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327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han666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健康] 高山医学急症常识及处理
环境急症
高伟峰, 李建贤
台北荣民总医院急诊部、阳明大学急诊医学科

所谓环境急症,是指因环境中的生物、物理、化学等因子,所造成的急性疾病或伤害,包括高山、飞航、冷热有关急症、与水有关急症、灼伤、辐射及危险物品和毒物急症等。灼伤、辐射及危险物品和毒物等急症,另章已有讨论,本章不再赘述。

高山及飞航急症
台湾有百分之六十四的土地是山地,高山的景色如诗如画,国画中的美景经常可在山中浮现,近年来台湾的旅游风气渐渐盛行,许多的旅游据点都有人多、塞车或脏乱的现象,而高山不仅有其独特的美景,而其清新、未受污染、远离尘霄、远离人群、享受大自然的特质,更为许多平日在这工商业社会忙碌的人们所喜爱。因此近年来台湾的登山运动蓬勃发展,登山人口不断增加。然每年总有一些山难发生,造成许多遗憾(虽然山难意外发生的比率,远低于一般事故如溺水、车祸等的发生比率,然由于其新闻性较高,故常让大家误认为山难很容意易就会发生1)。虽然山难仍是以地落及失温为最多2,但其中许多意外却仍与高山症有关。在台湾,也同样有严重高山肺水肿及高山脑水肿的报告。

然而高山症却不只是徒步登山者的专利,除了登山之外,由于飞机、汽车旅游的方便,许多人在不经意的状况下,即已快速登上足以产生高山症的高山,诸如坐飞机到西藏的拉萨,徜徉在浩翰的青康藏高原,乘缆车上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开车上台湾的合欢山,以及世界上许多滑雪胜地,如美国的落矶山区等,皆已到达会产生高山症的高度。4根据报告显示,野外的非创伤急症中,除了感冒及腹泻外,就以高山症为最多,其重要性可见一般。根据美国的报告,在科罗拉多州,二千一百公尺高的会议中心开会的医生,其中约25%,产生程度不等的急性高山病症状。5而在其他介于2,200-2,700公尺高的渡假胜地,急性高山病的发生率则约在17-40%之间。如坐飞机快速登上2,800公尺的高山,则高达49%的人会产生高山症。

高山环境的改变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力逐渐的降低,吸入氧气的分压也随着降低(表一)。2在5,500公尺的高度,大气压力大约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在埃弗勒斯峰(8848公尺)的高度,大气压力则约只剩下海平面的三分之一。此外纬度、季节及日夜改变,也会影响大气压力,如在同样的高度下,越远离赤道,大气压力将会越低,因此氧气分压也会变得更低;冬天的大气压力,会比夏天低;晚上的大气压力,又比白天低,晚上的低压谷底可比白天低10毫米汞柱,即相当于生理上升高了200公尺的高度,因此在晚上高山症会常变得更严重。

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会逐渐降低,平均每上升一千公尺,气温会下降6.5℃,由于寒冷与缺氧的加成影响,会使得低温的伤害及高山症变得更严重。

由于灰尘、云以及水蒸汽的减少,紫外光随着高度的增加,而穿透增加。大约每升高三百公尺,紫外光穿透增加4%。2因此发生晒伤、皮肤癌及雪盲的机会也较高。

人体对高度的适应
如人们快速上升至埃弗勒斯峰(8848公尺)的高度,将在几分钟内即丧失意识,然后很快就会死亡。然而,如登山者经过数周的适应后,则有人可在不携带氧气的状况下,登上埃弗勒斯峰,而仅产生很轻微的症状。证明人类确实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

为了使身体细胞,能在缺氧的高山,维持正常的功能,身体将产生许多的改变,增加细胞对氧气的获得及利用,来适应高山低压缺氧的环境。而这些适应通常在下山时,随着高度的降低,也将逐渐消失。而对高度适应成功与否,则取决于缺氧的严重程度、缺氧发生的速度以及个人的身体状况。有些人在没有症状的状况下,就能快速的适应;有人则在产生急性高山病后,渐渐恢复而适应;然而另外一些人虽经过数周的期间,却仍无法适应高度的曝露。

高山症(high altitude syndrome)
高山症,可说是在低压缺氧的高山环境里,所产生的病状,它包括了急性高山病、高山肺水肿、高山脑水肿、高山视网膜病变等各种在此环境中所产生的病变。虽然这些病症的产生,常有类似的病理现象,然其确实的机转,仍有许多尚不清楚。例如,为何在同样的缺氧环境里,有些人缺氧比较严重,产生高山症,但有些人却可以相安无事。而高山症的发生与缺氧的发生,时间上常有一段落差,而不是同时发生。动物实验也显示,在给予正常氧气下,逐渐减低压力后死亡,其所产生的症状,与在缺氧下死亡的情形,非常相似。因此显示缺氧本身,可能并不是高山症的唯一原因。

当上升的速度,超过适应的速率时,高山症就会发生。而在极高海拔,由于超过人类适应的极限,虽经过适应,高山症仍然会发生,因此人类无法长期居住在这种环境里。

当人们突然暴露在极端的高度时,死亡很快就会发生,然而如果是慢慢地到达此高度,可能只会产生轻微急性高山病。从轻微的缺氧、急性高山病的产生,到重度的高山肺水肿、高山脑水肿,有着非常相似的病理现象,因此相同的症状,会在不同的诊断中出现;而同一个病人也可同时合并许多不同的诊断,如同时出现急性高山病、高山肺水肿及高山脑水肿。这些不同诊断的界限,常不明确。然它们通常都发生于上升的数天之内,并且可在下降或给氧气后会获得改善。

在1875年,乘坐Zethin热气球,花三个小时的时间,快速上升至八千公尺高度,然后在一小时内,快速下降回平地,其中唯一生还者Tissandier,曾描述其上升的经过『几乎在我还没有想到的情形下,我已失去活动的能力,很快地,我就变得完全动弹不得。接近7,500公尺高度时,我有一种奇特的麻木感觉,身体及心智变得越来越微弱,渐渐地,我失去了知觉。我曾想抓住氧气管,但手却无法抬起,虽然此时我的心灵仍然非常清晰,我一直凝视着压力计,指针很快到达280毫米汞柱,以后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我曾想呐喊,说我们已到达8,000公尺高度,但此时我的舌头已麻木,我的眼睛很快地闭上,然后失去了知觉----当气球快速下降时,我的症状很快就消失。』

Tissandier的经历,若及时给予氧气,应可防止或立即改善其症状。当急性缺氧,PaO2低于30毫米汞柱,或动脉血氧饱和度在40-60%时,意识很快就会丧失。而这种现象,可藉着立即给予氧气、快速加压或下降、或矫正潜在原因如停止过度运动等,而快速改善。此外,强迫自己过度换气,则延长有效意识的时间,在千钧一发之际,这或许可以挽救一些生命。

急性高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
急性高山病,通常发生于上升数小时至数天内(多数发生在24小时内) 2,7,8,其发生率及严重度,取决于上升的速度、上升的高度(尤其是睡眠时的高度)、在高海拔停留的时间、上升时体力消耗的多寡、以及个人的身体状况等。一般而言,上升的速度越快、上升的高度越高、在高海拔停留的时间越长、上升时体力消耗的越多、以及个人的身体状况越差,越容易发生。女性发生AMS的机会稍微增加,但发生高山肺水肿的机会则较低。年龄较轻者,与曾有急性高山病病史者,通常发生急性高山病的机会较大。

急性高山病的初期症状,与喝酒后宿醉(alcohol hangover)非常相似(如表二),包括头痛、头晕、厌食、失眠、恶心、周边水肿及全身倦怠等;中度的症状则包括呕吐、无法缓解的头痛、以及尿量减少等;严重的症状则包括意识改变、步态不稳、休息时呼吸困难、肺部可听到啰音、以及发绀等,这些症状实已是高山肺水肿、高山脑水肿的症状了。2一般而言,只要病患有登高,且高山病指数(AMS score)大于三分,即可诊断为急性高山病。

周边的水肿,如脸部、手部及脚踝水肿,也是高山病常发生的症状。通常女性发生机会较高,其原因可能是高山水份贮留所致,治疗则是以下山及使用利尿剂为主。

如高度不继续上升,轻度的急性高山病,通常在几天内会改善。然严重的急性高山病,通常已代表是高山肺水肿、高山脑水肿,如不给予积极的治疗,通常会持续的恶化,而有致命的危险。

表二、154位发生高山病尼泊尔旅客症状分部情形
严重度 百分比 症状
轻度 65 头痛、厌食、恶心、全身倦怠
中度 30 无法缓解的头痛、呕吐、尿量减少
重度 5 意识改变、步态不稳、休息时呼吸困难、肺部听到啰音、发绀、视乳突水肿

高山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
高山肺水肿,是一种非心因性肺水肿,较易发生于男性。5-10%发生AMS者,会发生高山肺水肿。在旅行至海拔3,660公尺的高山,约有2%的人会发生高山肺水肿,如果不治疗,其死亡率可高达44%。2一般它发生于登上高山的24-72小时内,而以第二个晚上最常发生。2,8这些病患的血氧及缺氧换气反应(HVR)通常较低,而肺动脉压则明显地升高,肺契压则通常正常。肺水肿液的成份,如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一样,通常含有丰富的高分子量蛋白质,显示其是由于微血管通透性改变,所产生血浆液体的漏出。而与ARDS不同的是,其漏出液的中性球(neutrophil)则通常较低。2,4

高山肺水肿的早期症状,包括运动表现变差(常是最早的症状)、干咳、疲倦、心跳加速、右肺中叶听到啰音、以及呼吸加速等。晚期的征候,则包括休息时呼吸困难、多痰的咳嗽、极端虚弱以及发绀等而步态不稳、行为异常、意识混乱以及昏迷,则可能是因高山肺水肿的缺氧所产生,然亦可能本身即是高山脑水肿的症状。一般而言,只要病患有登高,且有咳嗽、虚弱、运动表现变差、休息时呼吸困难等症状中至少两项,以及至少单侧肺可听到啰音或哮喘音、中央性发绀(central cyanosis)、呼吸加速、心跳加速等征候中至少两项,即可诊断为高山肺水肿。2,7

其典型的X光表现,是非融合性的绒毛状肺浸润(nonconfluent fluffy infiltration);其心脏大小通常正常,因此,通常不会出现一般心脏衰竭,肺静脉压升高所表现的Kerleys lines;肺动脉较突出,通常不会出现肋膜积液;肺浸润可以是单侧或两侧,而右肺中叶常是最早且最常发现浸润的地方,肺啰音也常最早发生于此处。如果立即给予治疗(特别是下山),肺浸润通常会在一天至数天内消失,如果仍停留在同样的高度,纵使给予休息及氧气治疗,肺浸润通常也不容易消失。一般在下山24-48小时内,做胸部X光检查,可作为确定高山肺水肿诊断的工具。2,9

促成高山肺水肿的危险因素,包括快速上升、剧烈运动、肥胖、男性、有高山肺水肿病史、先天性缺右肺动脉、及肺动脉近端狭窄等。2,4如曾有高山肺水肿病史,其再发生肺水肿的机会可高达66%。10而平日居住在高山的高山同胞,并不会因此对高山症免疫,如高山同胞在平地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再回到高山,仍然也会发生高山症。这种现象在秘鲁山区,由于在此人们很容易快速上升到较高的城镇,因此这种高山症经常发生。4

高山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
高山脑水肿,通常于产生轻度急性高山病后,1-3天发生,但可在12小时内,由轻度高山病演变为为严重的高山脑水肿。2因此许多学者认为,高山脑水肿可说是急性高山病的末期病变。4许多高山脑水肿的病患,虽然并没有高山肺水肿的症状出现,但胸部X光及病理解剖检查,却常合并高山肺水肿。显示高山症中所分出来的急性高山病、高山肺水肿、高山脑水肿、高山视网膜病变等,可能都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程度表现罢了。2

高山脑水肿,一般很少发生于3,000公尺以下的高度。而快速上升,则是产生高山脑水肿最重要的因素。7其主要病理机转,被认为是因缺氧,使得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脑微血管静水压增加而产生;其病理变化非常类似高血压脑病变(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其典型的症状,包括严重的头痛(常会因走路、用力或平躺而加重)、步态不稳【尤其是躯干步态不稳(truncal ataxia)】、恶心、呕吐、判断力异常、行为异常、幻觉、意识混乱、以至昏迷。然单侧肢体无力或局部神经征候,偶而亦会发生。因此必须与其它中枢神经的疾病如脑中风等,作鉴别诊断。一般而言,只要病患有登高,并合并步态不稳或意识改变时,即可诊断为高山脑水肿。2,11

在高山脑水肿的症状中,步态不稳,被认为是最重要且最有用的早期临床指标。在山上,如发现任何一位队友,有步态不稳,走路摇摇晃晃时,纵使他没有其它的症状,都应先认定他已发生高山脑水肿,而应立即下山。2而步态不稳的早期发生,则表示小脑对缺氧,通常是较敏感的。8

治疗
由于高山症,可在症状出现后不久,即快速加重。因此早期警觉、早期诊断,仍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其治疗的主要原则(如表三)为:7

离开高度环境(下山)

矫正产生症状的环境(给予氧气、增加环境压力)

休息(减少氧气消耗)

药物治疗(虽确有其功效,但仍应当作辅助治疗。)

降低高度,目前仍是治疗高山症,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治疗。虽然轻度高山症,可以不必立即下山,而能在同样高度下,经过适应而使症状改善,但如经过二十四小时适应或治疗,仍无改善时,则应立即下山。虽然降低高度降得越多越好,但一般降低500-1000公尺,即足以使症状改善(对于轻度高山症病患,通常只要下降70至140公尺,症状即可改善)。如有严重的症状,如高山脑水肿(步态不稳、意识不清)、高山肺水肿发生时,则应立即下山。2

如无法立即下山,除了给予氧气治疗外(通常携带不便,但现在已有重量较轻的铝合金氧气瓶或氧气制造机,将有助于携带),现在有一种携带式加压袋(portable hyperbarbic bag or Gamow bag)8【5.5公斤重,张起来达2.1公尺长,半径0.81公尺,用脚踏加压,可在3-4分钟内,将袋内压力,加压至高于周围环境100毫米汞柱的压力。可让高山症病患进入,如加压至高于周围环境120毫米汞柱时,约相当于下降1,432公尺,对于症状的改善,可相当于每分钟四公升的氧气给予(FiO2 30-40%)。】,可在发生高山症时,作为暂时治疗之用。由于加压袋一般较轻、可摺叠、可重复多人使用、且不会像氧气会逐渐用完,因此一般建议,如登山队要上15,000英尺(4,575公尺)以上的高山,队伍中应准备一个加压袋。12

药物方面,目前被证实,对治疗及预防高山症有效的药物,包括acetazolamide, dexamethasone, nifedipine。acetazolamide是一种碳酸酣脢(carbonic anhydrase)的抑制剂,其作用机转,可能是因有促进碳酸排除的利尿作用,产生轻度的代谢性酸血症,而刺激呼吸增加换气使PaO2上升所产生,同时它也会减少脑脊髓液的产生并减少其总量,已证实对治疗及预防高山症有效 。类固醇dexamethasone其作用机转目前仍不清楚,认为可能是因改善微血管细胞膜的完整性,使脑血管收缩,对高山脑水肿及中度以上的高山病有治疗效。钙离子阻断剂nifedipine可有效减少肺血管阻力及肺动脉压,证实对治疗高山肺水肿有效。其他的药物,如利尿剂 Furosemide(lasix)每12小时给予 80毫克,亦可有效治疗高山病、高山脑水肿、高山肺水肿,但应留意病人是否有脱水的现象,以防止休克发生。此外止吐药Prochlorperazine(novamine)除了可改善恶心、呕吐的症状外,也会增强缺氧换气反应(HVR)使换气增加,改善血氧饱和度。2,4,7,8,12,13

表三、高山症治疗原则
轻度高山症
  停止上升 休息 适应同等高度
  Acetazolamide, 125-250 mg bid(加速适应)
  症状治疗(止痛或止吐剂)或下降500公尺以上
中度高山症
  低流量氧气(如有的话)
  Acetazolamide, 125-250 mg bid单独或合并
  Dexamethasone, 4 mg po, IM or IV q6h
  或立即下降
高山脑水肿
  立即下降
  氧气, 2-4 L/min
  Dexamethasone, 4 mg po, IM or IV q6h
  高压舱治疗
高山肺水肿
  活动量减到最低并保温
  氧气, 4-6 L/min 改善后改为 2-4 L/min
  Nifedipine, 10 mg 口服视反应每四小时给予
  或10 mg口服后每12-24小时给予长效型制剂
  高压舱治疗
  立即下降
周期性呼吸
  Acetazolamide, 62.5-125 mg视需要睡前给予

飞航急症
随着医学进步、国人生活水准提高,出国旅游蔚为风气,各种慢性疾病病患登高或搭飞机出国旅游的机会,将大为增加。然随着高度的升高,大气压力及氧气分压,会逐渐降低。而一般商用客机,在其最省油的飞行高度(28,000-43,000英尺),其机舱内压力及氧气分压,也较平地低,在35,000英尺的飞行高度,人体动脉血中的氧气分压,大约等于平地的70%,14这样的低血氧,对于正常人通常可以适应良好,但对于一些有病的人,却可产生严重的影响。根据美国的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在飞机上有18%的人,症状会加重,其他如冠状动脉疾病、心脏衰竭、肺动脉高压、暂时性脑缺血、脑中风、癫痫、脑瘤、镰形血球症、血栓症(经济舱症候群)、子痫前症等疾病,在高山及飞机上,其发作或症状加重的机会,确实较平地为高。而其治疗原则也和一般高山症一样,是以降低高度及给氧为主。对于一般救护直升机则是没有加压舱的加压功能,然由于其飞行高度的限制,很少飞超过12,000英尺(3658公尺)的高度,但对于有病的人,却仍可造成严重的影响。1,14,15,16
预防
预防胜于治疗,缓慢上升,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高度的变化,仍是预防高山症最重要的准则。由于晚上睡觉时,动脉血氧会降得更低(相当于登上更高的高度),因此晚上睡觉的地点,如能低于白天活动的高度,将较能避免高山症的产生。2,7

此外,如携带氧气或携带式加压袋、避免剧烈的活动、保温(低体温会加重高山症)、不要吸烟(会减少肺的氧气获得、并增加肺动脉压)、不要喝酒及服用镇静剂(会抑制呼吸中枢及HVR,因此高度在2,440公尺以上时应避免使用。)、吃高碳水化合物(呼吸商较高,可产生较高的肺泡氧分压(PAO2)。同时,会产生较多量的二氧化碳,能在高山缺氧的环境下,刺激呼吸。)、避免吃产气食物如豆类或碳酸饮料(以减少因减压气体膨胀所产生的胃涨气,腹部手术后可因胃涨气,而使原来缝合的伤口破裂。)及低脂、低盐的食物,都可减轻或避免高山症的发生。2,4,8

药物方面,目前被证实对预防高山症有效的药物包括acetazolamide, dexamethasone, nifedipine。对于必需快速上升,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可适应高度者,可于上升前24小时,即开始服用acetazolamide 250毫克,一天两次或一天一次睡前服用,并至少持续服用至上升后2-3天。对于磺铵剂过敏者,可每12小时使用dexamethasone 4 毫克,并至少持续服用至上升后2-3天,由于dexamethasone的严重副作用,如高血糖、肠胃道出血等,以及会在停药后,发生反弹性高山症的现象,因此一般把它当作第二线预防药物。nifedipine已证实可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血氧饱和度、并预防高山病及高山肺水肿的发生,使用剂量为长效型nifedipine 20毫克,每八小时服用一次。2,4,13

对于曾有高山病病史者,应先在原来的高度或较低的高度,待至少两天以上,等症状消失后才可再上升,如有高山肺水肿或脑水肿发生时,则应立即下山,以避免意外发生。2

对于慢性病病患,则应了解其病况,视情况许可,才可登高。

山难紧急医疗救护系统
我们知道下山是高山症及山难救护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然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道路崎岖的山中,想要快速下山,却是相当困难的。完善的紧急医疗救护系统,则可有效缩短救援的时间,增加存活的机会。

山难救援成功与否,取决于下列几个因素:如有有效的通讯、有效的运输、有效的救出(如用绞盘拉起)、有效的医疗照护,则可增加救援成功的机会;但如救援时间越长、伤害越严重、天候越差等因素,则不利于山难的救护。其中天候及伤害的严重度无法由人为控制,然其它项目如有效的通讯、运输、救出、医疗照护及缩短救援时间等,则可经由规划完善的紧急救护系统,而增加救援成功的机会。2,8

因此完善的紧急医疗救护系统,是山难救护成功的关键。目前关于山难的紧急医疗救护系统,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算是较完善的一区,这里每年有一亿人次的游客,在许多地区,其山难发生的次数,比交通事故还多。每年约有1,500次救援,其中有超过90%的救援,是由直升机来担任救援服务(在美国则以徒步为主,其主要参与人员为登山或滑雪人士。),自1952年以来,已救出超过150,000个病人。他们有一个二十四小时服务的山难救护指挥中心,有一个可函盖整个阿尔卑斯山区且没有死角的通讯网路,同时,他们有一个密集网状的救援站,如辖区内有任何一个地方发生事故,直升机可在15分钟内到达任何可能的出事地点。直升机可着路或以绞盘拉起病患,对于困难的地形的营救,有超过95%的营救是藉着绞盘(可伸出120公尺)将病患拉起救出。直升机上的人员配置,在瑞士原则上是一位医师及一位高山向导(其中真正由医师参与者仅占8%)。在美国直升机上的人员配置则包括一位护理人员(受过急救技术员训练)及一位可为医师、护理或高级急救技术员(EMT-P)的人员。至于何者人员配置较佳,目前仍无定论,仍有一些报告显示有医师参与和只有护理人员或EMT-P来比较,并没有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然所花费的成本则确定提高。近年来在美国EMT-P参与直升机救护的比率逐年上升(由1988年的44%增至1993的71%)医师参与的比率则渐减少(由1988年的10%降至1993的3%)【其中由受过训练的医疗人员参与,可将救护提早到从在现场即开始。以瑞士为例,这些医师必须接受医疗训练及技术训练,在医疗训练方面,他们必须熟练内、外科及困难状况下的的急救复苏,及气管插管的置入;在技术训练方面,他们必须首先被训练成为一位有经验的登山者,自己能在山中存活及移动,而不会成为其他施救者的累赘。同时,他们必须熟悉各种直升机救护的方式及工具使用,并包括悬吊在直升机的绞盘上营救】【由高山向导参与,由于其对于山中地形较熟悉,可加速寻获病患。以雪崩为例,第一小时存活的机会仍有30-40%,往后每过一小时,存活的机会降低10%,可见早期寻获病患,对其存活率确有关键性的影响,如有直升机加上熟悉地形的高山向导,将更能加速寻获病患。】9,16-9

国内的山难紧急医疗救护系统,以笔者的浅见,有几点值得我们改进的地方:1. 通讯系统未臻完善(完备的通讯系统,是紧急医疗救护系统中最重要的项目,是救难成功的关键。必须先有人报案,才有救难的进行,笔者亲戚去年登东峦大山时,虽携带大哥大及香肠族无线电通话器,但因国内尚无良好的卫星通讯系统,故受地形阻碍,在山谷里仍无法与外界联络)2.未有良好的直升机救护办法及未施行使用者付费(目前国内山难救护,仍以人力徒步登山救护为主,虽有多个单位能派遣直升机,但申请手续过于繁复,常丧失救人先机。此外,没有订定良好的直升机适应症、认定标准及没有施行使用者付费,故常被特权所滥用。然直升机救护本身即是一有危险且昂贵的救护,根据美国统计,其花费约为陆路救护的四倍,平均每一病人约花费2,000美元。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区,十五年来,共有三件救护直升机地机事件,可见其仍是有危险的。2故施行使用者付费,应可有效减少其滥用)3.可考虑在直升机上配置高山向导(毕竟多数的飞行员仍不是有经验的登山者,并不熟悉登山路线及地形,如有高山向导参与,由于其熟悉登山路线及地形,将加速寻获病患)4.可考虑在直升机上配置受过训练的医疗救护人员(如医师、护理人员或高级急救技术员,以便有效地将救护提早至到医院前即开始救护。目前国内已有民营救护直升机配置有护理人员,但未规定随机人员的条件,在美国随机的护理人员需有急诊或加护的经验,且需受过高级心脏救命术、高级疮伤救命术及小儿高级救命术训练)5.未有专职单位主导指挥山难救护(目前主要由警察单位指挥,虽然其非常认真执行,且常奋力徒步上山营救,然毕竟多数的警政人员,并不熟悉登山路线及地形,且目前国内警政人员仍经常轮调,对当地地形稍微熟悉,即已调往他处。故以个人浅见,如由一些与大自然为伍的单位,如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或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等,来主导指挥山难救护,可能更为专精)6.未有完善的指挥中心及山难救护办法(在事件发生,民众打119电话,认定是山难事件后,立即能有一连串的反应及多个单位需要联络,须有良好的指挥中心。同时,宜订定标准的反应模式,以便任何事件发生,在任何人值班时,都有一套快速反应的模式,能快速有效的救出病患。)2,3

此外,对于经常有山友出入,又容易发生山难的地方,可在邻近的山屋,设置急救设施,如台湾玉山的排云山庄、奇莱的奇莱山庄、雪山的369山庄等地,设置如氧气、加压袋及急救设施等装备,并在高山向导训练时,将这些急救器材的使用,列入训练课程,如此应有助于国内高山症及山难的救护,避免不幸的发生。

结语
在交通工具发达、旅游蔚为风气的今天,高山症已不再是登山者的专利,它也发生在许多乘飞机、汽、机车快速上山,或甚至只是出国旅游的人们。事先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仍是避免不幸事件的不二法门。由于医学的进步,许多慢性病病患,有更多的机会,得以乘坐飞机或汽、机车去观光旅游或登山,大家可能在不经意的状况下,即已登上足以发生严重高山症的高空。因此,唯有增加各界对高山症的了解,共同建立完善的紧急救护系统,才可避免不幸事件的发生,让大家在欣赏美景、亲近大自然之余,能高高兴兴的出门,平平安安的回家。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1-22 16:10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4283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