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857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dragonfly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道] 如何「看心觀靜」?
如何「看心觀靜」?
 
  《楞伽經》云:「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一切萬法的生起和還滅,都是因為「心生」、「心滅」而有。《佛遺教經》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只要我們把「心」安住一處,必能所作皆辦,無功不克。《維摩經》也說:「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國土淨。」你想要往生「淨土」嗎?先要清淨自心,心不清淨,淨土不生;心清淨,則國土清淨。

《華嚴經》形容「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我們的心好像一個「畫家」,可以畫山水,畫花鳥,畫人物,「天堂地獄」可以都是由我們的心所造,所以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心是頓悟入道的要門,然而平常我們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事,看盡男男女女,看盡人間萬象,卻很少人「看心」。心的形象、住處到底如何呢?

「心」,非青非黃,非赤非白,非短非長;「心」,不去不來,不垢不淨,不生不滅。「心」,不住善惡,不住有無,不住內外;心,不住中間,不住高下,不住大小。因為「善惡」、「有無」、「大小」都是「對待法」,「真心」是「絕對」的。

所以,有四句話說明修行人智愚、聖凡的不同:

1聖人求心不求佛:偈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因此,聖人只求「自淨其心」,不向佛求。

2凡人求佛不求心:凡夫天天求佛拜神,向神明求平安,求財富,求順利,卻不知道反求自己的心,不知道自己的心才是無盡的寶藏。

3智人調心不調身:有智慧的人,懂得調伏自己的「心」,遠比追求身體健康、長命百歲重要,因為心是萬法之本,所以平時要以戒來對治貪心、以定來對治瞋心、以慧來對治癡心。

4愚人調身不調心:愚癡的人往往只注重身體的保健,卻不懂得要「調心」、「觀心」。

唐朝的古靈禪師在百丈禪師座下悟道。悟道後古靈禪師感念剃度恩師的引導,決定回到仍未見道的師父身旁。

有一天,年老的師父在洗澡,古靈禪師替他擦背。就在擦背的時候,古靈禪師忽然拍拍師父的背說:「好一座佛堂!可惜有佛不靈。」

師父聽後,回頭看了一眼,禪師趕緊把握機緣又說:「佛雖不聖,還會放光哩!」無奈師父還是不開悟。

又有一天,師父在窗下讀經,忽然有一隻蒼蠅在窗子上撞呀撞,想要出去,卻出不了。古靈禪師靈機一動,就一語雙關的說:「世間如許廣闊,你卻不肯去,只在這個窗子上撞,未免太愚癡了吧!」於是作了一首詩偈說:

 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癡,

 千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

意思是說,「禪」是要用心去覺悟,師父你天天看經、看經,在經書上那裡找得到「禪」,找得到「覺悟」呢?

師父看到這個參學回來的弟子,言語怪異,行徑奇特,於是問他是甚麼道理?古靈禪師便把他悟道的事告訴師父,師父感動之餘,於是請他上台說法。禪師升座,便說道:

 心性無染,本自圓成;

 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就這樣,師父懂得「看心觀靜」,也就覺悟了。

所以,參禪先要「看心」,「禪」就是「心」。一般人以為參禪一定要打坐,要眼觀鼻,鼻觀心,這樣才叫打坐,才叫參禪。但是,六祖大師說:「道由心悟,豈在坐也!」參禪求道,主要在覺悟真心本性,能夠把握這一點,才能進入禪的世界。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0-17 00:0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927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