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72122 个阅读者
 
<< 上页  2   3   4   5   6   7   8   9  下页 >>(共 124 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binhom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3 鲜花 x54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布袋戏的出场诗:

闇城血印:古墓得不到满足~天堂容不下真相~
          地狱管不住狂傲~人间止不住卑微~
            圣界因吾而诞生~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20 (by 柴香华)


Maybe~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0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7-04-09 01:09 |
Sally小猫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创作大师奖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宠物园地
推文 x918 鲜花 x234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布袋戏又称作
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

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
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潮州与台湾等地流传的一种用布偶来表演的地方戏剧。

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
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
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
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
而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
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20 (by 柴香华)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1 楼] From:东森 Cable | Posted:2007-04-09 01:09 |
Sally小猫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创作大师奖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宠物园地
推文 x918 鲜花 x234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布袋戏演出

演出上可分为前场与后场,前场即戏台部分,
观众可见到操偶师傅操作人偶于戏台上的表演,
后场则包括了操偶师、乐团和口白师傅。

不管哪种形式表演,布袋戏的演出都需要有戏台,
该戏台一方面作为区隔前后台以及观众与演出者之间的功能,
一方面提供演出所需要的戏剧布景。
布袋戏发展之初,戏台较为简陋,仅用扁担,布廉架起简易戏台。

后来布袋戏逐渐受欢迎,戏台也变得较为复杂,继而诞生了早期的四角棚。
该三至五公尺宽之戏棚其构造类似于一座小型土地公庙,有四根柱子,
中间是大厅,为戏偶活动的舞台,其四面之中,三面皆空,
大厅中有一层交关屏,用来遮掩演艺人之用,
早期的四角棚的装饰及雕刻都较为简单,
但后期逐渐发展得更为复杂精致,
配合木雕技术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来制作戏台。

19世纪,布袋戏发展出六角棚戏台,又称作称彩楼,
其在舞台的左右前方各加一个斜面,吸引左右两侧的观众,
此种六角形舞台设计,虽戏台场宽虽未大幅度增加,
却使得戏台空间及视觉效果更加富变化。
而此类美观而装饰丰富的戏台,
虽然能吸引观众且本身即为雕刻的艺术品,
但造价昂贵且搬运不易,因此并非所有戏班皆能够负担得起,
因此在台湾于1930年代后,出现了一种看板式的彩绘戏棚。
这类戏台的装饰图案全数以平面彩绘的方式制作,
其造价便宜也易于搬运,且舞台效果并不输给传统戏台。
至今,该戏棚仍为布袋戏团体演出的主要戏台选择。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20 (by 柴香华)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2 楼] From:东森 Cable | Posted:2007-04-09 01:13 |
Sally小猫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创作大师奖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宠物园地
推文 x918 鲜花 x234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剧本

布袋戏的传承着重在布偶操纵技巧与后场音乐搭配,
对于演出的剧本大多是以口耳相传,
或是剧团请说戏先生来跟团员们讲述故事内容,
再由团员上场发挥,因此布袋戏的传统剧本保存极少。
而这些口述剧本,则以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等小说为主体。

1945年之后,漳泉两地布袋戏渐驱式微,惟台湾布袋戏仍继续发展。
台湾布袋戏师傅黄海岱广招徒弟,为了方便传艺,
便将写下了剧本纲要传授给徒弟,
黄海岱着名的布袋戏剧本有《五虎战青龙》、《大唐五虎将》、《三门街》、《昆岛逸史》、《秘道遗书》。
1960年代黄俊雄着名布袋戏作品《云州大儒侠》剧本,
就来自黄海岱的《忠孝义勇传》。

在台湾之外,位于漳州的漳州木偶剧团1980年代经济开放后,
也出现专替儿童所写的儿童剧剧本。这种创新的剧本,
台湾的新生代及业余布袋戏剧团亦尝试过。
不过,大纲式剧本的纲要写法与即兴式的闽南语典雅口白
仍为布袋戏剧本的主要特色。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20 (by 柴香华)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3 楼] From:东森 Cable | Posted:2007-04-09 01:15 |
Sally小猫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创作大师奖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宠物园地
推文 x918 鲜花 x234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历史

布袋戏的历史相当久远,古籍《武林旧事》、《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宋朝宫廷宴会的礼单上就有掌中木偶戏。不过,就现今被人熟悉的传统布袋戏而言,该戏种起源,一般来说都是来自泉州的一则神话故事。

传说中国明朝期间,有位屡试不中的秀才梁炳麟,在福建仙游县九鲤湖一座仙公庙[11]祈求高中后,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位老人在他手上写下「功名归掌上」后离去。梁秀才醒后非常高兴,认为是及第的吉兆,不料当次应试又名落孙山。失落之余,他开始向邻居学习悬丝傀儡戏,并发展出直接套在手中的人偶,凭着他的文学修养,出口成章,又能引用各种稗官野史,马上吸引了许多人来看他的表演,布袋戏从当地开始风行起来,梁秀才的名声也跟着水涨船高,此时他才领悟了「功名归掌上」这句话的意涵。除此之外,关于布袋戏起源尚有另一说法是明穆宗隆庆(1567-1572)年间,福建龙溪县的落第秀才孙巧仁所创。

17世纪中期,布袋戏已于闽南相当受欢迎,亦出现了类似肩担戏的模式。所谓肩担戏乃是由演出者肩担戏箱与舞台。至一定地点后,搭好简易舞台后,操纵者躲在布帏下,肩上简易木架舞台即成为人偶演出戏台。至18世纪,根据演出场所的不同,布袋戏不但出现职业团体,还视演出地点,分为室外演出的野台戏与在剧院演出的内台戏。其中,野台戏是戏班应邀请到各地演出,后来渐渐变成以迎神谢神祝寿为目的的表演,布景较为简单,演出人员也较少。

内台戏表演方式虽出现于18世纪,但是真正盛行是在20世纪后。内台戏布景较为华丽,操控木偶与音乐演出者也较野台戏多。一般来说,布袋戏的内台戏演出方式与一般室内的戏剧相同,只不过舞台主角由真人变成木偶。不过,因为内台戏与京剧,电影演出方式重叠,在娱乐效果无法相比下,1980年代之后,除了少许特例之外,内台戏于闽南及台湾各地已相当少见。

另外一方面,内台戏亦于1960年代之后,发展出了电视布袋戏的此一支流。此种将戏台架设于电视摄影棚,于棚内演出的布袋戏戏种,不但于战后盛行于台湾,造成轰动。演出媒介及场所甚至还延展到1990年代之后的有线电视、录影带、电影、光碟及多媒体。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20 (by 柴香华)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4 楼] From:东森 Cable | Posted:2007-04-09 01:16 |
Sally小猫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创作大师奖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宠物园地
推文 x918 鲜花 x234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流派

一般来说,学者都大约认定布袋戏起源为福建泉州,时间则约为17世纪左右。而之后发展上,布袋戏流派因发展区域横跨闽南与台湾,加上不同时期的各自发展与交流融合,实在很难区分。若最粗概的以表演型态来论,约可分传统布袋戏与现代布袋戏。在此分类下,即使在布袋戏仍十分流行的台湾,传统布袋戏的观众远低于现代布袋戏。而普遍所称的布袋戏流派,实际往往就是指传统布袋戏的流派。

在传统布袋戏流派而言,若简单的以音乐型态区分,使用南管者称南管布袋戏或南派布袋戏,使用广东潮调者称作潮调布袋戏,使用北管的称北管布袋戏或北派布袋戏。20世纪后,台湾又有改良自漳州,并于北管文武场加入京剧锣鼓点节奏所形成的外江布袋戏和采用歌仔戏唱法的歌仔调布袋戏﹔后者并从台湾传至漳泉两地。

另一方面,若使用活跃地区再加以细分,在福建地区,擅长文戏的南派布袋戏盛行泉州,音乐采南管乐,唱腔采用南调,表演上则用唐代流传下来的梨园戏做派。漳州布袋戏除了邻近广东潮州的少数县属于潮调布袋戏外,其余各地均归属于音乐使用北管乐的北派布袋戏。不过,于1980年代之后,随着布袋戏不断发展和文化不断融合,该地区的南北两派的界限已较不明显。

在台湾,传统布袋戏相同地盛行南管布袋戏及北管布袋戏。其中,南管布袋戏与泉州流行之剧种同名且型态类似,只不过传来台湾之后,有其别名为白字。该戏种相同擅长文戏﹔戏团发源地盛行于台湾中部之台西、麦寮、褒忠、东势、四湖等地,而盛行地点偏重台湾北部。另一者为北管派,于台湾又称乱弹,来自漳州,擅长武戏,戏团成员多来自云林县的斗六、西螺、斗南、虎尾、古坑与二仑,而戏种盛行地点为台湾南部。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200 (by 柴香华)


   



  
献花 x1 回到顶端 [45 楼] From:东森 Cable | Posted:2007-04-09 01:16 |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头衔:很忙又很闲的家伙很忙又很闲的家伙

级别: 副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动漫画讨论
推文 x87 鲜花 x468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地点名言
不归路
不归路上人不归
表情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20 (by 柴香华)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6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HINET | Posted:2007-04-09 01:21 |
Sally小猫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创作大师奖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宠物园地
推文 x918 鲜花 x234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流派名称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20 (by 柴香华)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7 楼] From:东森 Cable | Posted:2007-04-09 01:21 |
Sally小猫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创作大师奖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宠物园地
推文 x918 鲜花 x234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无线电视布袋戏时期
1960年代初期,电影戏院演出布袋戏相当普遍,野台金光布袋戏也仍是乡村地区的重要娱乐之一。而让台湾布袋戏受到欢迎的是无线电视的发展。1962年11月15日~1962年12月27日,当时台湾唯一的无线电视台-台湾电视公司播出李天禄亦宛然掌中剧团演出之三国志纪录影片,这是布袋戏首度登上小萤幕。1965年4月,该公司亦邀请明虚实掌中戏班以「国语」[22]配音的童话「水仙宫主」戏码,正式演出第一出的「电视布袋戏」。不过虽说李天禄开创电视布袋戏先河,但是一般认为,而真正让布袋戏能进军小萤幕的关键人物是将「金光戏」搬上电视的黄俊雄。

早在1960年代初期,黄海岱渐渐交棒给其子黄俊卿与黄俊雄。其中黄俊雄戏偶、声光效果与音乐的创新,更让他成为布袋戏内台戏的翘楚。1970年3月2日,黄俊雄率领的真五洲剧团将本来于戏院上映的内台戏云洲大儒侠首度于台湾的无线电视台演出。因音乐新颖,口白典雅,加上剧情紧凑与声光效果惊人,在尔后四年内连演583集。不但如此,还曾缔造全台湾97%的电视超高收视率。1973年国民党政府以「推行国语」的名义,开始要求布袋戏改为国语配音,[23]1974年6月16日,国民党政府遂以「推行国语」及「妨害农工正常作息」为理由,禁止无线电视台播出云州大儒侠与所有的电视布袋戏演出。

1974年之后数年,新闻局持续限制播出电视布袋戏。不过于民意及商业需要下,国民党政府从1981年开始,逐渐开放当时仅有三台的无线电视台的少量时段供布袋戏演出,不过仍严限同时只能有一家电视台演出,并要求以国语配音替代闽语口白的国语布袋戏。然而由于语言因时代有诸多的演化变异,以国语吟诵布袋戏口白精髓中的古诗词时,平仄较为平板又音韵较不谐和,因此反而使得观众更流失。1980年代中期,真五洲园剧团的黄俊雄渐渐交棒给第三代的黄文择、黄强华与黄文耀。其中,黄文择跟黄强华在接续了父亲黄俊雄云洲大儒侠的系列以后,开创日后声名大噪的霹雳布袋戏。惟1980年代起布袋戏虽然可以复播,但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种种限制跟审查,造成了大量布袋戏戏迷与观众的流失,所以从1988年开始,各电视布袋戏的表演重心皆转往录影带出租市场与内外台戏。

电视布袋戏时期,是现代布袋戏影响台湾最深的阶段。不仅高达97%超高实质收视率一时造成社会话题,甚至连剧中的许多人物,至今仍影响台湾民众的生活习惯。比方模仿布袋戏,而在现实中由真人扮演的孝女白琼,现今仍是部分台湾民间道教丧礼中常见的科仪角色。又比方,若有政治人物在背后操纵事件,台湾舆论会说此人是藏镜人。然而孝女白琼与藏镜人,都仅是当时电视布袋戏的角色之一而已。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20 (by 柴香华)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8 楼] From:东森 Cable | Posted:2007-04-09 01:22 |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头衔:很忙又很闲的家伙很忙又很闲的家伙

级别: 副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动漫画讨论
推文 x87 鲜花 x468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黑暗道

无尽黑暗道,千古一人行

表情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20 (by 柴香华)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9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HINET | Posted:2007-04-09 01:23 |

<< 上页  2   3   4   5   6   7   8   9  下页 >>(共 124 页)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1411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