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轉貼資訊] 機油黏度指數的意義
在選擇機油的時候,許多人第一個選擇都是以機油的黏度為指標,但是在這裡必需提醒使用者的是,我們一般所理解的黏度與一般我們看到的黏度指數不太一樣,黏度指的是機油在引擎內抵抗磨擦力的抗剪性,而黏度指數是指機油在不同溫度下的黏度變化程度,黏度指數愈低,代表在相同溫度下,機油的流動性愈低,反之,黏度指數愈高,即代表在相同的溫度下,機油有更佳的流動性。
一般說來,機油都會有溫度低變濃,溫度高則變薄的特性,一旦機油的黏度指數太低,便意味著機油很容易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而無法提供全時的潤滑效果。
想要使機油即使在引擎持續維持高溫時,又可以同時擁有高黏度指數的穩定度,於是便有複級黏度指數機油的誕生,複級黏度指數中的W是指冬季的意思,即該種潤滑油適合於寒冷天氣下使用,不含W字母的類別適合在較高溫度下使用,數字較小的油較稀薄,反之數字大的則表示油較厚稠,如果某種潤滑油既通過低溫試驗,又可通過高溫試驗則稱為複級潤滑油,例如20W50,表示這款機油具有SAE20、30、40、50等單級指數黏度的特性,在引擎溫度最低時具有黏度指數20,但是隨著引擎溫度的升高,機油仍然可保有30、40甚至在最高溫度時可以達到50的黏度,簡單的說,就是20W50的機油同時符合SAE20W的零度高流動性,又符合SAE50的100度低流動性,可以提供引擎全時的保護,但是就算是複級機油,愈高溫度流動性還是愈高,只是變化率沒有單級油那麼快,而兩級的數字相差愈大變化率愈低。
SAE引擎機油黏度等級 低溫黏度 高溫黏度
SAE 黏度 等級 於特定溫度(℃) 下之啟動黏度 (cP) 於特定溫度(℃)下 無降服應力之最 大泵動黏度(cP) 於100℃時運動 特性(cSt) 最小 最大 於150℃時之 最小高剪力特 性(cP)
0W 3250於-30℃ 6000於-40℃ 3.8 . .
5W 3500於-25℃ 6000於-35℃ 3.8 . .
10W 3500於-20℃ 6000於-30℃ 4.1 . .
15W 3500於-15℃ 6000於-25℃ 5.6 . .
20W 4500於-10℃ 6000於-20℃ 5.6 . .
25W 6000於-5℃ 6000於-15℃ 9.3 . .
20 . . 5.6 9.3 2.6
30 . . 9.3 12.5 2.9
40 (0W-40,5-40,10W-40等級) 12.5 16.3 2.9
40 (15W-40,20W-40,40等級) 12.5 16.3 3.7
50 . . 16.3 21.9 3.7
60 . . 21.9 26.1 3.7
機油黏度的W為英文Winter冬季的意思,代表低溫黏度值,用以判斷底溫啟動時的難易。 以台灣的氣候環境而言,低溫黏度10W,15W已足夠保証引擎挌動須利。但隨著新一代 的汽車引擎問世,新微小管路之設計,5W更能讓您的新車瞬間潤滑。
黏度標示後者之數字用以判斷高溫環境下的油膜韌度。就台灣的高溫環境和大部分的駕駛習慣而言(長期在市區中走走停停),高溫級數40,50可提供較完善的油膜韌度。
從低溫到高溫的黏度範圍越大,代表適用溫度範圍越大。 轉貼於量販店分享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