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714 個閱讀者
觀星資訊》 觀星氣象 | 全天星圖及月相 | 即時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鐘 | 親子觀星會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Goca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版主評分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病毒不是活的嗎(3)
事實上,就在2004年10月,法國科學家宣佈了一項發現,再次顯示有一些病毒距離生命有多近。馬賽地中海大學的哈烏(Didier Raoult)和他的同事,完成了已知最大病毒「擬菌病毒」(mimivirus)的基因組定序工作。這種病毒在1992年發現,體積約與小型細菌相當,會感染阿米巴原蟲。定序分析顯示,這種病毒擁有眾多原本認為只存在於細胞生物的基因,有些基因與病毒蛋白質的製造有關,可能可以讓擬菌病毒更容易驅策宿主細胞的複製系統。如同該研究小組在《科學》期刊中指出,擬菌病毒複雜的遺傳組成,「挑戰了病毒和寄生性細胞生物的分界。」

對演化的衝擊
病毒該不該歸類為生命的爭議,很自然地引發了另一個問題:思考病毒有沒有生命,會不會更像是個哲學問題、一個生動熱烈的修辭爭議,卻沒有什麼實質的重要性?我認為這個議題是很重要的,因為科學家對這問題的態度,會影響他們對演化機制的看法。

病毒有它們自己古老的演化史,可以一直追溯至細胞生命起源之時。舉例來說,有些病毒的修補酵素,可以切除並重新合成損壞的DNA、修復自由基所造成的破壞等,這種能力是特定的病毒所獨有,而且可能已經存在了幾十億年,幾乎都沒有改變。

儘管如此,大部份演化生物學家在研究演化的時候,仍抱持著因病毒沒有生命、所以無需嚴肅考慮的想法。他們在看待病毒時,也認為病毒的形成是宿主基因不知怎地逃脫出來、然後獲得蛋白質外殼。在這觀點下,病毒是落跑的宿主基因退化而成的寄生體,而將病毒摒除在生命的網絡之外,病毒對物種起源和生命維續的重要貢獻,則受到漠視。(事實上,在厚達1205頁的2002年版《演化百科全書》中,僅有4頁是有關病毒的。)

當然,演化生物學家並不否定病毒在演化中扮演著一些角色,但當研究者把病毒當做無生物看待時,他們也將病毒歸類在等同於氣候變化之類的外在影響之中。這類外力會選擇遺傳控制的各式性狀,讓那些面對外來挑戰時最能生存茁壯的個體,也能夠成功繁衍,將它們的基因傳給下一代。

但是病毒卻能直接與生物交換遺傳訊息,也就是說它們是處在生命網絡之內。可能最讓大部份醫師、還有大部份演化生物學家驚訝的是,大部份已知的病毒都不是病原體,而是宿存而無害的。它們長期寄居在細胞內,維持蟄伏狀態,或以緩慢而穩定的速度利用細胞的複製工具繁殖自己。這些病毒發展出許多靈巧的辦法,來躲避宿主免疫系統的偵查,幾乎在免疫防線的每一步,病毒都能想出改變和控制的辦法。

再者,一個病毒的基因組(整段DNA或RNA)可以永久寄居在宿主內,將病毒基因加入宿主的遺傳世系,最後成為宿主基因組的重要組成。相較於只能單純選擇緩慢遺傳變異的外力,病毒的影響無疑更快更直接。而且病毒龐大的數量,再加上它們快速複製和突變的速率,讓它們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遺傳創造者:病毒經常「發明」新基因。而源自病毒的獨特基因可能會到處流傳,進入其他生物並造成演化上的改變。

【意猶未盡嗎?欲閱讀完整全文,請參閱科學人2005年1月號〈病毒不是活的嗎?〉】

來自 http://www.sciam.com.tw/read/read...=607&DocNo=976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
財富:200 (by kunzel) | 理由: 感謝你分享多篇精彩文章,繼續加油喔!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8-25 00:3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48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