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現在絕大部份的 電腦主機或筆電,最少都會有 一顆SSD 來當 系統碟,為的就是要更快的執行程式及開啟檔案,但是普遍應用的 SATA 3.0、6 Gb/s 仍是 AHCI 傳輸介面,隨著技術的進步之下,SATA 3.0 效能極限已經達到瓶頸。
為了突破限制來提高效能及速度,SSD 採用速度更快的 PCIe介面,而 Intel主導開發的 NVMe傳輸介面,主要統一PCIe儲存裝置標準,不過要使用 NVMe,需要SSD產品和系統支援才能。
非常感謝 TOSHIBA OCZ及T客邦 挑選筆者來測試 Toshiba OCZ RD400,其實真的還蠻意外的,因為筆者的電腦主機配備並不是最新規格,主機板的PCIe僅有 PCIe 2.0,那時是抱著好玩的心態報報看,想不到就入選了;可是測試完以後…發現這肯定是個陰謀,因為 Toshiba OCZ RD400 一用下去就真的中毒了,提升的效能實在太有感了。
※ 註:PCIe Gen2 資料傳輸率是 5 GT/s,PCIe Gen3 資料傳輸率是 8 GT/s。※
【TOSHIBA OCZ RD400 256GB 固態硬碟開箱】
OCZ公司自從被TOSHIBA正式整併後,漸漸的開始對產品線做了調整,此次的 TOSHIBA OCZ RD400系列,就是OCZ與TOSHIBA整合後的 第一顆 NVMe PCIe SSD。
TOSHIBA OCZ RD400 產品線齊全,容量分別有128 GB、256 GB、512 GB、1024 GB(1TB)四種,特別在於雖然本體是 M.2 SSD,但也有轉接卡變成PCIe SSD。
▼ 外盒正面照:TOSHIBA和OCZ LOGO,型號為RD400,左上標示256GB容量,NVMe標準SSD。

▼ 外盒背面照:產品特色介紹,有多國語言(沒中文),製造地為菲律賓。

▼ 使用指南與保固服務說明,本體用透明硬盒固定,附贈短檔板。

▼ 轉接卡正面:Toshiba OCZ RD400 SSD本體是M.2。

▼ 只需將前方螺絲鬆開,就可以拆下 Toshiba OCZ RD400 SSD本體,直接安裝在主機板提供的 M.2 插槽中。

▼ 轉接卡背面

▼ TOSHIBA OCZ RD400 256GB 安裝至 主機板 PCIe 插槽。

【TOSHIBA OCZ RD400 256GB 驅動程式及管理軟體】
想要完全發揮 TOSHIBA OCZ RD400的效能,一定要安裝 OCZ官方 提供的 NVMe驅動程式 才能有更快的傳輸速度。
▼ TOSHIBA OCZ RD400 官網介紹

▼ TOSHIBA OCZ RD400驅動程式下載

▼ SSD Utility(SSD 管理軟體)

【TOSHIBA OCZ RD400 256GB 效能測試】
測試平台資訊:
CPU:Intel(R) Core(TM) i5-2500K CPU @ 3.30GHz
MB:ASUS Maximus-IV_GENE-Z
RAM:DDR3 1600 4GB X 4
OS:Windows 7(64 bit)
HDD:
ADATS SP920SS(系統)
Toshiba OCZ RD400 M.2 SSD(測試)
另外也會以手上的 它牌固態硬碟 對照,就可瞭解 NVMe傳輸介面和傳統的AHCI傳輸介面,在傳輸效能上的差異。
※ 註:因為筆者的主機板僅支援 PCIe 2.0,並無法完全發揮 Toshiba OCZ RD400 的效能,還請讀者多多包含。※
▼ CrystalDiskInfo資訊:這次測試的Toshiba OCZ RD400為 256GB 版本,因為主機板的關係,傳輸僅有 PCIe 2.0 X4,走NVMe標準。

▼ AS SSD Benchmark 測試
它牌 SATA3 SSD 256GB
AS SSD Benchmark 測試循序讀取 519MB/s、寫入 344MB/s。

Toshiba OCZ RD400 256GB
AS SSD Benchmark 測試循序讀取 1336MB/s、寫入 936MB/s。

Toshiba OCZ RD400 256GB
AS SSD Benchmark iops及檔案複製測試。

▼ CrystalDiskMark 測試
它牌 SATA3 SSD 256GB
CrystalDiskMark測試 隨機模式:Seq讀取只有 512MB/s,Seq寫入只有 363MB/s

Toshiba OCZ RD400 256GB
CrystalDiskMark測試 隨機模式:Seq讀取可達 1489MB/s,Seq寫入可達 1165MB/s

CrystalDiskMark測試 0 FILL模式:Seq讀取可達 1414MB/s,Seq寫入可達 1162MB/s

▼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測試
它牌 SATA3 SSD 256GB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檔案為Incompressible)測試效能分數 4495.11。

Toshiba OCZ RD400 256GB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檔案為Incompressible)測試效能分數 7711.63。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檔案為0 FILL)測試效能分數 7633.11。

【SSD Utility(SSD 管理軟體)】
包羅萬象又功能齊全的 OCZ自有SSD產品軟體軟體,而且現在已經有了中文化。
▼ SSD目前的使用情形、狀態、健康值、溫度、規格。

▼ 內建Benchmark可以對產品進行效能測試。

▼ 更新韌體驅動。

▼ 可對 Toshiba OCZ RD400 格式化及安全抹除。

▼ SSD Utility的設定選單,主要是監控與通知設定,SSD有任何狀況可以馬上知道。

【檔案轉檔及遊戲體驗】
▼ 由於工作的關係,常常一天下來就拍了一堆照片,數百張的 RAW檔 照片,處理下來的時間是很驚人的。

▼ 數百張的 RAW檔,直接批次轉檔為 JPG,儲存路徑不變。

▼ 之前在使用 SATA 3.0介面的SSD 時,400張左右的 RAW檔 批次轉換為 JPG,所耗時間大約在 十分鐘左右,而在使用了 OCZ RD400 256GB 時,約莫 五分鐘左右 就完成了。

▼ 網路遊戲 - 《暗黑破壞神3》
感覺最有差異的就是經由 傳送點 來傳送至 較大地圖 時的畫面開啟速度。
遊戲程式移動前:遊戲檔在 SATA 3.0介面的SSD 時,尤其是在組隊打怪而又有一大群的怪物來包圍,然後要在傳送點來來回回,因為地圖檔案大或是怪物太多,畫面全黑的時間會延長,甚至畫面還沒出來就被怪物打死了。
遊戲程式移動後:遊戲檔在 Toshiba OCZ RD400 256GB 後,不論怪再多、地圖檔再大,幾乎可以說是一點就開,甚至隊友都還沒出現時,怪物就被我殺光了;常常還有一個狀況是經由傳送點,我馬上看到一大群怪跑走,結果隊友還沒動就被打死了。(笑慘…)


▼ 網路遊戲 - 《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
此遊戲 地圖廣大、素材多、特效多、人多…
遊戲程式移動前:遊戲檔在 SATA 3.0介面的SSD 時,常會莫名的頓一下或場景大變動時有點延遲,本來懷疑是 CPU或顯示卡 不夠力。
遊戲程式移動後:遊戲檔在 Toshiba OCZ RD400 256GB 後,莫名延遲的狀況改善很多,使得遊戲玩起來順暢不少,殺起來實在是很爽。


▼ 單機遊戲 - 《蝙蝠俠:阿卡漢騎士Batman: Arkham Knight》
這遊戲安裝檔總共需要 38GB 硬碟空間,其實對於很多其它大作來說,這檔案並不算大了,《巫師3:狂獵》可至少需要 50GB 硬碟空間。
遊戲程式移動前:遊戲檔在 SATA 3.0介面的SSD 時,遊戲中有突發事件、進出大樓、大量敵人及BOSS出現 的時候,常常會有畫面延遲的現象出現,甚至有些許不連貫。
遊戲程式移動後:遊戲檔在 Toshiba OCZ RD400 256GB 後,遊戲狀況完全是大改善,除了儲存記憶點時會發生延遲,整個遊戲玩起來超級順暢。




【結論】
以上測試可以發現 Toshiba OCZ RD400 256GB 效能真的很好,可惜的是筆者主機板僅支援 PCIe 2.0,測試出來的數據及本身的體驗來說,肯定無法比得上 PCIe 3.0。
相較筆者原本的 SATA 3.0介面 SSD,Toshiba OCZ RD400 256GB 是快了將近有 三倍的速度,真的是飆速特有感,真的覺得超心動的。
Toshiba OCZ RD400系列 採用15nm MLC顆粒,具有五年保固,會有四種容量販售,分別為128/256/512/1024GB,如果是像筆者一樣很愛玩遊戲,或是常常要大量的影像編輯轉檔,真的是值得入手。
使用 Toshiba OCZ RD400系列 還有好處就是 主機更美觀、散熱更好,相較傳統的 SATA介面 SSD,裝在主機裡面需要接上電源線及SATA線,除非是很有心花功夫去整線,通常都是一整串的電源線跟連接線在主機裡面打架,然而主機如果使用 Toshiba OCZ RD400系列,少了一堆線的主機,真的看了會賞心悅目。
最後建議有興趣入手 Toshiba OCZ RD40系列 的玩家可以大膽入手,如果您也像筆者的主機板現在僅支援 PCIe 2.0,也是馬上可以體驗到超越 SATA 3.0 的高速快感,將來要升級電腦也不必要再多花一筆冤枉錢,因為現在新出的主機板就算沒有 M.2介面,一定也有支援 PCIe 3.0,這肯定是一項絕對值得又划算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