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153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捨得

圖 1.



慧律法師: 諸位!中文很了不起的,中文那兩個字:“捨得”,
你如果認識的話,你就覺悟了,你沒有捨,你怎麽能得呢?
要能捨就能得,不能捨的人,完全沒有機會得。捨掉妄心,
你就得到清淨自性了。捨掉了這一些你身上的這個財物,
跟一切衆生結緣;假設你有這個能力的話,一切衆生他都會感恩的。

我舉一個例子,不好意思,我有一個同學,大家都是很熟了,
讀大學的時候,他買水果,大家也知道,可是,買這個水果回來,
就這樣,偷偷的帶進去房間裏面,一粒葡萄都不給人家吃,
一粒都不可能!一次、二次,後來大家都知道,他買的東西,
你一點都吃不到。當然,那是他的權利啦!
大家給他一個綽號叫做吝啬,很吝啬!如果他有正確的生命的觀念,
就是說:我吃了,也是上大號、小號也是拉出來嘛!是不是,
我吃,不如大家一起,與君同樂,大家共享,哲學家講的:
快樂是從懂得分享開始的。如果你不捨,你就永遠不能得,
而且你的旁邊的人,就認爲你一點都不肯施捨,吝啬,
大家對你也不會恭敬禮拜。
佛陀的生命觀,剛好跟世界衆生的生命觀剛好不相同,
衆生是愈貪愈好,佛法是無貪、無我最好。因此我們要了解,
生命活出意義出來。[但求加被,不自修行者,可以警矣]可以警惕!

[子二 表迷求示]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願如來,
哀愍窮露,發妙明心,開我道眼。]

[二障者:一、煩惱障:屬我執所起]。
我執就是對人生觀迷茫,叫做我執。我執,
顧名思義就是執着這個地水火風緣起的假相,誤認爲是我,
當我們火化以後,剩下那一少許的骨灰,會發現:喔!
天地萬物的灰塵,比我的大得多,我執着這個宇宙中少許的元素,
卻誤認爲這個是我,真糟糕![有分别、俱生、粗、細之異],
有分别我執,還有俱生我執,分别我執就是屬于後天的,
俱生我執就是屬于先天的。後天的就比較粗的執着,
先天的就比較細的執着。[粗乃作意分别之惑,如起身、邊等見],
身見就是執着一個四大的假我爲[我],
世間人沒有一個不迷惑在這個緣起緣滅的假相的我執裏面。
邊見有二種角度:斷見和常見,統統稱爲邊見。斷見是說:
人死了以後,什麽統統沒有,這個是惡知見,很可怕的惡知見。
常見是說:人死了以後,下輩子還做人,狗死了以後,
下輩子還做狗;豬呢?下輩子還是做豬,這個叫做常見。

[細乃任運俱生之惑,如起貪嗔等心],所以,諸位,你好好的看,
佛弟子還是有情緒化的,修行功夫不到的時候,
你随時随地可以看到那種我慢,就叫做個性。修了十年,
他還有那個個性;修了二十年,那個個性還是存在,
所以,實在是很難!能夠進入佛門,實在是不簡單、
能出家也不簡單、能現一個在家居士身修學佛道,也不簡單。
但是,要把它徹底的摧毀貪嗔癡,可就不是那麽容易了!
學佛,挂在嘴邊;但是,一碰到逆境的時候,就會吵起來,
出家也會有意見不同,有時候也會吵起來;在家,那就更不用說了,
就更多了!所以,不是學佛就是聖人了,
所以,我們互相理解、互相體諒一下。

那就說:師傅這樣講,我們就沒希望了?不,我們還是有希望的,
師父再勉勵大家,就是說:不要一邊念佛,一邊修淨土的,
一邊執着娑婆世界。就像一隻鳥,鳥你不是要讓它飛嗎?
我們不是要讓靈魂(方便說啦)超生嗎?讓靈魂超生,
一個是綁一個我執,一個綁一個法執,
你這個靈魂怎麽飛得起來呢?一隻鳥,它兩隻腳,
你把它右邊綁一個石頭;左腳也把它綁一個石頭,
你叫這隻鳥怎麽飛呢?右邊的石頭就叫做我執;
左法的這塊石頭叫法執,這鳥的兩隻腳,你把它綁兩塊大石頭,
繩子一綁,這隻鳥要振翅而飛,諸位!飛不起來。
所以要讓自己的靈性超越,很簡單的,就把那個石頭、
那個繩子剪掉,啪啪!讓那兩個石頭掉下來,多好啊,多好啊!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的徒弟開車,
我們要去一個道場,結果那個時候還沒去道場前,刮了一陣風,
下了一陣雨,結果經過那個山區的時候,一棵樹木倒下來!
這棵樹不是很大,當然,車子沒辦法過去,我本來要去把它扶,
徒弟就說:不用,不用!師父!這我來,我來!他就要抱起來,
結果他說:喔!師父,很重呢!我說:那是樹木重,師父哪裏重呢?
他說:“師父,很重呢!他就搬,就搬不動……,
搬到旁邊的時候,放下來;呼,喘氣了,徒弟就在那邊喘氣;呼……。
我在旁邊告訴他,我說:放下的感覺真好!
我們現在衆生他就是這樣子。那一棵木很重,
我們現在就是抱着一種東西,就是執着,打死不肯放下,
他不知道說那個放下是很美好的,他不知道。他就什麽統統執着,
執着現前當下,這一個刹那之間的緣起緣滅的假相,
就什麽都執着,執着……,什麽都放不下。
這個徒弟搬的那個樹很重的時候,放下,他沒有叫我搬啦,
徒弟說:師父,我來,搬……,放下,我看他一直喘,
我就跟他開示,喔!放下的感覺真好!如果無知的人就說:
哎呀!這一棵樹木也擡着走!你看!那怎麼辦呢?
我們現在衆生就是這樣,只知道說執着叫做快樂,
不知道說放下更快樂。不知道,完全不知道,你就曉得,
所以,你想要讓生命更美好嗎?更圓滿嗎?很簡單,
在這個地方要下功夫,就是放下。

[二、所知障:屬法執所起,亦有分别(法執)、俱生(法執)]。
所謂法執,就是對宇宙觀的迷茫,六根、六塵、六識,一十八界,
所建立的諸法,而對它有所執着,叫做法執。有分别法執,
有俱生的法執,有分别法執,有俱生的法執。
[粗、細之異。粗乃心外取境,不達外境唯心],
在我們唯識學講過了:
萬法唯識,不曉得外面的境界仍然是心所影現的。
[分别心外實有,有所希取;細乃自生法愛],什麽叫自生法愛?
諸位,這一句是講給老修行人聽的,老修行修到一陣子以後,
懂得很多的佛學的名相,他就拿這個來自負,拿這個來驕傲别人,
認爲:我可以爲衆生開示幾句佛法了,堪受供養了、
堪受禮拜了!這個念頭就壞了,這個叫做法愛。
法愛就是認爲自己很有修行,貪愛自己的法,
認爲自己很行。認爲自己很行的,就是不行!

[不達修證性空],修證性空就是念念銷歸自性,歸無所得,
任何的修行,到最後總是性空,總是不可得。
[任運而生愛着,不能捨離]。修什麽法門就貪愛什麽法門,
就攻擊其他的法師、其他的道場,這個就是佛門裏面的小心眼。
如果你今天有因緣來聽《楞嚴經》,師父要告訴你:修自己的就好,
記得師父的話:修自己的,你修哪一宗都可以,修淨土的、修密的、
修禅的,好好的降伏自我。諸位!這個是重點,其它的任何宗派,
就說:我們不懂、我們不批評,我們尊重、我們随喜,
随喜還有功德呢!是不是?如是你着,就變成外道。
譬如說:哎呀!我念佛最好!是沒有錯,很好!
如果你輕視的禪宗的、律宗的、密宗的,說:淨土的三根普被,
利鈍全收,這多好啊,我們修我們的。但是,一般人不懂,
修淨土的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了。
不懂得這一念仍然是我們的心性裏面的,修自己的就好,
他就開始批評,修淨土的,卻煩惱别人修禅的;修淨土的,
卻煩惱别人持咒的,諸位!這個叫做外道!知道嗎?
修佛道變成外道,心外哪裏有法呢?八大宗派,
你管别人修什麽?我們修我們自己的,把自己變成淨土。
心淨則國土淨,你就是佛道。因此降伏自我,
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功課,關于别人修什麽,就不是我們的事情。
聖人關心的是自己的生死;凡夫關心的是别人的是非,
這個就是悲哀!一個可以成聖,一個可以成凡;
一個可以入菩提,一個會變成魔道。所以,心有攻擊性的東西,
不管你修哪一宗,統統叫做外道。

佛陀知道,衆生的根性不一樣,他的時空性、
所依據的經典也不一樣。因此佛陀有一顆虛空包容的心,
外道來,面對佛陀,在《楞伽經》講:外道對佛陀很不禮貌,
我慢心很重,來到佛陀的面前,也沒有說問訊一下世尊,
他說:瞿昙!就叫佛陀的名字,你打開《楞伽經》,
裏面就是講外道,狂妄還有我慢,說:瞿昙!
就是直接叫佛陀的名字;虛空是有盡還是無盡?
佛陀就不回答。到最後的時候,他還是很我慢、很驕傲地離開。
旁邊的這個徒弟實在是看不過去,世尊就說:你看!
一個人心入于我慢、外道的知見,就是釋迦牟尼佛來,
都救不了他!所以,我們學佛道是降伏自我,
我們不可以把自己變成外道,我慢就是變成外道啊!
爲什麽?所有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時間、
每一個空間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是我們心性的東西,
都是我們唯心現量的東西。所以,愈學佛的人,他就愈有包容性。
如果說:你修了什麽宗派,沒關系;今天我修了某某宗派,
我就看這個宗派也不順利;看那個宗派也不順利;
看這個道場也不順利;看那個法師也不順利,你小心着魔!
慧律法師!您看什麽有不順的嗎?沒有啊,統統順。爲什麽?
都是我心所影現出來的,看不順,你就是對不起我的心性,
恨你就變成我自己的負擔,它會反作用的。

譬如說:這是個撫尺,我們的心譬如說是大地一樣的,
這個心本來就是無事,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你有攻擊性、
毀謗性,你就變成這樣子(師父拍撫尺,啪一聲),小小的。
小小的逆境,你看不起别人,小小的看不起,
你傷害了自己的清淨心了。如果你一直想要去殺了對方,
或者是一定非置對方于死地不行,打得很大聲,啪!
它反彈就愈大,這個就很簡單,叫reaction force,叫做反作用力的。
諸位!學佛是要學什麽事都要看得順,你不懂得叫做恒順衆生嗎?
恒順衆生就是明心見性,不跟自己的動念對抗,叫做恒順衆生;
要不然,你認爲恒順衆生是什麼呢?
你認爲恒順衆生是順一切其他的衆生嗎?錯了!
我們内心裏面的念頭一直生起來,叫做衆生啊!
爲什麽叫恒順呢?就是喜悅的心。充滿着喜悅的心,
恒順自己的起心動念,充滿着慈悲喜捨,而不是去對抗。
跟衆生對抗,就是跟自己過意不去。

我們如果了解心性是絕對的東西,哪裏都是我們自己的家,
傷害任何的衆生,就是傷害自己;傷害任何植物,
也是傷害我們自己,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是這樣慢慢的去理解的。爲什麽要恒順衆生?
你跟衆生過意不去,其實就是跟自己過意不去了;
随喜就是功德。恒順衆生就是什麽?就是明心見性,
大徹大悟的心境。爲什麽?他不跟自己作對嘛!
不是恒順那個無明喔,不是恒順那個習氣喔,是恒順佛性喔,
諸位!不要搞錯了,連那個壞事你也随喜;連那個殺人放火,
你在旁邊:好啊!好!你完蛋了。不能弄錯,
恒順衆生不能搞錯方向,是恒順清淨心、恒順佛性。

[所知二字不是障,被障障所知智境。礙正知見],
所知就是我們清淨自性本來是無所不知,但是,因爲被障住了,
就是所知的智慧被障住了。因此,書讀愈多的人,所知障就愈重,
我是指世間人,不是指學佛人。他學習了種種語言、文字,
學曆愈高,有時候就愈難度,但是,一讓他轉過來就不得了!
[即能障菩提,故名所知障,又名理障,能障所證法空之理]。
所以,前面講:煩惱障就是着事相之障。理障是對法空、
空性的道理不了解。[《圓覺經》云:“先除事障,未斷理障,
但能悟入二乘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則入如來大圓覺海。
”又二障,據天臺宗所分:煩惱障即界内見、思],就是見、思二惑。
[見乃分别所起惑],分别心所起的惑。[思],思惑,[乃任運所起惑]。
[任運]就是時時刻刻。[所知障,即界外塵沙、無明。塵沙謂于外境,
不達唯心,遇事生執],碰到事情就會産生執着,既然是唯心,
就沒有東西可以執了,就沒有能所了。
[無明謂于所修證,不達性空,随分起愛]。

[阿難初果之人,但破我執分别,我執俱生仍在,
是尚爲煩惱障所纏,而所知障全未解脫,故曰:“二障所纏。
”然障纏必有所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即其因也。良猶誠也],
就是誠。[寂者不動搖;常者無生滅。此之心性,即是真心實性,
具在衆生根中。心性二字,若單用一字],用一個[心],
或者用一個[性]字,也就是它是指體,也是指用,單用一個字,
[則體用雙兼,若雙用二字],譬如說:用[心性]兩個字,
[則體用當分]。性就是體,心就是用。
所以,佛學裏面,有時候一個字、兩個字,含義多少不一樣。
[以靈知謂之心,以不變謂之性。誠由迷此真心實性,
所以認彼妄識,而爲二障所纏矣]。錯認我們心性爲意識心。

(翻開《表解》,看下表:
二障:㈠煩惱障(就是我執)分:
一、分别我執——粗乃作意分别之惑。作意就是刻意的,
也就是後天對意界的攀緣,不是指在深層的潛意識裏面,
深層的八識田中,微細意識,不是指這個;
是指後天對境界上的執着、作意分别。五利使爲體,
五利使: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見惑,
這個都已經講過了。

二、俱生我執,俱生就是先天性的,人一出生,他就是我執,
從小時候:這東西就是我的!到了念書,什麼也是爲我自己;
到了長大,還是爲我自己,所以,這個我執是二六時中都存在,
包括晚上睡覺的時候作夢,那個我執還是斷不了,還是[我]。
所以,這個俱生的我執,這個意識型態是特别的強!
所以,說實在話的,學佛的人要斷掉這個分别我執、俱生我執,
實在就已經夠難了,就何況哪一些完全不學佛的人。
所以,碰到了佛法,是非常幸運的人!

細乃是任運俱生之惑,細:微細。任運俱生:就是随時随地,
時時刻刻。五鈍使爲體,鈍就是貪、瞋、癡、慢、疑,
這個俱生我執就是思惑,分别我執就是見惑。

見思二惑又名——事障—障人天勝妙事故,障涅槃。
障礙不生不滅的涅槃,斷障即證故,這句話一般人看不懂,
這個要加幾個字,你就看得懂:若斷煩惱障,即證涅槃故,
它這個意思就是這樣,要不然,這幾個字他寫得很少,你看不懂。

屬于枝末無明,枝末無明是對根本無明講的,枝末的意思,
就像樹木的樹幹還有樹枝,樹木分樹幹還有樹枝,
樹幹就是根本無明;樹枝的話叫做枝末無明,
枝末無明比較好斷,這是六識所執。

㈡所知障(稱爲法執)
一、分别法執,就是取境所知,就是分别而起的法執(粗)乃是
心外取境,不達外境唯心。認爲六根、六塵、六識建立的十八界,
都是實在的,而不知道這些境界其實都是唯心,這稱爲分别法執。

二、俱生法執(就是法愛所知)就是任運而起的,就是法愛所知,
對法的貪愛,(細的)乃是自生法愛。自生法愛的意思就是:
自己認爲自己很有修行,或者對某一個法特别的喜歡、
特别的着。《金剛經》裏面講: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法還是要舍離的,不是讓你貪着的,法是借着佛陀所講的真理,
從生死的此岸,要讓你解脫到彼岸的,法不是讓你執着的,
法是讓你還沒有悟以前暫時依靠的,如果悟了,法法皆空。
乃自生法愛,不達修證性空。

分别法執就是塵沙惑;俱生法執就是無明惑,
又名——理障——障法空理故;——又名障菩提
——斷障即證故。這個要加幾個字:若斷所知障,即證菩提故。
要不然,這幾個字實在是看不懂。屬于根本無明。
這根本無明就像樹幹一樣的,七識所執。屬枝末無明的,
就是二乘人所斷,旁邊寫好斷。屬根本無明的,
就是菩薩最後所斷的,七識所執的。七識所執的就是分别法執,
還有俱生法執,這個就非常困難了!

所知障,[所知]不是障,被障障所知智境,被障住了,
障所知的智境。本來我們有無量的智慧,卻被障住了,
我們本來就是有佛性,本來就是佛;可是被障住了,障正知見。

七識把八識的見分執爲自我,謂之法我執。我們已經講過了,
第七識以第八意識的見分爲自我,意思就是:在這個精神、
能緣的見分上,強加一個[我],還有一個法執,就是第七意識的作用。

約本覺迷時說,就是本覺迷的那個時候來說。
上面是本覺,下面是始覺。爲什麽呢?後面要講到,不必再翻一次。
[阿難已覺妄識,搖動不寂,生滅無常,故責己不知寂常心性,
意欲捨妄求真,與前所求真際所詣,迥然不同。前仍認識爲心,
但責己不知真處],不知道真心的所在。
[今聞妄識無體,乃責己不知真心],責備自己不知道什麽是真心。

[惟願如來,哀愍窮露,無有法財曰窮]。
所以,其實沒有學佛的人叫做窮人;有學佛的就是富有的人,
有座諸位!你們統統是富有的人,就算你們身上的金錢不多,
但是,我們充滿着知足、充滿了智慧,聽經聞法,擁有法财。
[無所栖藏曰露,即貧窮孤露,無有華屋,可以安身立命也。
發妙明心者],剛剛我們念過了,[即本妙元明之心。
妙是寂義,明是照義,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若言其寂],
[寂]就是空,[一段光明,照天照地]。本體是空寂,
但是,它能作用,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樣子。[若言其照],
如果說它的作用,[視之無形,聽之無聲],它的體是無形無聲的。
[如雲栖大師所雲:“寂湛常恒,靈明洞徹”者是也。
此心雖是衆生本有,迷不自知,故求如來,而啓發之。
以期破除二障也。開我道眼者:即求開見道之眼],
這個[眼]不是眼睛,[屬智眼],智慧之眼、
[心眼、非浮塵眼根,與勝義眼根可比]。浮塵根就是我們的肉眼;
勝義根就是我們眼睛的神經系統,我們今天來講叫做視神經,
叫做勝義眼根。[阿難至此,已知認見屬眼],是屬于心才對,
阿難搞錯了!這個見性屬于眼睛是屬于眼睛,這是阿難認錯了,
是屬于心才是對的。[與認識爲心],[識],就是妄識。[心],
就是真心。把這個能推、推測、分别的妄識心,認爲是自己,
佛陀說:弄錯了!那個是妄識心,爲真心。[同一錯謬],
這是不對的![故求開道眼,可以辨明奢摩他路,而起微密觀照,
照見楞嚴定體。下文如來十番顯見,會四科融七大,
皆爲發妙明心,開道眼,應其所求也。初阿難捨妄求真竟]。

[昔潙(guī)山(禅師)問仰山],禅師說:[妙淨明心,汝作麽生會],
你怎麽理解的意思。你如何去體會它呢?
[仰山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潙山曰:汝只得其事]。
你這樣的回答,只得到事相上的理解。[仰山]禪師又反過來問他曰:
和尚适來問甚麽?和尚!你剛剛問什麽呢?[潙山曰:妙淨明心],
我剛剛問的是妙淨明心。[仰山曰:喚作事得麽]?[得麽]:可以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把它用事相來說,可以嗎?
[潙山曰:“如是!如是]。也可以。妙淨明心是什麽?
就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妙淨心沒辦法講啊,只能自己去體悟了。
所以,一切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無一處不是妙淨明心!
[只緣仰山會妙淨明心],[緣]:因爲。
只因爲仰山禅師通達了妙淨明心,[得清淨眼。初光表許說竟]。
因此,如果我們懂得禪,記得!兩個人争吵的時候,縱然你對,
你起煩惱心就錯;我們對,同時要對得解脫,他要跟你吵,
你千萬不要,看到無知的衆生,你記得要同情他,
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就是這個水平,拉也拉不高,
他就是活在煩惱的知見裏面,你想盡一切辦法,他也沒辦法。
所以,有很多事情,聖人是莫可奈何的,是愛莫能救的。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4-07-01 17:36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7-01 17:26 |
ylstaringl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特殊貢獻獎-2
頭銜:八宮旋斡天為體八宮旋斡天為體
版主
級別: 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孔明神數解籤, 手面相
推文 x2613 鮮花 x974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捨得;是一種精神
捨得;是一種領悟
捨得;更是一種智慧,一種人生的境界。
人生需要捨得,人在捨得之中豐富人生 ............!


地理之法實與命、氣數相符蓋地有。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7-03 12:04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41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