等字。)

    第二阶段,是导气四末。即闭气以后,存想气透手指足趾之末稍,更或从四末而出,至一尺二尺,以至十步百步外等。目前所讲的发放外气,即是此类。此是气的利用,作用很多,治病亦是其中之一。
    按:导气至于身外之法,黄师戒谓不宜多练,多练恐于身无利。但佛法密宗息、增、怀、诛四法,除诛法不宜乱用,怀法、增法宜慎用,息法长可多用。盖高级功法,自别有善巧,此须学人道德高尚者方可用之。


    第七转   火气
    火气的修习,是增加健康、延长寿命、揭开人体生命奥秘的钥匙,须于闭气、导气已得自在之后修之。其法:观想丹田所在,有一红日,色红,光明,透亮,火热, 炽燃,任何物体遇着,都会立刻变成火焰,其火焰温暖、舒适,能使人产生无限安乐。以观鼻前径寸之地,乃宇宙大气之精华,能使丹田之火,不断增长。于是,从 容细匀吸气,纳入丹田,前后二阴之气,同时微向上提,与外入之气,会于丹田,尽融入于红日之内,光热因之愈益增长炽盛。至气不能耐,缓缓放出,但红日的观 想不要放松;每次最少应修一百零八次呼吸。至丹田火生稳固之后,应观光热外侵,凡火热触处,立刻转为红热之火体。初由丹田而满腰腹,又由腰腹而满两肋,而 满胸背以至四肢爪甲毛发,整个身体成为一轮红日。凡火热到处,皆有温暖、舒适、安乐之感觉,尽力而往。
    炼此火气之时,应多食乳酪、脂肪等增热之品;或更以壮阳益气之药物如上肉桂、附片、沉香、小茴、韭子、北味、枸杞、仙茅、鹿茸、红铅等药适当配丸长服之。
    又此火气修法即是佛家密宗拙火定。依准密法,火焰之增长不宜超过顶轮,此点值得注意。


    第八转   水气
    火满全身,应修水气。先将全身放松,意想自身玲珑光洁而白亮,如水晶然。次观顶上高约一尺,悬一月轮,清凉皎洁,寂照光明,与秋夜碧空的月轮一样。次想皎 月流出清凉甘露象乳一样润泽,冰一样凉爽,功能润枯泽朽,起死回生。斯后调整呼吸,用小停气法,于吸气之时,想甘露随气灌入顶门,直趋丹田,停息时,想润 泽全身,安适异常,停后不需久住,吸、停、呼约各占一字即可。随呼气时,清凉安适观想勿忘,如是甘露愈积愈多,充满全身,全身即变成一个月轮。以后专住此 观,呼吸任其自然,时间愈久愈佳。
    此上火水二气,一贯相承,乃是升降水火,调理阴阳的妙法。道家有,佛家有,印度瑜伽也有,不过观想不同。此处观法,与佛法密宗接近,不过不观脉轮。古哲云:“性在天边,命沉海底”。故此水火的观修,也是性命双修的一法,不要轻视 。


    第九转   伏气
    伏气亦称胎息,是呼吸气微,仿佛鼻中无出无入的境界。前此都是有为功夫,到此方入无为正定。其法:先须停止头脑中的一切妄念,也不再去运用呼吸出入,一切 不管,只存一“一无所着”之正念。不思过去,不想未来,不辨析现在,安安稳稳,舒舒适适,自在寂照而住,时间愈久愈佳。但初修每不能长住,需随时提起此 念,不断熏习,不断缓缓增加住的时间,日积月累,自然可以达到长住久住的境界。功夫到了这里,境界体验甚多,唯一的要诀,是见若不见,闻若不闻,既不跟着 内外缘境转变牵缠,也不要去制止压伏它,只是自自在在地住在那难以住止的境界里,这就叫“转不住为住”却成大住长住。

    此上九转功夫,每一转修习时间的长短随修习者的体格、年龄、悟解、掌握等等程度的不同而有别。一般的情况是:一至三转,最少需修一百二十天,四至六转,大约需修习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天;七八两转,最少修习一百天。至九转伏气,则是终生(身)行持功夫了。

四、善后尾功
    此中分二。
    1. 还虚功
    实修九转功夫,每座功之后,皆当接修此功。其法:初将心神凝照丹田,不再管呼吸的长短大小,任其自然出入,时间久暂不拘,能久一点更好。然后,遍身完全松 开,呼吸任其自然,将凝照丹田的心神也随之放开,照注全身,存想自身安住白云絮中,遍体空松通透,一呼一吸,无处不相通连,恍如身体与外界俱不存在,只是 一片疏松空透的云霞一样。如此约五至十五分钟为准,可免走漏滑遗之险。

    2. 解座法
    凝气宁神,两手掌互相搓擦,至觉火热,一手在内,一手在外相叠,按于小腹之上,顺转三十六,逆转二十四,觉外摩内应,腹气随之槃旋,愈旋愈宽,广无边际, 感觉舒适清泰为则。又再搓热,摩两腰,不计其数,火热为度。再两手浴面,开口吐气,令火外散。再摆腰腹,扭肩胛,旋颈项,舒手足,起身,活动手足,散步片 刻而终。
    如身热有汗,应以干毛巾拭之,不可当风贪凉。若欲沐浴,需休息至少半小时后,始可行之。
    此真传易筋经功法的优点,是见效迅速,一步有一步的作法,可以循级而登,引人入胜。凡年龄不大,身体较好的人,修此最为相宜。
    若年老体弱,最好按柔气功修习法行动,(可参考拙着《胎息经注释》,较为适合而无弊。若必欲修此,则须尽量做到自然舒适,不可勉强图效。且闭气一转须略去,导气亦当审慎从事为要。
   
    五、尾跋
    练易筋经能生出神力,是武术界有名的功法,当我学习此功时,也是抱着这个目的而去的。犹忆黄师传功设仪(在涪陵蔺市天平寨黄师家中),摆十二支香、十二支 烛、十二付杯筷、十二槃供品。礼神后说:“此表示功夫十二年而大成,此功是大道,不只是健身增力的小法。”我当时还以为黄师是故神其说,但后来广学各派武 功道功,尤其藏密无上瑜伽二三灌顶修法中的脉轮观、宝瓶气、拙火定、欲乐定,与黄师所传闭气、导气、火气、水气,虽观想不尽相同,而内容实大同而小异,并 且黄师传有服气、换气、调气、凝气,以为闭气(即宝瓶气)之前行,功法更为稳妥,最后伏气洗髓,直入般若之堂,与密法第四灌顶之修光明,也是相通的,方知 师言之不谬,而武道相通,也是有它确切的根据了。

    本功以呼吸炼气为中心,藉之以炼精养神,对于道佛两家的隐语喻言,完全扬弃,依法进修,功验可靠。笔者三十年代曾实践获益,不欲辜负师传之大德,故不辞辞费,聊充识途之老马耳。

    近来各种气功功法纷出,争妍斗奇,但在社会上一般人的认识中,也出现了误解,第一是一说气功,就联想到江湖卖艺之流,如睡卧钉床、金枪刺喉、纸上悬人、手 握赤铁等杂耍表演,以为不过如是;第二是过分夸大意念作用,不问功能量级大小,仿佛气功万能,结果不免失望;第三是被气功师出山之类的宣传所惑,不明气功 理论内容和实际,轻易盲从,劳而无功,遂走上不信气功甚至反对气功之路;第四是虽然确信气功是人体生命科学的尖端科学,但不肯下苦夫锻炼,浅尝图效,纵遇 明师真传,到头仍是枉然。这些都是对气功认识不正确所致,需加以纠正。

    目前气功功法虽多,但真正效好的、高级的功法也并不是那样普遍。核以理论和实践,我深信本功不失为探讨生命科学有价值的途径之一,但若知而不信,信而不 行,行而不笃,以为学气功只要交了费,功夫就会自动上身,这是一种抱侥幸心理的、不现实的懒汉贪馋思想,我劝他最好不要妄想,以免徒劳!
                            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二日晨  于忠州蜗居
真传易筋经补篇    (原载《气功》1998.1~3.原有动作附图,暂略)
    笔者前辑《真传易筋经》,乃将黄克刚老师当年所授舆公山人世代秘传之易筋经加以整理,发表于《气功》杂志1995年6~9期,旨在为有志于修习道家功法者指出一条简捷而速效之途。此后函询者纷纷,实难一一遍答,为进而阐释该法,使读者更为明了,故今作此补编。

    道家养生功法之第一步就是筑基。筑基有先后天之分,古哲多未明示。唯孙汝忠《金丹真传》有明白指示,此外道家大成就者张三丰有“后天筑基”歌,歌 曰:“气败血衰宜补接,明师亲授口中诀。华池玉液随时吞,桃坞琼浆逐日吸。绝虑亡思赤子心,归根复命仙人业。丹田漫暖返童颜,笑煞顽空头似雪。”盖后天为 先天之根本,物质为精神之根基;修好后天,先天自见。故佛家密法有心气不二、脉解心通之论;在道家学说,以人身不外阴阳,阴阳即是性命,故千言万语,隐喻 百端,无非是讲如何掌握阴阳,实修性命而已。阴阳之理是一,阴阳之事则迥异。道家重事不重理。 事分内外,外事指地元炉火、天元神丹,目前已成绝响。内事指人元金丹、同类阴阳,目下亦已成鲁殿灵光,真知者稀,且修此者事关福德因缘,亦非一般人所可问 津。故今补编所谈,皆就人身整个后天形(包括精)、气、神三者锻炼而言。

    这一功法,在道家称“炼精化气”。但此精非淫欲之精,故此处所说之形,就整个人体物质精华而言,即外而皮毛、肌肤、经络、骨髓,内而五赃六腑、气血、津 液,皆在其中。养生方法无量,但总不出此形气神之三调。又调虽分三,但总是一体,即形调则气调,气调则心调;反之,心调则气调,气调则形调。炼精化气即是 调形之功,炼气化神即是气化还原之法,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即是炼心养神之妙。精气属命,虚寂灵感属性,形气并炼,即性命双修也。又须知精气有形,心性无 相,而气为形神调和之中介和枢纽,故道家功法特别强调重视气化、调息,古之养生家有炼气之士别名。

    形、气、神三者固然不可分割,然在具体运用上却不无有轻重之偏向。是以炼精化气即筑基,内容包括导引、武功、炼气服食、行善积德等。道家南宗之极功,同类 阴阳之筑基、得药、结丹亦属此部。此皆偏重于炼形。形固则气神无有不随之而含宏光大者也。及至炼气化神,即进入忘形养气之境,此时自当以炼气为重。这与三 元大法中之炼己、还丹与温养,正相当也。最后还虚合道,纯以炼神养神为主。此时通天彻地,无形无相,与宇宙界合而为一矣。至此,如司马承桢曰:“浅者唯及 其心,深者兼被于形。”所谓化形而仙,与佛氏之涅槃虹化相当也。

简易万全功法
    我在前编《真传易筋经》中,有些地方未予详述。乃是让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研究有素者可根据本人情况量体裁衣,自作活计,而有些人就难领会;又,动功方面没有 示范,这些都是遗憾。如“外壮神勇歌”释“九易筋骨成神勇”的一步功夫,原来传授需童男(女)推揉拍打,这行之较难;而导引动作达三百余式又嫌太繁,虽经 黄师紧缩成“五行动功”,但有动作机械断劲之感,不似太极拳之连绵自然。今据个人六十余年研习之所得,整理出简易万全功,该法简便易学,而内涵深邃,习之 有利无弊。本法分内外二部,今分述如下。

    一、动功修炼法
    1、预备法:首先是立志修身,认识真我。《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返身而诚,乐莫大焉!”释迦牟尼夜睹明星而悟道说:“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 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南宗初祖张伯瑞说:“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徒枉摆抛。”儒家强调:“舜何人也?余何人也?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 哉。有为者亦如是。”凡练习本法者应具此信心,认识自己和前辈一样,无欠无缺,根据本有而不甘居下流。这是思想上要做到的第一步。

    其次是纳清吐浊,转换形骸。即用《真传易筋经》前编“九转呼吸法”中预备功法,以“哼、哈、嗨”三字九出浊气,此为早起时必行之功。若在平时,则于认识真 我之后,以鼻吸口呼,静、缓、匀吐出浊气三次,意想全身转换为光明无瑕之清净幻身。因心气本来无二,心转则自然身转,故可全身皎洁如月,光明似水晶而住。 此依藏密无上瑜伽直观自身为本尊之理趣而建立者。

    2、正修法:人身气化赖五脏六腑以进行,脏腑互有联系,互相制约,又与身外大自然相通。欲平衡阴阳,促进气化,当从治理脏腑着手。
    ㈠、修补五脏法
    ①、清金——开天引气,内炼所宗。肺脏位于体腔中至高之域,为“五脏之天”,专司吸清吐浊,内外二气之转换。洁身始于此,如开天门,乃一切修身养性之所宗 奉。具体作法是,心神宁静后,全身放松,两目向前平视,舌抵上腭齿间,两足先正立(足尖分开或并拢俱可),随后左脚向左方平开一步,使两脚距离比肩略宽, 顶头拔背,沉肩坠肘,两手下垂,展指鼓掌,下身塌腰坐胯,气沉丹田,使两足有下沉感,如入地九尺,再意想全身舒适、自然、愉快,放银白色光亮,空明晃耀, 安稳不动(如图一)。此是无极桩式,最少站立三五分钟,多多益善。随后两手轻柔匀缓地向前上举,直至头之两侧,手心向前,举手时与吸气相配合(图二);再 由吸转呼,两掌心翻向左右外方而下落,至与肩平(图三)。

    ②、安神——气能益神,金火交融。肺属金,主司呼吸;心属火,主司血液循环。两者相辅相成。若以气化论,金由火炼而益坚,火由风鼓而更炽,金火交融,红白 两光所结,阳焰弥天,气血并茂,生命之力旺盛。具体做法是承上式一,于呼气将尽转为吸气时,意想全身放红光,与白光融和。动作上两手亦不停,随之转腕向 下、向内、向两肋下腋窝穿去,身胸仍稳住不动(图四)。接着吸满转身,身仍不动,两手转至与乳平,掌心向上,直向前面平伸而去(图五)。

    ③、益肾——火入水中,本固枝荣。如上风火交融,若无肾水相济,亢则成害,故必须引离火下入坎水之中,则水火既济,地天成泰,肾为先天之本而益固;肾又为 肝母,母壮能益子,肝木亦能受荫,故曰本固枝荣。具体作法是承上式,由呼转吸,身向下俯,两手翻掌,掌心向下,观想红白火焰迅速下流,直入于蓝黑色肾海涌 泉,和融而成紫色之光(图六)。吸后即转为呼,两手随之沿腿上移,恢复身体立正,两手约抚于髋骨少腹两侧。意想全身上下内外显现白红蓝黑和融所成之紫色光 明(图七)。

    ④、疏肝——木金交并,四象和合。肝属木,木得水荫后木气自能上升,以益心主;又肝司人身两肋,木气畅旺,脏气无有不壮旺者。至此金木水火互为制约,互为 生扶,所谓金火相拘,水火既济,木金交并,为四象和合归根。具体作法是承上式,由呼转吸,身随之后仰(尽量翻仰,会使气充两肋),两手从髋骨再向左右分开 至后背,使掌心紧贴两软腰部,两眼遥望天空,意想宇宙间充满白红蓝黑紫青绿之光明(图八)。气吸足后即转为呼,两手离开软腰,向后、向左右划圆弧而上,至 与肩平,略成“一”字,而两手心相对应,若将起抱状(图九)。

    ⑤、厚土——土资万汇,其德唯容。脾属土,内应胃府。土载万物,为后天之本,肺心肾肝四脏皆赖后天脾胃水谷之气以资给养与运化,就如上节所言四象和合,亦 赖中土调和,所谓“五行全要入中央”。中央意土色黄,无物不包藏,故曰“其德唯容”。具体作法是承上式,由呼转吸,以腰为轴,向后收缩,而同时臀部却反向 前送,使成缩尾状。并且两手由左右外方再尽力向左右、向前划大园弧,仿佛囊括宇宙间真气无遗,然后又向内、向后收至胃府,内外上下金光灿烂,两手同时收至 胁下(图十、十一)。随即由吸转为呼,两手转腕,向后、向左右横撑,直至前下方两膝之外(图十二)。

    注意:以上五式,第②与⑤两式均有两手收腕至胁下之式。但第②式系由左右向下向内收来,收至胁下时随之手心向上,两手向前平伸而出。第⑤式由前向内上来,收至胁下随即转腕,两手心向左右膝外方,即两手向下,向左右撑出。两者转腕动作恰恰相反,宜知之。
   
    ㈡、通调经脉法
    此为本法动功的第二段。人身十二正经、十五大络,以及奇经八脉,另有孙络、浮络,乃是脏腑与各器官、各系统之联系通道,一如电器电话系统之线路然。五脏既修补,经络当通条,方能显示出整个人体生命之巨大能量和活泼灵机。

    经络系统中,冲、任、督、带四者最重要。此系根据《内经》学说而言,若就更深的人体生命科学而论,则人身既是统一体,并且是开放性的巨系统,身之与心是二 是一,心即是身,身即是心,心身气脉,不可分割。大周沙界,细入微尘,弹指完成八万劫,一毛孔转大法*,此近人“全身无处不气路,无处不丹田”之说所由 出。此种经脉系统之调整,能使形质由粗化精,由钝转妙,能量由浅入深,由小变大。道家之导引功,佛密之金刚拳(不死运动),皆是本此理论而建立者。以下分 述之:

    ①、通任督——理任通督,接连四末
    任为阴脉之海,督为阳脉之海,连接四末,包括手三阴、足三阴、手三阳、足三阳,即是道家之小周天和大周天的经脉通路,此节功夫,乃是人体的纵向辨气纳气法。
    至此当观全身空明如水晶,前有红明之任脉,后有微带紫兰色之督脉,或者直观全身空明通透如虹霓。承前由呼转吸,手足阴脉与任脉相通无碍。随头身向下俯,目 视尾闾骨尖,如欲以口咬尾闾者(图十三)。随之头向上仰,身向前上钻,腰脊下偃,臀部后上翘,全身阴脉贯通,有充实畅通而无碍感(图十四)。此时由全身阴 脉收摄整个宇宙之真气、灵力、声、电、光、能等合为一体。不停由呼转吸,两足随之蹬劲,缓缓使全身上起,恢复到入手立正之站式。同时收摄整个宇宙之真气、 灵力、声、电、光、能等,充实于我之足三阳、督脉、手三阳等处。

    ②、通侧带——横通八极,活侧固带
    此为横向理气辨气之法。凡身之侧脉宜活,带脉宜固。承上不停,由呼转吸,顶头拔背,沉肩坠肘,紧缩带脉,气沉丹田,全身松开,外与整个宇宙之真气、灵力、 声、电、光、能等浑为一体,随由前向左,向后平转,上身尽量左旋,下身自腰以下保持不动,右手抚于左跨外侧,左手掌抚于右臀之外侧(图十五)。吸后转呼, 身手随之向右平转,回复到正立之式。再不停吸气,上身尽量向右平转,下身自腰以下保持不动,左手抚于右胯外侧,右手掌抚于左臀之左外侧(图十六)。吸满随 呼,上身向左平旋,恢复如前正立之站式。

    ③、通全身——彻地通天,无物能碍
    前之直通、横通,尚有定位、定点、定向,至此转入无方所,无时限,宇宙即我,我即宇宙,与法界合而为一,虚空亦复粉碎之境。随将两手仰掌上提,约至脐上膻 中之位,不管呼吸(图十七)。不停,以腰腹为轴,引右手仰掌,向左向前上方穿出,约与目齐,左手同时变俯掌,紧沿右小臂之外,由膻中经左肋,向下向后抽 拂,亦可以肘倒杀(图十八)。不停,随转左手仰掌,向右向前上方穿出,高与目齐,同时右手变俯掌,紧沿左小臂之外,向右向下后抽抵(图十九)。如是左右手 上下前后交叉相反穿刺倒抽,其动作路线皆呈螺旋形,同时以短吸短呼应之。如一吸而右穿左抽,一呼而即左穿右抽,如斯任意而行。最少连作12遍为准。

    前此两段动功,连行若干次(量力而行,不宜勉强)。至不欲再行时,以意念收摄整个宇宙、整个法界,归于神阙,想我即宇宙法界,宇宙法界即我,内外凝固,合而为一。如是至少三五分钟。一趟功圆。
    按:此为老年体弱者每趟功毕后之尾功。若年壮体实之士,还宜依前编善后尾功,修还虚解座法,宜知之。必须注意的是,实际锻炼时,学者必须灵活自裁,因应变 化,尤其在动作与呼吸的配合上,篇中只是示例,如清金中开天引气的一式里,两手上举吸气,向左右分开下落至与肩平,呼气,是一个呼吸,其实还要与动作的快 慢、刚柔相配合,若上举缓慢而柔和,呼吸也很短促时,也可在上举时即有两个三个呼吸,甚至完全不管呼吸,如练太极拳一样,两手左右分开下落时也一样。但在 上举之初必是吸气,上举完成之时,必是吸气之终。至于两手分左右下落之初,必是吸气,落至平肩之时,必是呼气之终。余可仿知。

    又按:道家的导引、佛密的金刚拳,都是着眼于形气的锻炼,在一个高级功法的整个进程中,动静各有其宜。是依功法本身的需要而决定的。故动功不比静功,一般 都是依师而修,何时当修?要怎样修?都要靠师傅指示。不当修而修,或修而不得法都易出故障;若当修而不修,则功夫难以进步。需知动功的重要性,根据密宗经 典和上师传授,以及历代祖师传记,有专修金刚拳而即于座上解脱,肉身虹化而入涅槃的,在内家武术中,也有技近乎道的说法。也有由武入道以致成道的传说(如 金道人)。不过静功是无为心法,多赖自悟,动功是有为法门,专赖师传。若不遇明师,怎么办呢?个人的看法:除本功外,太极拳(以杨、吴两式为优)可当首 选,若图精简扼要,金家功夫的开合功法,是大可值得利用的。但也都离不了有明师的言传身教。故紫阳真人曰:“始于有作人难见(看似简单平常,多不注意), 及至无为众始知(功能出现,方感神奇),但见‘无为’为要妙,孰知‘有作’是根基。”

    3.善后除障法
    不拘练动功或练静功,每一趟功毕之后,须更明了忆念自己不是庸俗渺小之躯,明确认识真我,并明确真我的价值和责任,精进以赴。
    收功,不是教你休息、散乱、放荡和胡思乱想。而是要你明明白白做人,清清楚楚过活,努力实行你所应当去做的一切。也就是把行动与生活打成一片。儒家说:“吾日三省吾身”,也是这个意思,但还不够!这是本法与其他一切小术、小法、小道不同的分界线所在。

    若见时间不断推移,空间不断显现诸法,遂忘失真我,随缘妄行,皆是障碍,必须除之!方能善后。
    除障之法:第一,是常观自在,不昧真我。如上已说;第二,是明我本体无欠无余,一切含灵、非灵(包括所有动、植、矿物)也无欠无余,和我一样,平等平等; 第三,是随时体查身内身外所有一切信息,善则守之行之,恶则去之忘之;第四,是彻底明了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平常、平常!如是如是;第五,是要随 时存心光明磊落,不为己私。宽以待人,严以责己,谦虚谨慎,助人为乐。人之有善,若己有之,人有恶念恶行,当怜悯之,多方潜移默化之。


    二、静功修炼法
    动功与静功,一阳一阴,犹如太极之两仪,阳之与阴,各有所宜,可以专修动功或静功,也可以二者合修,以一功为主,另一功为辅或二者平衡。大抵动静合修者, 早起宜先静后动,夜功宜先动后静,都是直接相连,在前者先修前行预备法,动、静都是正行,正行修毕,方接修善后除障法殿后,这是一般的配合次序。但也有例 外,当因应取舍之。

    易筋经静功正行,是以本身阴阳为主,凝神调息,性命双修,以启迪先天之法。入手须明后天的幻身,来自母体,而在母体与母体相连之处,唯是脐带,乃先后天阴 阳二气交会之所,故古人云:“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鼎。”是乃修道者探求玄关、建立法基比较适宜之所在。故收心入静之后,即当凝神于斯。亦即两目 寂照于是,两耳返听于是,全神内守于是也。

    静功是入定之前行,由静入定,功深者,行住坐卧,皆是修持,甚至亦无入出之可言,但初学静功入门,一般都用坐式,尤多强调七支坐(双跏趺坐法)。但由于生 理、年龄、习惯之不同,亦不应过分勉强,故单趺坐、仙人坐、天王坐等,亦可随宜。易筋经静功入门,除坐式外,尤重站桩式,其法与动功第一段清金中之无极桩 无别。

真传易筋经补篇
    随以手结太极印(亦称子午连还诀),即男子右手在外握左手,左手大拇指掐左手中指指尖,右手大指掐左手无名指根节(女子相反),覆于脐轮之上,或以右掌重叠左掌之上抱脐轮亦可,如跏趺坐、手结三昧印亦可(图2)。

    随即默查脐轮内动气之根蒂,氤氤氲氲,杳杳冥冥,用逆呼吸法,内气升则外与鼻吸相应,而觉宇宙之真气从全身八万四千毛孔而摄入脐轮,使全身皎洁晶莹;内气 降则外与鼻呼相应,而感全身内外、脏腑、经络、筋骨、皮肉浑为一气,变为光蕴之身,与身外宇宙之净光真气合为一体,天地人三才一贯,我即宇宙,宇宙即我, 如斯久之,则“内外相感,天人合发”,自可亲见“玄关一窍”矣。

    此以静修气神为主之功法,可以激发人体之潜能,打通天人合发之秘键,功浅以气为主者,每座至少应修一百零八息;若功深以养神为主者,或年老体弱不堪修习动 功外壮者,则每次至少应修1~2小时以上或尽力而为之,总以多多益善。功能启迪先天,打破后天阴阳时空之限制,而与三维四维以上之宇宙相应,并可与高级生 命之灵体相通。

   关于凝神调息,调息凝神之法,可参阅1982年《气功》杂志第10期拙着《胎息经注释》和1993年第10期《就胎息经注释答读者问》两稿,至于以炼神 为主之修习法,即是见性明心之事,佛氏言之至详,当于金刚、圆觉、楞严、法华、维摩、华严及禅宗语录中求之;其在道家,则又当读周易、内经、老子、庄子、 关尹子等古籍矣。为了聊示一斑,姑辑古哲训示数则如后,以资启悟:

    《圆觉经》句: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宋•张拙秀才悟道偈: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原来(一作含灵)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烦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华。
    诺那上师大圆满观:无修无证无证者,无取取舍任运住,真实体性真实观,所见一切皆法身,法性自性互含摄,明体之上无生佛,瑜伽者于此认得,即是本来大觉王。
   
      证验举隅
    为了能对学习《真传易筋经》有启发借鉴引申的作用,本处只选取了具有这方面代表性的安徽安庆石化总厂××同志的来函,又因此君信几乎涉及了整个的佛家、道 家、中医学说的探索和实践,为了精简内容,我这里只摘录了他对于易筋经方面的实践和认识。余君浙江绍兴人,出生于1945年,1968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 学精密仪器系,分配到青海工作,1973年患肝炎,体质大为下降,遍服中西药而罔效,因而研究中医和道、佛学说,并坚持实践,才打开了他的困境,还得到了 法乐,现节录余君来函如下。

    “老师于近年来见诸于刊端的大作,如《道家养生内炼诸家举要》、《再谈修道》及1995年连载的《真传易筋经》等,弟子均悉心研读数过。晚学于近年来,游 心于道藏释典,就粗览所得,皆未出老师《举要》一文所举之脉络,师以六十年所得凝于一文,可谓荟粹精华,纲举目张,而谆谆提掖后学之情亦溢于言表,读之感 人肺腑,可谓晓之以道,动之以情。”

    “我因1973年患肝炎,体质大为下降,为寻求康复的方法,开始研究中医药、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然遍服中西药物而未效。1980 年在身体濒于崩溃,山穷水尽的情况下,接触到修道方面的书而开始步入修道之门,炼至10天,即有一股清凉之气沿督脉升顶。又7日,丹田中有如大气泡翻滚, 沿任脉冲至面部,整个面部抽搐、全身跳动,精神为之一振,从原来一顿饭只能吃几口,一下就增加到能吃一大碗。遂感到练功的确是太妙了。故从1980年至今 已历16个年头,除每日练功不辍外,继续系统地研究各种中医、道家、佛家经典,为了能对道家的修炼术有个全面认识,还自费购买了全套《正统道藏》和《道外 藏书》及坊间所传的各种道书,藏书已达数万册。为使资料的整理工作更为有效完善,我三年前还自费购买了电脑,并组织了一个炎黄文化读书会,有十个志同道合 修炼多年的道友,定期地在一起研究佛道经典和道家丹法。”

    “我从1980年开始研炼道家内丹,由于未能得明师指点,故只能从研读丹经慢慢摸索,所依口诀,只是三丰祖师《道言浅近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 字,就是下手功夫。……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勿忘勿助。’故至今还不甚清楚内丹修炼的全过程。只记得炼到1985年时,全身如 火烧,鼻息似喷火,后来就在丹田聚成一个乒乓球大的灼热气球,每天炼功时热,不炼功时,甚至晚上睡觉后也灼热难忍。如此持续了将近两年。后来渐渐觉得全身 毛孔开启,中脉贯通,可以接收到种种信息。呼吸也时时进入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状态。此后就功法来说,就只用无为沐浴,温养还虚。丹经曰:‘沐浴成 空,则成仙机,不成空就落左道旁门。’如此又温养了近十年。不料到近几年,常感有阴虚阳亢的景象出现:不能吃造火的饮食,不能穿太阳晒干的衣服,有大量浊 气从双脚排出。”

    “目前,晚学除了按一般的练功原则,在四正时正式地打坐外,在行住坐卧之中,每有片暇便凝神调息,便可进入良好的功态。此外,针对自己体质的特殊情况,辩 证练功,每晚到户外辨星月之阴气以平秘自身之阴阳,并避免吃一切可能动火的调料与食物,用专门的干净锅来煮食物吃,经常服用滋阴降火的药物如知柏地黄丸 等。尽管已辨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有时还是会因误吃食物而引起上火。若辟谷,就感到身上格外舒服干净。”

    “晚学于11月又系统地将老师诸文细细揣摩一遍,感到我初入门时所自悟的方法,竟完全与“九转呼吸”的‘第一转、服气’相同。初炼时,由于未得到明师指 点,我只能自己探索。初从太极拳‘气沉丹田’而悟。尝自问自答曰:‘何为气沉丹田?’答:‘气要达至肚脐以下。’问:‘如何得知气已到肚脐下?’答:‘则 必以意随气而下。’亦步亦趋,同归于丹田。出则意气相随,亦步亦趋,同从鼻送出。如此日日不忘,时时相续,渐渐调息至细长匀深,或3分钟1息,或5分钟 一息。炼至10日,丹田跃然间出现一热气团。又于日常行住坐卧之中,甚至吃饭、读书或将睡着之际,均惺惺昧昧,若有若无地操练之,发现确是‘一日中,十 二时,意所到,皆可为。’最妙莫过于午睡中之炼,息调匀后睡去,及至醒来,呼吸仍在不调自调之中,丹田乃至全身,都荡漾在一片浩然温煦的真气之中,真觉得 虽未成仙,但神仙的境界已心领神会矣!故与此法特别相应。第二转未曾出现;第三转无意中也过去了。第四转也自然而然地出现了。第五转的大停气功夫,当时是 否出现,已记不清了。第六转导气未炼。但到1985~1986年,出现了丹田炽热,全身火烧之象,似乎与第八转火气相应,当时虽未如师文所示之法来炼,也 未吃壮阳之药物食物,但特别喜欢吃花生米。1988年后,功夫似径入第九转伏气,鼻吸似有若无,自在寂照,境界体验颇多不提,但总是丹田温度过于炽热。对 照师文。发觉我往日之弊端,均出自略去第八转水气功夫。故从今年(即1996年)11月4日起,每日2至3 座,均补习水气功夫。每随观想月轮,及至清凉之菩提月液从顶灌下,润泽全身,则凉爽舒泰之感难以言状。及之11月11日,往日之一派火旺景象已纠正95% 以上,可谓桴鼓相应,立竿见影。另善后尾功也很重要,吾往日每坐中还虚功虽作,但远不及此完善。‘解座法’中之正逆转也极有特色,一般的收功法均是收 入丹田,而此处是‘愈转愈宽、广无边际,感觉舒适清泰为则。’转毕,果如其文。每初座上,以‘哼、哈、嗨’三字吐上、中、下三焦之浊气也很重要。按文习 之,只觉得终日唾液源源而来,全身格外地感到轻松舒泰。我素不喜坊间丹经动辄任督周天运转,而崇尚老子‘清静自正、无为而成’之道。《老子》曰:‘圣人不 行而知,不见而名,无为而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而《真传易筋经》与《老子》之旨颇合,可谓是修道书中之珍本无疑。”

从上可见,余君是一个性格内向,学识渊博,夙根深厚,愿力广大的真诚修道者。其次,余君的科学眼光、求实精神、革新理论、坚定毅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余君修持整个16年的过程中,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第一是由于他已有相当的定力,故他对外界的影响特别敏感,证明了人体这个小天地与身外宇宙这个大系统 确是息息相通的。故《参同契》说:“阳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诸非星月,安能得水浆,二气玄且远,感化尚相通,何况近存身,切在于心胸”。第二是对于调 理气血,升降水火,全凭临机应变,转换阴阳,故《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吕祖说:“玄篇种种说阴阳,二字名为万法王。”余君对外界的影响刺激既敏 感,而对于升降水火,又能灵活掌握,量体裁衣,自作活计,所以虽无明师指点,也能练出不凡的功能来。这与他平日读书之渊博是分不开的。不过对于同类阴阳问 题,则仍是未能超越“饶君智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耳。(续完)



Joy-Ghost   ^o^
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的身上洒香水,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新西兰奥克兰 | Posted:2009-07-24 09:37 |
L6394396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太神奇了!!!!!赞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数位联合 | Posted:2009-07-25 12:50 |
jackylin7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5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这样就没有了吗
还是有续
真的很好有图更好
谢谢大大分享喔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宽频通讯 | Posted:2009-07-29 20:5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4034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