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8257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北北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發文大師獎 創作大師獎 貼圖大師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5 鮮花 x90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慈濟語彙》
【志業篇】

《四大志業》

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四項工作,併稱慈濟「四大志業」,這是慈濟志
業發展的方向。

《慈善志業》

慈濟的志業始於慈善工作。一九六六年慈濟功德會成立之初,便是從慈善
濟貧開始。

目前慈濟的慈善志業工作分為:一、低收入戶長期濟助;二、低收入戶白
米濟助;三、義診藥費補助;四、醫療濟助;五、災害急難濟助;六、孤
貧喪葬濟助等六個項目。

海外慈善志業,則隨著一九八五年慈濟美國分會在加州立案,及之後全球
各地分會或聯絡處的成立,而就地推動。證嚴上人希望慈濟海外的各項志
業,都能以「自力更生,就地取材」的精神與做法,來啟發大愛,開發當
地的愛心資源。

《醫療志業》

慈濟功德會於一九七二年,便開始在花蓮市舉辦每週兩天的義診活動,服
務貧病民眾。一九七八年證嚴上人計畫進一步蓋醫院,這個構想於一九七
九獲得印順導師的贊同後,便著手進行籌畫。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花蓮慈濟醫院正式啟用。它首先開創了病患「免保
證金制度」,此項改革立刻獲得政府的贊許,衛生署遂於該年十二月頒發
命令,自一九八七年起全國所有醫院比照辦理。此外,對於出家弘法的僧
侶,慈濟醫院提供完全免費的醫療服務,也是另一項創舉。

對證嚴上人而言,花蓮慈濟醫院只是整個醫療志業的初步奠基。一九九六
年十月十三日動土的慈濟大林醫院,及規畫中的慈濟潭子醫院、兒童復健
發展中心……等,也都只是階段性目標。建立慈濟全國醫療網,讓全國的
百姓普遍平等地享受醫療資源,每個地方都可以有醫院,並有良醫、良護
救助病人,這才是證嚴上人最終的理想。

慈濟海外慈善工作,原本就有協助貧民接受醫療的服務。一九九三年美國
佛教慈濟義診中心的正式啟業,主動為社區各族裔貧困病患提供免費醫療
,更是海外醫療志業具體拓展的第一步。之後慈濟溫哥華分會與溫哥華中
央醫院合作成立的慈濟傳統醫學中心,馬來西亞的洗腎中心,都是慈濟海
外常設的醫療志業單位,其他各地也經常舉辦義診活動。

《教育志業》

證嚴上人為解決台灣東部地區護理人才的欠缺,提供慈濟醫院將來所需的
護士來源,並希望培育出具有慈悲心懷的優秀護士,因此決心籌建慈濟護
理專科學校。一九八九年,慈濟護專於花蓮成立。

為擴大栽培將來慈濟醫療志業體所需各類醫事人員,並改善台灣醫療界一
些不良風氣等問題,且希望為社會、為人類培育「視病如親」的良醫,證
嚴上人於一九九四年繼續在花蓮創辦慈濟醫學院。

繼慈濟護專、慈濟醫學院(一九九八年八月改制為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
院)之後,證嚴上人目前正在積極籌設慈濟大學。慈濟教育志業體的最終
目標,是希望能建立一個從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專科、大學、研
究所,整體連貫的慈濟教育體系。

一九九一年起,海外的慈濟青少年團體接連成立。一九九四年,第一所海
外慈濟人文學校在美國創辦,為日後慈濟海外教育志業的拓展邁開初步。

《文化志業》

慈濟的文化志業擔任佛教文化宣導推動角色,舉凡聲音、文字、影像到電
腦網際網路的應用,無不備全。其目的是希望透過現代人所能接觸到的一
切媒體,吸收學習佛教、慈濟的精神,以達到度化人間的目的。

一九六七年七月慈濟正式發行第一份刊物《慈濟月刊》,這是證嚴上人倡
導文化志業的第一步。一九八二年設立「醫學獎學金」,其目的是為獎勵
並培養優秀的醫學人才。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廣播節目「慈濟世界」正式
開播。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成立「慈濟文化志業中心」,同月十七日在慈
濟醫院開幕的同時,象徵慈濟精神文化堡壘的「靜思堂」正式動土。一九
八六年九月又創刊《慈濟道侶》半月刊。為方便廣大社會讀者接觸慈濟出
版品,更於一九九○年十月成立「慈濟文化出版社」,出版各類佛教及慈
濟文化相關書籍,採取有別於過去贈送結緣的發行方式,透過書店、便利
商店……等通路正式流通。

此外,一九九一年一月起,慈濟持續與行政院新聞局及勞委會合辦「幸福
人生系列」講座,到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已逾百場。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慈濟世界」電視節目,正式在國內有線電視播映。一九九六年一月一日,
正式將「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相關介紹,載入國際網際網路(
http://www.tzu...rg.tw ),向全世界傳送慈濟所有訊息。一九九八年元旦
,慈濟大愛電視台正式開播,同年八月一日《經典雜誌》創刊發行。如今
,慈濟文化志業訊息的宣導系統,可說已經相當完備了。

一九九一年,美國慈濟月刊創刊。一九九二年,溫哥華華僑之聲電台,每
週五播出八分鐘證嚴上人的靜思語。這些都帶領其餘各國慈濟人,推動各
項慈濟海外文化志業。

《國際賑災》

一九九一年起,證嚴上人跨越政治立場及人群種族限制,本著「慈悲無國
界、宗教無政治」的精神,引領全球慈濟人積極從事國際急難救援事務,
在物質與精神上,給予各國不幸遭受災難者,最適切的幫助與關懷。首次
國際賑災是由美國慈濟分會募得十五萬七千餘美元,援助孟加拉水災,轉
交給美國紅十字會。

證嚴上人解釋「國際賑災」的觀念:「慈濟人『由真誠而大愛,由大愛而
起勇猛心。』以勇敢與毅力投入國際賑災,這種大愛精神是真誠無所求的
,這也就是慈濟菩薩道精神。」

慈濟的國際賑災,已逐步發展為以當地或鄰近國家的資源和志工參與為主
。當我們可以不分宗教、地域,不別種族、膚色,不計敵我、親疏,去關
懷需要幫助的人時,就可以「用大愛和世界相連」。

《骨髓捐贈》

一九九三年,行政院衛生署主動希望慈濟能成立「骨髓資料庫」,以便救
護血癌病患。當時證嚴上人經過考量,認為若慈濟不做:第一,救不到人
;第二,台灣醫療水準不能提昇;第三,社會一般人的執著和迷信無法破
除。於是本著慈濟「尊重生命」的一貫立場,決定設立「骨髓資料庫」。

「救人一命,無損己身」是慈濟針對骨髓捐贈一事,向台灣民眾所提出的
呼籲。經過無數慈濟志工的用心宣導,袪除民眾對於捐贈骨髓就是抽取「
龍骨髓」的疑慮,逐漸得到民眾的響應,至一九九五年六月,志願捐贈者
資料已突破十萬。透過資料庫配對成功而進行骨髓移植的血癌患者,不僅
在台灣,連國外都受惠,為所有罹患血癌的華人,增添一線希望。

一九九五年,慈濟美國分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骨髓檢驗實驗室啟用,可見
慈濟人積極地參與骨髓捐贈的推動,是不分海內外的。

《環境保護》

人們平時生活中的過度消費,不但「消福」,而且也造成資源的浪費。所
以上人於一九九○年的一場演講中,鼓勵與會的信眾「用鼓掌的雙手來做
環保」,從而正式提倡「資源回收」、「廢物再利用」等觀念,更呼籲慈
濟人做好環境保護的工作。

全省慈濟人立即響應,在台灣各地落實環保工作,組成慈濟環保志工,長
期在社區推動資源回收。以一九九八年度回收的紙量為例,如果以製造五
十公斤的紙,需要砍伐一棵樹齡二十年的大樹來計算,該年度慈濟環保志
工回收的紙量,可以拯救八十九萬七千一百零一棵大樹,免遭砍伐。

環境保護工作的推動,其實是證嚴上人希望教育大眾要有環保的理念。垃
圾分類、資源回收,不但使垃圾也可以變黃金,而且有效做到「垃圾減量
」,是知福、惜福、再造福的實踐;而愛山、愛海、愛大地,進而保護所
有一切生態環境,是愛護自然也是保護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所以,不僅
是慈濟人要做,更需社會大眾一起來做。

《社區志工》

一九九六年七月三十一日賀伯颱風來襲,造成台灣地區災情慘重,證嚴上
人在這次災害中,又再次呼籲大眾,提倡台灣社會建立「社區志工」組織


這次災後,為落實「社區志工」理想,證嚴上人將慈濟委員,依行政地區
和社區考量,重新編組。證嚴上人勉勵各區慈濟委員,透過社區志工的各
項活動,帶動社區居民彼此敦親睦鄰、守望相助,並進行社區服務工作。
如此一來,平時除了能使社區民眾更加熟識,去除彼此的疏離感之外,在
急難發生時,也可以互相照顧。希望能透過「社區志工」的理念與實踐,
將大愛的精神、理念、文化,推動落實於社區,共創人間美善和樂的淨土


i資料來源: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



不要問:「自己得到些什麼?」應該問:「自己付出過甚麼?」
不要問:「自己有甚麼信仰?」應該問:「自己有甚麼善行?」

如去如來‧來去自如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5-11-12 19:50 |
北北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發文大師獎 創作大師獎 貼圖大師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5 鮮花 x90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建築篇】

《普明寺》

普明寺距花蓮靜思精舍約一百多公尺,寺內供奉石雕地藏王菩薩。這尊石
雕菩薩,日治時期被露天供奉在該寺正後方的老茄苳樹下。一九六二年,
當地虔誠佛弟子許聰敏老居士因不忍見菩薩長年日曬雨淋,遂發心興建這
座不到十坪的小寺廟。

該年秋天,證嚴上人抵花蓮,適逢普明寺落成典禮。上人乍見,驚覺小寺
的內外環境,竟與八年前為母病祈願時所做的夢境全然相符。上人與弟子
逢因緣而借住該寺。而後,因緣具足,一九六六年農曆三月二十四日,上
人與弟子們在該寺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當時師徒生活十分清苦
,曾經有過五毛錢豆腐醃鹽佐餐一星期,以及四人共眠於兩張榻榻米的苦
修時期。直到一九六九年靜思精舍落成,上人才遷入精舍,結束近八年的
借住生涯。因有這麼一段因緣,所以現今普明寺也是慈濟人尋根的重點站
之一。


《修行小木屋》

佛教大德許聰敏老居士發心,在普明寺後方,為證嚴上人搭建一間長十尺
寬十二尺,不到四坪大的木板小屋。一九六三年,上人在受了三十二天比
丘尼具足戒之後,返回花蓮就在此修行。上人在此屋內禮拜《法華經》,
研究法華教義,每天誦《法華經》,每月抄寫一部《法華經》,並燃臂供
佛,日進一食,且只睡兩小時,過著苦修的生活。

上人為堅持自己出家時的悲願,與重建出家人的尊嚴,當時也立下不化緣
、不做法會、不趕經懺,以及學習百丈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規
範。上人及追隨他修行的常住師父們,在此小木屋內,堅持自給自足,過
著簡單而清苦的修行生活。

一九七五年八月,小木屋被妮娜颱風吹毀,未重新修繕。


《靜思精舍》

「靜思」是證嚴上人走出俗家、現出家相前自取的名字;「精舍」則是修
行人自修、清修的道場。靜思精舍,是慈濟功德會的發祥地,也是慈濟世
界的法源、法脈。它位於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村,慈濟人稱之為「本會」、
「精舍」、「慈濟人的心靈故鄉」。

精舍原土地為一九六六年,由證嚴上人俗家母親所購贈。一九六九年,在
俗家母親的協助及向銀行貸款之下,正式興建靜思精舍。其後隨著慈濟功
德會會務的增加,空間需求加大,又分期貸款增購土地並添建房舍。

目前靜思精舍規模有:大殿、觀音殿、新講堂、僧眾寮房、女眾寮房、男
眾寮房、齋堂、辦公室、菜園、果園……等。由於靜思精舍設計樸雅、環
境清幽,在佛教建築中極具特殊風格與意義,加上佛教慈濟功德會備受國
際社會肯定,如今它已成為國內外民眾來花蓮觀光時,重要且頻繁的參訪
地點。


《慈濟醫院》

一九七八年證嚴上人籌建花蓮慈濟醫院時,曾有下列幾點想法:

一、台灣東部的花蓮、台東一帶,缺少一間完善的醫院。東部民眾一旦罹
  患重病,因當地醫療單位設備不足,祗有往台北送,但是許多人都因
  為交通不便、時間耽擱,結果往往使病情惡化,而回天乏術。
二、入院治療規定需先繳保證金,一般貧民急病送醫,籌款不易,病癒後
  出院又因缺乏經濟支援,無法獲得妥善的休養。
三、佛教慈濟功德會本身,需要自己擁有完善的醫院,以便辦理「全部濟
  助作業」。
四、將來醫院完成,也可以解決佛教慈濟功德會經濟來源枯竭的問題。

一九七九年,上人興建醫院的構想獲得印順導師的贊同後,上人與當時的
全體慈濟人,便積極覓地與募款。一九八三年二月首次動土,同年三月,
建院土地因軍方「佳山計畫」而被迫中止,這一青天霹靂的消息,讓上人
數日不眠不食。後經政府協助,一九八四年四月才又覓得新土地,重新動
土興建。慈濟醫院於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正式啟業,首創入院治療「不
收保證金」制度,隔年展開擴建工程。慈濟醫院規模設備完善,於一九九
九年經衛生署評鑑,正式通過為東部首座準醫學中心。


《慈濟靜思堂》

慈濟靜思堂位於花蓮慈濟醫院右側,證嚴上人希望以靜思堂這棟具體的建
築物,來呈現慈濟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濟世精神,並為
後世子弟保存慈濟的歷史足跡。

上人說:「興建靜思堂,是為佛教建立一座永久的精神堡壘,也是佛陀教
育的展現。希望靜思堂這座建築無論外觀和內容皆呈現一種『無聲的說法
』,讓身歷其境的每一個人用眼睛、用心靈的觸覺,即刻感受到佛陀的精
神教育和慈濟文化的培養。所以靜思堂將是無聲而有言,永遠敘說著佛教
精神與慈濟世界的真善美。」

上人又說:「如果慈善、醫療、教育是『為眾生』,那靜思堂則是『為佛
教』,是以佛教和慈濟文化的總合,亦是匯集佛教慧命的文化。」

慈濟靜思堂於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動土開工,主要設計有十三層樓挑高
的講經堂、慈濟道侶廣場、法華坡道、國際會議廳、感恩堂、慈濟世界、
佛教文物展示室、宗教圖書館、史料館、藏經閣、瞭望台。

慈濟靜思堂是一座慈濟歷史博物館,銘記了一九六六年以來,一位生長在
台灣的比丘尼,如何結合各階層、各族群及不同國籍、不同信仰者,共同
實踐慈悲的真諦,發揚人類大愛的事蹟。


《慈濟護專》

慈濟護專位於花蓮縣吉安鄉,創立於一九八九年。

證嚴上人認為從社會層面來看,慈濟護專建校有三項重要理由:

一、解決東部少女的就學就業問題;尤其是原住民少女,更需要協助就學
  就業。
二、就地取才,以減低護理人員的流動率。
三、讓護理人員的養成環境,充滿大愛精神的薰陶,易於培養慈懷柔腸的
  護理人員,在台灣各大醫院為病患提供較好的服務。

慈濟護專的校徽,在佛法上的含意是:「八瓣花瓣」代表慈濟人時時依八
正道而行(八正道者: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
、正定等八種盡離邪非之正法);「花果並生」,意即在慈濟團體中,時
時下種開花,日日花開見果;「書本」代表教育志業,「護士帽」代表護
專。

慈濟護專創校的教育目標是:

一、盡慈濟所能,辦最好的學校,培育最優秀的學生。上人強調,既然辦
  教育,就要負起培育人才的社會責任。
二、專業智能與道德人心並重。除了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之外,並期以
  人文教育涵養學生,培養學生追求真、善、美的境界,以及重視身、
  心、靈三方面的全人照顧。
三、以救人濟世為己任,培養學生宗教情操,畢業後能以奉獻無求的熱誠
  投身醫護工作。
四、關懷本土、服務社區;提供東部居民就業機會,提升花蓮為人文薈萃
  的醫療重鎮。

該校的教學特色如下:

一、身教與言教並重,全校師生一律穿制服。
二、人文精神薰陶與專業教育並進,實施懿德母姊制度。
三、勞動服務與認養花木,校內每棵樹均有學生照顧,校園環境亦全由學
  生整理。
四、成立慈濟志工服務隊,下設行政服務組、保健服務組、文化服務組。
五、教師大都與學生同住宿舍,在生活上也給予隨時的指導與關懷。

護專現有護理、醫管、放射線、幼保、復健等五個學科,一九九九年八月
改制為慈濟護理技術學院,並開設新系。

《慈濟醫學院》

慈濟醫學院位於花蓮市,創立於一九九四年。

慈濟醫學院的創校宗旨為:

一、以慈悲喜捨的精神,培育具淵博學識與仁德悲心的醫護人員,使醫師
  於治病之際,能兼顧對人的整體關懷,以減輕病人身體與心靈的諸般
  苦痛。
二、提供醫療資源缺乏地區的醫療人員:以「哪裡需要我,我就到那裡」
  的奉獻精神,配合全民健保的實施與醫療網計畫的落實,改善偏遠地
  區醫療人員缺乏的現象,嘉惠地方。

慈濟醫學院的教育目標為:

一、秉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實踐「慈悲喜捨」、「尊重生命」的最高
  指導原則。
二、鼓勵思想多元化,生活規律化,培養具精湛學識,以「醫人」為本的
  良醫。
三、注重社會醫學,加強服務貧窮地區人民,以維持全民的健康及社會的
  健全發展,並進一步提昇東部醫療水準。
四、著重醫學研究,以高水準的研究,維持高品質教學,以達高水準的醫
  療效果。

慈濟醫學院的校徽,它的含義是:「八瓣花瓣」代表慈濟人時時依八正道
而行(八正道者: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
定等八種盡離邪非之正法);「卍」字代表法*常轉,以佛教「人傷我痛
、人苦我悲」精神為最高理想;靜思精舍「人」字形屋頂,象徵以人為本
的教育理念;「醫」字代表良醫教育;「書本」代表教育志業體;「花果
並生」則意指在慈濟團體中時時下種、開花,日日花開見果。


《慈濟大學》

慈濟在設立了慈濟醫學院之後,接續的目標是設立慈濟綜合大學。它的方
向大致如下:「將以慈濟醫學院為基礎,以淨化人心與社會為理想,以世
界一流學府為指標,籌建一所當代最具潛力的綜合大學。為東台灣樹立一
座文化教育的精神指標,一個人文薈萃、胸懷天下的大學城。」

慈濟醫學院已於一九九四年設立,一九九八年改制為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
學院,預計二○○一年申請改制為慈濟大學。


《慈濟屋(村)》

慈濟屋或慈濟村,指慈濟於國內外濟貧、賑災時,為貧民或災民所興建的
房屋及村落。

一九六七年,慈濟功德會以新台幣四千餘元為貧戶首次興建房屋;一九九
一年前往大陸賑災時,首次為災民興建慈濟村;一九九四年,首次在台灣
為南投縣仁愛鄉翠巒部落建慈濟村。其後多次在國內外興建慈濟屋或慈濟
村,以協助貧民和災民渡過難關。因慈濟屋及慈濟村匯聚了所有慈濟人的
愛心,所以有時又稱「愛心屋」。


《心蓮病房》

慈濟的心蓮病房,即一般醫院所謂的「緩和醫療病房」或「安寧病房」,
成立於一九九六年八月,附屬花蓮慈濟醫院。它由醫護人員、社工、志工
及靈修人員,提供以病人與家屬為中心的醫療服務,並給予身心靈的照顧
、撫慰與啟導。病房規畫力求營造類似病人在家療養的氣氛,設有舒適的
電動床,與家人共聚的交誼廳;餐廳內可自行烹調病人喜愛的食物,更有
家屬休息室及佛堂、祈禱室等。

「心如明月,遍照大地清淨性;蓮若菩提,開滿人間智慧花。」這是心蓮
病房門口的一副對聯,也代表著證嚴上人對心蓮病房及病友的祝福!


《兒童復健發展中心》

台灣地區罹患腦性麻痹的嬰兒,最近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許多家庭因有了
腦性麻痹的嬰兒,使全家人精神及物質生活均走向困境。因此,證嚴法師
決定興建一所「兒童復健發展中心」,推動親子療育,使殘、智障兒童回
歸家庭,並為社會所接受。該中心以預防及治療為目標,訓練專業人員,
協助家有殘、智障兒童之家庭走出夢魘。


《慈濟大林醫院》

花蓮慈濟醫院啟用之後,證嚴上人發現台灣還有許多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
,都需要醫院的設立。經過反複地評估之後,擇定嘉義縣大林鎮,作為慈
濟籌建第二所醫院的地方。在各界人士積極奔走,克服用地取得的困難之
後,大林醫院在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三日動土興建。其規畫內容大致如下:

一、提供一般及特殊專科的門診及住院醫療補助。
二、提供貧窮病患醫療補助。
三、提供慢性病患(癌症病患及精神病患等)復健照護。
四、辦理老人安養中心,提供罹患慢性病且無人照料的久病老人醫療與復
  健場所。
五、辦理緩和病房,提供臨終病人醫療照顧。
六、提供社區居民居家關懷服務。
七、配合衛生主管機關辦理一般保健及公共衛生工作。
八、提供醫學院學生、住院醫師訓練場所,培育專科醫師,辦理醫師繼續
  教育。
九、提供各類醫事人員在職進修及繼續教育。
十、對區域內各級醫療機構提供技術協助,辦理區域性學術研討會、臨床
  病例討論等活動。

慈濟大林醫院將可提昇雲嘉地區醫療及保健水準,為民眾的健康把脈。


《全國醫療網》

花蓮慈濟醫院、慈濟大林醫院、兒童復健發展中心,這些都只是慈濟在醫
療志業上的基礎。證嚴上人最終的目標,是希望建構台灣區醫療網,民眾
都能均衡地享受富有愛心的高品質醫療資源。


資料來源: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


不要問:「自己得到些什麼?」應該問:「自己付出過甚麼?」
不要問:「自己有甚麼信仰?」應該問:「自己有甚麼善行?」

如去如來‧來去自如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5-11-12 19:57 |
北北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發文大師獎 創作大師獎 貼圖大師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5 鮮花 x90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故事篇】

《印順導師》

印順導師是證嚴上人的皈依師父,慈濟人都敬稱為「師公」。一九○五年
生,一九三○年在福泉庵皈依清念老和尚出家,法名印順,號盛正。三十
一歲完成全藏的閱讀。

導師在佛法上的造詣、成就、貢獻,早為國內外學者所推崇敬仰。著作等
身,出版有《妙雲集》、《華雨集》……等書。一九七二年以《中國禪宗
史》,成為台灣首位獲日本(大正大學)頒發文學博士學位的僧侶。

導師終身提倡「人間佛教」思想,被公認為屬於「印度型的高僧」,並被
讚譽為「當代人間佛教思想的領航者」、「當代的佛教精神領袖」。

佛經《增壹阿含經》:「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這是導師
「人間佛教」思想的根據。


《證嚴上人》

證嚴上人是佛教慈濟功德會創辦人暨會長。

一九三七年上人於台中縣清水鎮出生,因叔叔膝下無子,而過繼給叔叔、
叔母撫養。二十三歲時,由於父親腦中風驟逝,因探索父親往生後的去處
,而促成他接觸佛法的因緣。一九六三年,拜印順導師為親教師父,導師
為之取法名「證嚴」,字「慧璋」,並給予「為佛教,為眾生」的殷殷期
勉。從此,「為佛教,為眾生」六字,成為上人信受奉行的圭臬。

一九六六年,上人於花蓮縣創立佛教慈濟功德會,以慈悲喜捨的大願,起
救苦救難的大行,從事「濟貧、教富」的志業,讓物質匱乏者,增進資生
能力;為精神空虛者,豐富心靈世界。因此,頗受信眾信仰。


《提天下菜籃》

證嚴上人於出家前,在某寺院,聽寺內的住持法師說:「能提得起菜籃的
女人最幸福!」在這個話頭引導下,上人重新思考自己生命的出路及人生
幸福的問題,後來終於醞釀出「提天下菜籃」的想法。他說:「女人不單
單只能為一個家庭付出,提家庭的菜籃;女人應該也可以和男人一樣,承
擔起社會責任!把參與社會的悲懷推廣到整個人類,把每個人愛家的心,
擴展到社會上,普愛天下的眾生,『提天下菜籃』,這應該算是一種幸福
吧!」

「提天下菜籃」,亦即上人勉勵大家捨棄小愛,發揮大愛,承擔起社會責
任的勉勵話語。


《佛教慈濟功德會》

一九六六年,證嚴上人去鳳林某家診所探視弟子的父親。他看到診所地上
遺留著一灘血跡,向人打聽之後,才得知前不久有一位山地婦人難產,但
因付不起八千塊錢保證金,被診所拒絕醫治,而婦女已不知去向。上人為
那位婦女及窮人的遭遇而悲慟,也為缺乏愛心的人間感到心傷。

後來,有三位花蓮海星中學的修女來拜訪上人。她們質疑佛教對人類的具
體貢獻,觸動了上人的靈機,也加強了他要組織一個五百人的團體,以出
世的精神來作入世的工作,成為一尊活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信念。這
個信念,在他心底紮了根,他決定把這些力量組織起來,從救人做起。

一九六六年,一個濟世團體的雛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就在四位弟
子和三十位信徒的願心下組織起來了。最初的作法,是由四名弟子和兩位
老人家,每人每天加工一雙四元的嬰兒鞋,一天增加二十四元,一個月平
均多七百二十元;而三十位信徒,則是在不影響生活的情形下,每天節省
五毛菜錢,以作為社會群眾急難的救助金。

每天節省五毛菜錢用來濟世,看似微薄,但其中所蘊涵的慈悲智慧和實際
的力量卻超乎想像。

此後,有許多信眾要求皈依,上人為了讓功德會能招募更多有心的會員,
提出兩項基本條件:一、要皈依的人必須做「慈濟功德會」的會員;二、
皈依的會員,要實際負起「慈濟功德會」的社會救濟工作。


《發放》

每個月農曆二十四日是靜思精舍的發放日。長年來為了濟助貧病孤老的人
們,證嚴上人率領出家在家二眾弟子及會員們,致力於慈善救濟志業的推
廣,期使貧病老弱婦孺能獲得最妥善的照顧。

發放當日有全省的志工發心,為照顧戶阿公、阿婆們義剪、義燙、洗頭、
剪指甲,慈濟醫院則有家醫科醫護人員前來義診,詳細問診、量血壓、配
藥,上午精舍僧眾則引領感恩戶在大殿虔誦《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並
將功德迴向法界眾生。接著,邀請感恩戶們同用午餐。餐後發放工作在中
庭進行,在唱誦觀世音菩薩聖號後,由委員唱名發放日用品及生活補助金
,若不克前來領取的,則可擇日再向社工員領取,或由委員訪視時送往家
中。

慈濟海內外各地分會或聯絡處,也有發放的活動。部分地區則是由委員親
自將發放物品送達感恩戶家中。

每年過春節前,慈濟也為照顧戶們辦年貨,又稱「冬令發放」。第一次冬
令發放是一九六九年二月九日在普明寺,針對長期照顧戶發放慰問金,以
及棉被、衣服、米食等,另備素筵款待。一九七○年一月三十日首次在剛
落成的靜思精舍發放。此後,每年農曆十二月的冬令發放,便成了慈濟人
與感恩戶們的圍爐團圓日。而對於發放的物資,上人叮嚀慈濟人要細心打
包,衣物日用品要折疊整齊,打包時要擠出袋中的空氣,以免包裝易破。
至於圍爐的菜色,上人更是親自檢視,務必要豐盛可口,分量足夠。這都
是對感恩戶真誠尊重的具體表現。


《不掉淚的蠟燭》

精舍常住自製的蠟燭,慈濟人稱之為「不掉淚的蠟燭」。

這種蠟燭源起於證嚴上人修行之初,看到傳統的蠟燭,燭淚涔涔,滴在桌
面,既不惜福又不乾淨,於是上人思考如何讓油盡燭滅,完全燃燒。一九
八一年間,上人的智慧巧思,以養樂多空罐當模具,以香為燭心,穩定燭
心的圓鐵片則取材自浪板上的小五金,待蠟油凝固冷卻後,撥下養樂多罐
,包上透明紙外衣,即是一支不落淚的蠟燭。早期靜思精舍都以此種蠟燭
作結緣之用。

一九八二年,靜思精舍採用自動機器模型大量製造,並成為常住眾的經濟
來源之一。

上人勉勵慈濟人,要學習這種蠟燭不掉淚的精神,勇敢面對人生。而人心
中的愛,也如同蠟燭心,需要點燃,才能發揮良能。


《精舍環保》

「愛惜物命、延續物命就是護生,也是惜福。」這是證嚴上人教育弟子環
保的基本理念。上人於一九九○年起,極力提倡環保觀念,並強調資源回
收、垃圾分類,精舍常住眾更隨即奉行至今。精舍將垃圾分為四大類:

一、可堆肥:果皮、樹葉、殘食、菜葉等。
二、不可回收‧可燃:衛生紙、布屑、木材等。
三、不可回收‧不可燃:玻璃瓶、保力龍、塑膠袋、尼龍繩等。
四、可回收:保特瓶、養樂多罐、鮮奶塑膠瓶、鐵罐、鋁罐等。

除此之外,珍惜資源、愛護地球的精神,在精舍處處可見。三十多年前,
上人即教導弟子們以碎布做嬰兒鞋,資源回收又環保;飯後用開水清理自
己碗碟,再將油湯喝下,除了免除洗碗的油膩,減少環境污染外,更落實
惜福的精神。另外,精舍以黃豆粉或豆渣粉清洗碗盤筷子,不僅大眾吃得
安心,又避免使用化學藥劑造成環境污染,雖然只是小小的動作,卻是落
實環保惜福的良方。


《福慧紅包》

證嚴上人每逢農曆過年,都會將當年的版稅收入,分成一個個的紅包,在
全省歲末祝福聯歡會時,送給慈濟人,以表示他這一年來對每一位慈濟人
的感恩,並祝福大家年年福慧雙修,日日智慧增長。此種紅包稱為「福慧
紅包」。

紅包的內容常有變化,但都深具意義。例如一九九三年上人準備了兩個紅
包,一個裡面包了六個五元硬幣,代表六波羅密——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智慧,而其幣值三十元又代表三無漏學——戒、定、慧。另
一個包了五種穀物,代表「五穀豐收」。所謂五穀,包括:「薏仁」代表
意誠,「蓮子」代表連心,合起來是「誠意連心」;「花生」代表落地生
根,種福慧於人間;「杏仁」代表幸福,含有幸福人生之意;「紅豆」表
示吉祥和相思。這些都是上人對大家的期勉和祝福,藉由「福慧紅包」,
殷切地提醒每位慈濟人,也給予最深的祝福。

一九九七年,「福慧紅包」包的是美金兩元,以表示慈濟志業即將邁向國
際化。一九九八年起,則是設計可逐年收藏的紀念幣,希望大家皆能年年
參與慈濟志業,代代相續。


《佛陀問病圖》

佛陀問病圖,是用磁磚貼掛於慈濟醫院大廳的壁畫,由顏水龍教授設計施
工,於一九八六年完成,為慈濟醫院精神的表徵。

這幅畫的故事內容是說,在佛陀時代,佛僧團中有一位比丘,他平日精進
求道,卻獨善其身,與人群隔離,終日只知用功修行以自求解脫,對旁人
的急難病苦則不屑一顧。一日,他自身罹患重病,因他平日與僧團分離,
因此無人知道他的病苦,也就沒有人關照他,結果導致他的傷疾潰爛,惡
臭難聞。

慈悲的佛陀得知後,立即帶領五位常隨眾來探望他,為他施藥潔身,清洗
污穢便溺。佛陀更慈言愛語開示說:「你過去種如是因,現在就得如是果
;過去你不曾付出愛心去憐愛別人,現在你需要被關懷時卻得不到幫助。
所以人人平常都要好好培養慈悲心。修行的功德固然很大,但還不如看病
的功德第一。」這位患病的比丘聆聽佛陀開示後,才豁然開悟,真正體會
佛陀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的四無量心,以及悲天憫人、濟世救苦的仁
懷。


《師公飯》

上人平日綜理慈濟會務繁忙,常因憂心而茶飯不思,弟子每見上人飯量不
佳時,便以醬油炒飯讓上人開胃,上人行腳出外也常以醬油炒飯簡餐裹腹


後來有某位慈濟委員的孩子,希望媽媽在家裡也能節省金錢去濟助別人,
便要求媽媽也同樣用醬油炒飯給他吃,省下來的錢,就捐給師公——證嚴
上人——從事慈善相關工作。這位孩子便稱這種醬油炒飯為「師公飯」。


《師媽》

師媽,是慈濟人對證嚴上人的俗家母親王沈月桂女士的稱呼。

師媽起初反對上人出家,後來在上人屢次懇求下,終於答應所請。慈濟功
德會創立後,師媽成為慈濟的中部委員,竭盡所能護持慈濟的志業。


《慈濟列車》

慈濟列車,顧名思義,整列火車所搭載的全都是為慈濟而來的有心人,為
的就是參觀慈濟志業體,列車的終點站就是慈濟的發祥地——花蓮。

慈濟列車產生的緣由,得追溯到一九八九年,慈濟護專創校開學典禮暨慈
院三周年慶。為了紓解超過兩萬的觀禮人潮,負責的委員於事前向鐵路局
提出專案申請,在鐵路局正常的發車時刻外,額外加開列車載送慈濟人前
往觀禮。當時因為車上所搭載的全是前來觀禮的慈濟人,因此稱為「慈濟
列車」。

在該次慶典結束後,為了讓更多會員能有機會且順利地來到花蓮參訪精舍
及慈濟醫院、靜思堂、醫學院、護專,便陸續依規定向鐵路局申請,讓慈
濟列車繼續奔馳。

慈濟列車除了固定在每月全省委員會員聯誼會當天開出外,只要不碰上國
定假日或連續假期,也可不定期向鐵路局申請。在慈濟列車的每節車廂裡
,均配置一位委員師姊和慈誠師兄,負責處理該車廂的相關事宜。

慈濟列車行經北迴鐵路路段,又稱「剝皮鐵路」。這是緣於搭乘慈濟列車
參觀慈濟志業的民眾,在參觀過程中,往往深受感動,進而重新改變人生
觀,甚至從此加入慈濟活動行列成為慈濟人,整個參觀旅程感覺好像剝了
一層皮,生命重新出發,精神加倍充實。


《慈濟面霜》

慈濟面霜,是指與人相處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表情是否親切,使人容易親近
。一九八六年起,台北的委員們將這種真誠親切的表情,稱為「慈濟面霜
」。

據慈濟人運用後,發覺它有五項功效:一、解毒:去除貪、瞋、癡、慢、
疑等五毒。二、去斑:去除人心中的污點。三、使細胞活絡:能使潛藏內
心中的愛的細胞復甦活絡。四、促進新陳代謝:發露先惡,改往修來;是
精神心靈的自我翻修。五、永保青春快樂:臉上永遠是容光煥發,充滿朝
氣活力。

只要願意,慈濟面霜就自動為您上粧,不需花錢,也不廢力氣。


《慈濟飯、慈濟茶、慈濟委員會員聯誼會》

早期慈濟人在委員家中聚餐,餐後大家分享心得的小型聯誼會,稱為「慈
濟飯」。

「慈濟飯」的歷史,可上溯至一九七八、七九年之時,當時慈濟委員們趁
證嚴上人北上視察會務時,利用午餐時間聚會,找一處空間較大可容納多
人的委員家中,召集大家恭請上人到場開示,並介紹慈濟志業的現況。

後來會員增加,參加的人數動輒百人,於是改以茶會準備點心的方式,稱
為「慈濟茶會」。

到了一九九一年,參與慈濟茶會的人數更多,少則百人,多則千餘人。於
是改為「慈濟委員會員聯誼會」,由委員帶會員參加。

不管是慈濟飯或慈濟茶會,在各地都經常舉辦。


《慈濟獎學金》

證嚴上人為讓國內家境清寒的學生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於一九八
二年正式設立醫學清寒獎學金,委由慧炬基金會代辦,每學期頒發一次,
希望能為社會發掘並培養有志行醫濟世的良醫。

一九八六年,慈濟功德會成立慈濟文化志業中心,開始承辦獎學金業務。
同年下學期,並增設佛學與藝術獎學金。曾有一位評審大德這樣詮釋:「
慈濟獎學金是對人生整體做最圓滿的觀照與詮釋——醫學代表的是『真』
的追尋,佛學代表『善』的期許,藝術則強調『美』的表現。」

為強調慈濟獎學金的榮譽與意義,每學期的獎學金都由證嚴上人親自頒贈
。證嚴上人一再強調,慈濟對得獎同學並無所求,只期望同學將來能發揮
良知、良能服務社會,將來自十方大德的愛心,以更大的愛回饋到社會各
角落,讓愛不斷循環下去。

慈濟獎學金的申請資格:醫學組為就讀於各大學醫學院各系者;佛學組分
各級佛學院、大專院校、研究所三組;藝術組為就讀各大專院校及高中職
相關科系,愛好美術、音樂之學生。自一九九九年起,改為每學年頒發一
次。


《靜思語》

證嚴上人平時隨機開示的談話內容,由常隨二眾弟子日日記錄整理而成的
簡短式語錄,謂之「靜思語」。證嚴上人於出家前,於台東王母娘娘廟自
修時,曾自稱「靜思」,且目前所居住地方稱為「靜思精舍」,故取「靜
思」二字以冠之。

一九八九年,由文化界大德們將語錄依內容分類編纂成書,仍取名《靜思
語》,成為暢銷書,銷售達數十萬本。一九九二年,慈濟文化出版社編有
《靜思語》第二冊,並翻譯為大陸簡字版及英文版,流通國際。

《靜思語》由於是現場的口語記錄,句句自然;其用語含蓄醇厚,一如《
論語》的「讀之愈久,愈覺氣味深長」(程頤語)。目前此書已成為慈濟
人言行遵循的寶典。


《靜思語教學》

「靜思語教學」是慈濟教師聯誼會的老師,用心將證嚴上人靜思語,配合
故事或者圖畫融入教學當中,對學生做生活與人格的教育,更進而正面影
響學生家長的一種慧心獨創的新教材與教學法。

由於好評不斷,「靜思語教學」已經普獲台灣校園的熱烈迴響。用這類「
靜思語教學」的內容所編輯成的教材,已由「靜思文化」出版。

除台灣之外,慈濟海外分會創辦的慈濟人文學校,也實施「靜思語教學」
,並影響及帶動各地其他的中文學校,紛紛採用靜思語教學。


《證嚴上人的三心》

有位醫師曾這樣說過,他之所以來慈濟醫院服務,是被證嚴上人的「三心
」所吸引來的。而什麼是證嚴上人的「三心」呢?他說:

「第一是師父的『決心』。要建立一所醫院是何其困難,師父以堅定的決
心,終於完成,這份毅力令我感動。

第二是『愛心』。社會上這麼多的好人、委員、榮譽董事、會員,每個人
出錢出力不求回報,而都做得皆大歡喜。像委員要募款、探訪貧戶,還要
回來做志工,任勞任怨,人人臉上都是面帶微笑,是這股愛心將我吸引來
的。如果我對患者沒有愛心,沒有發揮我的功能,那真是愧對自己。

第三是『信心』。此地的同仁,一部分來自繁華的台北,他們竟能放棄台
北的高薪來到慈濟,對慈濟充滿希望與信心。因此我被感動了,所以我也
來了!」


《每日一善念》

證嚴上人在一九六六年剛組成慈濟功德會的時候,有一天他鋸了三十根存
錢竹筒,發給信眾一人一根,且鼓勵他們每天提起菜籃便存進五毛錢。信
眾覺得奇怪,為什麼不乾脆每個月繳十五元呢?上人說:「不奇怪,我要
你們每天臨出門前,就有一分救人的心,節省五毛錢,就是培養節儉的心
與愛人、救人的心,兩個心存一筒,力量是很大的。」


《共植福田》

一九八一年時,有位在戰後被遣送回國的日本人,要捐兩億美金給慈濟功
德會在花蓮蓋醫院。證嚴上人基於下列三點理由,加以婉拒:

一、我覺得這有損我們的國民情操。
二、他雖是以君子風度來幫助我們,但是將來一旦醫院落成,出錢的是他
  ,而土地卻是我們的;醫院的權屬複雜,這分愛的志業有可能順利推
  動嗎?
三、假使接受這位先生的幫助,如此輕易就完成了建院工程,這座醫院就
  毫無愛的存款。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如果福田全給一個人種,未免太
  可惜。應該大家一起為這所醫院共植福田,即所謂「福田一方邀天下
  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


資料來源: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


不要問:「自己得到些什麼?」應該問:「自己付出過甚麼?」
不要問:「自己有甚麼信仰?」應該問:「自己有甚麼善行?」

如去如來‧來去自如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5-11-12 20:04 |
北北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發文大師獎 創作大師獎 貼圖大師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5 鮮花 x90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專有名詞篇】

《一步八腳印》

慈濟志業工作,始於「濟貧」、「教富」的宗旨,開展為「慈善」、「醫
療」、「教育」、「文化」四大志業。

一九九一年間,先後再加入新推動的「國際賑災」、「骨髓捐贈」,故稱
「一步六腳印」。

一九九六年,上人再加入「環境保護」和「社區志工」,故云「一步八腳
印」。


《長期濟助》

長期濟助,指需長時間去照顧的貧困無依民眾。慈濟功德會對於這種照顧
戶,每月固定提供財物支援,協助解決生活溫飽問題,並定期複查給予居
家關懷。

長期濟助的主要對象,以生活無依的老弱、貧病、鰥寡、孤兒為主。

長期濟助工作的流程為:一、發掘個案;二、初次訪查慰問;三、核發救
濟;四、追蹤複查。


《急難救助》

急難救助,指協助遭遇天災,或家中突發變故的民眾,讓他們能安然度過
難關。

一般急難救助方式為:由各地民眾就近報知當地慈濟委員,經委員親自瞭
解後,向花蓮本會或各地分會專職社工員提出申請,或由當事人以電話向
本會及各分會社工員提出申請;當社工員接案後,會立即通告委員組成的
濟貧訪視小組進行個案訪視,再決定是否給予幫助、如何幫助。

發生緊急災害時,則由慈濟人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救助。

證嚴上人一向期勉慈濟人抱持「跑在前頭,做到最後」的精神。所謂「跑
在前頭」,就是急難事件一旦發生,慈濟委員馬上發揮立即動員的力量,
趕赴現場,給予受災民眾及時的幫助、關懷和慰問。「做到最後」,是指
災後還要對受災戶做後續的追蹤關懷,確定案主能夠完全自立,真正度過
難關,才能結束工作。

急難救助,是慈濟人發揮佛教「聞聲救苦」精神的具體表現。


《柔和忍辱衣》

柔和忍辱衣,是慈濟委員身上所穿的深藍色旗袍的別名。

此衣名,出自《法華經》第十品〈法師品〉,經文云:「若人說此經,應
入如來室,著於如來衣,而坐如來座」,經文中並進一步有偈解釋云:「
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意指做為一位佛
弟子,行於菩薩道上,必定艱困難行。必須要難忍能忍,難行能行。

證嚴上人取經文含意,期勉慈濟委員對四周的人,都要抱著柔和善順的態
度來對待。且要先修養自性,時時提醒自己要柔和忍辱,廣結善緣,才能
承擔起推動慈濟志業的責任。

證嚴上人並告誡慈濟委員:「最漂亮,最有氣質的衣服,是柔和忍辱衣。
穿上這件衣服,就必須有端莊慈悲柔和的心念,一切舉止行動,都不能離
開『我是佛弟子』、『我是慈濟委員』的心念;更要牢記右肩擔著佛教的
形象,左肩擔著慈濟的責任,胸前則掛著自己的人格和氣質。」  

《感恩戶》

感恩戶,指在生活中突遭變故,而需暫時接受慈濟濟助的人。

證嚴上人說:「要感恩接受我們濟助的人,給我們機會行善。為什麼呢?
我們常說:『好人做好事,好事好人做』,就是因為有人遭遇困難,我們
才有機會去幫助他們,才有辦法把握機會付出愛心,才能發揮救人、做好
事的功能。所以,我們稱他們為『感恩戶』。」


《慈濟十戒》

慈濟十戒,是指證嚴上人要求每位慈濟人都必須遵守的十項生活日常規矩


十戒內容包括:「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六、不抽菸不吸毒不嚼檳榔,七、不賭博不投機取巧,八、
孝順父母調和聲色,九、遵守交通規則,十、不參與政治活動示威遊行。
」前五項為佛教五大根本戒,後五項則為證嚴上人針對現代社會發展的特
殊形態,所提出的生活要求。


《慈濟醫院志工服務隊》

慈濟醫院於一九八六年成立慈濟志工服務隊。志工者,即以志願服務為工
作,由來自全省各地的慈濟委員組成。他們穿梭於慈院各個角落,在醫護
人員和病人間,扮演著橋梁的角色,為慈濟醫院的特色。一位荷蘭籍的法
師曾形容志工穿著的服務背心是一件「迷你袈裟」。志工自稱是「活動的
服務台」,證嚴上人則讚譽志工為「慈濟醫院軟體中的軟體」。

慈濟委員擔任志工前,須先受一段時間的定期訓練。志工服務的內容約略
分為四大項:一、文教服務,二、門診服務,三、病患服務,四、各項支
援服務。

志工提供的具體服務有:一、配合醫護人員作業,對病人生理上的照顧;
二、給予病人情緒上的支持或庶務性的幫忙;三、為就診民眾提供醫院相
關資訊。


《慈濟道侶檀施會》

「檀施」二字,就是檀越、信施的意思。

慈濟道侶檀施會成立於一九八六年,成立宗旨如下:一、步武普門文庫諸
前賢的印行佛教典籍法業;二、建立佛家流通書刊的新形象;三、護持慈
濟文化志業的成就;四、減輕慈濟其他志業體,如建院、濟貧等基金的負
擔。

證嚴上人曾開示:「現今社會需要淨化,而淨化社會有賴文化工作。因此
慈濟四大志業中,文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負責推動文化志業的核心就
是慈濟文化志業中心,而支持推動龐大志業的幕後功臣,就是慈濟道侶檀
施會。

檀施會承擔弘揚佛法、廣結善緣的功能,舉凡印贈慈濟道侶半月刊、書刊
,廣播製作、文宣……等等弘法活動,檀施會會員涓滴護持之功實不可沒



《慈濟頭》

慈濟委員為求頭髮髮型的整齊,將頭髮挽成平髻,通常會再套上黑網,並
在上面綁上一朵深藍色的蓮花飾物。此種髮式莊嚴嫻雅,不僅表現慈濟人
樸素柔和的精神,亦顯現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典雅。

至於慈誠隊成員,則以理平頭方式,表現其幹練耐勞精神。上述這兩種整
齊並能表現慈濟精神的髮型,通稱為「慈濟頭」。


《藍天白雲》

「藍天白雲」最初是美國分會的志工服:藍色的上衣如「藍天」,白色的
長褲似「白雲」。後來在一些慈濟的活動中,慈濟人大都穿著這種藍天白
雲裝,以求整齊。此種服裝也成為慈濟活動的標誌,有人稱穿此衣服的慈
濟人為「藍色天使」,而證嚴上人加註為「藍衣大士」。

「藍天白雲」服裝有另一層的涵義,就是慈濟人要有像藍天般寬闊的胸襟
,有白雲般潔淨的作為。


《慈濟人文》

慈濟人文,指全體慈濟人以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踐
行慈悲濟世的慈善工作。慈濟人文的長程理想是,發展出一種大愛無所求
的宏觀精神,帶動起人類社會愛和善的循環;從而使人性的善與美都能充
分發揮,個人的身心靈都得以淨化,社會趨於祥和,解除人類世界的災難
與困苦。


《慈濟人文課程》

慈濟人文課程,是慈濟護專及慈濟醫學院為協助學生,認識慈濟志業概況
,學習慈濟人文精神而設計的一門必修課程。

此課程兩學分,內容以慈濟歷史為經,人文的精神為緯。採用多單元式系
列演講,以及多媒體教學,從人文角度介紹慈濟志業發展概況,並探討慈
濟的社會功能和道德意義。

課程設計的教學目標是,探討慈濟世界形成的因緣,分析慈濟的歷史與各
項志業的精神與內涵。透過實務的觀察與參與,瞭解貧苦眾生相,啟發平
等性智,培養「慈悲喜捨」的付出能力與持續精神。


《人文教室》

慈濟護專、慈濟醫學院,均設有專門的茶道教室、花道教室、書畫美術教
室(護專另設有禪修教室),三者合稱「人文教室」。

此種專業教室的設計,講究古樸典雅的風格,室內擺設古色古香,營造靜
謐幽雅的情境與氣氛。學校並充分利用此專業教室,開設茶道、花道、書
畫美術等相關課程,供學生選修。


《大捨堂》

大捨堂,是慈濟醫學院解剖學科的硬體設計之一,位於慈濟醫學院後幢大
樓二樓,其用途係作為安奉遺體捐贈者骨灰的地方。

堂內供奉有地藏王菩薩,二十四小時有佛號聲聲不斷,捐贈者家屬及社會
大眾可隨時入內憑弔追思。


《大體老師》

大體老師,是慈濟醫學院的醫學生,上「人體解剖學」課時,對教學用遺
體的尊稱。

學生認為教學遺體是他們這門課程的老師,教導他們認識人體的構造與功
能。學生有時也會因遺體的性別、年齡,稱呼遺體捐贈者為叔叔、阿姨,
或是老爺爺、小弟弟。學生也感恩地認為,將來的行醫生涯,大體老師的
精神將永遠陪伴他同行。

大體老師雖然不會說話,但卻以他的軀體,帶給學生豐富的人體知識,所
以也尊稱為「無語的良師」。


《捨身菩薩》

實際捐出遺體給慈濟醫學院供解剖教學研究之用者,稱為捨身菩薩。證嚴
上人讚譽遺體捐贈者是生命的勇者,是捨身的菩薩;同時也勉勵學生:「
捐贈大體者,是真正的大捨,若不是菩薩是做不到的。同學們要發自內心
,時時抱持感恩心,感恩大體菩薩的大捨和家屬的成就,以及教授們的教
導。」

捨身菩薩的生平事蹟及行誼,也感動並改變許多人對死亡的看法。讓人瞭
解生與死之間,不是不可打破的對立,只要能心無罣礙,起利濟社會人群
的大捨心,便能於生死中自在而行。


《慈濟四神湯》

慈濟四神湯,是由「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四種「心藥
」合製而成,是慈濟人專門治理人與人之間「人我是非」的一帖名藥,也
是平時生活上可怡然自處的良方。其各別涵義如下:

知足:心裏知道滿足,安於所遇,而不存貪念。

感恩:感謝別人所給予的恩惠。

善解:用善意、善念去理解與體會事物。

包容:度量廣大而能含容一切。

慈濟人認為「慈濟四神湯」非常有益身心,應隨時帶在身旁飲用。此藥「
藥性溫和,一人服用,可自己或多人獲益」。它也是慈濟人在學自我要求
的待人方法。


《慈濟四毋湯》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引《論語‧子罕篇》,孔子所戒絕的四種
行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作為慈濟人在修行道路上的警惕。

「毋意」就是不要意氣用事;「毋必」就是不要太武斷;「毋固」就是不
要過於固執、執著;「毋我」,就是不要太過於自我本位。「四毋湯」不
但可以作為個人修身的座右銘,也可以作為評估一個團體是否有高度的凝
聚力及團結力的標準。


《修行者四重》

「修行」顧名思義就是修養心性、端正行為。

證嚴上人說:「修行者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離四重。即言重、行重
、貌重、厚重。

言重即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有意義,都能鼓勵人向上,解開眾生的心結;所
以言重則有法。

行重即行儀莊重,舉止有節;所以行重則有德。

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剛柔並濟,使人歡喜親近又不能輕視,即孔夫子所說的
『溫而厲、威而不猛』,且有『溫、良、恭、儉、讓』的威德;所以言貌
重則溫威並重。

厚重即心寬意厚,恆常培養歡喜心,善解人意,樂於利益人群,如此則人
人皆歡喜;所以厚重則人人歡喜。」


《志業與職業》

一般人都有「職業」,卻不一定有「志業」,對於志業與職業的區別更是
模糊。

證嚴上人認為:「所謂『職業』,是為生活而工作的,是被動的,就職辦
事,辦公時間按一般上下班打卡,能不遲到不早退,職務、公務就算完成
。而『志業』則是沒有上班的時間,更沒有下班時刻,它不需要打卡,卻
是分秒之間不離志業義務,一切都出於自願。」


《普天三無》

普天三無就是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
「沒有我不原諒的人」。

有一次,弟子請問證嚴上人:「如何才能寬容他人?」師父告訴他:「普
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也沒有我不原諒的人。如
果能俱足這三無,就能使心理健康,自然會寬容人、愛人、信任人。」


《過秒關(把握當下)與睡中人》

我們常說「年關將到」,證嚴上人卻以「過秒關」的心和時間賽跑。他說
:「時間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業,也可以儲積功德。人生要為善競
爭,分秒必爭。要學會過秒關,把握每一個當下。

平常無所事事,讓時間空過,人生就在懈怠睡眠中慢慢的墮落,良知良能
就這樣睡著了一輩子——如此的生命只能叫做睡中人。

所以,每一天都是作人的開始,每一個時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前腳走,後腳放》

「前腳走,後腳放」,的意思是: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把心神專注在當
下該做的事上。這是證嚴上人有感於生命非常短暫,人生不可蹉跎,因此
期勉大眾要加緊腳步,快速前進,不可拖泥帶水,前腳已經落地了,後腳
還不肯放開。


《多用心》

多用心,是證嚴上人慣用的開示或談話結束語。他期許慈濟人要多用心,
照顧好自己身口意,不要操心、煩心。


《點心燈》

心燈象徵一顆明明白白的心,才能像燈火一樣照破無明癡暗,智慧明達。
時下很多人習慣到寺廟點光明燈,祈求吉祥如意;其實真正的光明,是在
我們心裡。佛前的燈不必刻意的去點,要緊的是點燃我們的心燈。


《長情大愛》

親情、愛情、友情……等感情的困擾,常令人痛苦煎熬。因此,證嚴上人
「談長情、說大愛」的開示,提供了人們另一種對待感情的態度。他說:
「要談情就必須談長情——覺悟的情;要說愛,就必須說大愛——解脫的
愛。

佛鼓勵我們要有大愛,要愛得透徹,愛得普遍,盡虛空遍法界,達到衝破
自我,和合於大自然同體大我的愛。不要陷入私情小愛,像泥濘一樣,有
色彩、又濕又黏。」


《痛快》

痛快是一種快樂的感覺。如果把這兩個字分開來看,卻有兩種不同的覺受
。證嚴上人曾剖析:「痛有兩個詞,一個是『痛快』,另一個是『痛苦』
。面對痛苦時,若能視痛為劫,則痛去劫消,病痛反而能帶來劫後歸來之
快。」


《心蓮》

一九八六年,樂生療養院宋金緣老菩薩,曾發起一個「心蓮」義賣募款活
動,希望為慈濟醫院的建設,盡一分力。

後有慈濟人用編中國結的方式,用金線、銀線編織慈濟蓮花標誌外型,亦
稱「心蓮」,作為一九九三、九四年歲末祝福證嚴上人送給弟子的紀念信
物。心蓮所代表的不是外在的物質,而是每個人的愛心。


《圓緣》

圓緣,原是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營隊結營活動的名稱,其意指參加活動的
人員,圓滿全程參與活動的因緣。後廣用於慈濟各類型營隊的結營活動中


圓緣,並引伸為圓滿事情或心中的願望;圓滿此次因緣,更待來日美好的
善緣也能到來。


《跑香》

佛教徒指飯後類似散步的經行為跑香。而慈濟醫院的志工,則把在醫院裡
跑上跑下,送病歷的工作,也稱之為「跑香」,當成一種有服務意義,且
有益自己身、心、靈修養的活動。


《浴佛》

浴佛是佛誕節時,佛教徒用香湯灌沐佛像的紀念儀式。而慈濟志工在慈濟
醫院或在居家關懷時,常需為行動不便的病人或感恩戶洗澡。他們從中體
悟到在表相上是為病人或感恩戶洗澡,清除身體上的污垢;其實是幫助自
己洗淨內心的塵垢與煩惱。因眾生皆是未來佛,成就別人的當下也成就了
自己,因此稱這項工作為「浴佛」。


《尋根》

尋根,意指慈濟人或慈濟志業體員工,返回花蓮慈濟本會靜思精舍,參觀
慈濟志業發展的最新動態,瞭解證嚴上人理念及體會慈濟精神的活動。

花蓮靜思精舍,為慈濟功德會的發源地,也是慈濟法脈的根源。回歸到這
個慈濟人的心靈故鄉,除了可以瞭解慈濟的歷史與證嚴上人的精神外,更
可在這塊心靈福田,種下自己的菩提善種,期待生根發芽,啟發自己的善
念,踐履慈濟眾生的善行。


《惜福屋》

惜福屋,原指靜思精舍、慈濟護專,在做珍惜物命、廢物利用及垃圾分類
、資源回收的工作站。後來泛指慈濟各處資源回收工作的地方。

由於資源分類回收後,往往有很多東西可以變賣換成現金,因而曾有所謂
「惜福屋基金」,這些基金可用來為慈濟做建設,正是「垃圾變黃金」的
具體寫照。但其更重要的意義,是要提醒慈濟人珍惜物命,要懂得知福、
惜福、再造福的精神。


資料來源: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


不要問:「自己得到些什麼?」應該問:「自己付出過甚麼?」
不要問:「自己有甚麼信仰?」應該問:「自己有甚麼善行?」

如去如來‧來去自如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5-11-12 20:13 |
北北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發文大師獎 創作大師獎 貼圖大師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5 鮮花 x90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團體篇】

《常住眾》

慈濟的發源地是花蓮靜思精舍,這是慈濟的根。願意居住在這裡的出家、
在家二眾弟子,都是想跟隨在證嚴上人身邊修行的弟子。他們過著清苦的
修行生活,算是慈濟大家庭裏最辛苦的成員。他們離慈濟家庭大家長上人
最近,除了上人要求極嚴外,他們的自我要求也極高。

而欲追隨證嚴上人出家的女眾弟子,除了要經過在精舍常住至少兩年的學
法女生活,接受僧團的觀察是否適合出家?並請求當事人父母親的允許,
得到父母的祝福後,證嚴上人才會接受弟子的請求,為其剃度。


《慈濟委員》

慈濟委員是推動慈濟志業的重要力量。慈濟委員秉承證嚴上人「為佛教、
為眾生」的志願,及「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的師訓,不分晝夜
,出錢出力,從事濟貧教富的志業。

出任慈濟委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一、有正知正見,無不良嗜好;二、
能撥出時間從事濟貧教富的工作;三、能有「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
志」的深切體認,恪遵上人訓示,言行舉止端莊合宜;四、遵守誠正信實
的工作精神,並擔任培訓委員達半年以上。

慈濟委員的任務包括:一、勸募善款,發揮慈悲喜捨予樂拔苦的精神;二
、訪查、複查低收入戶;三、慰問急難災戶病患。此外,委員尚須參與所
屬地區分會各項活動及會議。至於協助推動本會會務,則更是責無旁貸之
事。


《慈濟會員》

只要曾捐善款給慈濟慈善基金會,並留下個人的姓名、住址、身分證字號
,就是慈濟的會員。

慈濟的電腦勸募系統會幫會員設定編號,每次捐的錢,經手者都會列印電
腦收據給會員,並清楚地告訴會員所捐的款項和用途,務求徵信,這也是
慈濟能獲得社會大眾信賴的原因。

早期的會員,參與慈濟的活動似乎較少。但近年來,會員已打破「我只要
捐錢,慈濟幫我做善事」的觀念。除了班班客滿的「慈濟列車」外,各種
的街頭義賣、園遊會、骨髓捐贈宣導、環保、資源回收、幸福人生講座…
…等活動,都可以看到各地慈濟會員的積極參與。

慈濟會員近年參與慈濟活動的轉趨熱絡,要歸功於慈濟委員在收「功德款
」時,謹記證嚴上人的叮嚀:「慈濟不只募款,也要募心。」


《慈誠隊》

一九八九年時,慈濟護專開學,男眾居士自動組織起來,配合慶祝開學二
萬人大活動的秩序維護工作,當時稱為保全組。一九九○年七月二十五日
,證嚴上人正式命名為「慈誠隊」:「慈」為慈悲,「誠」為赤子之心,
並制定了「慈誠八戒」。後來又將八戒增訂為「慈濟十戒」,成為入門慈
濟人共同遵守的戒律。

慈誠隊的成員來自社會各階層的男眾,可說是慈濟的護法金剛。慈誠隊的
設立,也使慈濟人走向夫妻同修的境域。

慈誠隊設立的宗旨如下:「慈誠隊秉持上證下嚴上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之精神,行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四無量心。『慈』即予樂:服務人群
,即讓受服務者,心感歡喜、圓滿。『誠』即誠懇:守戒律,扮好賢夫良
父,並發自內心的意願。即夫妻同修,共同鞭策、勉勵,充分發揮靜思、
慈誠、濟群的精神。」

要加入慈誠隊,必須信守慈濟十戒,革除不良的習氣。證嚴上人說:「成
立慈誠隊的用意並非找些維持秩序、指揮交通的事來做;而是要大家謹守
十戒,做一位賢夫良父,以團隊共修的精神,互相提醒、勉勵自己的言行
,期許慈誠隊是社會的中堅分子。」


《慈濟榮譽董事》

慈濟榮譽董事簡稱「榮董」。榮譽董事的產生,緣起於一九八六年八月十
六日,慈濟醫院開幕前一天,上人為感恩捐款滿百萬元台幣贊助建院的大
德們出錢成就慈濟志業,特地頒發慈濟榮譽董事聘書。榮譽董事們於一九
八七年一月二十一日,在靜思精舍成立榮董聯誼會,並舉行首次會議。他
們有的是事業成功的公司負責人,有的則是市井小民。

目前擔任榮董的條件,是凡一年內捐款滿台幣一百萬元者,由慈濟基金會
聘任為永久榮譽董事,簡稱為「榮董」。但是捐贈給國際賑災、急難救助
、義賣捐款者除外。

榮董,只關懷慈濟的發展,但不參與行政事務;每年並享有一次免費的慈
濟醫院健康檢查,這是本會對榮董表示由衷感恩的實質回饋。榮董聯誼會
成立之初,原決定每三個月全省召開一次聯誼,後來榮董人數激增,要安
排適當的聯誼時間,實在不容易,因此改由各區自行安排固定的時間聚會
,區與區間並相互聯誼,交換心得。

榮董也熱心參與慈濟活動,自組合唱團,學唱慈濟歌曲,經常與其他慈濟
的師兄、師姊登台演出,並舉辦各項營隊及參與國際賑災發放工作。


《慈濟教師聯誼會》

慈濟教師聯誼會,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成立,其宗旨是:「秉持佛陀
『慈、悲、喜、捨』之精神,以慈濟人文相互砥礪,提昇師道尊嚴,淨化
校園、社會為宗旨。」

慈濟教師聯誼會會徽的意義:樹葉代表菩提葉,證嚴上人認為菩提葉代表
覺悟的覺,希望教師能夠「自覺覺他,自利利他」。三片樹葉代表「傳道
、授業、解惑也」,三片樹葉重疊,是希望老師們能把他們所教的慈濟精
神,代代相傳。

上人叮嚀慈濟教師:「要將教育當做『志業』,而不是『職業』;要有一
番使命感,用大愛的教育精神,將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教導,希望他們
將來是社會棟梁。」

慈濟教師聯誼會的老師在校園內,用心積極推動「靜思語教學」,以慈濟
的精神,彌補現今學校教育在生活與人格教育上的不足。其成效不只影響
學生,進而影響學生的家長,且常常受益最多的是老師本身。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簡稱「慈青」,成立於一九九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其宗旨是:「秉持佛陀慈、悲、喜、捨的精神,以啟發良知,發揮良能,
培養現代青年為宗旨。」證嚴上人希望慈青同學能將慈濟精神散播至校園
,以達成淨化校園的目標。慈青平時並利用課餘時間參與各項慈濟活動。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採行的是入會制,它象徵慈濟「青年化」的意義,並
建立起慈濟大專院校人力資源網,可進一步成為慈濟志業的新血輪。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會徽的涵義是:雙手捧著慈濟的心燈,就是希望慈濟
大專青年以一份感恩、惜福的心,將慈濟精神帶入大專院校,成為校園內
的一股清流,期能「燈燈相續無盡燈」。

該會會歌歌詞有云:「我們是慈青的菩薩,肩負著佛陀的使命;我們是慈
青的菩薩,傳承慈濟歷史的腳步。」這正是慈青在慈濟大家庭的角色定位



《慈濟小菩薩》

慈濟兒童精進班的標誌,是兩個可愛的慈濟小菩薩,一男一女捧著慈濟法
船,它代表著:慈濟小菩薩們以一顆赤子之心,來傳承慈濟的精神。

在慈濟家庭中長大的慈濟小菩薩,受到父母親的影響,他們年幼的時候就
有深厚的善根。有些小菩薩平日會幫忙做家事或把零用錢存在撲滿裡,再
將「愛心撲滿」捐給慈濟。

小菩薩平時在各地分會、聯絡處參加每月的兒童精進班,寒、暑假則回花
蓮參加慈濟學佛營、快樂健康營等活動。


《慈濟委員聯誼會》

慈濟功德會成立之初,以慈善濟貧為首要志業內容,為了聯繫委員間的情
感,及溝通會務事項,每月在花蓮本會舉行「慈濟功德會委員會議」,會
議中將各地人士發現的貧戶個案提出,討論救濟方式與發放金額。而當時
委員多分布於花蓮,因此來參加會議者,都以當地人為主。

一九七二年,慈濟會務由花蓮逐漸向台北、台中、高雄、屏東地區拓展,
為了加強委員間聯誼及交換工作心得,以促使會務更順利推展,證嚴上人
決定由全省各地委員推派代表返回本會,召開全省委員聯誼會。

後來因會務發展快速,委員急速增加,並且有搭乘慈濟列車前來的會員,
因而改為委員、會員一起參加。

聯誼會開會日期,訂在本會每月農曆二十四日貧戶發放日前一個星期天。
會中上人親自贈送精舍自製的小蠟燭,為當月壽星慶生祝福。除了上人開
示外,志業體單位主管或專業人員也向大家報告相關訊息,另外還會安排
師兄師姊上台現身說法,分享加入慈濟的心路歷程,後來也安排慈青、小
菩薩、兒童精進班、教師聯誼會等等慈濟團體的成員分享心得。聯誼會上
,除了場內有這些例行活動外,場外還有捐血車、骨髓捐贈抽血處及捐款
服務處,讓來參與盛會的人不錯失布施愛心的良機。


《慈濟服務志工》

慈濟除各式團體成員外,還有數目龐大的志工群。一般人最常聽到的是醫
院志工,事實上慈濟基金會花蓮本會及各地分會、聯絡處都有不同種類的
志工。例如幫助環保、資源回收,稱為「環保志工」,其餘類推。

慈濟服務志工的標幟,是一雙相握的手,周圍繞著一顆完整的心。它代表
慈濟人發的願:「手心向下,歡喜地給予,不要手心向上有所求。」這正
表示每一個慈濟人要隨時與證嚴法師及其他慈濟人「心手相連」,而且慈
濟人知道「施比受,更有福。」

慈濟服務志工,又稱慈濟「活動的服務台」。


《慈濟筆耕隊》

為了讓慈濟文化工作能傳播得更久遠、廣闊,「慈濟筆耕隊」於一九八九
年十月十五日在台北正式成立,並肩負起慈濟歷史編撰的重責大任。

筆耕隊成立的宗旨為:一、詳實記載慈濟功德會推動慈濟志業的過程,為
慈濟歷史做見證;二、透過文章闡發,讓慈濟精神傳播十方,並期能闡揚
光明正信的佛教;三、發揮文化工作的影響力,落實淨化社會功能。

上人期許所有筆耕隊員:「以筆耕耘慈濟福田」,「以拓荒者勇毅不懈的
精神,寫出慈濟眾多感人的故事」。

筆耕隊的工作包括:一、錄音帶整理——證嚴上人開示、各項聯誼聚會中
委員的現身說法、慈濟世界廣播電台的人物專訪等等;二、訪貧、當志工
的見聞與心得,參加各項活動的感想、人物專訪、個人改變習氣或改過遷
善的心路歷程、慈濟世界所見聞的點滴小故事,個人進入慈濟的因緣等等
,信手拈來,提筆為文,為慈濟留下珍貴的史頁。


《懿德母姊會》

為了培育優秀的護理人才,並希望在生活中,給予離家就學的學生們更多
家庭般的照顧,能享受到如家庭般的溫情,證嚴上人於一九八九年十月二
十五日在慈濟護專成立「懿德母姊會」,親自遴選慈濟委員擔任,扮演學
生們生活上另一位家人——較年長已婚的為媽媽,較年輕未婚的稱姊姊,
期望學生藉由和慈濟委員們的互動,能耳濡目染,自然地養成高雅的氣質
和端莊的形象。

目前懿德母姊以三位為一組,每組照顧八至十位同學,每月固定聚會一次
。證嚴上人成立「懿德母姊會」,希望使護專的同學,在學校期間,不論
遭遇任何生活、感情、心理上的問題,懿德母姊們都能提供成熟、豐富的
人生經驗,幫助同學們發展健全的人格。證嚴上人認為教育學生扮好人生
每個階段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事。


《慈誠懿德會》

為啟發學生的良知良能,培養以人為本,對生命尊重,對蒼生關懷的精神
,慈濟醫學院特組織慈誠懿德會,每八至十位學生就安排一位由證嚴上人
親自挑選的慈誠爸爸與二位懿德母姊,輔導學生生活禮儀及道德倫理,輔
導學生心理、情緒上的困擾,扮演關懷者、傾聽者、輔導者的角色。

目前慈誠懿德會規畫與學生輔導中心結合,有個別諮商室、會議室、團體
諮商室,形成一種獨特的輔導方式。

慈誠懿德會與學校和學生互動的定位為:亦主亦客,亦母亦姊,亦父亦兄
,亦師亦友。


資料來源: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


不要問:「自己得到些什麼?」應該問:「自己付出過甚麼?」
不要問:「自己有甚麼信仰?」應該問:「自己有甚麼善行?」

如去如來‧來去自如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5-11-12 20:57 |
北北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發文大師獎 創作大師獎 貼圖大師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5 鮮花 x90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觀念篇】

《慈悲喜捨》

「慈」、「悲」、「喜」、「捨」,是佛陀所說的「四無量心」。

「慈」、「悲」、「喜」、「捨」也與慈濟各項志業的定義相關聯。證嚴
上人說:「慈」是「無緣大慈」,是「予樂」,代表「慈善志業」;具體
落實的是要將「慈善國際化」,做到「大慈無悔」。

「悲」是「同體大悲」,是「拔苦」,代表「醫療志業」;具體落實的是
要將「醫療普遍化」,做到「大悲無怨」。

「喜」是「以持正法起喜心」,是「輕安」,代表「文化志業」;具體落
實的是要將「文化深度化」,做到「大喜無憂」。

「捨」是「以攝智慧起捨心」,是「付出」,代表「教育志業」;具體落
實的是要將「教育完全化」,做到「大捨無求」。


《為佛教,為眾生》

「為佛教,為眾生」,是印順導師對證嚴上人的叮嚀與期許。一九六三年
,印順導師於台北市龍江街的慧日講堂,為女子王錦雲授予三皈依,並賜
法名「證嚴」時說:「既然出家了,你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

上人稟承師訓,一心一志「為佛教還原教義,為眾生點亮心燈」,而開展
慈濟眾生的志業。


《佛心,師志》

「佛心,師志」,是證嚴上人給弟子的叮嚀語,他期勉二眾弟子「以佛心
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矢志不移地在慈濟道上精進再精進。

證嚴上人所提的「佛心」,可解釋為「學佛陀慈悲之心」;「師志」可解
釋為「繼師父度眾之志」。


《人格若成,佛格則成》

太虛大師曾說:「仰止惟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圓佛即成,是名真現實。
」這是代表太虛大師「人生佛教」的思想。

佛經《增壹阿含經》:「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這是印順
導師「人間佛教」思想的根據。

證嚴上人是印順導師的入門弟子,承繼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因而
提倡「人格若成,佛格則成。」證嚴上人時常告誡弟子,生而為人的機會
難得,所以要先把人的本分做好,如此則可永保人身力行菩薩道,經長時
間修行,自然能趣向佛道,證果成佛。


《事圓、人圓、理圓》

「事圓」、「人圓」、「理圓」,是證嚴上人對慈濟人為人處世的要求之
一,「理及事的中間需要的是人,事圓、人圓,則理圓。」

處理事情,感情要蘊藏在理智中;人與人相處,則要把感情表現在理智之
上。理性與感性須互相配合,不衝突執著,方能以自性之清淨,通達於諸
法事相,做到事圓、人圓、理圓。


《三輪體空》

行善時要做到清淨的布施,心中不執著有「布施的人、接受布施的人和布
施的事及物」,讓心如寒潭任雁渡,雁過而潭不留影,不著任何痕跡,就
是三輪體空。


《凡事感恩》

「感恩」是最美的面孔。在慈濟世界裡,不管任何場所中的施與受,慈濟
人都洋溢著感恩的心情。

證嚴上人最銘記於心,常說之於口的就是感恩。他常對慈濟人說:「『好
人做好事,好事好人做』,就是因為有人遭遇困難,我們才有機會去幫助
他們,才有辦法做好事啊!所以要感恩對方。而家人對自己的善行支持,
更需感恩。」

時時感恩,事事感恩,人人感恩,成為慈濟文化的特色。


《功能與良能》

證嚴上人對於人的「功能」與「良能」,有如下的詮釋:

「人的『功能』也就是學識。我們既然生活在人間,就必須要有生活的功
能。功能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有些人為了謀生,走上偏路,對別
人及社會造成破壞,這種功能就是一種破壞的功能。」

「人的『良能』是提升功能的層次,是清淨的,完全沒有污染的;是建設
性的,也是昇華的。人要愛惜生命,照顧好人生。把人生建設好,並將人
格、才能昇華,學佛陀愛普天下眾生,才能成賢入聖。」


《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

身體的生滅是自然的,非人所能控制,而永久不壞。雖然人不能預期明日
,卻能把握當下,充分利用身體,發揮良能。

證嚴上人便形容人和身體的這種微妙關係為「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
權。」


《快去快回》

一般人面對死亡是恐懼的。其實,死是生的起點,人們一旦身壞命終,都
需要隨業或隨願往生。

證嚴上人常說:他不只是要這一世在娑婆世界做淨化人心的工作,甚至盡
此報身之後,還要再迴入娑婆,繼續做慈濟永續的志業。因此,他也常對
病重的慈濟人開示:「要發願,再回人間,幫師父做慈濟,接師父的棒。
要趕快去,趕快回來,慈濟世界需要你。」

因此,慈濟人為往生者助念時,也都不忘叮嚀:「快去快回」。


《缺愛症》

作家無名氏,曾在一次拜訪證嚴上人時問道:「法師,您認為現在社會的
毛病出在哪裏?」

「缺愛症」,上人回答道。上人認為社會問題的根源,就是太多人患了缺
愛症,「需要別人來愛,卻不懂得愛人與自愛,在不平衡的心態下傷害別
人也誤了自己。」所以,人應該學習懂得如何正確健康地去愛,社會才會
祥和。


《惜福》

一九九二年四月,證嚴上人於慈濟全省委員聯誼會,提出「過度或不適當
的消費就是消福」的觀念,希望全體慈濟人要懂得珍惜物命,並呼籲加強
資源回收、環境保護工作。

證嚴上人希望慈濟人都能做到:「知福,惜福,再造福。且要記住『吃苦
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


《惜緣》

證嚴上人強調,人應隨時隨地珍惜與眾生相處的機會與緣分,去跟所有眾
生結好緣,生生世世才都會有很好的眾生緣。

「善緣要善了,惡緣也要善了。」證嚴上人提醒說:「如果惡緣不用歡喜
心去善了,這份惡緣並無法消除,來生還是要了結的,那倒不如今生就把
它化解掉,轉前世的惡緣為此世、來生的善緣。」

生活中時時刻刻去「了惡緣」、「珍惜緣」、「結好緣」、「生生世世都
有好的眾生緣」,便成了慈濟人另一項待人接物很重要的態度與原則。


《慈濟人的六度波羅密》

佛教中所謂的六度波羅密,指的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
慧。

慈濟人將愛心的錢捐出來救人,並利用空閒的時間去做善事,又將個人對
佛法的領悟與貧困病苦的人分享,這就是「布施波羅密」。

事事奉行慈濟人的「十戒」,將它守好,這就是「持戒波羅密」。

隨時將象徵慈濟人莊嚴儀態的「柔和忍辱衣」穿在身上,經常保持柔和善
順的態度,忍辱負重的毅力,這就是「忍辱波羅密」。

對佛法的實踐,能在慈濟菩薩道上,懂得勉勵自己及同參道侶,「難忍能
忍」、「難行能行」,誓不退轉,這就是「精進波羅密」。

能牢記證嚴上人的「佛心、師志」精神,而力行「為佛教」、「為眾生」
的目標,分分秒秒不忘失這兩者,這樣的心境就是「禪定波羅密」。

發願生生世世要追隨佛陀教法,力行利濟眾生的菩薩道,以慈悲濟世的情
懷往返人間;誓願要將娑婆世界變成人間淨土,對任何眾生都抱持「無緣
大慈」、「同體大悲」的心情,這就是真正的「智慧波羅密」。


《慈濟人》

有人問:「需具備什麼資格,才可稱為慈濟人?」證嚴上人說:「具有慈
心,給人快樂,懷有悲念,能夠愛人的人,就是慈濟人。」上人更進一步
詮釋:「去幫助人的人是慈濟人,接受我們幫助的是慈濟人,聽到慈濟就
歡喜讚歎的人也是慈濟人。」

慈濟人的使命,則可從慈濟基金會會徽的意義瞭解:「八瓣花瓣」即代表
慈濟人時時依八正道而行(八正道者: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
、正精進、正念、正定等八種盡離邪非的正法)。「花果並生」,意指在
慈濟團體中時時下種、開花,日日花開見果。「法船」則代表慈航普渡。

上人說:「慈濟人不僅要獨善其身;而且要兼善天下,要以出世的精神來
做入世的工作;全體慈濟人匯集成一股清流,成為社會一股安定的力量。



《慈濟地球村》

隨著慈濟志業的發展,慈濟人也分布世界各地。

證嚴上人呼籲全球的慈濟人,要用大愛的精神,織起一張「慈濟菩薩網」
去救助天下一切苦難眾生。天底下哪裡有苦難,慈濟人就去救援,從而共
同建造出祥和無災難的人間莊嚴淨土。因此慈濟地球村又稱「愛的地球村
」。


《慈濟接棒人》

各界人士時常擔心慈濟接棒人的問題,證嚴上人面對外界詢問,總是回答
:「佛教講因緣,佛陀去世時也沒有指定哪個弟子來傳承」、「世間事沒
有一定的,我相信世間的善事會燈燈相傳循環不息」、「每位慈濟人都是
慈濟接棒人,往生的慈濟人我都祝福他們,希望他們能快去快回,再回到
慈濟世界來接棒做慈濟。」

佛陀在涅槃時,的確沒有指定由哪位弟子來接替他在僧團的領導位置。依
據經典記載,佛陀弟子阿難最後詢問:「應以何人為師?」佛陀只回答了
一句話:「以『戒』為師」,然後就涅槃了。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創立
了龐大僧團之後,就由弟子們來共同治理。

其實,以權力交接的心態或眼光,來看待僧團的傳承,是不正確的方式。
佛陀與宗師要傳承給弟子信徒的,是空性的智慧和慈悲度眾的德行。


《慈濟菩薩網》

慈濟菩薩網,是證嚴上人希望慈濟能做到像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和「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境界與精神。

證嚴上人希望慈濟人能不斷地去影響及組織社會各階層各角落的人,使他
們成為能具有「慈悲濟世」理念與精神的慈濟人。此舉是希望能開發更多
的社會資源,鼓勵散布在世界每一角落的人,都能隨時隨地聞聲救苦,在
娑婆世界織出一面能「一眼觀時千眼觀,一手動時千手動」的「慈濟菩薩
網」,讓娑婆世界所有遭受到苦難的眾生,都能獲得救援,而享有平安。


《新春三願》

一九八三年的元月二日,證嚴上人在慈濟醫院開工動土前,向慈濟人恭賀
新禧時,發了三個願望:「一、不求身體健康,只求智慧敏睿;二、不求
事事如意,但求信心、毅力和勇氣;三、不求減輕負擔,但求增加力量。


一九九五年一月二日,上人更對靜思精舍的常住二眾談到:「今年我更加
抱著無限希望,希望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這前後的新春三願,不但是上人勉勵慈濟人要有恆心、毅力,面對推動慈
濟志業所遭遇的困難;而且也彰顯台灣愛心的力量,已經可以「立足台灣
,關懷世界」,這盞大愛的光輝,正如一燈點亮千燈般,燈燈相傳,光光
相照,從每一方近處和遠方相連,世界終會亮起來。


《賑災原則》

慈濟針對災區災民的援助,有五點原則:一、直接,二、重點,三、尊重
,四、及時,五、務實。這五點是為了要讓賑災更有效率而訂定的。

另外還為了避免引起當地政府一些不必要的敏感,又加訂了「三不原則」
,內容是:一、不談政治、不言商情;二、不搞宣傳;三、不刻意傳教(
可視當地政令而定)。

慈濟賑災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使受災地區的民眾,平安渡過災情,並能
儘速恢復舊觀。所以協助災後的重建工作,也是慈濟各項賑災的重點工作


「跑在最前面,做到最後面」,是證嚴上人對慈濟人救災行動的期許。而
賑災人員的安全,也是證嚴上人最為關心的。


《慈濟全人教育》

慈濟教育志業的最終理想,是一個整體的教育體系,又稱「全人教育」或
「完全教育」。可以從幼稚園一直攻讀到大學、研究所,甚至博士班。給
孩子一個完整的教育,對於孩子的人格養成,必然會有正面的助益。


《濟世三力》

濟世三力,指的是濟世功業誠具的三力,包括:自力、佛力、眾緣平等力
。一九八三年元月三十日,證嚴上人在委員聯誼會開示:「發願必須要發
利濟眾生的大願,並且既發願,必須隨時隨地身體力行;如只用嘴巴說說
,那是永遠也成不了佛的。而利濟眾生的事業,需要具備三種力量:一是
自力;二是佛力;三是眾緣平等力。

一、 自力:以福慧因緣為自力。要福緣要自種因——種子要自己撒。

二、 佛力:祈求佛陀的慈光常照耀,願我心與佛心融匯一處。

三、眾緣平等力:要知道佛與眾生是平等的,恭敬供養一切眾生的心,要
  與恭敬供養佛陀的心一樣平等。」


《濟貧教富》

濟貧教富是慈濟工作的宗旨,在事的方面是濟貧,在理的方面是教富。濟
貧是慈悲的踐行,教富是人心的淨化。

對於物質富有但精神苦悶的人,就啟發他們的愛心,親身幫助物質缺乏的
人或關懷遭遇不幸的人,從實踐中去體悟,獲得心靈的充實,這就是「教
富」。而物質匱乏的人,也可以感受人間的溫暖,這就是「濟貧」。

不管濟貧或教富,最終,都是希望超越物質的對待,啟發人人本有的佛性



《願與力》

證嚴上人常說:「我們要發好願,因為『有願,就有力。』要常祝福自己


佛教提倡願、力並行。因為僅以空口談願,而不以實際的行動來表現,永
遠無法滿願。有願放在心裡,沒有身體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種子,都是
空過因緣。要記得『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


《甘願做,歡喜受》

證嚴上人說:「『甘』者甜也,志業工作雖然辛苦,但是心保甜美,志願
去做,因心無所求地付出,自然能獲得一分身心輕安自在與快樂!」


《誠正信實》

「誠、正、信、實」,是慈濟人的處世原則,也是慈濟的基本精神。

「誠」,就是要以發自內心的真誠來待人。

「正」,就是處理事情公公正正。

「信」,是對彼此都有正確的信心。

「實」,就是做人要實實在在。


《人生與眾生》

證嚴上人認為:「知道反省過去,發揮良能,才是正確的人生;若只是隨
著日子消逝,而紙醉金迷,這叫做顛倒眾生。」所以,積極發揮良能的生
命,才是「人生」,才可以自救救人;否則,就是「眾生」了。


《福田》

田有播種生長的意思。如果能供養應該供養的對象,自然可得福報,這就
是福田。《優婆塞戒經》說有三種福田:恩田、敬田、悲田。「恩田」是
:孝養父母,尊敬師長;「敬田」是尊重佛、法、僧三寶;「悲田」是看
顧病人、救濟貧困、憐憫眾生。


《修學者三要》

證嚴上人曾勗勉弟子,修學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需要有三心:一、
赤子之心,二、駱駝的耐力,三、獅子的勇猛。


《缺口的杯子》

有位慈濟委員,端出一杯茶要給證嚴上人喝,杯子稍有缺口。她說:「師
父真是抱歉,這杯子缺了一角。」上人說:「只要不去看那個缺角,整個
杯口就都是圓的。這好像每個人都有缺點,若不去計較缺點,則這個人就
是很好的人。」


《作人三不靠》

作人要腳踏實地,按部就班,不靠權力、不靠地位、不靠金錢。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每當有人問及慈濟的管理方式,證嚴上人總是說:「慈濟人要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因為,當一個人沒辦法自我教育的時候,他也就不再能接受
別人的教育;他的成長實已停止。唯有不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才是最
人性化的管理。


《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是佛陀的基本教法,是慈濟所有志業的原動力及基本哲學。慈
濟的四大志業、八大腳印,都以尊重生命為出發點。

從尊重自己的生命,到尊重別人的生命,甚至更要尊重一切生命。

「慈善」志業是尊重貧窮人的生命,而布施救援;「醫療」志業是尊重病
人的生命,而提供醫療照顧;「文化」志業是尊重人類的生命,而提倡美
善及推廣大愛;「教育」志業是尊重社會青年人的生命,而希望將他們培
育成各種優良的人才,利益社會;「骨髓捐贈」是尊重血癌病患的生命,
建立骨髓資料庫,提供病患一線生機;「國際賑災」是尊重全世界遭遇災
難者的生命,提供物資,讓他們能生存下來;「環境保護」是尊重地球上
萬物的生命,珍惜資源,讓萬物皆有生機;社區志工是尊重居住社區內所
有人的生命,帶動大家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福慧雙修》

佛陀以福慧莊嚴其身;「福」是福德,「慧」是智慧。

證嚴上人說:「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福是利他,慧
表自利。

慈濟人「以事顯理」的修行方式,是看似「修福」——諸惡莫作,眾善奉
行;同時也在「修慧」——「藉事練心」,增長智慧。

福慧如人之兩足、車之兩輪,缺一則美中不足,所謂「修福不修慧,大象
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福慧皆具足,人生自有坦途。


《幸福,美滿》

慈濟人用能做就是「幸福」,來取代做事很「辛苦」的觀念;而以「美滿
」,回答別人對自己努力付出的肯定。

它的緣由是,慈濟大林醫院興建中,嘉義的慈濟志工,對前來工地工作的
勞工朋友,總是貼心的問候說:「辛苦了!」以表示感恩之意。不料,勞
工朋友竟然回答說:「能在慈濟的工地工作,我們覺得很幸福!一點都不
辛苦。」於是後來慈濟志工向勞工朋友問候時,改說聲:「幸福了!」勞
工朋友則回答:「美滿哦!」來表示他們能為慈濟工作的榮譽與滿足!

大林醫院工地勞工朋友的「幸福」與「美滿」這兩個觀念,隨著證嚴上人
的行腳開示,流傳開來,遂成為慈濟人在各種場合中,彼此的問候與祝福
語。


《慈濟志工四寶》

「慈濟志工四寶」指的是:安心睡、快樂吃、歡喜笑、健康做。

一九九九年五月,慈濟三十三周年慶,全球慈濟人合心互愛齊聚一堂,證
嚴上人深感欣慰,並提出「四寶」——安心睡、快樂吃、歡喜笑、健康做
,勉勵眾人以愛心、耐心、毅力,把握時日精進菩薩道。

上人認為,只要有這「四寶」,即擁有了幸福人生:腳踏實地、負責認真
地工作與付出,自能心安理得地「安心睡」;有潔淨的食物可以享用,能
健健康康地自己「歡喜吃」,還向身外逐求些什麼呢?慈濟人即使背負慈
濟志業的重任,依然發自內心地「歡喜笑」,走到哪裏都令人覺得可親;
而擁有健康的身心,把握人生的使用權,及時為人付出,這就是第四寶「
健康做」。上人勉勵弟子知足安享這四寶,即為人生之樂。


資料來源: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


不要問:「自己得到些什麼?」應該問:「自己付出過甚麼?」
不要問:「自己有甚麼信仰?」應該問:「自己有甚麼善行?」

如去如來‧來去自如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5-11-12 21:06 |
北北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發文大師獎 創作大師獎 貼圖大師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5 鮮花 x90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歌曲篇】


《慈濟功德會會歌》 ◎曉雲法師 詞/李中和 曲

慈濟發祥地 禮拜靜思堂
慈濟功德會 隊伍浩蕩長
慈濟功德會 隊伍浩蕩長
憫念貧苦病患 奔走長街陋巷
憫念貧苦病患 施醫施藥更施錢糧
我佛大醫王 慈雲被萬方
願慈濟因緣不息 普度眾生上慈航
願慈濟因緣不息 普度眾生上慈航


《慈濟醫院院歌》 ◎曉雲法師 詞/李中和 曲

娑婆世界 堪忍事多
誰無病苦折磨
慈悲心願 濟世仁懷
成此靜思功果
興建設 巍峨高聳
備醫療 綜合周詳
國手雲集 國手雲集
白衣天使雲中來
靈方妙藥 靈方妙藥
病患眾生脫苦海
慈悲心願 濟世仁懷
慈濟功德長
願一切施與者 願一切施與者
願一切施與者
永世享安康


《慈濟醫學院校歌》 ◎賴西安 詞/李壽全 曲

醫海遼闊 有緣同航
慈愛為帆 虛心為槳
智慧生體諒
歡喜是泊岸
齊心向前航

杏林廣茂 有緣同長
慈愛為旗 熱心為杖
探索生和風
歡喜是陽光
齊心同成長

誓願將心比心想
眾生平安解我憂勞痛創
誓願眾生為至親
醫病醫心醫得平安共享


《慈濟護專校歌》 ◎高信疆 詞/史擷詠 曲

多少希望 依偎在我們的身旁
多少的祝福 寄託在我們肩上
生老病苦需要雨露和陽光
慈懷柔腸輕撫平那創傷
少年的心像蓮花一樣
蓮花一樣在慈濟滋潤下綻放

求真求善 服務是我們的信仰
救苦救難慈悲就是力量
人傷我痛 讓愛照亮黑暗
慈濟慈濟我們是護理榮光
少年的心像蓮花一樣
蓮花一樣在慈濟滋潤下綻放
少年的心像蓮花一樣
蓮花一樣在慈濟滋潤下綻放


《慈誠隊歌》 ◎慈濟音樂組 詞曲

慈誠慈誠 護法金剛
慈悲喜捨誠正信實
犧牲奉獻相互成就
持十戒修十善
護持慈濟世界

敬愛上人 感恩上人
耐心毅力身行供養
祝福植福信解行證
悲憫心持威儀
創造慈濟世界


《榮譽董事之歌》 ◎李憶慧 詞/李國強 曲

東方一個真善美世界
引導我們眾善奉行
佛陀的悲願
上人的智慧
慈濟光輝普照寰宇
真誠的奉獻社會
辛勤耕耘四大福田
慈悲喜捨 心蓮萬蕊
榮譽董事感謝您
慈善醫療教育文化
為佛教為眾生
追隨上人勵行菩薩道
福慧雙修 莊嚴淨土


《慈濟大專青年會會歌》 ◎周元 詞曲

陽光普照山河大地
法雨滋潤十方世界
發揮生命功能
藉事練心散發出慈濟的愛
尊重生命廣結善緣
調和聲色理直氣和
事圓理圓人圓
慈悲的心實踐出生命的愛
我們是慈青的菩薩
肩負著佛陀的使命
我們是慈青的菩薩
傳承慈濟歷史的腳步


《志工之歌》 ◎王端正 詞/郭孟雍 曲

病痛不可怕 信心是良方
關懷做舟楫 有愛不孤單
你我相逢在慈院 有情有愛更有緣
人生難免有苦痛 何必煩惱露愁顏
我們願撫慰在你身旁 當你感到痛難安
我們願傾聽你訴說衷腸 當你覺得苦徬徨
你我相逢在慈院 有情有愛更有緣
服務出自我志願 衷心盼你度難關


《普天三無》 ◎證嚴上人 詞/許華玲  曲

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
普天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
心中煩惱埋怨憂愁放下了

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
普天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
長情大愛遍滿虛空無量無邊
(唱第二次時改永無止境)


《傳心燈》 ◎郭孟雍 曲

燭燈有形心燈無形
點燃心燈照亮心田
啟發良知發揮良能
薪火相傳慈濟因緣
燈傳燈 心連心
燈燈相傳無盡燈
燈傳燈 心連心
心心相連慈濟心
燈傳燈 心連心
燈燈相傳無盡燈
燈傳燈 心連心
心心相連慈濟心


《慈濟頌》 ◎陳慧劍 詞/史擷詠 曲

慈濟世界是佛燈
光輝遍照蒼生
生老病死塵劫茫茫
何處是歸程
菩薩悲懷如慈母
濟度有緣人
細水長流積善行
願化萬億身
慈濟世界是佛燈
光輝遍照蒼生
菩薩精神永不厭倦
功德無比倫
慈濟世界是渡船
接引有情迷航
悲歡離合苦海茫茫
何處是故鄉
菩薩哀憫眾生苦
循聲濟災難
軟語溫顏積福慧
願雪中送炭
慈濟世界是渡船
接引有情迷航
菩薩精神永不退轉
保眾生平安


《慈濟小菩薩》 ◎莊奴 詞/王建勛 曲

小菩薩 小菩薩
慈濟小菩薩
孝順父母 尊敬師長
做事自動自發
小菩薩 小菩薩
慈濟小菩薩
友愛兄弟
姐妹和同學
乖巧人人誇
感恩歡喜來慈濟
學習做菩薩
歡歡喜喜結好緣
幫助別人家
義行雖然小
善心一樣大
多做好事說好話
慈濟小菩薩


《老師心 菩薩心》 ◎證嚴上人開示/郭孟雍 曲

老師心 菩薩心
愛之深 教之切
老師心 菩薩心
燈傳燈 心連心
大慈悲為室
讓心充滿愛
柔和忍辱衣
心心不打結
諸法空為座
凡事不執著
以己身為教
處此而說法
老師心 菩薩心
愛之深 教之切
老師心 菩薩心
燈傳燈 心連心

老師心 菩薩心
愛之深 教之切
老師心 菩薩心
燈傳燈 心連心
大慈悲為室
讓心充滿愛
柔和忍辱衣
心心不打結
諸法空為座
凡事不執著
以己身為教
處此而說法
老師心 菩薩心
愛之深 教之切
老師心 菩薩心
燈傳燈 心連心


《人間菩薩行(慈濟委員之歌)》  ◎王端正 詞/王建勛 曲

慈懷柔腸慈濟人
千手千眼觀音形象
為拔苦
奔走長街陋巷
為與樂
不畏天黑風寒
右挑如來家業
左擔慈濟精神
個人氣質掛中間
身穿柔和忍辱衣
回歸心靈的故鄉
啊 慈悲的慈濟人
提燈照路
光輝耀人間
悲智雙運慈濟人
聞聲救苦菩薩形象
為濟貧
不分晝夜艱難
為教富
誠懇心得分享
佛陀心當己心
上人志當己志
預約淨土到人間
身穿柔和忍辱衣
回歸心靈的故鄉
啊 智慧的慈濟人
拭淚披衫
蒼生露歡顏


資料來源: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


不要問:「自己得到些什麼?」應該問:「自己付出過甚麼?」
不要問:「自己有甚麼信仰?」應該問:「自己有甚麼善行?」

如去如來‧來去自如




獻花 x0 回到頂端 [6 樓]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5-11-12 21:2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143184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