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720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iore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棒球] 名人堂球星-捕手的典範-班奇
http://mag.udn.com/mag/sports/s..._ART_ID=12762

1993年,道奇隊菜鳥捕手皮耶薩(Mike Piazza),以3成18打擊率、35支全壘打與112分打點的優異成績,在國家聯盟新人王投票中勢如破竹,以全票過關。當時,媒體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新一代的班奇(Johnny Bench)誕生了!

當然,以皮耶薩近年來的聲勢,他生涯的成就,絕對不只是『新一代的班奇』而已,但對慣常被擺在打序名單後半段的捕手而言,班奇這個名字,等於強力捕手的代名詞,部分棒球專家甚至認為,班奇是史上最偉大的捕手,他打守俱佳的身手,已經為未來想進名人堂的後輩捕手們,立下標竿。

1966年,18歲的班奇高中畢業,與紅人隊簽約。不過他只在紅人隊位於水牛城的小聯盟球隊待了4個月,1967 年8月就被拔擢進一軍。次年,班奇在春訓時與打擊泰斗威廉斯(Ted Williams)相遇,看過班奇揮棒的威廉斯,在一顆棒球上簽下『給未來鐵定進入名人堂的強尼班奇』。不管威廉斯是基於客氣,還是真的慧眼獨具,這一枚簽名棒球,為班奇的大聯盟生涯帶來了好兆頭。這一年,班奇不僅坐穩正宮捕手的位置,不但足足在本壘後蹲了154場,還交出15支全壘打、40支二壘打以及 82 分打點的好成績,順利贏得新人王,創下國家聯盟有史以來,首度由捕手獲得ROY的紀錄。

1970年,是班奇發光發亮的一季,也是辛辛那提紅人隊的黃金年代的濫觴。班奇以45支全壘打榮登全壘打王,其中有38支是在蹲捕手時擊出,也創下歷來捕手全壘打的新高紀錄,直到1996年才被大都會隊的捕手杭德利(Todd Hundley)以41支刷新紀錄。班奇在打點項目也以148分稱王,再加上紅人隊勇奪分區冠軍,班奇順理成章地把生涯第一座最有價值球員獎撈進口袋。次年,班奇雖然面臨第一次低潮,但全壘打仍有27支;1972年,他立即以手中的巨棒昭告棒壇:I am back!

雖然班奇在這一年打擊率只有2成7(他生涯中只有1981 年超過三成,其他16年都低於0.293),但是他在全壘打(40支)與打點(125分)再度贏得雙冠王,紅人隊在1970年代的第三個球季,也和班奇一起跳脫前一年的不振,在國聯西區獨走,所以MVP成為班奇的囊中物。雖然紅人隊又在國聯冠軍戰敗北,痛失進軍世界大賽的資格,但這時的紅人隊,已隱然成為國家聯盟的新強權。班奇在紅人隊的一頁傳奇,也漸漸攀向高潮。

1970年代,綽號『大紅機器』(Big Red Machine)的紅人隊年輕小伙子,在老狐狸教頭安德森(Sparky Anderson)領軍下,九年內(1970到1978年)六度囊括國家聯盟西區冠軍,並在1975與1976兩季蟬聯世界冠軍寶座。以平均、綿密的打擊威力扳倒對手的大紅機器,除了鬼才教練外,主要成員包括安打王彼得羅斯(Pete Rose)、培瑞茲(Tony Perez,去年進名人堂)、摩根(Joe Morgan,1990年進名人堂,常看ESPN棒球轉播的球迷,應該對他相當熟悉)、老葛瑞菲(Ken Griffey Sr.,有個鼎鼎大名的兒子)、佛斯特(George Foster)以及擔任第四棒的班奇。

當時都才20出頭的大紅機器成員們,與許多畢生追求一枚世界冠軍,卻抱憾終生的明星相比,可說是恭逢其盛。這段期間內,班奇在1974年第三度贏得打點(129分)與壘打數(314)雙料冠軍。1976年,班奇再度陷入嚴重低潮,全壘打只有16支,是他在30歲之前,除了rookie year外,成績最差的一季。許多人感嘆班奇將在29歲就此殞落,但奇蹟在世界大賽期間,竟降臨班奇的球棒,喚醒他的打擊火力。

世界大賽對手洋基隊,有位號稱全美聯最佳的捕手謬森(Thurman Munson)。謬森不但守備佳,也是洋基隊打進季後賽的超級大功臣,是那一年美國聯盟的最有價值球員,而且謬森與班奇一樣,也是新人王得主(1970 年)。謬森vs.班奇的戲碼,賽前並無人炒作,因為1976年的謬森,狀況顯然比掉到谷底的班奇好得太多。但不服輸的班奇,決心藉這次世界大賽和謬森一拼,也和洋基隊一拼,更有證明自己是當今大聯盟第一捕手的意思在內。

衛冕世界冠軍的紅人隊,挾著季賽102勝的優勢,只打了四場比賽,就輕輕鬆鬆把1964年以來,頭一次進軍世界賽的洋基隊剃光頭。班奇在四戰中打擊率高達5成33,險勝謬森的5成29,當選世界大賽MVP,並重拾信心。

在經歷1976年的大低潮,卻又在世界大賽鹹魚翻身之後,1977年,班奇恢復水準,締造生平第四個、也是最後一個30支全壘打球季(31 支),外帶109分打點。次年7月26日,班奇擊出生涯第300支全壘打,而從1978到1980年,他的單季全壘打數都維持在20支以上(23-22- 24)。

但是,在邁入1980年代後,大紅機器威名不再,班奇的黃金歲月也隨年紀增長而漸漸離他遠去。其實,為了延長打擊壽命,班奇屢次要求調離捕手崗位,改守別的位置,但因後繼無人,紅人隊一直到1981年,才讓班奇得償宿願,脫掉厚重的捕手面具,卸下沉重的守備包袱,轉守一壘與三壘,從此不再與『紅人隊捕手』畫上等號。

正當他終於可以專心揮棒,班奇卻在5月底扭傷腳踝,當時他的打擊率高達3成43,要衝上生涯單季新高幾乎是指日可待,但這場傷,讓班奇元氣大傷,他足足休息了兩個月,等到傷癒復出,全年打擊率勉強衝過三成以上(0.309),這也是他唯一一次當上三成男。

1983年,班奇的職棒生涯邁入尾聲,5月4日,他從費城人隊投手卡爾頓 (Steve Carlton)手中,打出畢生第2000支安打。四個月後的9月17日,紅人隊為已經宣佈退休的班奇舉辦『班奇之夜』。那一晚,辛辛那提的 Riverfront 球場,湧進了紅人隊正規球季有史以來最高的53790 位球迷,一起歡送這位為紅人隊奉獻17年青春歲月,並帶給他們無限回憶的大紅機器當家第四棒。班奇也沒讓爆滿的觀眾失望,以一支兩分全壘打和一支一壘打,報答辛城球迷的支持。

球季最後一天,班奇再度戴上捕手護具,蹲在本壘後方,有始有終地,走完他璀璨的捕手生涯。17年來,班奇曾經創下捕手生涯全壘打紀錄 (327支,仍是國聯紀錄,但大聯盟排名已被2000年進入名人堂的費斯克Carlton Fisk以351支超前);他曾經是單季全壘打的第二名(1970 年38支,但在1996年被杭德利Todd Hundley以41支超前,布魯克林道奇隊的坎佩尼亞Roy Campanella則在1953年打出40支)。

或許就是因為班奇的打擊成績太耀眼,反而讓人容易忘記他在本壘板後方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功力。從1968 年到1977年,班奇連續十年榮膺國家聯盟的捕手金手套獎,並且14度參加明星對抗賽,其中1968到1980年,一共連莊了13季,從1969到 1977年,連續八季,都是以先發捕手的身分當選,同期的任何選手無人能出其右。班奇之所以年年獲選參加仲夏夜饗宴(mid-summer classics) ,與其說是靠著他的打擊實力,倒不如說是憑藉著他和進攻一樣優異的守備能力。

在他生涯的前13季(1968-1980),班奇每年蹲捕手的場次都超過一百場,寫下當時國家聯盟的新紀錄。他在10110次防守機會中,一共造成9260次出局,守備率達9成9。在他參與的45場季後賽,不以速度見長的班奇共盜壘6次,成功率7成5,但他的對手在班奇的鐵沙掌防堵下,21 次盜壘也只成功了6次。

有原住民血統的班奇體型虎虎壯壯,就像一座厚實的巨巖堵住本壘板大門。許多人在評論班奇的防守是如何一流時,總不忘提到他天賦異秉的一雙大手。他的手可以一次抓起七顆棒球,手套也比當時其他的捕手還要大半號,沒想到帶動後來大size捕手手套的風潮。班奇同時也是史上頭一個使用單手防守的捕手,現在大家見怪不怪的單手掃過跑壘者觸殺的動作,都是班奇帶的頭。

1989年,班奇首度被列入名人堂候選名單,就以96.42% 的超高得票率順利入堂,和之前入厝的前輩相比,只低於漢克阿倫(Hank Aaron,97.8%)和柯布(Ty Cobb,98.2% )。退休後,班奇轉戰商場,成為購物頻道上推銷商品的名嘴,並曾經因為散播錯誤訊息,在1993年被紐約州政府罰款。

1996年,當筆者在美國俄亥俄州求學期間,甚至在電視上,看到班奇為辛辛那提某家西裝店所拍的廣告。當時已經年近半百的班奇,已經童山濯濯,身材也發福許多,看他口沫橫飛,說得頭頭是道的模樣,實在很難聯想到多年前那個一夫當關的一代名捕。

1999年,有『棒球聖經』美稱的『運動新聞』(The Sporting News),選出20世紀百大球星,其中班奇高居第16名,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因為班奇的排名甚至比米基曼扥(Mickey Mantle)等名將都高,還有人戲稱班奇的太太是否是選拔委員。

2000年底由大聯盟主辦的20世紀明星隊選拔,班奇則眾望所歸,與洋基隊的耆宿貝拉(Yogi Berra)一塊佔走僅有的兩個捕手名額。無可否認地,班奇的地位與成就,在歷來的所有捕手中,早就是數一數二。他留下的成績,更成為判斷捕手是否優秀的唯一標竿。

班奇檔案:

姓名Johnny Lee Bench

1947年12月7日生於奧克拉荷馬州

右投右打 捕手、一壘手、三壘手

身高6呎1吋 體重208磅

1967到1983年效力於辛辛那提紅人隊

背號5號已經被紅人隊退休

生涯成績

打擊率0.267

安打2048

全壘打389支(任捕手時327支)

打點1376

壘打數3644

三振1278

保送891

盜壘68

1970、1972與1974年打點王

1970與1972年全壘打王

金手套10次(從1968到1977年連續)

1968年國家聯盟新人王

1970與1972年國家聯盟MVP

1976年世界冠軍賽MVP

14度入選明星賽(1968到1980年,1983年)

1975與1976年世界冠軍

1989年以96.42%得票率進入名人堂

當選運動新聞20世紀百大球星(第16名)

入選大聯盟20世紀明星隊(捕手只有他與貝拉Yogi Berra兩位當選)

這才是強力捕手典範阿! 台灣如果也有就好了....唉..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教育部 | Posted:2005-06-08 08:45 |
likeaflower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8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陳金茂嗎@@"哈!我覺得職業運動員把青春奉獻給運動,當一身是傷年華老去的時候就只能黯然下場了,國內應該要更重視這些運動員,畢竟他們真的很偉大不是嗎^^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6-08 12:16 |
大東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83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好多....
這種捕手越來越多了 尤其是在日本: 城島(軟體銀) 古田(養樂多) 阿部(巨人)
當然成級跟美國可能還是有些差距!
但是捕手的打擊表現進入中心棒次也是令人振奮的!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6-08 13:34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762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