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138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smtttsmttt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小孩] 異位性皮膚炎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相關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異位性皮膚炎的反覆發作,和環境及食物中的過敏原有關。 在80﹪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中,有特異性Ig E 存在。 在患者的真皮層中可發現,單核球和嗜伊紅球的浸潤,另外在上皮層中有特異性Ig E 接受體, 同時可見到大量的幫助型T細胞。這意謂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和免疫過敏反應有關。

   研究發現,吸入特異性抗原只能誘發1-5%患者皮膚中的特異性T細胞。因此 , 除過敏原外,仍有其他因子和活化異位性皮膚炎中的T 細胞有關。

   一些微生物,如葡萄球菌、鏈球菌、Yersinia 或病毒,會產生 Superantigen 「超級抗原」,這是一種高分子量的蛋白質,它能不經MHC class II 及幫助型T細胞的作用,直接活化T 細胞 。葡萄球菌所分泌的外毒素中,屬於超級抗原的有腸毒素A到D (SEA-D) 及第一型毒性症候群毒素等。根據不同的研究報告 , 在80-100﹪異位性皮膚患者皮膚中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存在, 這相對於正常人的5%-40%高出甚多。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 異位性皮膚炎患部的角質層不完整,使得真皮層中的fibronectin 接受體暴露出來,這會增加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附著。

2. 皮膚表層的脂肪酸具有抗菌的效果,而在患者皮膚表層的脂肪酸較缺乏,使得金黃色葡萄球菌容易直接進入上皮層中。

   在65%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中,可測出腸毒素A-D (SEA-D) 及第一型毒性症候群毒素。這些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關的毒素,可能利用下列2種方式來加重患者皮膚的發炎反應。首先,這些毒素以超級抗原的方式,大量且非專一的活化患部周圍的 T細胞,來加重發炎反應。另外,毒素本身也可以誘發專一性的免疫反應,產生IgE來參與發炎反應 。

   根據Strickland等人的研究,在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中如果有會產生毒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存在,患者血液中T cell接受體及表皮抗原陽性(cutaneous lymphocyte antigen , CLA ) 的T細胞會增加, 但不具CLA陽性的T細胞並不會增加。 而Leung 等人的研究,發現葡萄球菌的外毒素會增加表皮中CLA receptor數目,使得周邊血液中CLA陽性的T細胞,大量往患者皮膚移動。所以,在同樣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存在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中,具有產生外毒素菌株的患者,發炎情形會較嚴重 。

   「超級抗原」大量活化T細胞的同時, 也會增加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原本對環境或食物中的過敏反應 。Nomura 等人的研究發現,體內抗B型腸毒素抗體(Ig E)濃度的高低和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程度成正比。Bunikowski 等人在小兒病人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最近Campbell & Kemp 等人的研究發現,在七歲以下的兒童患者中抗B型腸毒素特異性抗體(IgG) 的比例,比正常兒童高很多,這和B型腸毒素本身扮演超級抗原有關。

   由上述的一些資料可知,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外毒素,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具有一定的角色;它可透過「超級抗原」的特性,非特異的活化大量的T細胞,以及特異性的Ig E反應來引發發炎反應。到底這二種反應何者較重要呢? Breuer等人的最新研究發現大部分被活化的T細胞,和「超級抗原」有關。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外毒素除了對T細胞有影響外,對於抗原呈現細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 APC) , 以及一些粘合分子(adhesion molecule)、細胞激素(cytokines)等 ,也會有影響。Matsunaga等人的研究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外毒素,會促使ICAM-1 , VCAM 等粘合分子和IL-1 ,TNF-α分泌增加。上述這些物質都和發炎反應有關。另外有研究顯示,將B型腸毒素、C型腸毒素和Keratinocyt一起做細胞培養,發現有TNF-α的產生。近來的研究報告也發現,第一型毒性症候群毒素會抑制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中單核球及eosinophils的apotosis。金黃色葡萄球菌除外毒素外,也會分泌如α oxin 這種毒素,這種毒素會造成細胞的壞死,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患部的上皮細胞破壞有一定的角色。

   有研究發現,在25%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體內中,可測出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胞壁的抗體,而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程度,和此種抗體高低有關。在體外實驗中發現,細胞壁成分teichoic acid 會使IgE的分泌增加。Jahreis 等人的研究發現 ,在一些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表面抗原如p70 , NP-tase等,會增加IL-4的分泌,抑制INF-γ的分泌。這意味和過敏反應較有關Th2細胞佔優勢,和殺菌有關的Th1細胞佔劣勢,所以無法對金黃色葡萄球有效的清除。

   由上述的一些研究可知,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炎反應,有很重要的影響,所以,有許多人嘗試用局部或全身給予抗生素,將細菌殺死,看能不能減緩異位性皮膚炎發炎的程度,不過得到的結果不是很一致。Lever等人以局部抗生素加局部類固醇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發現明顯比單用類固醇有療效。但Nilsson等人,以強效的類固醇治療異位性皮膚炎2星期後,發現除可以清除患者皮膚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外, 也可以改善患部的發炎情形。這發現證明黃色葡萄球菌的移生和免疫反應有關。相反的,有人以口服的抗生素治療異位性皮膚炎,雖然可以清除局部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但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患部發炎情況改善有限。雖然如此,但上述的實驗仍有些問題值得更進一步的研究,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鼻腔帶菌者的比例,或接觸病人的其他人是否有帶菌,都須進一步的研究。而目前有一個假說,就是除了患者本身的皮膚病灶之外,我們尚必須處理病人鼻腔及與病人親密接觸的人的帶菌情形,將這些部位之金黃色葡萄球菌加以清除,或許可以更有效的改善皮膚的發炎情形。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中,有相當高的比例同時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存在,雖然這些細菌一般都和患者和平共存,不會引起患者的全身性的毒性反應。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異位性皮膚炎的反覆發作有關,原因可能為細菌分泌的外毒素以超級抗原的模式引發大量發炎反應。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04 12:1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80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