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4968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penting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大 陸][轉貼] 雲南之旅-金馬碧雞坊
昆明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遠在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隨著歷史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遷,昆明留下許多文物古跡和人文景觀,其中,金馬碧雞坊就是著名一景。該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間,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金馬壁雞坊歷史悠久,民族特色突出,被譽為昆明的象徵。
金馬碧雞坊的獨特之處,在於某個特定的時候,會出現“金碧交輝”的奇景。就是有那麼一天,太陽將落未落,金色的餘輝從西邊照射碧雞坊,它的倒影投到東面街上;同時,月亮則剛從東方升起,銀色的光芒照射金馬坊,將它的倒影投到西邊街面上;兩個牌坊的影子,漸移漸近,最後互相交接。這就是“金碧交輝”。相傳,清道光年間有一年,中秋之日恰逢秋分。晴空一碧,萬里無雲。傍晚,許多群眾在三市街口等待,到時,果真兩坊影子見於街面,不一會靠攏相交,至此,日落月升,交輝奇景逐步消失。
據說,由於地球、月亮、太陽運轉的角度關係,這樣的奇景,要60年才能出現一次。而這種奇景的設計,反映了古代雲南各族人民把數學、天文學和建築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高度智慧。可惜的是,由於極左路線的影響,兩坊於10年動亂中被拆毀。有希望的是,如今萬物復蘇,已定為昆明市徽,金馬碧雞坊將重建,金馬碧雞的雕塑也擬興立。秀麗的滇池之濱,奔騰奮進的金馬、象徵吉祥如意的碧雞將在雲南人民的心靈中閃射出新的光輝。
金馬壁雞坊位於昆明市中軸線的三市街與金碧路交叉口,高12米,寬18米,具有昆明民俗特色,雕樑畫棟,精美絕倫,東坊臨金馬山而名為金馬坊,西坊靠壁雞山而名為碧雞坊。北與紀念賽典赤的“忠愛坊”相配,合稱“品字三坊”,成為昆明鬧市勝景;南與建于南詔的東西寺塔相映,顯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
昆明市於1997年決定在改造擴寬金碧路的同時,恢復重建“金馬壁雞坊”,1999年4月下旬,“金馬壁雞坊”已建成開放,供遊人參觀。
漫話金馬碧雞
相傳,在很古的時候,明鏡般的滇池中,有匹金光岡閃的神馬,若它與凡馬交配,就會生出雄駿的"滇池駒",能日行500裏;這匹神馬常常在昆明東面的松林中時隱時現,現時金光四射,萬木生色。在翡翠般的西山上,則有只碧玉般的鳳凰,它歌聲悅耳動聽,遠近數十裏可聞,鳳凰展翅,五彩繽紛,眩人眼目,美不勝收。當地人民不知道它叫鳳凰,便稱為"碧雞"。
後來,人們把金馬隱現的東山稱為"金馬山";鳳凰展翅的西山稱作"碧雞山";繼而;在兩座山腳分別建"金馬寺"、"碧雞祠",祭祀它們;再後,昆明城中又興建金馬、碧雞兩座巍確壯麗的牌坊,這兩座牌坊所在的街道也取名金碧路。城外東西兩面還建築過金馬碧雞二關作為進入昆明的門戶。晉甯、安寧等地的岩石 上,相傳有龍馬蹄跡,被稱為"雲馬攝雲",詠吟不絕。魏晉之際的詞賦家左思,曾有"金馬騁光之絕影,碧雞挨忽而耀儀" (《蜀都賦》)的名句,足見有關金馬碧雞的傳說1700多年前就已傳遍中原,進入宮廷。幹餘年來,金馬碧雞已成了昆明的象徵,昆明的標誌。
金馬碧雞的神話,不只流傳在人民口頭上,而且屢見於典籍中,是雲南最早的有文字記錄的神話之一。《漢書•郊祀志》說:“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祭而致,於是遣諫大夫王褒使持節而求之。”同書《王褒傳》也說:“方土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寶,可祭致也,宣帝使褒往祭焉,褒於道病死。上閔惜之。”這此記載十分簡略,究竟金馬碧雞在益州的什麼地方,王褒傳何時來求,他走到何地去世,均未載明。而在同書的地理志越郡青蛉縣條下注雲“禺同山有金馬碧雞”,似乎這個傳說傳於青蛉(今大姚)縣。看來,1900年前的班固,也未弄清。
晉人常璩的《華陽國志》,對金馬碧雞的傳說,寫得又稍具體,他說:“晉寧郡,本益州也。…漢武帝元封二年,叟反,遣將軍郭討平之,因開為郡,治滇池上,號曰益州,漢屬縣二十四。”“長老傳言(滇)池中有神馬,或交焉,即生駿駒,俗稱之曰‘滇池駒’,日行五百里。”又說:章帝時,“神馬四匹,出滇池河中”。在雲南郡青蛉縣條下還說:“山有碧雞、金馬,光影倏忽,民多見之,有山神。
漢宣帝遣諫議大夫蜀郡王褒祭之,欲致雞、馬。”(《南中志》)常璩所記,金馬碧雞神話地點大致有二,一在滇池附近;二在雲南的大姚、四川的會理一帶;其性質是“神”。常璩之後的範曄,作《後漢書》時,也大致本此。相傳,漢代的王褒雖未完成求金馬碧雞的使命,卻留下了一篇《移金馬碧雞頌》,其中說:金馬碧雞“處之南荒,深溪回穀,非土非鄉”,而中原卻是“漢德無疆,廣乎唐虞,澤配三皇,黃龍見兮白虎仁”,因而,金馬碧雞應當“歸來”。這篇頌,一方面盛讚漢王朝德比堯舜,恩比三皇,祥瑞數現;另一方面說南方荒蕪,不是久留之地,希望金馬碧雞之神,快點離開那裏,來到國都。
然而,把金馬碧雞當和“神”來迎祀,是先民們的一種誤解。其實金馬碧雞神話,乃是先民們以現實生活為基礎,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一種創造,它以豐富的幻想,表現了先民們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古代滇池之濱,森林茂密,氣候溫潤,盛產鸚鵡、孔雀。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是吉祥的象徵。有人認為:孔雀即是古籍中的鳳凰,它身披翠綠色的羽毛,孔雀開屏,被當作祥瑞的象徵。孔雀之鄉創造孔雀的神話,正在情理之中。而滇中肥美的水草,廣闊的山地,宜於畜牧,多產良馬,自古以來,滇馬馳名全國,而雲南又是山國,高山峻嶺層層疊疊,江河交錯,交通不便,馬在人民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當山民們在山邊池畔放牧之際,仰臥綠草如茵的草原,面對變幻多姿的天空,神遊萬里,幻想有天馬出現,以便繁殖理想的“千里馬”,這是極其自然的。而神話一經創造,由於它灌注了人民的理想和願望,便不脛而走,輾轉流播了。金馬碧雞神話在流傳過程中,也曾遭到厄運。唐宋之際,隨著佛教傳入雲南,並得到統治者的提倡,佛教在三迤大為興盛。
金馬碧雞的神話,也為佛教所改造和利用,這從宋末元初雲南人張道宗《紀古滇說集》中所載的故事,可以看出大概。該書說:金馬原為印度大興佛教的阿育王的“神驥”。他的3個兒子都想得到它。阿育王便將神駒縱馳而去,說:誰追到就給誰。長子追至昆明東山得馬;次子追至昆明西山,遇碧鳳呈祥,遂“各主其山”。這裏,佛教徒將傳統的金馬碧雞神,換成阿育王的太子,以示人民崇敬金觀、碧雞,也就是崇敬他們了。借神話以宣揚佛教的用心,一目了然。還有另一批人,借注釋古籍之機,將它注為“金形似馬,碧形似雞”,將活生生的神馬神鳥說成金銀寶器,既使人興味索然,又失去傳說的本來面目。佛教的傳說,雖不可信,但說明金馬、碧雞二山命名已久,看來唐代以前就已存在。
樊綽的《蠻書》,就已提到二山東西隔水對立,山下還有祠。歷代遊人過此,常興感慨,多有詩作。元•郭進誠《碧雞山詩》雲:“碧鳳一飛去,空遺碧雞名。寥寥千載下,徒仰山儀形。夕霞麗冠羽,朝陽紛彩翎。流響不復作,松泉自韶 。”不僅看到金馬曾經出沒的東山會勾起懷念,就是看到金馬留下的“蹄印”,也人激起詩情:“神駒從此騁馳驅,印出分明掣電蹄。一勒嘶風雲外去,淡煙芳草落花溪。”(明•金秉清《龍馬蹄石》)在紀念金馬碧雞的建築中,以昆明城內的金馬、碧雞二坊最負盛名。坊建於明代,位置在今金碧路西段與三市街的交叉處。《景泰雲南圖經》上說:“城南三市有碧雞金馬二坊,蓋表其為一方之勝也。”坊建後曾兩次毀於戰火,最後一次是在光緒年間重建的。坊為木結構,高大挺拔,跨街屹立,雕簷彩繪,金碧輝煌,雄渾壯麗。



孔曰成仁,孟云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4-11-13 13:3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655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