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899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Kabayama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鲜花 x8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励志] 你有勇气说〝够了〞吗?

全世界的人几乎都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浪费的国家,但事实上,美国人在很多地方是满讲究「物尽其用」的。  光看喝咖啡这件事好了,美国人不会因为餐馆的女侍常来查询咖啡杯,便存着「不喝白不喝」的心理,拚命要她加满,如果他们觉得喝够了,总是用手遮着杯子,说:谢谢,不用了。」而就算要加,他们也会各依所需,做着「准确」的吩咐。  最后一滴,始终完美比如,有人正想大喝一杯,他便说﹕「倒到杯缘为止!」Fill tothe brim. Brim这个「杯缘」的意思,后来就成了一个咖啡的牌子。而美国人如果真教你给他满满一杯,他也真的会把它全部喝完。  据说,艾森豪总统有一次访问「麦斯威尔咖啡」Maxwell House的工厂,厂家请他品尝他们的咖啡,他一口气喝完,欣赏地说﹕「喝到最后一滴都是香的!」Good tothelast drop,还把杯子倒给他们看,果然喝得一滴不剩。? S想到,他这一个友善的表示,竟给了麦斯威尔咖啡公司一个免费的广告主意。  直到今天,麦斯威尔咖啡的广告还是用那句﹕「喝到最后一滴都是香的!」而包装上,也有那只倒空最后一滴的咖啡杯。当然,并不是每个人的健康情形都允许他喝大量咖啡,所以,许多人在别人替他添加咖啡时便说﹕「半杯就好了。」这个「半杯主义」后来也给商人一些幽默点子,于是,美国的礼物店里,常会看到被剖成一半的杯子,正面看好像是一个普通咖啡杯,但从上看下去则是一个半圆形,因为后面那半个圆锥筒给切掉了。  你要半杯?拿去啊!不管怎么说,是横切还是纵剖,这杯子的容量的确只有半杯,而且,商家还在杯子上面印了寻开心的话﹕「你要半杯啊!拿去吧!」You asked forit. 或者干脆印着﹕「半杯主义」Half a cupper。  其实,半杯主义还算是容易伺候的,最怕的就是那些五分之三杯、四分之一杯,或八分之七杯的人了,你根本摸不清楚他究竟要多少。为了应付这些胃口暧昧的人,有人 终于揣摩出了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办法,便是对那些捉摸不定的人说﹕「说 『何时』。」Say When--也就是说:「当我斟到你要的分量『时』,就告诉 我。」这种交涉法一出来,斟咖啡和喝咖啡人之间的「紧张气氛」终于解除了。  这种为了斟咖啡而发展出来的一式小应酬,没想到,在电影「意外的人生」RegardingHenry里,竟成为整部电影的一个重要伏笔和转捩点。这部电影由哈里逊福特饰演骄矜自满的律师亨利,在一次歹徒抢劫中中了枪,由于枪伤*近脑部,他虽然大难不死,却失去了记忆,后来连性格都改变了。  在亨利的身体复元后回去上班,他的秘书来替他斟咖啡,习惯地对他说:「说『何时』!」他连这些应对公式的记忆都失去了,不解地问:「什么?」秘书才耐心地对他说﹕「当你觉得『够了』,就说When。」  回到事务所工作以后,他发现,「过去的亨利」原来是个阴诈的家伙,专门帮助大公司、大医院欺负无助小民。  适可而止,不容易!在公司里「格格不入」了一阵子以后,终于决定,自己做不了冷血的律师职务了。离开公司前,他走到他的秘书桌前,没有说「再见」,也没说「拜拜」,他说了﹕「When。」! 这回轮到秘书不懂了,亨利解释﹕「我觉得『够了』,所以说When。」明白他重生之后的性格,再也无法与虚假、贪婪、蒙昧良心妥协,那秘书出自内心地给了他一个拥抱,用佩服和怜惜的眼光目送他离开。  在说了那句「何时」之后,新生的亨利终于与旧的亨利一刀两断了。当然,这是戏里的亨利,实际生活里的「亨利」,却常常迷茫于何时该说When,我们就经常在扮演这种「亨利」。  爱一个人要爱到什么样的光景,算是「爱得对」?恨一个人是恨到什么样的地步,才能「适可而止」?替所爱的人牺牲,又该牺牲到那一个程度,才不被称为「*」?而原谅人,又该原谅到那一层肺腑,才不被人看作「脓包」……

  我们一生之中,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周围替我们斟着人生抉择的咖啡,而我们当中有多少人,能够有信心、有智慧、有决断地,在「对」的时刻,说上那一句「When」呢?  说「When」并不只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因为它包括着对熟悉的过去说「再 见」,也包括对无知的未来说「哈啰」。向过去勇敢告别在这一方面,人往往不如草木,树木的一叶知秋,一花报春,似乎都在极顺畅极自然的情况进行,因为它们心无旁骛,所以可以全神贯注在宇宙掌管者的计画之上,就好像专心的乐师,细心贯注在指挥棍子的一举一沉、一挑一捺,顺服地演奏出和谐完美的乐章一样。  人常常为了「进步」,为了「更好的明天」,而不知不觉把自己缠入一个复杂的牢笼之中,成了一个可怜的困兽,被金钱,被情欲,被所谓的「理想」、「正义」和责任」,一层一层地捆绑着。  但是,解脱这一切的捆绑,也不见得完全不可能,至少,在下一次有人替你斟咖啡时,你可以准确地吩咐,加到那里是「够了」;在下一次,当你对某人大发牢骚之时,注意一下他的表情,最好赶在他皱眉头以前打住;在下一次,你邮购电脑软体时,考虑一下你究竟有多少时间去「玩」它,那些时间是不是也该分些给太太孩子。  下一次,老板奴役你的脑力体力,把你当成工作上的「苦力」时,你是不是会在背脊躬下去之前,挺直了对他说「另请高明」……

  其实,「亨利」并不只活在那部电影里面,许多今天成功的人都曾对失去意义的过去说「再见」,而对重新定义的自我说「哈啰」。没勇气说When的人,他们的生活会像穿着沾满咖啡渍的衣服一样难过。  当你觉得「够了」,要懂得Say When。




若有缘即使天涯也咫尺
若无缘即使见面也天涯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3-31 03:31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65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