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990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oabearoa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7 鮮花 x8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小品] [轉貼]陪他一段,不在長短,在乎紀律
陪他一段,不在長短,在乎紀律

文/黃惠娟

做便當、打電話,這些簡單的動作持之以恆的做,卻成了父母與孩子最溫馨、最有效的相處模式……

一直到去年,全球相機產量最大、身價達三十七億(指夫妻倆在普立爾持股之市值)的普立爾科技董事長黃震智,一週都會有兩天四趟,在台北——台中高速飛馳。這個「習慣」持續了三年。不論他有多忙,每個星期五,黃震智的秘書都知道下午三點以後不必排行程,因為,他要親自去台中的瑪禮遜美國學校,接兩個女兒回台北。過完週末後,再親自送他們回台中。一直到兩個女兒去日本念書,這段來回四百公里的溫馨接送才停止。

‧ 黃震智:三年勤接送 養成下工夫紀律,親子關係無時差

跟很多創業家一樣,黃震智的事業曾經瀕臨失敗邊緣,最慘的一次幾乎在農曆年前發不出薪水,不過,他有很多固定要陪伴孩子做的事,卻從不因事業的波折而中斷。

每年兩個女兒共四次的家長日,夫妻倆一定結伴參加,有時還能分出一人權充同學的家長;而為了不影響星期天跟家人共處的時間,這幾年才學打高爾夫球的黃震智,寧願四點起床,飛快打完九洞後,趕九點回來正好孩子們起床。「他是台北的稀有動物,女兒小六長大到一百六十公分了,每天還是爸爸抱起床,要橫著抱才出得了門,然後幫她們弄毛巾、擠牙膏,」太太劉秀麗說。當然,還有那三年不間斷的接送。

「司機只要做司機的工作,不能代替母親;就像司機可陪孩子去看病,但不會問孩子為何生病,」黃震智說。

很多朋友都問黃震智,為什麼做得到事業有成、家庭和樂?黃震智總是說,工作太忙都是藉口,先後順序定出來,就做得到了。

太太劉秀麗的觀察更精確。她說,黃震智五十歲才學打高爾夫,但兩年之內就打到八十桿的職業級水準。「他什麼事都要做到最好,而要做最好就得養成下功夫的紀律。」劉秀麗說:「他用一樣的態度追老婆、陪伴小孩,而同樣願意為此養成陪伴的discipline(紀律)。」

因為父母有紀律,他的孩子跟父母的互動,也同樣親密而穩定。每天上午台灣時間六點二十五分(日本時間七點二十五分),黃震智會準時撥電話至日本,問孩子是否順利搭上校車了,並祝彼此「祝你上好課」「祝你上好班」;而晚上十點,女兒會準時從日本打電話回來,分享上學一天的點點滴滴,甚至還把學校的事情記在小紙條上怕漏講。

兩個女兒雖然從小衣食無虞、司機阿姨圍繞,不論是出門或甚至坐電梯都有人陪。但兩人獨立去日本念書後,姊姊照顧妹妹,兩人獨立生活,居然支出的每一筆帳都記得一清二楚,讓父母覺得很驚訝。

而小女兒是跳級念日本學校,老師原本來電說她進度可能跟不上,沒想到她咬緊牙關全力衝刺兩個月,居然現在是全班前三名,衝勁與要求自己的discipline絲毫不輸爸爸。似乎受了父親很大的影響。

‧ 吳蕙如:每天做便當 確實完成每個承諾,加深孩子信任

台灣IBM四十八年來首位女性財務長吳蕙如,每天面對的是高壓、高挑戰的工作,但她同樣是一位很有紀律陪伴孩子的母親,她的陪伴秘訣,就是每天為孩子做便當、說故事。

「真不敢相信,公司很多人怕她怕得要死的Helen,會天天為孩子做便當,」IBM公關許雅萍說。

財務長的工作經常沒日沒夜,為了不挪用陪孩子的時間,吳蕙如訓練自己要工作得有效率。她極少應酬,中午吃飯時間也減到最短。她多半會要求自己八點以前到家,回家一進門第一件事,是幫一家四口準備隔天的便當。

只見吳蕙如一進家門,兩個孩子加上先生三個人一擁而上搶著跟她講話,嘰嘰喳喳熱鬧不已。做完便當後,全家人就會在家具極少的客廳內各據一方,邊做事邊聊天。這時,吳蕙如才會打開筆記型電腦,接續白天未完成的工作。

這是她在大女兒上學後就養成的習慣,四年來從無間斷。連三月初赴日出差三天,吳蕙如都預先準備三天份六個便當放在冰箱。「其實做便當很快啦,而且我做的都是很簡單的菜,砧板很少用,並沒有野心要常換菜色,」吳蕙如不好意思的說,出門前先洗好米、預設好電鍋煮飯的時間,素材先洗淨放冰箱,回家下鍋二十分鐘就好了,「我一直在『誘惑』他們吃學校的便當,但他們就是不為所動。」

她另一個陪伴孩子的利器,則是一個主人翁叫阿土的故事。這是她自己想像出來的人物,通常在睡前講給孩子聽。即便人在國外,吳蕙如不會忘記,一開完會進旅館,就開始寫e-mail,每天都傳回阿土小朋友最新發展。

吳蕙如的小兒子,一出生就罹患軟喉嚨症,生下來就住進加護病房,所有食物的餵食,都要先以一支管子插進喉嚨,一天喝幾次奶就要插幾次。吳蕙如坐完月子後,就堅持要自己幫孩子插管,過了一段愁苦難捱的日子。但留職停薪半年陪孩子,卻也讓吳蕙如深深了解,跟孩子互動的時間其實也是充滿了喜悅。

復職後,她也摸索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心法。她發現,跟自己看待事業一樣:只要預先計畫,用紀律去執行,沒什麼做不到的。「就像工作為我帶來成就感,我願意為工作養成discipline一樣;為孩子做這些事情,興趣的成分比努力高多了,更能有discipline,」吳蕙如說。

吳蕙如發現:承諾一定要做到,孩子就會增加對妳的信任。

事實上,她們一家人黏得不得了,在一般家庭很少見。吳蕙如每天送孩子去上學時,彷彿愛侶的十八相送,送到學校後,光是道別的話就要講五分鐘,道別完後從走廊走到教室,至少要回頭十次,鴞o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了。「兩個孩子成天把肉麻的話放在嘴上,一天要講很多次我愛妳的,」公司很多人怕她的吳蕙如露出淺淺的微笑。

黃震智和吳蕙如都是事業成功、忙碌不堪的白領菁英,為何他們不曾感覺子女養育與事業之間是一種「蠟燭兩頭燒」的拉鋸戰,反能樂在其中?唯一的共通點是,他們用經營事業的角度看待親子關係的營造,而養成紀律。

不在時間長短,而在「有紀律的陪孩子」,也正是現代忙碌父母最需要的新陪伴主義。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黃迺毓,精研親子關係二十年。她發現,父母本身不以身作則,根本教不動孩子。「很多人老說自己工作忙,但如果今天你的公司要求你每天七點到公司吃早餐,你一定做得到,」黃迺毓說。

‧ 曹約文:善用MSN 找到互動頻率,孩子隨找隨到

昱泉國際總經理曹約文,唯一的兒子阿毛在五年前移居至上海就讀國際學校。當時的協議是先生陪孩子在上海就學,曹約文則一個人在台灣工作。

一開始,一家三口不容易抓到何時為最適的相聚頻率。尤其今年上高一的阿毛正值青春期,太常去怕孩子煩,太少去又怕無法掌握孩子的狀況。因此,即便正在會議中,曹約文準時在五點鐘抽身到電腦前,連上即時通訊(MSN),這是阿毛下課到家的時間,曹約文會用青少年喜歡的方式跟孩子溝通。「即便只是掛在上面,孩子也知道要找你隨時都找得到,」她說。

讓孩子隨時找得到,不黏不鬆,這是她的一個承諾。她還記得在孩子轉學後第一次舉辦的家長日,曹約文和先生李慈泉都忙到忘記了,電話中,她強烈感受到小孩失落的心情說:「全班只有你們沒來。」那次之後她給阿毛一個承諾:「只要你隨時想找我,一定找得到我。」事實上,阿毛移居上海這幾年,也是昱泉經營最困難的階段,曹約文的老闆就是先生(昱泉董事長),回到上海時,經常要跟先生談公事到深夜,孩子不在身邊的牽掛日子就更加煎熬。「後來我跟先生說,十一點以後,或是回台灣前一個晚上,再談公事就翻臉,」快人快語的曹約文說。

也正是這樣預先調整好工作與家庭分開的心情,每學期阿毛的家長日,她一定預先排開其他行程,確保自己一定能夠參加。而起初幾年,曹約文都是先排好公事,趁公事之便回上海時探望兒子,有時一個月回好幾次,有時數月難見一面。後來她發現,這樣對孩子反而造成困擾。她抓到一個回上海的頻率,亦即最多不超過五週一定回去一次,即便只停留一個晚上,孩子自己就能調整好面對媽媽的情緒,互動的品質反能提升。「後來發現,孩子需要的是心靈的attachment(寄託),」曹約文說。

曹約文說,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男生,他沒事跟你說時,你一天撥再多電話給他,他都只以「嗯」「還好啊」回應。不過,看似酷得不得了的兒子,反而很內心的話會願意跟她聊,比如說,青少年性行為,A片、未婚懷孕等等。有一陣子兒子很迷漫畫「將太的壽司」,他跟爸媽約定好一天,親自下廚做壽司給他們吃。曹約文三歲就喪父,身為公務員的媽媽,要擔負養一家四個女兒的重擔。「媽媽雖忙,但她很習慣給我們抱抱親親,我不覺得她給我們的愛有少過,所以我也認為陪得久不如陪得有效率,」曹約文說。

日本厚生勞動省不久前發布一項廣達三千人、追蹤五年的調查,發現托兒所照顧小孩的時間,不是影響幼兒發育的主因,反倒是小孩是否經常和家人一起用餐,才是決定幼兒智能和運動發達與否的關鍵主因。

負責該調查的濱松醫學大學研究團隊指出,維持親子之間的接觸,無關乎時間長短,重點是能否讓幼兒沉浸在家族共餐的溫暖氛圍中。而研究也發現,家族未能一起用餐的幼兒,對周遭的人事物遲緩反應,比擁有家族一起用餐環境的幼兒要慢上約七十倍,理解能力也相差四十四倍。

‧ 邱麗孟:母子同學琴  全家一起打球,養成規律互動

台灣微軟總經理邱麗孟,很慶幸在孩子出生後,就養成每天抱小孩上床睡覺的習慣,在整個「儀式」中,她會先念至少半小時的故事書,母子三人就一邊討論故事情節與當天的生活點滴,帶著笑意入睡。

因此,雖然自己工作越來越重,在兩個兒子分別就讀國一及國小六年級後,陪小孩的時間越來越少,她就利用每天孩子刷牙盥洗準備就寢時,站在浴室門口,進行跟孩子短短十五分鐘的說話時間。「媽咪,我們去刷牙。」變成每天睡前的一個儀式。孩子心中有不開心,仍以媽媽為首要傾訴對象。

不久前,小六的二兒子想要停掉表現極出色的鋼琴課,邱麗孟極力說服他不要放棄,「是你們大人想要我們學鋼琴,不是我們想學。」小兒子抗議說。她想想也有道理,決定自己也去學爵士鋼琴。每個星期六的下午,母子倆一同去上鋼琴課,至今數年從不間斷。週日上午全家一道去打網球,成為她們一家人規律互動的活動。

邱麗孟最欣慰的是,兩個孩子很能體諒越來越忙碌的媽媽。她記得她被擢升為台灣微軟總經理時,消息傳來,她正和兩個兒子坐在車上。她第一個念頭就是問兒子:「媽媽有機會當總經理,但以後陪你們的時間會變少,你們覺得呢?」當時國小三年級的小兒子的直接反應就是反對,但小四的大兒子卻很懂事的跟弟弟說,「媽媽只是會多出國一點點,何況我們會有玩不完的game!」邱麗孟很開心覺得兒子成熟到可以討論。

‧ 鄭慧明:遛狗兼談心 從陪伴中觀察孩子,建立正確價值觀

台灣大哥大財務長鄭慧明,認為跟孩子的互動,則跟管理企業一樣,也要看幾個KPI(key performance index,關鍵指標)。鄭慧明認為,一個人能否成功,包括多種能力,譬如承擔風險的能力、勤奮、紀律、記憶力等,而這些都圍繞著一個能力——判斷力。台灣的學校教育是以智能為主的考試為衡量一個孩子能力的唯一指標,但智能的考試並無法淬煉孩子的判斷力。

鄭慧明知道自己不可能天天陪孩子,而兩個已屆青春期的女兒,也不會喜歡爸爸天天跟在身邊。因此,他經常利用約孩子去公園遛狗的輕鬆時刻,鼓勵孩子說話,並由對話的內容,觀察她的時間分配,語言的用字遣詞,對事情的反應,判斷孩子的思想、行為是否有可能偏差的傾向。

女兒上高中後,他就鼓勵她去參加社團,因為參加社團時間多,念書時間少,藉由做出參不參加社團的決定,孩子就能體會社團與念書之間的有得有失,就學到做一個抉擇必有其代價,也要承擔風險。如此一來,孩子就學會如何判斷了,「學會相信自己的選擇,比學校成績還重要。」這是鄭慧明的理念,「決定人的一生的,不過就五、六個重要決定,譬如結婚,譬如第一份工作,如果從小就知道做決定的因果,小孩就不用擔心了,」他說。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也指出,孩子在十二歲以後,大人只有一半的機會能影響他們;如果十二歲以前未能跟孩子建立良性的互動,亦即常常聽孩子講話,讓他願意跟你分享生活的一切,「那麼十二歲以後當他下了錯誤的判斷,你能改變他的機會也只剩二分之一。」黑幼龍說。

不過,陪伴孩子,質比量更重要。黑幼龍有一次到美國卡內基受訓,聽到一個講師親身的體驗:這位過去經常出差的講師轉為內勤後,有一天,他的孩子竟然問他:「爸爸你為何還不出差?」

原來,以前她雖然經常不在,但回國一定會帶禮物給孩子;但改為內勤後,每天下班後反而就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喝啤酒。父子雖同處於一個空間,距離比不在一起還遙遠。他告訴黑幼龍:「傾聽,表達諒解、尊重,一小時就夠了。」

有效率的陪伴,有紀律的陪伴,是現代父母需要的「新陪伴主義」。白領雙薪,何先從調整自己做起,一樣可以給孩子一個真正贏在起跑線上的承諾。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14 22:5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347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