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79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waterr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小孩] 孩童異位性皮膚炎 須注意飲食及環境
 大約有三%至五%的孩童(六個月大到十歲)患有異位性皮膚炎,且六十%在一歲前發病,其中病情的輕重程度差異很大,依患者年齡及病灶分布常將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分為三期。

 第一期是嬰兒期,主要是發生在兩個月到兩歲間,大部分在頭部、臉或頸部呈泛紅,濕疹樣變化,有時搔抓過度會有小水泡或浸透液,慢慢變成痂皮。第二期是幼兒期,皮疹分佈較廣,遍及身體、四肢伸側、臂彎、膝蓋窩等皮膚皺褶,此時紅斑不明顯,水泡較少,以丘疹為主,但由於長期搔抓,會逐漸出現苔癬化,嚴重時會感染細菌、真菌或病毒。第三期是成人期,由進入青春期至二十多歲左右,病人的面部,頸部或有些許濕疹,但四肢屈側或手足關節等皮膚表面卻變得厚、粗糙或變硬。其他皮膚表徵包括毛囊角化、白色糠疹、眼臉色澤加深、掌紋變複雜。

 除了皮膚表面的變化外,另一大特徵就是癢,季節替換、環境變化及外物刺激即造成「癢感」,而導致搔抓,搔抓引起疹子,起疹又導致癢,而一再的癢、抓、疹,惡性循環不易痊癒。

 一般認為異位性皮膚炎的反覆發作,和環境及食物中的過敏原有關。另外新的研究顯示一些微生物,如葡萄球菌、鏈球菌、Yersinia或病毒,可能和異位性皮膚炎致病理機轉有關。新的研究觀察到八十%至一百%,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中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存在,比較正常人的十%高出許多。葡萄球菌會分泌多種外毒素,進而加重發炎反應,或產生IgE來參與發炎反應,所以,有許多人嘗試用局部或全身給予抗生素,將細菌殺死,但得到的結果並不一致。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一般來說是比較困難,主要是造成的原因太多,且不太清楚。治療主要的目的是減輕症狀,使病患有一個正常舒適的生活環境。

 所以先了解造成病情惡化的各種原因,逐一去改善或避免它,比如不要鋪地毯或儘量清除家中或辦公室的灰塵雜物。

 注意室內的溫度及濕度適中,最好也不要玩羽毛填充玩具。平時應該做好皮膚的保養工作,包括適當的保濕劑使用,及避免接觸會造成皮膚刺激的物質。

 另外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病患的藥物,包括適量的抗組織胺使用,可以減輕病人的癢感,若皮膚有傷口感染到金黃色葡萄球菌,在治療時,除了給予類固醇消炎藥、免疫調節劑等藥物之外,也應給予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治療。

 總之異位性皮膚炎的照顧,需要病患長時間有耐心的依據醫生的指示好好配合。而隨著對異位性皮膚炎致病機轉的逐漸了解,及新一代藥物如非類固醇的免疫調節劑等的發明,可提供醫師及病患更多治療的選擇,異位性皮膚炎的控制已可達到更好的程度。



劍上干戈止 凌步虛靜生
仙道為一拋 世風蜀道行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05 12:1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31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