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1024
|
分享:
x0
|
[] 托孤谋略学
刘备、诸葛亮的君臣组合,如鱼得水,如水帮鱼,后人引为美谈,临终前刘备托孤,诸葛亮鞠躬尽瘁,更是千古流传。
公元二二三年,四月下旬,刘备病重,托孤给丞相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事情这么单纯吗?愈来愈多人怀疑。今年大学学测试题甚至以前述遗言为样本,要求考生选出底下正确的选项,其中一个选项是,刘备「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段话,「可能是真心话,也可能是一种权谋。」
标准答案为「是」。考生必须和出题者一样,认定刘备说的可能是真心话,可能是权谋,否则就答错了。
为什么刘备托孤的伟大情怀,后人起疑?
且看刘备这段话,说得情真意切,表明了只要国家强盛,如果刘禅(阿斗)不成材,扶不起来,诸葛亮便自立为王,废了刘禅。
然而矛盾的是,刘备以复兴汉室为己任,打拚全为了重振刘家天下,若把国家让给姓诸葛的人,和曹魏有何两样?从此师出无名,先前的流血流汗,所为何来?
刘备虽然病笃,但头脑清楚,不容这种事情发生,因为以他对诸葛亮的了解,诸葛亮不可能答应。
果然,诸葛亮涕泣表示:「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臣岂敢不竭尽心力,忠贞效命?
刘备又交代刘禅,对诸葛亮要「事之如父」。这是多么漂亮的两手策略!一来,很自然逼使诸葛亮输诚立誓,将来不致功高震主,不会废掉阿斗而自立(不管有无可能);二来,诸葛亮有感于刘备的器重和信任,遂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心志;二来,刘禅再昏头昏脑不会也不敢铲除、排挤父执辈的诸葛亮。于公于私,刘备交代后事,仿佛为可能的政争浪潮筑起防波堤。
刘备做得漂亮,不尽然是天纵英明所想出来的,早在十五年前,刘表病重,便把荆州托付给投靠他的刘备,说:「我儿不才,而诸将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裴注引《魏书》)。
刘表不让儿子、心腹继承,反而托付给寄人篱下的刘备,刘备哪好接受?刘表只好托请刘备好好帮助他的儿子。后来曹操南征,继掌荆州的刘琮(刘表的儿子)投降,有人劝刘备攻刘琮,取荆州,刘备推辞,因为刘表生前托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违背信义,只图私利,这种事我不干。否则死了哪有脸见刘表?)」
刘表让位刘备一事,违逆常情,史实或有争议,托孤却合情合理,而这招也将了刘备一军。刘备既已答应,便不能反悔,即使刘琮投降曹操,也不能攻打刘琮,占有荆州。当刘备逃亡时,十余万荆州居民紧紧跟随,刘备赢得民心,和他忠于嘱托,不乘人之危,不无关系,日后刘备回想.必然有所领悟,托孤啊托孤大哉用。聪明的刘备有样学样,临终时也来这么一下,学得快,学得好。
如果用权谋角度来看刘备托孤,那么孙策托孤给张昭,也是同一类型。《三国志.张昭传》裴注引用《吴历》写孙策临终前,把幼弟孙权托给张昭,明白表示,如果孙权不成器,张昭便取而代之。忠心耿耿的张昭当然不会答应,除了效死报答孙策的知遇之恩,还能怎么样呢?这便是托孤的边际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