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425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coffeeortea2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鮮花 x7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水族][品種] 鸚哥魚物語
光鮮的海中嬌客 鸚哥魚物語


鸚哥魚生長於珊瑚礁岩區,由於肉質十分鮮美,因此在許多海產店中常可發現牠們的身影。而部分鸚哥魚的幼魚也憑恃著其鮮艷的體色及迷人的姿態,而成為海水水族箱中相當受觀迎的熱帶觀賞魚。由於鸚哥魚沒有胃,腸子約是體長的三倍。除了堅強的齒板可以刮食礁石外,在咽喉部有一組和鯉魚一樣的咽頭齒,可以把食物磨的更小才進到腸道進行消化吸收的步驟。
以前大家普遍錯誤地認為鸚哥魚特殊的鳥嘴齒板是專為吃珊瑚而發展的,但現在研究人員都認同鸚哥魚是素食性(吃藻類)的魚。因為只有隆頭鸚哥魚(Bolbometopon muricatum)的胃內含物有超過50%的活珊瑚外,其他的鸚哥魚都只是刮取活珊瑚表面的藻類,因為齒板構造有異差,所以不同種鸚哥魚在礁石上留下的痕跡深淺不一。白斑鸚哥魚(Chlorurus sordidus)、青鸚哥魚(Cetoscarus bicolor)、鈍頭鸚哥魚(Chlorurus gibbus)等可以留下較深的刻痕外,其他多數鸚哥魚只會留下淺淺的刮痕,所以基本上和粗皮鯛(倒吊)吃東西的方式,沒有差別。
 
根據學者研究結果發現,鸚哥魚是珊瑚礁區生物分解、碳酸鈣循環的大功臣。研究報告指出,鸚哥魚對於碳酸鹽在珊瑚礁區的循環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因為鸚哥魚可加速珊瑚碳酸鹽的再釋出,也就是所謂的生物分解(Bioerosion)。此外刮食處也讓其他新生的幼苗有空間可以附生到珊瑚礁區增加歧異度,而其攝食所產生的沈澱物則是珊瑚礁區很多細小生物的棲所。

文章轉貼自:
http://www.aquapets.com....s/1610.htm


真的好漂亮喔 光彩奪目的說 養幾隻在自己的水族箱裡 一定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 此文章被coffeeortea2在2005-06-03 17:59重新編輯 ]



大家一起來共鳴吧
kero
  kero
    kero
  kero
      kero
    kero
  kero
    kero~~~~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教育部 | Posted:2005-06-03 17:4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10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