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283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生命觀境生命存在的體驗
生命觀境生命存在的體驗

海雲繼夢*
禪修的重點在禪觀。禪觀,簡言之,即聚焦於生命的本源上,

當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於生命的原點時,即入薩婆若海,

生命能量的展現有如盡虛空,

亦如四大海水般的湧現──佛法稱為「薩婆若海」,⋯⋯

密法稱此為「虛空藏菩薩」;然初機行者無法一蹴可幾,

而是經由一定的正確訓練,有幾個標準階段,可以循序漸進,

此即禪觀與生命能量兌現的相互關係。


禪觀的基本定義即是探索生命存在的原形與其作用的環境。

此種探索的工程,對任何人而言都是陌生的,

因此一種正確的摸索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這種基本的摸索心態即是二大條件:其一是疑情,

疑情即是發覺摸索中的障礙或瓶頸,並設法解決此一瓶頸或困難,

使之順利前進。其二是永無止境的超越,摸索是無盡的、

止於至善的無上目標,豈是一生可得?因此疑情難破,

必不以此為滿足,而是必須再求證其正確性,

驗證其絕對性,然後再超越它!

在禪觀進行的過程中,

對於生命存在的感受與對生命存在的作用,

不是以「認知」可以詮釋的,

佛陀的生命境界豈是小智小得所可

窮盡。 因此,任何行者必需以極度的謙虛心懷,

對於禪觀所得的境界, 一者以華嚴經文中經首來勘訂真偽

(此勘訂更須有華嚴大德的印證),

一者以華嚴法界觀的行證而為佐證

(此亦需有華嚴行者的指導); 當然此中的語言、

思惟與行為三模式,需有一定標準的訓練與共識!

換言之,禪觀的探索是對生命存在或心靈存在與活動的拿捏尺寸。

行者若對心靈或靈性的存在與展現是木納的、是麻木的,

又如何而能探索生命最深層的體驗!

因此,禪觀便成為探索靈性、挖掘靈性、兌現靈性,

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但是,我們對禪觀的訓練認識有多少?

可由激發生命能量的幾個階段來探討:

第一階段:

在聚精會神時──即數、隨、止功德的階段中,

會有瞬間充電的感覺,此時可感覺生命與色身確實有別,

但是此時無法充分自己掌握此一瑞相,且此中必需揀別舒服禪,

概於舒服禪坑中亦有此情形,但精神與意志會越來越萎靡,

而不是越來越明利!

第二階段:

在參禪金三角之後,開始參禪,破碎的生命觀境會逐一現前…

此時會有如上階梯,一層高過一層,且生命能量充沛;

雖有些行者掉入羅漢坑,但總的情況是對的,生命不會萎縮,

睡少、食少、工作量不少,功課是其主要人生的目的,

其人生活平靜、無爭,不疲不厭、平和而穩定的人生是其寫照。

第三階段:

此是法身以後的菩薩狀態。

就一般人而言已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菩薩已能隨類化現隨緣度化,

遠在意識流及概念包的社會意識形態之外,

故不能以一般的文化乃至佛教文化,

意識標準乃至佛教的意識標準而評比或衡量;

是故此一階段菩薩的生命能量非是為己而存在,

而是為眾生而為用,菩薩的生命能量已經與眾生的業力相結合,

豈可依人而觀之?而是以眾生業而觀菩薩生命能量之為用也!

海雲繼夢*
教團若只有宗教文化及形式上的追求儀式,
那形同裝飾品,不是生命體驗的實踐與歷練。………

一個民族必須要有生命內在體驗的經驗與追求的意志,
否則族群的生命將會自然消滅;國家民族如此、個人生命亦然!
而此中的靈魂關鍵,即是行者的教團。

若教團只有知識的追求,將淪為哲學的學問領域,
那是圖書館的知識,而非民族活生生的存在,那是死亡的見證,
不是民族存續與發展的要件。

若教團只有宗教文化及形式上的追求儀式,
那只是政治人物的裝飾品,不是生命體驗的實踐;
那是生活經驗中的無聊,不是對內在生命體驗的歷練。

因此教團必須具有兩方面的作用:
第一,要有向大眾弘法的教理以及生命體驗中的理體部分。
這是生命體驗後的妙用部分,也是民族生活及存續的依據。

第二,要有向行者指導內在生命體驗的教相,
以及向內實踐的菩薩形等事修的硬體及軟體。
這是「入法界次第道」的具體經驗,若無,
則內在生命的體驗將失其依據與存在的價值。

因此,當今之要即在建立華嚴的教學體系,
以令當機眾皆能順勢而證生命內在的真理,
繼而擴大到影響眾,乃至莊嚴眾、隨緣眾等,庶不負所望矣!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7-26 01:0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61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