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845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行][分享] 深信業果的修習
深信業果的修習—一     海濤 輯
壹、解釋業果的重要性
1.為饒益法界有情,自己必先成佛的菩提心為動機,思惟正法,造作一切善行;而生起皈依心,圓滿皈依學處,其最主要即是奉行業果。
2.深信一般業果——為世間清淨正見,即如是因感如是果。此一正見是一切白法的根本。
3.深信性空緣起——為出世間清淨正見,即信解業果為性空緣起的實相。
4.思惟深信業果的功德,有四:
一、為正式學佛、依教奉行的開始——指學佛之始在於真實深信奉行業果。
二、能圓滿皈依學處——皈依三寶當然殊勝,但求得圓滿必須奉行業果,即不損惱有情由奉行業果做起。
三、來世不墮三塗,必得增上生——指輪迴的善趣果報(如人、天果報),所求不只為現世,而是希求後世安樂與利益,令下輩子不墮三途,唯一就是深信奉行業果,斷惡修善。如是才能截斷墮三惡道之因,此即為奉行業果的功德。
四、為修習三士道功德的基礎——令修行得以相續輾轉增上,進而證得解脫成佛的果位,這一切來自於最初的奉行業果。
5.以上四項是修習奉行業果的功德;反之,若不奉行業果,則定不是修學佛法的開始。
6.如果不相信因緣果報,不修行業果,無論修學任何法門或修學多久都不能圓滿皈依學處,來世也墮在三惡道,不得增上生;既然不得增上生,也就不得解脫成佛的決定勝。因此,由功過對比思惟,勉勵佛弟子一定要修習奉行業果。
7.古德云:「有情異熟難思議,世間一切由業生。」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3 22:59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深信業果的修習—二     海濤 輯
貳、思惟業果,共有四大重點:
一、業決定一切——《寶鬘論》云:「諸苦從不善,如是諸惡趣,從善趨善趣,一切生安樂。」
1.諸苦果來自於惡業、諸樂果來自於善業,這是決定的。即使阿羅漢得涅槃,還有一絲的苦諦之果;或地獄眾生受純苦,還有一絲涼風吹過之樂,這一切的苦、樂感果,都是由業所決定的。
2.因緣所作的一切有為法,並非來自於創世主,或不相順因所生,而是來自相順因緣所感得的。所謂:「過去造現在;現在造未來。」以三世而言,都是依於相順的因緣相續而有,故應深信業決定一切。
二、業增長廣大——《集法句》云:「雖造微小惡,他世大怖畏,當作大苦惱,猶如入腹毒;雖造微小福,他世引大樂,亦作諸大義,如諸穀豐熟。」
1.即雖然造作極小惡業,亦得輾轉廣增(若不懺悔);如吃毒藥,雖毒藥極小,但毒性極大。
2.反之,即使造作微小的善業,只要不被瞋心所壞,來世也可輾轉廣增,引生極大樂果,得大利益;如稻種雖小,卻可長出累累果實。因此,不論善惡業,同樣都會增長廣大是決定的。
三、業不作不受——即不造苦果之惡因,必不得苦果;不造樂果之善因,必不得樂果,這是一定的。絕不會發生甲造業乙受報,這有違因果律。
1.《地藏經》上云:「助念者,得七分之六功德;亡者,也許得七分之一功德。」說明業不作不受是決定的。
四、業作已不失——已造之業,終不會失壞,感果只是時間先後而已。
1.業造作完後,若未透過對治或懺悔,業不會失壞;因為所謂業力即具有感果的能力,由業因加上業緣就會感果。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3 22:59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深信業果的修習—三     海濤 輯
叁、業有三種果報:
一、異熟果(屬於正報)——如重惡業感得地獄道,中惡業感得餓鬼道,輕惡業感得畜生道,依次類推。
二、等流果(屬於正報)——分二:
1.造作等流:如往昔曾行殺業,後投生人道時,仍有殺心續流或習氣;反之,善習氣亦是如此,為造作等流果,皆來自於前世的等流習氣的關係。
2.領受等流:當初殺生時,令對方短命、喪命、多病、痛苦等,後為人道,即感得多病、短命、甚至橫死、遭受諸多不順遂因緣,即屬於領受等流果。
三、增上果(屬於依報):指器世間之果,若以殺生為例,感得的投生處或依報不理想,如生活所需匱乏、外貌不佳、所服醫藥沒有療效等依報。
肆、經典上對業報感果差別之譬喻:
◎以臨命終時最後一念的感果之理,即世親菩薩於《俱舍論》說:「業是以重、近、串習、先四個次第而感果。」此理在經中以譬喻而說:
第一、一群牛關在牛欄,當柵門一打開,最先衝出來的,必是最強壯那一頭牛;喻如於臨命終時,不論是善心或惡心造作的一切業,重業先感。
第二、若牛群中,沒有最強壯者,則以靠近柵門者先出來;喻如臨命終時,是以近於往生的念頭而感果。
第三、既沒有最強壯,也沒有靠近柵門者,則以平常領頭那一隻先衝出來;喻如臨命終時,既然沒有重業或近業,則以平常所串習的業先感報,稱串習業先感。
第四、所有的牛群皆無上述情況,則以想先衝出者先衝出來;喻如臨命終時沒有最重的,沒有靠近的,也沒有串習業,則以先造作的業行先感果。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3 23:00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深信業果的修習—四     海濤 輯
伍、業之差別分三類解釋:一、分引業與滿業;二、有定受與不定受;三、決定受業之差別。
一、引業與滿業:
1.引業:指可牽引投生六道的業,即稱引業,如造惡業牽引投生三惡道,造善業牽引投生三善道。
2.滿業:指投生六道之中,有圓滿不圓滿者;譬如雖然投生人道善趣,但感得物質匱乏、不圓滿,即為惡滿業,如雖持戒,但捨心不足,不行布施,投生人道則極窮困(即感善趣卻不圓滿);反之,如雖行布施而不持戒,則墮龍中受用富饒,又如雖投生三惡道,卻感得善滿業之果,如寵物(即由惡引業感得畜生,由善滿業感為寵物)。
二、有定受與不定受:
1.定受:即造業必感果,如:
(1)作而積——有意樂有加行,如被蚊子叮時而起瞋心,進而蓄意加行加以殺害致死,此若不懺悔則必感果。
(2)積而不作——有意樂未加行,如被蚊子叮時而起瞋心,進而意樂上想殺害致死,但此刻外緣干擾,沒有殺害因緣,令蚊子逃過一劫,此若不懺悔也會感果。
2.不定受:即造業不必感果,如:
(1)作而不積——有加行沒有意樂,如被蚊子叮時,無意識之下因抓癢而致死,此業行不會感果(又如夢中殺人、瘋狂殺人)。
(2)不作不積——沒有加行,也沒有意樂,如被蚊子叮時,不但不行傷害,且修慈悲心,布施給牠,這樣的業就不會感得惡果。
三、決定受業之差別,有三種:
1.現法受——當世感果。
2.順生受——二世當受其果。
3.順後受——三世以上成熟。上述為業的感果方式。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3 23:00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深信業果的修習—五     海濤 輯
陸、思惟異熟差別相(異熟八果的功德與異熟八業用):
一、為了來世感得特別增上生人天果報的善滿業果,思惟得異熟八果的功德與異熟八業用,這就是思惟異熟差別相,分四:異熟八功德、異熟八業用、異熟八因以及異熟三緣。
二、異熟八功德,同時包含異熟之業用與異熟之因,即:
1.壽量圓滿:因宿世造長壽業,感壽量圓滿(果德);以得長壽,故得長時積造善業(業用);感得壽量圓滿,必須不害有情,遠離殺害有情意樂(異熟之因)。
2.形色圓滿:即外相端嚴(果德);能令所化有情見而心生歡喜受教(業用);感得形色圓滿,必須供施燈衣,即由布施衣服、燈明或觀想供養日月星辰,而感得殊妙色身(異熟之因)。
3.種姓圓滿:投生高貴種姓(果德);容易令眾生心生敬仰,雖然佛教不分種姓,但以世間法而言,仍較易受人尊重,如諸多大德為王族出家(業用);感得種姓圓滿,必須摧伏我慢,恭敬、禮拜師長,並敬重一切眾生,於有德、無德,皆應念恩,如常不輕菩薩(異熟之因)。
4.自在圓滿:即自身財富富饒,眾多朋友、眷屬、同伴皆為賢善(果德);容易攝受有情,成熟化機(業用);感得自在圓滿,需捨心無慳,對於悲田(眾生)與福田(三寶),必須以清淨心常行上供下施,圓滿捨心(異熟之因)。
5.信言圓滿:即言語真實,皆具內涵(果德);容易令人信服,成就四攝(業用);感得信言圓滿,必須語業清淨,斷除妄語、兩舌離間語、粗惡語、綺語四種語業過失(異熟之因)。
6.大勢力圓滿:即於諸法行具足極大威神力(果德);能為事業的助伴,要布施有能力布施,要心力有心力,要助伴有助伴,成辦利他事業無礙(業用);感得具足大勢力圓滿,必須廣發宏願,廣行善行,非自利作意,願修功德,依行滿願(異熟之因)。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3 23:00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深信業果的修習—六     海濤 輯
7.丈夫性:即指生為男眾身,一切功德之器(果德);能處眾無畏,並非性別歧視,男眾身較易於修行(業用);感得男眾身,觀待修道而言,男眾身為較好的身所依,必須常行發願厭患女身,樂丈夫身,才能投生為具足善根智慧又有悲心的男眾身(異熟之因)。
8.大力具足:即由堅固勇猛之宿業感得少病或無病,身心健康(果德);能成辦自他二利,沒有疲厭(業用);感得具足大力,必須布施有情,廣積福德,不斷善行,成辦佛法事業,護持三寶,濟人施福,於因地中常行利他(異熟之因)。
三、以上為異熟八果、八業用及異熟之因的特質,就是在得人身之上,必須具足人身的圓滿條件——長壽、高貴、莊嚴、實語、具財富、具大勢力、生男眾身以及具有大能力而堪能造作善行,令諸善行圓滿無礙。因此,必須修學異熟八因、三緣,才能感得異熟八果。
四、最後解釋異熟三緣,即:
1.心清淨:觀待於自身,造業前行需意樂清淨,於自諸善行功德,清淨迴向無上菩提;觀待於他諸善行功德,勤修隨喜,並予效學。
2.加行清淨:觀待於自,需恆長、無間、殷重而修;觀待於他,應勸勉他人行善,於已行善者,讚歎令喜。亦即,於加行時,以清淨心持續、恆常、不間斷地行一切善、離一切相,令加行清淨。
3.福田清淨:具足如上二種清淨,如此而行,且當依止或緣念殊勝清淨的資糧田(上師三寶——恩田,眾生——悲田)而造作善行。
◎內心深刻思惟業果律而依教奉行、斷惡修善。有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亦即,應由此生起對於往昔已作、現在正作、未來將作的惡心惡行,由衷懺悔;也應依此,思惟如上所說的善惡取捨之理。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3 23:00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深信業果的修習—七     海濤 輯
柒、了解業果之後應思惟:
1.深信從善惡業因感召苦樂果,也就是如是因感如是果。
2.佛語真實,佛為遍知者、不妄語者,所說為聖言量,故佛說業果之理,真實不虛。因為業果律屬於極隱晦法,難以現量或比量證明,乃依聖言量善為取捨。也就是業果微細唯佛遍知,故佛說業果堪能相信。
3通達性空緣起義,更加相信業果。定解空性,當許空性必為緣起義;基於業果自性空,業果緣起有才得成立。
(1)性空緣起原是一體兩面的本質,固然業果非實有,但業果是不欺誑的,有感果能力,皆得合理成立因果關係。
(2)越證悟空性義即越證緣起義,緣起因果有其感報能力,是存在的。業力不可思議誰也不能否認,佛力也抵不過業力。
(3)證悟業果的空性,更易定解業果的緣起存在,也由定解業果的緣起成立,而更通達業果皆無自性。
4.斷惡修善,由意樂斷除。承上證空性更相信業果,因此從今以後必須精勤斷惡修善,並且從意樂上斷惡修善,深信而奉行。善惡業主要是從意樂上安立。
5.如《百業經》云:「尊者所作業,百劫亦不壞,時至遇緣時,業果即成熟。」
6.明白業力果報之不壞性,除了對某種精力加以對治以外,雖然經過無數劫,此業之果報縱然沒有成熟,它也不會自己壞滅,一旦遇見因緣,此業就會如其分如其量地結成業果。
7.《請問經》云:「由辛辣種子,得辛辣果實,由甘甜種子,得甘甜果實,準此則能知,作罪得苦果,作善得樂果,智者應知悉。」
8.世界乃由業力所造,業力所成!眾生亦為業力所造,人由業力所生,以業力而有種種差別。《悲華經》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6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3 23:00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深信業果的修習—八     海濤 輯
捌、以四力淨修之法:
1.無始以來所造的惡業滿盈,不懺悔必感果報,因此不論是修習理懺或事懺,皆應遮止往昔因煩惱業力所造作的惡業,令不感異熟果報;亦即常於三寶前,作四力懺悔,即:
一、以追悔力或者破壞力——即對於往昔所造諸惡業,了知其過患,於三寶前至誠懇切發露,由衷認錯懺悔清淨。密勒日巴尊者說:「修行者的過失可完全淨除與否,主要取決於追悔力的具足與否。」由此可知追悔力的重要。
二、以依止力——即依於三寶而勤修皈依,以及依於眾生而勤修發心。心中刻意緣念著三寶與眾生,修習皈依與發心,即依止力。亦即為淨罪故,由皈依發心攝持而行一切善行。
三、以對治力——即不論造作諸善,目的皆為淨除罪障而作善法行,稱為對治力。一般論中所說,有數點:
(一)依甚深經典:因甚深經典有其不共命題,加持力大,以懺悔意樂持誦可淨罪。
(二)勝解空性:造粗猛十惡業者,信解空義、定解空性可以淨罪。思惟空性義及勤發菩提心的功德,能廣大淨罪。
(三)依念誦:真言咒語是總持一切法義,為懺悔而持念咒語或持念佛號,亦可淨罪。
(四)依形像:具足懺悔意樂而廣造佛像,以此懺悔淨罪。
(五)依供養:供養舍利塔或供養住世三寶,如佛像、佛經、佛塔或僧伽等;如為亡者超薦、上供下施,亦可淨罪。
(六)依名號:依名號拜懺而淨罪。即持佛名號、耳根聽聞、心中憶持,身口意合一而行,如布薩羯摩、禮三十五佛懺、金剛薩埵百字明咒的淨罪觀修法,皆為殊勝的懺悔法門。
(七)依一切善法:為懺悔而行一切善。
四、遮止力或防護力——即在三寶前祈求,並正行承諾,從今以後、明天、明年、今生、來世、乃至成佛之際,儘可能不再造惡業,生起防護心,爾後誓不更造,亦即悔前防後。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7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3 23:0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702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