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07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jef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3 鮮花 x49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台灣] 吃出投資地圖 面對中國搶糧、物價飛漲的自救之道
‧Smart智富月刊 2007/09/12
全球理財專家都認定:「農作物與食品漲價已是常態。」在高物價時代,你看到的是荷包緊縮,還是更大的投資機會?本刊將教你從一粒小麥布建一張投資地圖,把吃掉的錢賺回來!


【文/劉萍】
近來漲價食品


食品品項 原價 新價 漲幅
養 樂 多 5 8 60%
小盒鮮奶 20 25 25%
大瓶優酪乳 75 79 5%
冰 棒 15 18 20%
盒裝豆花 30 40 33%
素食類素料包 30 60 100%
麵 包 10 12~15 20~50%
科 學 麵 5 8 60%
麵 粉 公斤 20.5 15 37%
沙拉油
(2公升) 68 80 18%

「漲!漲!漲!」從8月開始,只要走訪一次大賣場就發現,民生物價已經從油價開始漲到麵粉、牛奶跟沙拉油。漲勢之兇、蔓延之廣讓許多餐飲業者也不得不調價,紛紛掛出「反映原物料成本增加,即日起調漲售價」的告示牌。

這一波漲價從小朋友愛喝的養樂多、牛奶,到麵粉及以麵粉為原料的麵包、糕餅,無不在漲價的行列。根據1111人力銀行一份8月初的調查報告顯示,今年物價上漲平均讓每一位爸爸每月增加5,596元支出,難怪「物價漲,只有薪水不漲」已經成了台灣人最普遍的心聲。該如何對抗物價上漲?精打細算的人不乏從日常生活中找出省錢的妙招。但是,這種方法只是消極對抗,難以抵擋食品原物料動輒超過兩成的漲幅。如果我們逆向思考:物價上漲總有人受益,用投資的角度去參與這些機會,或許就可以把猛漲的物價,從投資裡面賺回來。

美國華爾街的投資巨星彼得‧林區(Peter Lynch)在自己的著作《征服股海》裡提到,他喜歡從日常生活中取材,尋找投資靈感,特別是逛賣場。有人潮的產品、有特殊經營陳列的櫃位,都成為他進一步研究的標的。

如果我們也像彼得‧林區一樣在賣場中扮演投資偵探的角色,那麼這一波上漲的物價究竟可以給我們什麼投資機會呢?

本身是農產品投資人的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講師朱岳中,以他多年購物、逛賣場的經驗觀察,這一波物價上漲的元兇主要是食品原物料漲升。例如:麵包的原物料小麥、沙拉油的原料大豆。而他上網從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數據查知,今年小麥平均價格從年初的100美分,在7月31日漲到了140元美分。

而這波原物料的上漲又會持續多久?

中國崛起致耕地縮減 全球暖化雪上加霜

1分鐘了解農產供需


1.供給減少
中國耕地年減3,500萬公畝 耕地面積18億公畝(占世界10%)、人口占世界22%的中國,近年以每年近2%速度流失耕地,這多達3,500萬公畝的面積約有半個蘇格蘭那麼大。

全球農產年減50億美元產值 當氣溫上升華氏1度,全球農作物產量就減少3%到5%,而在1981年到2002年間氣候暖化的結果,合計全世界小麥、玉米和大麥年產量,每年減少4,000萬立方公噸,相當於50億美元的產值。
2. 需求增加
中國將吃掉全球66%糧食 以中國的經濟成長率推估,中國人均糧食消費將從目前的400公斤,在10年內增加到900公斤,大約是目前世界糧食收成的66%以上。
美製造乙醇用掉25%玉米 2006年,美國生產的玉米,有20%用來生產乙醇,今年將增加到25%。

華南永昌投信基金經理人張百宏便指出:「未來20年,農產品、食品的漲價將成為常態!」農產品之所以會邁入高價時代,長期盯看農產品行情的統一期貨投顧協理廖朝正說:「氣候異常與暖化,造成供給嚴重短缺。」

而除了氣候外,保誠投信基金經理人謝天翎指出,崛起的中國與印度,正不斷將農耕地改為工業區,或用來建造住宅與道路。在國內農產品大減下,要餵飽數十億中、印人的胃,就只有到國際上去「搶糧」,農產品價格怎麼會不漲!

「不只人要穀物養,未來汽車也要穀物養。」寶來投信基金經理人汪美玲再補充。根據美國農業部的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 或由臉書 Google 可以看到全部內容



[ 此文章被jef在2007-09-24 06:16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 | Posted:2007-09-24 06:0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173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