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4957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glide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健康] 从舌头 看健康
下次感到身体不适,准备看医生之前,可以先拿镜子
按照文章好好检查一下,因为舌苔是中医师必看的地
方,可以发现身体许多毛病...



【记者林进修/报导】

有没有搞错?可以从舌头看健康?!

舌头是发声及咀嚼不可或缺的器官,但对不少中医师来说,面积不过三、四
十平方公分的舌头,可是个窥探疾病的重要管道,往往眼睛轻瞄几下,心里
就有了谱。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妇幼院区中医科主任蔡文兴表示,中医舌诊行之多年,透
过这套方法可以分辨人体脏腑气血盛衰,进而确诊下药。一般说来,舌头可
分舌质及舌苔两部分,前者以颜色及形状为主,后者则为外来物质


就颜色来分,舌头可分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及青舌五种。舌形的变化
,则依具体情况而定,包括胖瘦、老少及裂纹等,只要看清舌头颜色及形状
,通常就可掌握体内环保情形。蔡文兴说,舌质淡红且舌苔薄白,即为正常
舌象,一旦颜色、形状及舌苔色质有异于此,健康就有可能出了问题。

常见的舌诊及疾病症候相关性如下:

一、地图舌,指的是舌头出现如地图般斑驳的图像,病名称为「游走性舌炎
」,通常因压力太大、缺乏维生素、舌炎、免疫功能失衡及过敏体质而起,
可透过穴位按压改变。按压的穴道有手背虎口处的「合谷」及鼻翼两侧的「
迎香」两穴,每天早上醒来各按压50次。

二、白舌苔,整个舌头表面泛白,通常出现在感冒、有痰及咳不出来的情况
下,可按压「合谷」及腕后2吋的「外关」两穴来改善。

三、黄舌苔,患者通常体内有一股很重的热气,常合并有口臭及便秘。出现
便秘者,可按压肚脐旁开3吋的「天枢」穴,顺时针及逆时针各50次,如此
即可促进肠胃蠕动,改善便秘。

四、黑舌苔,一旦出现舌头颜色转黑的情形,通常意味体内热势严重,已出
现后期的疾病,一般穴位按压无济于事,应立即就医治疗。

五、腐苔及腻苔,这是肠胃功能失常,食物停滞在胃中久久不能消化使然,
患者容易感到腹胀气及从胃中排出食物的味道,此时,刮舌板可从舌头上刮
出带丝的舌苔,改善之道是按压膝盖下方4指处的「足三里」穴,每天照三
餐按压,每次50次。

六、光剥面,又名镜面舌,这是胃阴伤的表征,常见于久年胃溃疡疾病患者
。这些患者通常几年下来都没有舌苔,舌头表面光光亮亮的,这也是消化性
溃疡的前奏,可按压「足三里」穴缓解。

七、舌头胖大,这种舌象常合并气虚及水肿症状,这是因为体内水份排除困
难,身体肿胀,舌头即出现肿胀。若为气虚患者,可按压「足三里」及肚脐
下方2指处的「气海」两穴,补足元气;若为水肿患者,则可按压脚踝内侧
的「水泉」穴。

八、舌周有齿痕,这也是气虚的表征,这种患者易疲劳乏力,也是按压「足
三里」及「气海」两穴改善。

九、舌淡白,这类患者的舌头淡无血色,是血虚的表征,常见于月经来量多
、子宫肌瘤及慢性肾脏衰竭等贫血患者,通常不用按压穴位,可经由食补四
物汤,或吃龙眼干、葡萄干及深色蔬菜来补血改善。

十、舌有瘀斑且舌下静脉曲张,这是身体血液循环不良所致,通常出现在身
体酸痛、痛经的女性身上,可按压膝盖内测的「血海」或脚踝内踝上方4指
的「三阴交」两穴。按压「三阴交」穴时,如果感到特别疼痛,即意味当事
人患有妇女病,不妨另行就医治疗。

【2005/03/21 民生报】


[ 此文章被glide在2005-03-22 18:29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3-21 18:13 |
aa230992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这个应该是医生看病人的方法之一,谢谢你的提供 表情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亚太线上 | Posted:2005-03-22 22:31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18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