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915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glide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健康] 好累!对症改善身心疲劳
没想到疲劳还分这么多种,希望大家疲惫时可以参考这篇报导,
对症下药,找出消除疲劳的方式... 希望大家元气多多喔~~


庄淑旗 2005.03.21  中国时报


编按:「累啊!好累啊!怎么这么疲倦!休息为何都没有用。」现代社会忙
碌、生活压力大,紧绷的生活型态,让人们平常难得睡个好觉,在假日睡上
一天的大头觉补眠,却是越睡越累。本版特别邀请医学博士庄淑旗分析现代
人疲劳现象,并提供她独特的「汤匙刮刮乐」,教大家一起排忧解劳。

根据我多年研究及生活体验的观察,我觉得疲劳现象可分为生理、脑力、心
理、主观、饮食这五种类别:

★生理疲劳

症状:体能殆尽 不堪负荷
处方:减少劳动 睡个好觉

生理疲劳也就是所谓的体力疲劳。要消除体力疲劳,首先要减轻体力的劳动
量。一般轻度的疲劳,坐一会儿或躺着休息即可消除疲劳;如果是重度疲劳
,最好能泡个舒服的热水澡,再睡个甜甜的好觉来解除体力疲劳;再加上保
健按摩,效果则更好。不过体力疲劳的治本办法,应当先从生活习惯的调整
与饮食内容的改变做起。

★脑力疲劳

症状:头昏眼花 眼冒金星
处方:做深呼吸 按摩小腿

脑力疲劳是长时间思考或专注于某件事情、活动所产生的倦怠感。快速消除
疲劳的做法,就是做扩胸深呼吸,或到空气流通的地方稍事休息。若觉得肚
子有胀气、接着头昏目眩,则可坐下脚跟着地,由上而下推按小腿并拍打使
之通气。如果觉得头部左边痛,可以头部左倾深呼吸几次,让空气较易吸入
左侧大脑,然后再往右侧倾,动作互相交错进行,就可以快速地解除脑力疲
劳。

★心理疲劳

症状:情绪紧绷 无处宣泄
处方:开怀欢唱 解开心结

紧凑的生活方式,长期负荷的大量压力,经常紧绷的精神状态,是累积慢性
疲劳的原因。除了与朋友聊聊天,适时宣泄负面的情绪、排除郁闷的心情外
,不妨趁着洗澡时开怀欢唱,把心中的郁闷全发泄出来。

要消除心理疲劳,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心中的那个结,把这些心理的疑难杂
症做一番彻底解决,才能够恢复健康体能。

★主观疲劳

症状:心力匮乏 兴致全失
处方:点燃热情 尝试改变

主观疲劳通常是一种心力不足和对自己或任何事有着无力感的现象,通常是
由个人情绪引起,这时需要的是点燃生命的热情,转移一部分注意力于另一
种活动;将兴趣导入工作中,或设法变更工作的形式、改变学习的方法,也
都是值得尝试的做法。

★偏食疲劳

症状:吃鱼吃肉 欠缺均衡
处方:营养均衡 吃少吃巧

台湾俗谚说:「吃鱼吃肉,也要配菜(青菜)甲。」这是老祖宗的智慧之语
,也就是「营养要均衡,才会健康」的意思。所以平时三餐要注意营养均衡
,而且要吃得少吃得巧,多食只是徒增身体负担,更是造成疲劳的主要根源


★疲劳日积月累 小心积劳成疾

疲劳的种类有许多种,若想维持健康,常保充沛活力,最根本要做到的是「
今天的疲劳,今天消除」,让自己在一天结束之前得到真正的放松与舒缓,
补回耗损的精力与能量,然后安详入睡,明天醒来又是一尾活龙。

如果放任疲劳的感觉不管,让它在身体里愈积愈多,不仅器官机能逐渐衰退
,引发胀气、降低免疫力,容易疾病缠身;连带的大脑思考、情绪反应也跟
着受损;更可怕的就是难逃癌魔侵袭。所谓的「积劳成疾」,正是这种现象


[ 此文章被glide在2005-03-22 18:34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3-21 18:45 |
jenny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想要改善吗,睡不抱是你的肝不好了
想冶好可以找我(即时通jenny17926) 表情 表情


顺势百怡能~~BIOLIVIN~~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3-24 20:17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859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