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1024
|
分享:
x0
|
[] 骑师孔明骑上刘备马
问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不如先问诸葛亮为什么不选刘表?
姑且引用美国知名的行销策略专家赖兹&屈特的说法。赖兹&屈特写过《行销战争》《定位》,在《「马」上成功》这本书中,他们指出找马的重要。
我们传统认定,千里马要有伯乐,好货要卖给识货的,否则就叫「怀才不遇」。
赖兹&屈特不吃这一套。当什么千里马?要嘛就当骑师,当一名优秀有眼光的骑师,寻寻觅觅,寻找一匹适合自己、会成就自己的马,利用自己精湛的骑术,驰骋千里,跑出最远大的前程。
▓木头人刘表
刘表是不是这种好马呢?显然不是。
《后汉书》说刘表「其犹木偶之人也」。刘表被视为一二三木头人,那么麻木无知,《三国志》说他「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这段话可为木头人(木偶之人)作注脚。
像刘表这样政治嗅觉奇差的老板,谁敢跟从?跟着刘表,没有挥洒的空间,即使有了舞台,表演不了多久,刘表便会垮台。聪明如诸葛亮者,当然懂这个道理,尽管他没接触过赖兹&屈特的理论──「不论你多么有才能,如果把命运抛给一个失败者,很不值得。」
赖兹&屈特并且以「铁达尼号」豪华客轮为例,在失败者「铁达尼号」船上服务,最好的船员和最差的船员命运都一样,都落在救生艇上,生死未卜。
诸葛亮不仅无意向刘表毛遂自荐(没办法,刘表没有用诸葛亮的意思),甚至从襄阳搬到隆中,躬耕隐居,「苟全性命于乱世」。这是对刘表的不信任投票。
荆州这块好地方,留给刘表太糟塌,不如从他手中夺取,作为霸业的第一个据点。这是诸葛亮在<隆中对>给刘备的建议。
▓及早卡位,善莫大焉
刘备三顾茅庐,孔明隆中对策,这段故事脍炙人口,吾人的印象来自《三国演义》,虽是小说家言,但正史三言两语交代不详,我们宁可相信演义所叙是可靠的,合理的。剧情这样安排,意义在哪里呢?
或许是对所要效力的主子的一种考验吧。那是未来生涯全部托给一个人的赌注,诸葛亮性格谨慎,不敢不小心,他宁愿刘备多跑几趟,甚至因为扑空而打消念头,也要确定刘备的诚意和耐性。
因为受雇者最重要的是找到主子,跟对主子。诸葛亮眼中,刘备是值得跟随的老板。他是枭雄,却不像曹操形象那么坏。更重要的是,刘备身边不乏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却缺少运筹帷幄的企画长才,刘备得到诸葛亮,一如刘备自己讲的「如鱼得水」。在人才空缺的时候进入刘备阵营,正可卡位。
「当你阅读许多公司最高主管的传记时,你会很惊讶的发现,很多是在公司生命循环的早期阶段就加入了公司,有些甚至直接参与公司的创办,有些则属于公司第一批雇用的员工。」赖兹&屈特如是说。早点卡位,是生涯规画的成功之道。诸葛亮看准了这一点。他才不会去曹操阵营和郭嘉、荀彧等智囊抢位子呢,就算曹操打着复兴室旗号且三顾茅庐也一样。
至于孙权呢,史书刚好有这么一段。《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斐松之注引《袁子》一书说,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到东吴求助于孙权,孙权的谋士张昭劝诸葛亮留在东吴,为孙权效力。诸葛亮回绝了,理由不是孙权无能,相反的,孙权是个优秀的人主,但从他的气度看来,对诸葛亮,顶多礼遇再三,却不能让他放手一搏,也说是说,在东吴,诸葛亮能发挥的有限。(「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斐松之不以为然,认为诸葛亮不离刘备,是个义字,一如关羽不投效曹操。其实更深一层的意思,裴先生没能看出来,东吴人才济济,谋士不少,名额已满。后到者相当吃亏。
诸葛亮在刘备阵营步步为营,步步高升,最后官拜丞相,尽情挥洒,创造历史不朽的传奇,他骑对马了。
赖兹&屈特以曾任美国副总统的奎尔为例。奎尔的祖母曾告诉他,「只要竭尽努力,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事实不然,赖兹&屈特驳斥说,「奎尔并没有使奎尔在四十一岁时出任美国副总统,使奎尔变成美国副总统的是布希总统(George Bush)」
「没有人能够使自己成功,只能别人才能使你成功。」赖兹&屈特这句话耐人寻味。
注:《「马」上成功》"Horse Sense-The Key To Success Is Finding A Horse To Ride."(直译为《识马──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一匹马来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