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523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MIYAN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養身] 民俗療法 中醫灸法 保健防病
張維新(廣西中醫學院針灸研究所研究生)灸法是中國古老醫學中一種常用的方法,它的作用非常廣泛,能溫散寒邪、疏風解表、溫通經絡、活血逐痺、回陽固脫、申陽舉陷、消瘀散結、拔毒泄熱、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等。

★艾炷灸和艾條最常用

灸法治療疾病,已有悠久的歷史,一般可分艾灸和非艾灸兩大類。臨床上艾炷灸和艾條最常用,是灸法的主要部分。

艾炷灸是最常用的艾灸法,將艾絨製成大小不等的圓錐型艾炷,置於穴位上點燃施灸。艾灸直接放在皮膚上燒灼的稱為「直接灸」,又根據灼燒的程度分為化膿灸和非化膿灸。

艾炷灸的另一種方式是不直接把艾炷放在皮膚上的「間接灸」,透過藥物隔開施灸,常用的是將艾炷放在薑片、蒜片、食鹽、藥餅等物上施灸,又叫「隔物灸」。常用的灸法包括隔薑灸、隔蒜灸、隔鹽灸、隔附子灸等。

艾條灸是將特製的艾條在穴位上薰灸或灼燙的方法。如在艾絨上加入辛溫芳香藥物製成的藥艾條施灸,稱為藥調灸。一般都使用溫和灸和雀啄灸兩種手法。

溫和灸是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穴位或患處,約距離皮膚2~3公分進行薰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紅暈為度。雀啄灸則是施灸時,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距離並不固定,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的移動。

★施灸時 應注意事項

在使用灸法時,凡初病、體質強壯的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久病、體質虛弱的艾炷宜小,壯數宜少。

就施灸部位來看,在頭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背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壯;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肩及兩股皮厚而肌肉豐滿處,宜大炷多壯。此外應更結合病情施灸,如屬沉寒痼冷、陽氣欲脫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屬風寒外感、癰疽痺痛,則應掌握適度,否則易使邪熱內鬱而生不良後果。

在臨床上凡屬陰虛陽亢、邪實內閉及熱毒熾盛等病症,應慎用灸法。對於婦女的腹部及腰觝部也不宜施灸。施灸時更要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避免因煙塵過濃,污染空氣而傷害人體。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05 08:4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68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