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小孩] 青少年自杀与抗忧郁药物有关的争议
最新研究显示,忧郁的青少年并不是因为服用抗忧郁药物而有自杀的企图。
科罗拉多州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们发现,患有忧郁症的青少年中,有服用抗忧郁药物的人确实比没有用药物治疗的人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是经过严格的计算忧郁症与其他因子对自杀行为的影响后,发现药物并没有增加青少年自杀的企图。
UCHSC的药物出口研究主管Robert J. Valuck博士与同事们指出,事实上,连续服用药物超过六个月以上的孩童比较不会有自杀的企图。他们分析了超过24,000位12至18岁,因为患有忧郁症而曾申请保险的青少年,研究结果刊载在最近一期的CNS Drugs中。
Valuck博士向WebMD记者表示,人们看到抗忧郁药物与自杀企图间粗略的关系后就认定抗忧郁药物是不好的东西,但是如果考虑到所有会造成企图自杀可能性的因子,那么这层关系就消失了。有许多事情都会让青少年企图自杀,而不只是抗忧郁药物而已。
这篇研究发表之前不久,才刚刚有一篇研究发现,病患开始以抗忧郁药物治疗后,马上就会增加自杀的行为,其中一位主导研究的资深流行病学家是James A. Kaye医师,他有执行波士顿共同研究药物监督计画,并且是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系的助理教授。
Kaye医师向WebMD记者表示,他们发现这两篇研究根本是在做同一件事:自杀的企图比较可能在刚开始治疗后马上产生,但是到底是因为药物的某种机制刺激自杀,还是只因为人们是在最坏的情况下开始治疗,到现在仍有争议,而他们认为是比较倾向后者,这篇研究就是支持这个理论,也就是与药物本身无关。
以抗忧郁药物治疗成功的青少年较少自杀
UCHSC的急诊与住院治疗的主治医师,也是精神病学教授的Alexis A. Giese医师表示,虽然有愈来愈多的青少年在服用抗忧郁药物,但是研究结果显示,健康专家只有给约三分之一的忧郁症青少年抗忧郁药物。
Giese医师向WebMD记者表示,病患在拿到药之后,不管愿不愿意都会按照医嘱服用的理想并不准确,医师在对比较严重的精神病患开药时要特别小心。
Giese医师表示,对忧郁症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结合药物治疗与心理疗法、家庭治疗、及 /或社会治疗。她指出,抗忧郁药物本身并不是疗程的一部分,孩童在早期治疗时特别需要监测,并且使用特别的治疗方式治疗,而不是只有药物治疗。她们认为治疗方式应该针对个人,且需要将个人心理上的问题与社会态度一并考量进去。
UCHSC的精神病学助理教授Anne M. Libby博士强调,研究结果显示,患有忧郁症的青少年中,完成抗忧郁药物治疗的人比没有接受抗忧郁药物的人的自杀念头较少。
Libby博士向WebMD记者表示,在她们的研究中,孩童持续以抗忧郁药物治疗至少六个月(完整疗程)时,自杀的风险降低66﹪。另一方面,以统计来看,单独使用抗忧郁药物并不会增加自杀企图的风险,但是如果你持续服药的话,就可以达到预防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