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859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養生保健] [醫學]運動養生
運動保健


  運動保健,又叫中醫健身術,是指運用傳統的體育運動方式進行鍛煉。我們的祖先很早就認識到宇宙生物界,特別是人類的生命活動具有運動的特征,因而積极提倡運動保健。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體育運動被作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庄子‧刻意》云:“吹(口句)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己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說明當時用導引等方法運動形體來養生的人,已經為數不少了。《呂氏春秋》中更明确指明了運動養生的意義:“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气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气郁。”這里用流水和戶樞為例,說明運動的益處,并從形、气的關系上,明确指出了不運動的危害。非常明顯,此在說明一個道理:動則身健,不動則體衰。《黃帝內經》也很重視運動養生,提倡“形勞而不倦”,反對“久坐”、“久臥”,強調應“和于術數”。所謂“術數”,据王冰注:“術數者,保生之大倫”,即指各种養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鍛煉身體的方法在內。后漢三國時期,名醫華佗創編了“五禽戲”,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种動物的動作做體操,其弟子吳普按照“五禽戲”天天鍛煉,活到90多歲,還耳目聰明、牙齒完好。“五禽戲”的出現,使中醫健身術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為以后其他運動保健形式的出現,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到了晉唐時期,主張運動的養生家多了起來,晉張華《博物志》中所載青牛道士封君達養性法的第一條便是“體欲常少勞,無過度”。南北朝時期,梁陶弘景所輯《養性延命錄》中說:“人欲小勞,但莫至疲及強所不能堪胜耳。人食畢,當行步躊躇,有所修為快也。故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勞動數故也。”唐代名醫孫思邈亦很重視運動養生,他在《保生銘》中提出“人若勞于形,百病不能成”,他本人還堅持走步運動,認為“四時气候和暢之日,量其時節寒溫,出門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為佳”。到宋代,對運動保健的養生法的研究又前進了一步,如蒲虔貫著《保生要錄》,專列“調肢體”一門,主張用導引動形體。明代著名養生學家冷謙著《修令要旨》、王蔡傳撰(修真秘要),均提倡用導引來鍛煉身體。現在,在我國流傳极廣的太极拳,据說是明代戚繼光根据民間拳術總結出來的拳經32勢。清代養生學家曹庭棟創“臥功、坐功、立功三項”,作為簡便易行的導引法,以供老年鍛煉之用。

  以上說明,古人是非常重視運動保健的,“動則不衰”是我們中華民族養生、健身的傳統觀點,這同現代醫學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現代醫學認為“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新陳代謝,使各器官充滿活力,推遲向衰老變化的過程,尤其是對心血管系統,更是极為有益。法國醫生蒂索曾說:“運動就其作用來說,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藥物,但是世界的一切藥品并不能代替運動的作用。”話盡管講得有點過頭,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實是,适度的體育運動,可以使生活和工作充滿朝气蓬勃的活力和輕松愉快的樂趣;可以幫助建立生活的規律和秩序,提高睡眠的質量,保証充足的休息,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人體的适應和代償机能,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總之,運動可以使人健全體魄、防病防老、延長壽命,正因為如此,所以,國外有人說:“運動是健康的源泉”,這同我國清代的教育家顏習齋所說的“養生莫善于習動”。“一身動則一身強”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6 22:24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動養生的意義


  動物學家發現,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到200歲,一旦被俘獲,關進動物園,盡管生活條件比野外好得多,卻活不到80歲;野兔平均可活15年,而自幼養在籠內過著“优越”生活的家兔,平均壽命才4~5年;野豬的壽命也比家豬長一倍。那么,為什么野生動物比家養動物壽命長呢?重要的一條是野生動物為了尋食、自衛、避敵、擺脫惡劣气候的侵害,經常要東奔西跑,身體得到了很好的鍛煉。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體質變得越來越好,壽命自然比家養動物長了。同樣,人也是如此,經常參加體育運動鍛煉的人,壽命就長。這說明一個道理:運動是健康長壽之本。其理論依据,主要有以下几點:

  1.動以養形

  《壽世保元》說:“養生之道,不欲食后便臥及終日穩坐,皆能凝結气血,久則損壽。”說明運動能夠促進气血暢達,增強抗御病邪能力,提高生命力,故著名醫家張子和強調“惟以血气流通為貴。”人體運動主要圍繞肩、腰、髖、膝、踝等關節來進行,且每一處關節部分布有若干肌群,經常運動,既能消除脂肪,又增強了肌肉的力量。此外,經常從事體育鍛煉,還可提高青少年的身高和其他生理功能。

  2.運動可增強脾胃功能

  華佗指出:“動搖則谷气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說明運動有強健脾胃的功能,促進飲食的消化輸布。而脾胃健旺,气血生化之源充足,才能健康長壽。

  3.運動可加強心臟功能

  國外有個心臟病學研究所,曾對20~30歲的健康男子做過一個缺乏運動對身體影響的試驗。他們把試驗對象分為試驗組与對照組,規定試驗對象連續20個晝夜躺在床上,不准坐起、站立或在床上運動。對照組也連續20個晝夜躺在床上,但允許每天在床上設置的專門器械上鍛煉4次。當試驗進行了3~5天時,試驗組的人紛紛訴說背部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發生便秘;20個晝夜過后,肌肉開始萎縮,肌力极度衰退,不少人從床上一站起來就頭暈目眩,心跳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到危險程度,有的竟處于昏厥狀態,与試驗前對比,心臟功能平均下降70%,起床后,連上樓這樣簡單活動几乎都無法完成。但對照組的情況全然不同,他們仍保持了試驗前的工作能力与机能水平。另据對哈佛大學17000名畢業生普查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經常進行積极的運動,可使心臟病發作的危險性減少35%。

  4.運動能增加肺的功能

  經常鍛煉的人,胸圍呼吸差能達到9~16厘米,而很少鍛煉的人,胸圍呼吸差只有5~8厘米;一般人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常鍛煉的人,由于肺臟彈性大大增加,呼吸肌力量也增大,故肺活量比常人大1000毫升左右。此外,運動又可使呼吸加深,提高呼吸效率,常鍛煉的人每分鐘可減為8~12次,而一般人為12~16次,其好處在于能使呼吸肌有較多的休息時間。一般人由于呼吸淺,每次呼吸量只有300毫升左右,而運動員則可達600毫升。還有,經常運動鍛煉,又可增強衛外功能,适應气候變化,從而有助于預防呼吸道疾病。

  5.運動能提高腎臟的功能

  這是因為運動使新陳代謝旺盛,代謝廢物大部分通過腎臟排瀉活動,使腎机能得到很大鍛煉。中醫認為腎主骨,不少中老年人常見的骨質脫鈣、骨質增生、關節攣縮等疾病,也可通過經常的鍛煉,而得以預防。

  6.運動使人精神愉快

  體育運動可促使腦血循環,改善大腦細胞的氧气和營養供應,延緩中樞神經細胞的衰老過程,提高其工作效率。尤其是輕松的運動,可以緩和神經肌肉的緊張,收到放松鎮靜的效果,對神經官能症、情緒抑郁、失眠、高血壓等,都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正如美國醫生怀待所說:“運動是世界上最好的安定劑”。近年來神經心理學家通過實驗已經証明,肌肉緊張与人的情緒狀態有密切關系。不愉快的情緒通常和骨骼肌肉及內臟肌肉繃緊的現象同時產生,而體育運動,能使肌肉在一張一弛的條件下逐漸放松,有利于解除肌肉的緊張狀態,減少不良情緒的發生。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6 22:25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運動養生的原則


  傳統的運動保健,除具有系統的理論外,還有切實可行的原則和方法,主要是:

  1.強調動靜結合

  不能因為強調動而忘了靜,要動靜兼修,動靜适宜。運動時,一切順乎自然,進行自然調息、調心,神態從容,摒棄雜念,神形兼顧,內外俱練,動于外而靜于內,動主練而靜主養神。這樣,在鍛煉過程中內練精神、外練形體,使內外合諧,體現出“由動入靜”、“靜中有動”、“以靜制動”、“動靜結合”的整體思想。

  2.提倡持之以恒

  人貴有志,學貴有恒,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效,沒有恒心是不行的。古人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就說明,鍛煉身體非一朝一夕之事,要經常而不間斷,三天打魚兩天晒网是不會達到鍛煉目的的。運動養生不僅是身體的鍛煉,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鍛煉。如果因為工作忙,難以按原計划時間堅持,每天擠出10分鐘,8分鐘進行短時間的鍛煉也可以。若因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到野外或操場鍛煉,在院內、室內、樓道內做做原地跑、原地跳、廣播操、太极拳也可以。無論如何不能高興時練的累死累活,興奮過去多少天都不練。

  3.運動适度,不宜過量

  若運動后食欲減退,頭昏頭痛,自覺勞累汗多,精神倦怠,說明運動量過大,超過了机體耐受的限度,會使身體因過勞而受損。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告誡人們:“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有。”那么,運動量怎樣掌握才算合适呢?一般來說,以每次鍛煉后感覺不到過度疲勞為适宜;也有人以脈搏及心跳頻率作為運動量的指標,若運動量大,心率及脈率就快。對于正常成年人的運動量,以每分鐘心率增加至140次為宜;而對于老年人的運動量,以每分鐘增加至120次為宜。

  4.舒适自然,循序漸進

  為健康而進行的鍛煉,應當是輕松愉快的,容易做到的,充滿樂趣和丰富多彩的,人們才愿意堅持實行。即“運動應當在順乎自然和圓形平面的方式下進行。”這是美國運動生理學家莫爾豪斯的結論。在健身方面,疲勞和痛苦都是不必要的,要輕輕松松地漸次增加活動量,“不能一口吃個胖子”。正确的鍛煉方法是運動量由小到大,動作由簡單到复雜。比如跑步,剛開始練跑時要跑得慢些、距离短些,經過一段時間鍛煉,再逐漸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

  5.運動時間,因時制宜

  一般來說,早晨運動較好,因為早晨的空气較新鮮,而室內的氧气經過一夜的睡眠后,大部分被人吸收了,二氧化碳的濃度相對增多,到室外空气清新的地方進行運動鍛煉,即可把積聚在身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出來,吸進更多的氧气,使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強,為一天的工作打好基礎。此外,午睡前后或晚上睡覺前也可進行運動,以消除一天的緊張,輕松地進入夢鄉,但運動不要太激烈,以免引起神經系統的興奮,影響睡眠。總之,許多健身運動,隨時都可以做,多少做些,都是有益的。但稍微劇烈的運動,不要在吃飯前后進行,因為在飯前呈現飢餓狀態,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易發生低血糖症;飯后劇烈運動,大部分血液到肌肉里去,胃腸的血液相對減少,不僅影響消化,還可引起胃下垂、慢性胃腸炎等疾病。

  6.運動項目,因人制宜

  對于老年人來說,由于肌肉力量減退,神經系統反應較慢,協調能力差,宜選擇動作緩慢柔和、肌肉協調放松、全身能得到活動的運動,像步行、太极拳、慢跑等。而對于年輕力壯、身體又好的人,可選擇運動量大的鍛煉項目,如長跑、打籃球、踢足球等。此外,每個人工作性質不同,所選擇的運動項目亦應有差別,如售貨員、理發員、廚師要長時間站立,易發生下肢靜脈曲張,在運動時不要多跑多跳,應仰臥抬腿;經常伏案工作者,要選擇一些擴胸、伸腰、仰頭的運動項目,又由于用眼較多,還應開展望遠活動。總之,體育項目的選擇,既要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又要适合身體條件,對腦力勞動者來說,宜少參加一些使精神緊張的活動,而體力勞動者則應多運動那些在職業勞動中很少活動的部位。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6 22:2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7251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