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908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很多人把自我的判斷當作「實相」
很多人把自我的判斷當作「實相」,
並要求別人符合這個「實相」,因此剛愎自用,
還會美其名曰「擇善固執」。
執着,也是妄想,那怕執着於所稱的「善」。

解脫之道,是不要向外看,不要向外去界定,
要回過頭來淨化自己,讓自己提升上來。


超越二元對立⋯⋯
蕭雪樺:
世間事物常常相對存在,從物質世界到非物質世界都一樣,
誰都可以隨手舉出例子來,白天黑夜,好人壞人,男人女人……等等。
人們也常說,要辨證地看待事物,要一分為二。
只要肯去分,就總能分,高矮、肥瘦、美醜、忠奸……,小朋友也能做。
他們自小就懂得分辨苦與甜,知道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
甚至知道愛誰、憎誰。

事實上,人自小就受到以二元眼光看世界的訓練。到長大了,
受到教育,從中受到不同的熏陶,建立特定價值觀,
並以之衡量眼前世界,更會作出自覺不自覺的對與錯判斷。
每個人似乎都是這樣看待客觀世界的,世界的紛爭越多、越錯綜,
就越要求你去判斷,輿論、環境會逼使作出抉擇。
常常是二揀一,A餐還是B餐?支持還是反對?

我們也常常見到有人以寬大的胸懷擁抱世界,
例如不同宗教的人士,會以慈悲博愛之心宣教導人,
不分愚智貧富,所有人到了他們各自的神祗之前,一律平等。

可是也有一些宗教到了關鍵時刻,特別要與其他宗教打交道時,
就念念不忘我的神祗至高無上,
就有了與異教徒以至與異族的對立,甚至不惜宣戰征伐,
要把異族和異教徒消滅,因此而屠城的慘烈,史書屢記。

佛教史上,不見這樣的宗教戰爭,
這相信與它提倡勿存「分別心」、視「分別心」為魔障有關。

它認為,一般人心中的是非、好壞、善惡、對錯等二元相分的判斷,
都是從「自我」出發去界定的,往往遠離實相。
人通過自己多少年來培養成的標準,會預設了一個「自我」的立場,
由是分別出「自我」與「他者」,把自我的判斷當作「實相」,
並要求別人符合這個「實相」。很多人因此剛愎自用,
還會美其名曰「擇善固執」。
執着,也是妄想,那怕執着於所稱的善。

是否因此就不必分別是非、好壞、善惡、對錯?
不是,這就等於糊塗了。它的要求是開啟智慧,
不是從「自我」出發去作判斷,而是從「無我」去看世界。
剛看到一個新詞:「智」識分子。
這是相對於重知識欠智慧的知識分子而言的。

一位師傅在講分別心時舉例說,從經堂出來聽到竊竊私議,
說誰的經講得好,誰講的不好;哪家寺廟的齋菜好吃,
哪家的不好吃,這就是分別心。若以感恩之心去聽去吃,
所得該是愉悅,哪有不好?

一位法師講得好:「不要總是好像認為自己就是聖人,
自己是正義之師,然後總是要拿着很嚴格的標準去衡量別人……
那是在跟眾生結惡緣。」解脫之道,是不要向外看,
不要向外去界定,要回過頭來淨化自己,讓自己提升上來。

應當提倡超越二元對立,把白天黑夜平等看待,
白天神聖,黑夜也神聖,並不對立,而是和諧一體。

客觀世界裡確有眾多對立的二元,但必須看到兩點。
一是,二元之外還有三元以至多元,黑白之間還有灰,
還有繽紛的多彩;二是,二元是既對立又統一的,
陰與陽不但對立而且統一,還互相依存,獨陰不生,
獨陽難存;陰陽和諧所得,遠遠大於二。

很可悲,很多香港人眼中只有二元,
眼中只有對立,只有衝突,只有你死我活。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4-16 14:5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163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