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亦稱《大乘莊嚴經論頌》(梵文Maha`ya`nasu`tra`lan'ka`rat.ika`)。爲彌勒五論之一。是無著上升到睹史多天請彌勒所說,一般認爲爲彌勒論師著(一說爲無著著)。唐波羅頗蜜多羅譯,十三卷。論述菩薩發心、修行以及相應修行的法門、大乘佛教要則等。是唯識宗所依論書之一。藏文亦有譯本。
喇榮五明佛學院淨戒法師這樣介紹《大乘莊嚴經論》:《大乘莊嚴經論》,又名《經觀莊嚴論》,具有七種大義,稱爲大乘。以五種義闡述妙法莊嚴大乘經典,稱爲莊嚴經。五種義是所安立、分別所知、所思惟、不可思議及圓成證得。所安立是安立大乘經典是佛說,遮遣對大乘經的未知、邪證、懷疑,如把黃金打制成莊飾品一般,使人見到大乘經就會引生歡喜;分別所知是將大小乘從歸依、種性、發心、二利等方面作比較,得出大乘超勝於小乘,由此會如蓮花開敷一般,對大乘道生起難以抑制的歡喜;所思惟是對大乘中诠示的真實性、菩薩的神通以及成熟自他的方便作思惟,由此趣入其中,猶如享用美膳一般,生起體味法的歡喜;不可思議是指大菩提,雖然尚未獲得大菩提,但由於堅信入於大乘道中就決定會現前,猶如聽到國王敕封的喜訊一般,生起大歡喜;圓成證得是爲了證得大菩提,修習一切道法,猶如打開寶箧獲得珍寶一般,生起歡喜。其特色如下:
一、內容豐富:全知麥彭仁波切說,《寶性論》解釋了三轉如來藏諸經,《現觀莊嚴論》解釋了二轉般若諸經,本論是將上二類經之外的大部分經典的法義彙集在一處的大疏,也是五論中篇幅最大的一部論。論中廣泛宣說了歸依、種性、發心、二利、真實性、神通、成熟、大菩提、明信、述求、弘法、隨修、教授、度攝、供養、親近善知識、梵住、菩提分、菩薩功德、行住、敬佛等內容,可謂包羅萬象,是當之無愧的大乘廣大方面的百科全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