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315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key8888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東 歐][轉貼] 维也纳
奥地利首都、著名音乐城市、国际旅游胜地维也纳,位于国境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座落在维也纳盆地中,蓝色的多瑙河从市区静静流过,水秀山青,风景幽雅。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从西、北、南三面环绕着城市,辽阔的东欧平原从东面与其相对,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登上阿尔卑斯山麓,维也纳森林波浪起伏,尽收眼底。从多瑙河盆地可以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辽阔的平原犹如一幅特大的绿毯,碧波粼粼的多瑙河穿流其间。维也纳环境优美,景色诱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
  维也纳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这里建立城堡,到1137年成为奥地利公园的首邑。13世纪末期,城内出现大批宏伟的哥特式建筑,15世纪以后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随着艺术的繁荣,维也纳作为“音乐城市”闻名遐迩。
  维也纳城区占地面积4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0万,房屋顺山势而建,布局层次分明,各种风格的教堂错落其间,使这座山青水碧的城市保持着浓厚的古老庄重色彩。维也纳从内城向外城依次展开,分为3层。内城即老城,这里街道狭窄,卵石铺路,纵横交错,两旁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塔耸立蓝天,在高层建筑不多的城区显得格外醒目。围绕内城的内环城线,宽达50米,路边生长着各种树木,两旁有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内环城线与外环城线之间是城市的中间层,这儿是密集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其间也有教堂、宫殿等建筑。外环城路的南面和东面是工业区,西面是别墅区、公园区、宫殿等,一直延伸到森林的边缘。城市北面,多瑙河紧贴内城而流,在多瑙河与多瑙河运河之间,有一片岛状地带,这里有公园、游艺场、体育场、码头、车站等。座落在城市北面的多瑙公园,也是游人云集的地方。多瑙公园内有一座耸入云天的多瑙塔,塔高252米,塔内装有两部快速电梯,游客只须用45秒钟便可从塔底到达塔顶。塔顶设有室内咖啡馆和室外咖啡座,从塔顶四周眺望,远方的阿尔卑斯山的英姿和多瑙河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随着塔顶的自动旋转,40分钟内可将维也纳全城景色一览无余。这里既有繁华都市景色,又有山林田园风光,游人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美啊!维也纳。”
  只要提起维也纳,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约翰•施特劳斯等这些音乐大师的名字,因为这里是著名圆舞曲华尔兹的故乡,也是欧洲许多著名古典音乐作品的诞生地,一直享有世界音乐名城的盛誉。18世纪这里是欧洲古典音乐“维也纳乐派”的中心,19世纪是舞蹈音乐的主要发祥地,世界各地许多著名音乐家曾来这里居住,从事创作和演出活动。漫步维也纳市区,几乎到处可以看见一座座造型逼真的音乐家雕像,城市许多街道、公园、剧院、会议厅等都是用世界著名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
  维也纳内环城路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塑像最集中的地方。
在这条环城路的城市公园里,竖立着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的雕像。施特劳斯以创作三节拍的圆舞曲华尔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华尔兹之王”。在施特劳斯一生中,还以优美的音乐语言创作了大量描绘维也纳人情风貌的著名乐曲,如《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莫扎特的雕像座落在内环城路皇宫公园的中心,他是奥地利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在短暂的36年生涯中,有1/3时间是在维也纳度过的,他的许多著名歌剧,如《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后宫的诱逃》等都是在维也纳期间写成的。贝多芬的雕像耸立在内环城路上的一个广场中央,他是德国人,青年时代来到维也纳,度过了自己大半生,创作了《英雄交响曲》等许许多多名作。


美泉宫(Schloss Schönbrunn)
景点地址: 13., Schönbrunner Schloss-Straße
如何到达: 公共汽车: 线路10A到Schönbrunn下
有轨电车: 线路10或58到Schönbrunn下
地铁:乘U4地铁在Schönbrunn站下车
开放时间: 周一--周六9:00--18:00
景点电话: +43-1-81113 0
景点传真: +43-1-8121106

美泉宫,又名香伯伦宫或夏宫。相传,1617年马提阿斯皇帝(Emperor Matthias)狩猎至此,发现了一座泉眼。据说,常喝这泉水,人会长得漂亮。以後,这座宫殿因此而得名。1696年,烈奥波特一世皇帝(Emperor Leopold I)责成当时奥地利最著名的建筑师费舍•冯•埃尔拉赫(Johann Bernhard Fischer von Erlach)设计一座皇帝的游乐宫。建筑师的设计很快完成了。这座宫殿的规模和豪华程度与法国的凡尔赛宫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由於皇帝的财力有限,建筑师好大喜功的计划未能如愿。1730年,美泉宫落成时,尽管不能和凡尔赛宫相比,但是它那一千四百四十一间房间和两平方公里的园林,足以显示出哈布斯堡家族的气派。1744年,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Maria Theresa)责成尼古劳斯•帕佳西(Nikolaus Pacassi)把这所游乐宫改建成夏宫。此後,美泉宫成了哈布斯堡荣辱史的见证人。
在女皇统治的盛世,六岁的神童莫扎特为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演奏了钢琴(Spiegelzimmer)。女皇自己也深深爱上了来自遥远的中国文化,甚至曾和亲友一起,在金壁辉煌的宫廷里上演过中国元朝的大戏。1805年,拿破仑军队直逼京城,下榻美泉宫,并且睡在女皇的卧室内。1814年,美泉宫又成了维也纳议会召开马拉松会议的地方。欧洲各国的政治领袖们在这里渡过了一年多的奢华生活。
在1830年弗兰茨•约瑟夫(Franz Joseph)出生在这个宫殿东面他的父亲弗兰茨•卡尔(Franz Carl)和母亲索非(Sophie)的房间里。他从幼年起就被母亲训练未来作为皇帝的角色。弗兰茨•约瑟夫青少年时期的夏天都是在这里度过。在1848年他登上王位后,他再次挑选这个特别喜爱宫殿作为他的寓所,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从登上王位到1916年11月21日去世他一直占据宫殿西侧宫廷广场对面的公寓。虽然典礼和仪式用的房间大部分没有改变,但是皇帝的私人寓所却进行了重新装修和装备。这些家具风格也刻画出弗兰茨•约瑟夫的个人性格和偏好。
1985年,为了准备弗兰茨•约瑟夫与巴伐利亚女公主伊丽莎白(Kaiserin Elisabeth-茜茜公主)日益临近的婚礼,为未来皇后在宫殿西侧Hietzinger Kammergarten对面调整寓所的工作在冬季前开始。伊丽莎白的寓所由集中在她会客室(Salon der Kaiserin Elisabeth )旁边的几间房间组成。靠近北边的房间,如伊丽莎白和约瑟夫的睡房(Gemeinsames Schlafzimmer von Kaiserin Elisabeth und Kaiser Franz Joseph I),更衣室(Toilettezimmer der Kaiserin Elisabeth),楼梯阁楼(Stiegenkabinett der Kaiserin Elisabeth),都是作为私人房间为她使用的,并且都使用很重的檀木家具装饰。叫做楼梯阁楼的房间是给她学习用的,在1862年,这里有一个旋转式的楼梯,可以直接进入到一楼下面的房间。那个房间在她寓所的下面,在一年之后被重新装修也作为她的私人房间,变成了一个"公园寓所",这很像她后来在Goedoelloe的寓所。这些房间由一个大的会客室和很多可能是必要的锻炼室组成,墙壁上都挂着有她特别喜爱丁香图案的丝绸和装饰品。
伊丽莎白和约瑟夫孩子的房间也在一层,他们大女儿吉赛拉(Gisela)的房间就在皇后寓所的旁边
尽管弗兰茨•约瑟夫家族将在一层的所有寓所都重新装修和装饰,但是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时期天花板的装饰,白色和金色的木格以及绘制在帆布上的风景画大部分都保留了下来。这些在墙上和天花板上壮丽的粉饰作品充分显示出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时期的高质量技术。

1916年,哈布斯堡王朝执政最长的一位君主,弗兰茨•约瑟夫在这里与世长辞,结束了他长达六十八年的统治。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君王卡尔一世在放弃帝制的文件上签了字,从此第一共和国诞生。
今天,美泉宫展览馆是全世界各地游客乐於参观的地方。游客们可以参观的有二层楼的三十九间房间。美泉宫内部装饰时期,正值中国热流传到欧洲宫廷。女皇一掷千金,用许多价值连城的中国艺术品来布置自己心爱的宫殿。如今,宫殿内到处可见中国古典艺术的痕迹。展览馆中,几间非常值得欣赏的房间有 礼仪厅,这是君王们举办婚礼、洗礼和庆典的地方(Zeremoniensaal)。蓝色沙龙(Blauer Chinesischer Salon)因为中国蓝白色瓷器而得名。而陶瓷大厅里却见不到陶瓷,珍贵的瓷器在当时就连皇帝都无法随心所欲地获得,因此墙上挂的是二百十三块白底蓝色的绘画,以模仿陶瓷,其中很多绘画出自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的孩子们的手笔。“万贯大厅”顾名思义就是最具有价值的房屋了,这是玛丽亚•特蕾西亚最心爱的私人沙龙,四壁用玫瑰根木和镀金的木雕装饰,周边还布置了二百六十块印度和波斯艺术品。大长廊从前是为皇帝歌功颂德,歌舞升平的地方,如今奥地利共和国用它来举办盛会和接见国家级领导人。此外,装饰壁毯的房间Gobelinsaal以及拿破仑的房间等。

御车陈列馆(Wagenburg)
御车陈列馆(Wagenburg)早年是一个冬季骑术学校。如今,这里陈列著哈布斯堡帝国从一六九零年以来使用的六十多辆御车。其中最珍贵的一驾八套马车重达四吨,这是专门用来举行婚礼和加冕的帝王马车。

美泉宫花园(Schlosspark)
参观了美泉宫之後来到北面的宫殿花园,所有的游客都会被这里的壮观景象所倾倒。这座两平方公里花园是欧洲典型的法式园林。在碎石子铺成平面上,是一片片格局优雅,精雕细琢的花坛和草坪。花园两边高大的树木,被剪成一面绿墙。绿墙里是四十四座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一九九六年,美泉宫花园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文化遗产名录。

罗马废墟(Roemische Ruine)
在美丽泉的正对面是一片罗马废墟(Roemische Ruine)。从罗马废墟再向东行,我们会看到一块方尖碑。众所周知,方尖碑是古埃及的产物,耐人寻味的是,这块方尖碑是由乌龟托起的,也许这里也有几分中国艺术的痕迹吧。


海神喷泉(Neptunsbrunnen)
在花园的尽头,是一座一七八零年修建的美丽的喷泉,名曰海神喷泉(Neptunsbrunnen)。水池的中央是一组根据希腊海神的故事塑造的雕塑。从海神喷泉向东,就来到了赫赫有名但是不很起眼的「美丽泉」。这座泉水是马提阿斯一世皇帝在一六一七年狩猎时发现的。整个夏宫也就因此而得名。

凯旋门(Gloriette)
从海神喷泉处,沿著之字形土路走上丘陵,就来到了美泉宫的最高点,凯旋门(Gloriette)。这座凯旋门是海岑多夫(Hetzendorf)为了纪念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一七五七战胜普鲁士的弗利德里希大帝的军队而建的。在这里,您可以把美泉宫壮丽的景观尽收眼底。一九九三年,人们对凯旋门做了彻底的整修,并根据史书记载又为凯旋门的两面装上了玻璃。

动物园(Tierpark)和热带植物温室(Palmenhaus)
与美泉宫东部的景点相比,西部的设施更为可观。从海神喷泉的西侧,您可以去参观全世界最古老的动物园。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一家喜欢在花园西面的亭子里一面用早餐,一面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世界各地进贡的奇鸟异兽。一七五七年,第一座动物园就这样落成了。一八八三年,人们又在动物园旁边建造了一座欧洲最大的温室(Palmenhaus)。这座温室长一百十一米,宽二十八米,高二十五米,把热带地区的奇花异草都珍藏进去。这座雄伟的钢结构建筑在九十年代被整修一新。


分离派会馆(Secession)

景点地址: SECESSION, Association of Visual Artists, Friedrichstrasse 12, A-1010 Vienna
如何到达: 地铁:乘U1, U2或U4到Karlsplatz
开放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五, 10:00—18:00,周末及假日, 10:00—16:00
景点电话: 01-587 53 07
景点传真: 01-587 53 07-34

由1898年一群对抗旧派建筑师与宫廷贵族的艺术家所建,主要由华格纳的学生奥布里希设计,它最大的特征就是那颗金色的圆顶,由一片片金色的月桂叶组成。当时,曾遭保守势力取笑为「镀金的大白菜」,白色四方形的会馆外墙浅浮雕花饰壁,立面饰有猫头鹰与女妖美杜沙的头像,三角楣上刻着分离派运动的主张-「每个时期都有它自己的艺术,艺术有它的自由」。 这座分离派会馆曾在二次大战期间遭到破坏,于1973年才又翻新,内部有克林姆着名的壁画展示,及维也纳新锐艺术家的作品展,如果你对艺术的接受程度很高,不妨进去惊艳一下。分离派会馆内主要收藏的克林姆作品只有「贝多芬壁画」,这是克林姆另一件相当重要的作品,在1902年,分离派的艺术家们为了庆祝分离派第14届艺展,艺术家们决定以天才音乐家贝多芬为艺展的主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克林姆于大厅的四面墙上绘制壁画,总长度达34公尺,原来属于私人收藏,现在已经由政府买下,放回原来的地方。你可以在会馆地下室看到部分的壁画,并有当年克林姆草图的展示。 这幅大型壁画共有五个重点,一是「渴望幸福」,以飞翔的人为象征。二是「弱者的苦难」,跪在地上的夫妻哀求着全副武装的骑士。三是「敌对力量」,画着巨人迪飞与三个蛇发魔女。四是飞翔的人与弹竖琴的女人,象征诗与音乐把人类带向幸福。五是一群妇女与天使唱诗班簇拥着一对夫妻,而这就是壁画的主旨-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快乐颂。


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Österreichische Galerie Belvedere)

景点地址: Prinz Eugen-Straße 27 A - 1037 Vienna
如何到达: 公共汽车:13A到 Prinz-Eugen-Strasse下车
电车:0、18、D、71电车皆可抵达,下电车后个跟着人潮往前走即可
开放时间: 星期二—星期日,10:00—17:00
景点电话: +43(0)1/79 55 7 - 0
景点传真: +43(0)1/79 84 337

景点概况  
美景宫又根据其音译被翻译成百乐宫。Belvedere 这个拉丁文名字原意为美丽景色的意思。美景宫是维也纳最著名的巴洛克宫殿之一。和霍夫堡及美泉宫不同的是,兴建这所宫殿的主人并不是皇帝,而是一名军事元帅。他的名字叫萨福伊的欧根亲王(Prinz Eugen von Savoyen)。
欧根亲王在奥地利历史上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原籍法国,因为个子矮小,被法国军队拒绝入伍。一六八三年,欧根亲王加入哈布斯堡王朝的军队,作一名往返於前线和皇宫之间的通讯兵。这一年,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士兵卷土重来,又一次把维也纳市包围得水泄不通。年仅二十岁的欧根亲王参加了解放维也纳的决一死战,并且表现出惊人的果敢和聪慧。十年之後,欧根亲王被封为元帅,一六九七年,欧根亲王在和土耳其人的较量中,奠定了自己在军中的统帅地位。之後,欧根亲王无论是在西班牙皇位继承战中还是在和法国路易十四的谈判中,都为哈布斯堡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一七一四年至一七一八年的土耳其战争中,老练的元帅一直把土耳其人打到巴尔干的贝尔格莱德。欧根亲王曾经服务於哈布斯堡的三朝皇帝,为哈布斯堡王朝建立日不落帝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欧根亲王不仅仅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他对科学和艺术总是持宽容和扶持的态度。一七零零年,欧根亲王在皇帝赐给他的土地上,责成鲁卡斯•冯•希尔德布兰特以凡尔赛宫为蓝图,为他建造夏宫。这座美景宫的建造历时二十四年。根据自下而上的地势,希尔德布兰特共设计了两座宫殿,其中下美景宫是供欧根亲王自己起居用的,竣工於一七一六年。上美景宫的落成典礼在一七二四年,这里是欧根亲王迎宾设宴的场所。就在建造夏宫时,欧根亲王仍然念念不忘他是一个军事首领。美景宫的地址本身就在一六八三年土耳其人进军维也纳的军事要地上。在上美景宫的设计中,欧根亲王又把自己的司令部、兵营和哨所等象征性地设计到宫殿的屋顶上去。连接上下两个美景宫的,是一座华丽的花园。对称设计的梯阶和轴向设置的喷泉水池被草地和树木所环绕。喷泉中的海神塑像和巴洛克的斯芬克斯雕像把游客带进一个奇幻的世界。站在上美景宫远眺内城,维也纳市内建筑和维也纳森林交相辉映,构成一片独一无二的美丽景色。宫殿竣工时,正是欧根亲王红透半边天之时,其建筑之壮丽、艺术收藏之丰富艳惊维也纳。据说,欧根亲王其貌不扬,为了弥补丑陋长相的自卑心理,他要求工匠把太阳神阿波罗的形象加诸在他的画像里(所以,你看到的欧根亲王画像是美容过的)另外,他也大量收集欧洲艺术精品来装饰美景宫。
一生不曾婚娶的欧根亲王死後,他的侄女沉溺於赌博,不得不把这些宫殿变卖。一七五二年,哈布斯堡王朝把这座宫殿赎回。自一八九五年起,皇储费迪南把这里作为他的居住地,他与在位的奥皇弗兰茨.约瑟夫明争暗斗,时常在报纸为文批评国是。一九一四年,费迪南和他的妻子从这里出发,前往塞拉热窝,他的遇刺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九五五年五月十五日,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和奥地利的外交部长在上美景宫的大理石大厅签署奥地利国家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奥地利重新取得了独立。
如今,下美景宫是中世纪艺术和巴洛克美术馆。上美景宫是十九和二十世纪美术馆,最受欢迎的馆藏就是克林姆的作品,而其中最着名的当然是—「吻」(The kiss 1907-08 画布、油彩180.4*180.4cm)。「吻」画面中的男女主角,在瘦骨嶙峋的躯壳外,包裹着彷若珠宝镶嵌的璀璨长袍,享受片刻的欢愉激情。但画面中却未有甜蜜温馨的恋人情愫,反倒是隐隐的呈现出危机与诡谲的紧张气氛;克林姆利用情欲的主题来诉说当时人们的疏离与价值,并反对当时保守右派的权威,将人真实的「情欲」表露无遗,对「情色」加以歌颂,或许是对当世代的反动与挑战。这位如今被誉为画坛性感大师的克林姆,在19世纪末却不容于当时的社会、舆论,甚至被许多学院派画家,将他的作品指控为「色情画」,而最知名的「吻」就是其中一例。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景点地址: Maria-Theresien-Platz, 1010 Wien
如何到达: 地铁:到Maria-Theresien-Platz, 1010 Wien下车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10:00-18:00,周四延长至21:00
景点电话: +43 (1) 525 24- 403, 404, 407
景点传真: +43 (1) 523 27 70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坐落在维也纳环城大街旁边,与霍夫堡皇宫相对。十九世纪下半叶,维也纳老城墙被拆除之後,就开始了博物馆得建造工作。1871-1891年间,两座辉煌的博物馆建筑拔地而起,这就是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和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两座博物馆之间是为纪念奥地利唯一的女皇帝-玛丽亚特蕾西亚而建得广场。如今,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是全世界第四大艺术博物馆。这里珍藏著哈布斯堡王朝数百年来收集的欧洲珍品。卢本斯、伦勃朗、丢勒、拉菲尔、提香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使这座艺术博物馆的名声倍增。

草地上的圣母


卡尔.马克思大院(karl-Marx-Hof)

景点地址: Heiligenstaedter Strasse 82-92, 1190 Wien
如何到达: 地铁:U4,到Heiligenstadt  
开放时间: 周二—周四,10:00—9:00、周五—周日,10:00—5:00

维也纳市政府积极为市民创福利,努力缩小贫富差别,把维也纳建成一个社会福利化的都市,这在全欧洲是有口皆碑的。维也纳市的这种努力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後就体现出来了。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三四年社会民主党执政期间,为了改善维也纳中下阶层人民的居住条件,在维也纳市建造了六万套住房。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卡尔.马克思大院。这座大院长达一公里,共有一千四百套住房。这座红黄相间的建筑物是维也纳人向贫困挑战的宣言。一九三四年,这里成了红色工人团体反抗日益猖獗的奥地利法西斯份子的阵营。如今,市政府对这座建筑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使居住在大院里的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卡尔.马克思大院如今是文物保护的对象。



维也纳博物馆区(MuseumsQuartier Wien)

景点地址: Museumsplatz 1,1070 Wien
如何到达: 地铁:U2路到MuseumsQuartier站下,U3路 Volkstheater站下
公共汽车:巴士48a号线 Volkstheater站下,2a 号线MuseumsQuartier站下
电车:49 路Volkstheater站下
开放时间: 全天

维也纳于2001/6/29成立了欧洲最大的博物馆区(MuseumQuartier),占地约60,000㎡,囊括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与音乐作品。
陆续开幕有5/10的剧院、6月的维也纳艺术馆(Kunsthalle Wien)、9/15的「现代艺术美术馆、9/21的「利奥波德美术馆」(Leopold Museum)、9/29的儿童博物馆。馆区还为年青的艺术家设立了专区,网际网路与电子媒体也有专区。

霍夫堡皇宫(Hofburg)

景点地址: Kaiserappartements, Silberkammer
如何到达: 地铁:U1, U3到Stephansplatz下, 或者U3 到Herrengasse下
开放时间: 每天9:00-16:30
景点电话: +43(0)1/5337570

霍夫堡皇宫在德文中的意思是宫廷城堡的意思。这座皇家的城堡座落在维也纳内城。哈布斯堡王朝正是在这里统治庞大的奥匈帝国的。在霍夫堡皇宫长达七百年的历史中,记载著玛丽亚 特蕾西亚女皇开明统治的帝国盛世,记载著约瑟夫二世继承母业大刀阔斧实行改革的辉煌业绩,当然也记载了弗兰茨一世皇帝为了平息和拿破仑的纷争而下嫁女儿的耻辱,记载了弗兰茨 约瑟夫一世皇帝时代多民族国家由盛而衰的景象。

霍夫堡皇宫曾经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居住地,直至一八零六年弗兰茨一世皇帝宣布这个神圣帝国的解体。霍夫堡是奥匈帝国皇帝的居住地。直到如今,霍夫堡仍然是联邦共和国总统办公地。霍夫堡皇宫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一二七九年,每一代皇帝几乎都对自己的宫殿做了改建或扩建。因此,霍夫堡皇宫是欧洲各种建筑风格的见证人。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是上纪末的仿古典式风格,霍夫堡皇宫都把它们汇集在一起。如今,霍夫堡皇宫的占地面积达二十四万平方米,有十八栋楼房、五十四个出口、十九座庭院和二千九百间房间,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


霍夫堡皇宫大门(Burgtor)
霍夫堡皇宫外门是弗兰茨一世皇帝时代的产物。它由彼得•诺比勒(Peter•Nobile)设计,并完全是由士兵们动手建造的。一八二四年,这座富丽堂皇的大门专门选在莱比锡大会战(盟军第一次从拿破仑军队手中收复失地)的纪念日落成,以此为弗兰茨皇帝败北雪耻。

英雄广场(Heldenplatz)
穿过新霍夫堡皇宫的大门,就来到了气派非凡的英雄广场。英雄广场上的两座铜像分别纪念的是,在和土耳其人大战中战无不胜的欧根亲王,和成功抵御拿破仑的卡尔大公爵。


新霍夫堡皇宫(Neue Hofburg)
新霍夫堡皇宫是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於一八八一年责成卡尔•冯•哈森瑙尔(Karl•von•Hasenauer)和高特弗里特•森佩尔(Gottfried Semper)建造的。

一九二六年,新霍夫堡皇宫建成时,哈布斯堡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卡尔一世已经退位八年了。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五日,希特勒在新霍夫堡皇宫的阳台上宣布奥地利从此与德国合并。当英雄广场上的人群向希特勒欢呼致意的时候,纳粹已经开始了血腥恐怖和屠杀……

如今,新霍夫堡皇宫里面有几家展览馆,其中有人类文化展览馆、乐器展览馆(包括著名音乐家用过的乐器!)、武器展览馆。新霍夫堡皇宫的一层,现在是国立图书馆的阅览室和目录检索大厅。

礼仪大厅(Festsaaltrakt)
在连接新霍夫堡皇宫和老霍夫堡皇宫的地方有一座一八零四年建造的礼仪大厅,这座一千平方米的大厅是皇帝登基和举办舞会的地方。如今,这里是联合国和其他机构举行大型会议和宴会的地方。

弗兰茨皇帝广场(Kaiser-Franz-Platz)
穿过礼仪大厅的走廊,就来到了老霍夫堡皇宫。在广场见到的是弗兰茨二世皇帝塑像。这位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弗兰茨二世皇帝为了破灭自称为法国皇帝的拿破仑想当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梦想,於一八一六年主动解散了这个帝国,并同时成立了奥地利帝国,弗兰茨二世皇帝也就因此变成了奥地利帝国的弗兰茨一世皇帝。

皇宫宴会和银器馆(Hoftafel- und Silberkammer)
从弗兰茨皇帝广场,我们可以走进皇宫宴会和银器馆参观。这个展览馆一直到一九九五年才整修完毕向游客开放。在展览馆的大厅里,有一具霍夫堡皇宫的模型,可以让您一目了然这座皇宫复杂的内部结构。展览馆内陈列的是当年皇帝举行宴会所用的餐具,其中包括当年被称为"白色金子"的中国瓷器、欧洲最早的瓷器珍品、法国宫廷的馈赠以及意大利人精雕细琢的银器。

瑞士人大门(Schweizertor)
在弗兰茨广场的右侧是瑞士人大门。在中世纪的时候,许多皇宫喜欢让彪悍而诚实的瑞士人把守城门,哈布斯堡王朝也不例外,这个最古老的城门因此而得名。一五四七年至一五五二年,费迪南一世皇帝把古老的城堡改建成文艺复兴式的宫殿。瑞士人大门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在那个战事纷乱的年代,城门外当然要设一条护城河,连接城内外的是一座吊桥。

城堡小教堂(Burgkapelle)
瑞士人大门内的庭院也被称作瑞士人庭院。穿过瑞士人庭院可以参观城堡小教堂。如今,这里是高雅人士举行婚礼的地方。与其相连的宫廷乐室(Hofmusikkapelle)是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摇篮。如今,庆贺了成立五百周年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每逢礼拜天和宗教节日,都在城堡小教堂唱诗。前来一饱耳福的人络绎不绝,因此必须提前预约。

弗兰茨二世皇帝塑像

珍宝馆(Schatzkammer)
从瑞士人庭院出来,还可以参观哈布斯堡王朝的珍宝馆。早年,哈布斯堡王朝把自己的宝物分别珍藏在各个地方。在卡尔六世时期,第一个珍宝馆落成了,铁门上刻写的1712字样,标志著珍宝馆建成的年代。现在,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用过的皇冠、权杖、皇袍、衣物、首饰、徽章,以及一些教会的珍贵物品都珍藏在这里。

皇帝居室(Kaiserappartments)
在霍夫堡皇宫里,最值得参观的是皇帝居室。皇帝居室展览一共包括二十一间陈列室,共分三个陈列区,这就是弗兰茨•约瑟夫居室、伊丽莎白居室和亚历山大居室。弗兰茨•约瑟夫居室包括皇帝的朝见大厅、会议室、办公室、宴会厅。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卧室非常简单,一张铁床和最简陋的盥洗用具勾勒出了这位在位最长的皇帝的生活。与其正好相反的是他的妻子伊丽莎白(西西公主)的居室。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到大理石的小圣坛、路易十四的家具、名画家的作品。在一间化妆室内,伊丽莎白还让人支起了攀登架,安装了吊环,专门用来锻练身体。亚历山大居室是根据俄国沙皇的名字命名的。在维也纳会议期间,这里是他的居室。如今,这里记载了哈布斯堡帝国的末日。我们可以看到因为爱情而自杀的皇储鲁道夫的画像、在塞拉热窝遇刺的皇储费迪南的画像和末代皇帝卡尔一世的画像。

西班牙骑术学校(Spanische Reitschule)
沿著霍夫堡皇宫後门的围墙西行数十步,就来到了维也纳著名的西班牙骑术学校。西班牙骑术学校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一五七二年。马克西米利昂二世皇帝从这时起开始放养西班牙马匹。皇家宫廷十六世纪开始的这种马步和舞蹈的表演,到了人文主义复兴的时代达到了鼎盛,并且风行於欧洲各个朝廷。但是如今能够把这一古老传统保留下来的却只有维也纳了。一七三五年,卡尔六世责成建造的冬季骑术学校落成了。这座气派非凡的马术表演大厅高十七米,宽十八米,长五十五米,四周的围廊由四十六根柱子支撑。从那时起,这里一直是人们观赏马术精湛表演的地方。

约瑟夫广场(Josefsplatz)
经过西班牙骑术学校,我们来到约瑟夫广场。广场中心是一八零六年建造的约瑟夫二世皇帝的铜像。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的这位儿子,以开明君主和改良家的美名流芳百世。

国立图书馆(Nationalbibliothek)
在约瑟夫广场上看到的最辉煌的建筑就是和霍夫堡皇宫连在一起的奥地利国立图书馆。这座巴洛克式建筑和维也纳很多著名的建筑一样,出自费舍•冯•埃尔拉赫之手。图书收藏的最早记载是在十四世纪,到了十六世纪,这座图书馆已经初具规模了。一九二零年,图书馆被收归国有。如今,奥地利国立图书馆藏书二百四十万卷,是世界最著名的图书馆之一。

国立图书馆中最的值得一看的是一间豪华大厅(Prunksaal)。这间豪华大厅堪称巴洛克风格的一部杰作。大厅长七十八米,宽十四米,高十九米。大理石的柱子和五彩缤纷的天顶装饰,令人啧啧称叹。大厅内最宝贵的藏书是从欧根亲王图书馆搬迁过来的一万六千卷烫金封面的精装古书。如今,这间豪华大厅主要用作举办展览。

奥古斯丁教堂(Augustinerkirche)
走出国立图书馆,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座教堂。十八世纪以来,这座奥古斯丁教堂一直是宫廷教堂。皇家的婚丧大事都是在这里举行的。其中最让人注目的婚礼有拿破仑忙於争战,甚至没有时间出席自己和玛丽亚•路易丝的婚礼,只好让他人代理行婚。弗兰茨•约瑟夫和茜茜公主的婚礼也是在这里举行的。此外,奥古斯丁教堂内还有一座小墓穴,里面珍藏著五十四个小罐,小罐内竟是哈布斯堡皇亲们的心脏!哈布斯堡王朝的葬礼非常奇怪。一具尸体要分三处埋葬心脏放在奥古斯丁教堂,其它内脏放在斯特凡教堂,尸骨则放置在皇家墓穴里。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当中,最不幸运的要属拿破仑的儿子了。二十一岁死於肺结核的年轻人,其尸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被送还法国,但是他的心却永远留在了奥古斯丁教堂!

皇家墓穴(Kaisergruft)
哈布斯堡王朝的墓穴坐落在一座外表朴实无华的教堂内。卡普齐纳教堂(Kapuzinerkirche)本是清贫教团的一支,因此教堂的建筑几乎没有任何雕琢。然而,就在这座教堂的九间地下室,放置著哈布斯堡王朝一百三十八名成员的锌或铜制的棺材。其中的最後一次葬礼是在一九八九年举行的。被驱逐出境的末代皇帝卡尔一世和他的妻子齐塔一生在瑞士渡过,未能生还自己的国度。在齐塔去世时,奥地利共和国终於同意把她的尸骨埋葬在皇家墓穴里。虽然,奥地利取消帝制已经七十多年了,但是您如果观看到齐塔的下葬仪式,一定会有置身於奥匈帝国的感觉。

斯特凡大教堂(Stephansdom)

景点地址: 1., Stephansplatz
如何到达: 地铁:U1, U3到Stephansplatz下
开放时间: 周一到周六每天10:30-15:00
景点电话: +43(0)1-51552-3767

斯特凡大教堂是维也纳市的标帜,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一九九七年,斯特凡大教堂庆贺了它八百年诞辰的纪念。它那一百三十七米高的尖塔是继科隆大教堂之後全世界第二高的教堂尖塔。
和欧洲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所有教堂一样,斯特凡大教堂经历了屡遭劫难和几经改建的命运。早在十二世纪初,巴奔堡的戍边伯爵们就曾在此建造了一座方殿式罗曼风格(对罗马风格的模仿)的教堂。两次大火之後,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重新建造了一座方殿型的教堂。如今我们见到的西门正是那个时候的产物。我们今天见到的哥特式风格是十四世纪的产物。在哈布斯堡的鲁道夫四世公爵的倡导下,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逐渐形成了。在以後的几个世纪里,斯特凡大教堂几乎没有中断过它的建造。 
十五世纪,南塔的建造完成了;十六世纪,北塔的尾期工作结束了;十八世纪,斯特凡大教堂的高塔完工;十九世纪,教堂的改建和修缮工作一直在进行著。除了一六八三年土耳其人兵临城下,和一八零九年拿破仑大军再次破门而入之外,斯特凡大教堂几乎没有受到过战争的威胁。对斯特凡大教堂最大的破坏是在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後的那几天。遭受炮火袭击使教堂起火,教堂的屋顶、铜钟、管风琴和大部份玻璃窗画毁於一旦。战後的奥地利满目疮痍,但是重建家园的工作马上就开始了。斯特凡大教堂,维也纳市的标帜,成了全奥地利人奋发建国的象徵。修复工作从一九四八年开始,一直延续到一九六二年。全奥地利的九个联邦州,分别负责修复大教堂的某一个部分。如今,各州人民精诚团结,共同修建斯特凡大教堂已被传为佳话。每一个走进教堂的人,都会为其建筑的浩繁和精美所折服。两排哥特式的柱子,把教堂的正殿隔成三部分。放眼望去,从圣坛背後唯一的两块免遭摧残的玻璃窗画射进了一缕缕五彩缤纷的光线,为巴洛克的圣坛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氛。

倚窗眺望人 (Fenstergucker)
左恻的布道坛是教堂内最精美的一座哥特式艺术品。一五一五年,教堂建筑师皮尔格拉姆不仅把四个布道师的半身像塑造进去,而且还把自己以一个“ 倚窗眺望人"的形象塑造在布道坛的底部。他在这里开出一扇窗户,自己便半倚在半开的窗上,手中还握著他那把心爱的刻刀。

南塔 (Suedturm)
如果您的体力不错,可以登上三百四十三级台阶的南塔,不仅可以把维也纳内城的景观尽收眼底,而且还可以把斯特凡大教堂由二十三万片彩瓦组成的顶部观察得一清二楚。年迈体弱或乐於消遣的游客则可以乘坐电梯登上北塔,去观赏斯特凡大教堂的铜钟。

铜钟(Pummerin)
斯特凡大教堂塔楼上的铜钟重达二十吨。一六八三年,维也纳人战胜了奥斯曼帝国的侵略,把缴获的枪炮铸成了这座铜钟。第二次大战後,人们把残片收集起来,重铸了这口大钟。如今,在新旧年交替的那一时刻,成千上万的维也纳人在斯特凡教堂前的广场上聆听著钟声,相互庆贺新年。

地下墓穴(Katakomben)
斯特凡大教堂有一座庞大的地下墓穴。当年人们在废除圣斯特凡墓地时,把成千上万个维也纳人的尸骨放置在此。此外,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还把自己的内脏放置在此(请见奥古斯丁教堂和卡普齐纳教堂)。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Wiener Staatsoper)

景点地址: Opernring 2, 1010 Wien
如何到达: U-Bahn U4线到达Richtung Wien Hütteldorf站后步行2分钟即到/U-Bahn U1线到达Richtung Reumannplatz战后步行5分钟即到。
开放时间: 每年七月八月期间,每天有五次剧院观光。
景点电话: +43 - 1 - 514 44 - 0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流歌剧院。从落成这一天起,它就是音乐圣殿的象徵。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都以能够为在国家歌剧院演出而感到荣幸。在每年三百场的演出中,包括了古典歌剧中的所有剧目。无论是歌剧还是芭蕾舞,歌剧院的节目没有一天是重复的。国家歌剧院的设计和建造是在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九年之间完成的,其风格可以归属为仿文艺复兴风格。一八六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国家歌剧院首场演出了莫扎特的歌剧《堂璜》,从此揭开了辉煌的序幕。然而,负责设计的两位建筑师并未能够目睹这一天。一八六八年,凡•努尔因为无法承受维也纳人对其设计的刻薄指责而饮恨自杀,另一位建筑师西卡斯堡在两个月之後竟然也中风而死。一九四五年,国家歌剧院未能幸免炮火的轰击。重建的工作持续了十个年头。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五日,整修一新的国家歌剧院选择了贝多芬的歌剧《费德里奥》作为首演,庆贺歌剧院的第二个春天。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英國 | Posted:2005-09-08 15:16 |
peterhsu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謝謝分享精采的文章!!!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09-24 00:4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165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