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202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i0212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 鮮花 x2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小品] 慈濟人的笑容
【生命中的抉擇】
看到慈濟人的笑容,就能感受到他們的幸福。
為什麼他們很幸福?
因為他們走在自己所選擇的路上。
所以,幸福的定義就是:
「我走在自己選擇的路上」。
人生似乎有很多的抉擇,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無限的價值?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
鄉土作家黃春明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個人沒有權利選擇他的膚色,就如同一顆種子沒有權利選擇它的土地一般。」相信我們都能瞭解這句話。
人們沒有選擇膚色的權利,就如同一顆種子,它隨著小鳥的飛行或微風的吹拂,落在哪裏,就必須在哪塊土地上生長。
在人生那麼多的限制中,我們要如何活出一個無限的價值呢?今天要活七十歲或五十歲,雖不是你我所能決定的,可是,我們可以決定在這些有限的年歲中,做些什麼樣的事情。而這個抉擇,就構成了生命的背景和畫面。
實踐,就能活出自然的生命力

什麼是人生的價值?從小讀書,老師給我們很多答案,現在我們教書,也給學生很多答案。其實人生這個課題,不是單一的選擇題,而是個複選題,沒有一定的答案,每一個答案可能都是對的。
非洲的醫學之父史懷哲,他是歐洲有名的才子,擁有醫學、神學、哲學以及音樂四個學位。他是牧師的兒子,他一直以為自己這輩子大概也是成為牧師。
當他九歲的時候,有一天,班上一位黑人小孩要和他賽跑。史懷哲一馬當先地跑到目的地,當黑人小男孩隨後趕到時,對他說:「史懷哲,你知道嗎?你之所以會贏我,並不是你本身的力氣,而是你穿得比我暖和,而且每個禮拜還可以喝兩次肉湯。」
這些話讓史懷哲內心難過良久,從此再也不喝肉湯,不穿毛衣了。他覺得:「為什麼我要因為環境和客觀的因素強過別人、贏過別人?我要以自然的生命力去贏過別人。」
要如何活自然的生命力呢?答案就在於「實踐」。最後史懷哲終於選擇在非洲行醫。

幸福是走在自己選擇的路上

史懷哲是一篇動人的故事,證嚴上人也是一篇精彩的故事,甚至很多慈濟委員的生命歷程,也是一則動人的故事。你我本身,又何嘗不是一則則述說著真、善、美的故事?
不論西方宗教或是中國宗教,都追求著「真善美」三個字。真善美是什麼呢?真善美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追求的過程。如莎士比亞所說的:「幸福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方向。」
我們在慈濟所看到的每個人都笑容滿面,只是看了他們的笑容,就能感受到他們的幸福。為什麼他們很幸福?因為他在做慈濟。為什麼做慈濟會很幸福?因為他們走在自己所選擇的路上,他知道這一生走在什麼樣的路上。所以,幸福的定義就是:「我走在自己選擇的路上」。

「信」,是追求真善美的基礎

我們要如何追求真善美呢?首先應該要「相信」。「相信」這兩個字在很多人的生命中,可能是一種挑戰。我在大學時代有位老師是個天主教徒,他常說「信者有福」、「信以為真」。「信以為真」也就是「相信這是真的」。
我學的是中國文學,可以說是儒家的信徒,我沒有所謂的宗教信仰,可是我卻有宗教的情操。我的生命也曾經起伏過,我常在想永恆是什麼?我們到底要去相信什麼?
佛教中有「信能渡淵」的故事。有一個人為了聽佛陀說法,不顧大河橫阻地游了過去,因為他相信能過去,所以他真的到達了彼岸。這「相信」的力量,讓他渡過大河。
每一個年輕的生命都曾經栖栖遑遑過,我們不知道生活在追求什麼,也不知道永恆是什麼?就是因為社會變動太快,所以我們會捫心自問:這個社會到底在追求什麼?而我的未來又是什麼?

面對自己的人生,尋找生命之光

從小我就喜歡看漫畫。蕭言中有篇漫畫叫「弱雞」,所有的角色都是小鳥。弱雞是一位憂鬱的哲學家,他有很多朋友,如貓頭鷹、小鳥等。貓頭鷹名叫可樂,每天飛來飛去,無處不快樂。有一天,弱雞很憂鬱地坐在樹下,他看弱雞這個樣子,忍不住問牠:「弱雞,你在想什麼?」弱雞回道:「可樂,你從來都不想想你的未來是什麼嗎?」說完也不等可樂回答就走了。
當太陽昇起又落下時,弱雞走回原來的地方,發現可樂還坐在那棵樹下。他覺得很納悶,就問道:「可樂,你坐在這裏做什麼?」可樂回答:「你可不可以告訴我,你是怎麼想到這個殘酷的問題?」
這篇漫畫令當時還就讀大三的我們也覺得「對呀!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未來是什麼?」這真是一個殘酷的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碰到,只是看你願不願意去面對它。
無疑的,我們都走過來了。不過我們的另一個工作是要去引導學生,讓他們知道他們的未來是什麼,讓他們也能走過來。我們要教導學生去尋找「生命的光」。
在上哲學課時,老師就曾經告訴我們,生命中有一個光是我們看不到的;當你能找到那個光,而且走了進去又走出來,你會覺得內心豁然開朗。
當我和同仁在分享經驗時,我很喜歡提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那個武陵人緣溪行,忘路之遠近;走到了水源的盡頭,看到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彷彿若有光」。以前當學生,背到「彷彿若有光」時,我並沒有什麼感覺,只覺得背書是一件艱苦的工作;可是當我一遍又一遍教學生時,我體會到一些新的滋味,並且自問:為什麼「彷彿若有光」?
在那個亂世,陶淵明為什麼要寫這樣的文章?既然是亂世,就沒有光明;所以當他看到了這一道光明,很自然的就捨船進去。這個「船」,可能就是代表我們所擁有的外在物質環境;只要你勇敢地把它放下,你就能循著這道光走進去,找到另一個廣闊的天地。
所以,桃花源成了很多人的心靈世界。

「相信」,將生命的光明帶給人們

魏晉的桃花源也許並不真正的存在,但在現代,我們卻有一個真正的桃花源,就在慈濟。
因為慈濟有這道光,所以我們走了進來。當我們走進來之後,是不是可以把這個光帶給學生?引導學生進入這個桃花源?在你引導的過程中,你一定要先讓學生相信你,明白你為什麼來慈濟。
以前我的老師鄭騫先生講過一個故事。蘇東坡是北宋的才子,他是四川梅縣人。傳說他出生時,整個梅山的草木在一夜之間都枯掉了。為什麼?因為整個梅山的鍾靈毓秀都送給了這位才子。等到蘇東坡七十歲去世時,整個梅山的景色在一夜之間,又欣欣向榮了起來,因為蘇東坡將所有的鍾靈毓秀又還給了梅山。
老師說完,看著大家問道:「各位同學,你們相信嗎?」台下有些同學舉了手,老師看了,嘆了口氣說:「怎麼這麼傻呢?世界上那有這種事呢?」當時沒舉手的人都沾沾自喜。結果老師又嘆了更長的一口氣說:「唉!不相信的更傻,這麼美的故事,為什麼不相信呢?」想想,對呀!人生到底要相信什麼?有人說慈濟人很傻,但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進來?因為它美啊!就是因為「相信」它是真的,所以讓你產生力量
。「相信」令你很勇敢地讓學生知道你走的是一條正確的路;「相信」讓你跟隨著很多人走在慈濟這條路上。
在慈濟這條路上有大學教授,有小學老師,有富商巨賈,也有販夫走卒。
在這個世界中,我們包容了所有的人,這也就是慈濟美的地方。

善是最大的包容力量,因此呈現出「真」和「美」

什麼是真?是善?是美?
我認為:「相信就是真的」。
相戀中的人常會問對方:「你愛我嗎?」當對方回答「愛你」的時候,她又要他拿出證據。「愛」這種東西哪有證據?車子?房子?還是戒子?其實,只要你相信,他就愛你;你不相信,他就不愛你。「相信」讓我們產生這麼大的力量。
「美」是一種昇華,生命中需要美的感覺。我們要用善的力量去包容真和美,真善美才能同時呈現出來。因為善本身就是最大的包容力量,所以我們要相信它。
老師時常被學生騙,可是很多老師還是會相信學生。這並不是因為老師傻,而是老師不願意去拆穿學生;因為孩子的生命正在成長,只有相信他,才能給他力量,只有相信學生,他才會回頭。
朋友之間更應該要「相信」,如果彼此之間能夠相信,才有支持的力量,人與人之間才會有緊密的感覺。
在慈濟世界中,充滿了愛、尊重與關懷
我們之所以會進入慈濟,是因為它的真善美、它的希望與真誠;可是單單相信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讓人瞭解。
你不可能用專業去和別人做朋友。也許你向說電腦我不懂,我向你說中國文學你也不懂,但是有一點是你我都懂的,那就是當我們在談慈濟的時候。因為在慈濟世界中,充滿著一分完全的尊重、關懷,和人性的光輝。
目前的社會為什麼會變得如此疏離?因為每個人都是專家,他們不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其實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必須的,因為從交流中,我們才知道最近的訊息是什麼,彼此的想法是什麼,甚至我們才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裏。
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我們才能學會愛、尊重與關懷。但是今天學校的教育似乎少了這些。所以慈濟開設人文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追求永恆與安心在於「實踐」,亦即全生命的投入

在人文課程中,我們跟學生講的就是「實踐」,我們要常常去想:為什麼我知道卻做不到?
什麼是人生的無奈?無奈是一個認知的極限,也就是知道而做不到。這種無奈會讓我們產生無力感。
知道就要去做,我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我時常告訴學生,「實踐」就是:「理念上的認知,行為上的支持,全生命的投入。」
所謂「理念上的認知」,比如社會上有很多的公益團體和公益活動,我們在理念上認知這是一件好事,所以才會去參與,也就是認知之後我還會去做「行動上」的支持。
而行動上的支持,不能只是一分熱情,必須把它化為最真實、最長遠的行動。要做到這點,那就必須用「全生命去投入」。當你用生命去投入時,我們將會看到:原來我們所追求的永恆與未來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18 21:0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4640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