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615 个阅读者
观星资讯》 观星气象 | 全天星图及月相 | 即时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钟 | 亲子观星会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ety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71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数学解释空中闪电的纹路
文章来源: http://scc.bookzone.com.tw...asp?ser=741


"闪电的锯齿状分岔与河川的树枝状分布极为类似,因为它们两者的数学模式非常相近。"这一论点是由位于荷兰的某研究团队所提出的,他们的工作在于揣测为何闪电的尖端总是会以分歧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其他诸如此类的相似性,例如河川的分支与血管的网状分布之间的类似,Leonardo da Vinci 因而将河川视为"地球的血管"。
在1980年,科学家发现一种称为Laplacian的成长过程,其是用来解释在两种物质边界间分支的产生。位于边界处的微小突起物将会迅速地形成一较长且细小的枝状物,此即称为Laplacian 不稳定性。

Arrayas及其同事发现Laplacian不稳定性亦发生于闪电的边缘处。电子流藉由电流向地面传输,从雷雨云中释放出电荷。使用电脑模拟计算,此一团队发现在同一时间下,电子流在尖端处会产生分歧。

在这期间,美国的研究者针对雷雨云可储存多少的电能以及需要多少次的雷击才足以释放所储存的电能,作了一初步的预估。Thomas Marshall及Maribeth Stolzenburg发现某些雷雨云拥有相当日本广岛原子弹二十分之一的能量,然而其却是以数以千百计的闪电释放出电能。

原始论文:
1. Arrayas, M., Ebert, U. & Hundsdorfer, W. Sponaneous branching of anode-directed streamers between planar electrode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In the press (2002).
2. Marshall, T.C.. & Stolzenburg, M. Electrical energy constraints on lightning.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07, (2002).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和信超媒体 | Posted:2005-10-05 13:40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05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